博文谷

端午趣事作文【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趣事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趣事作文【薦】

端午趣事作文1

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出動,去買包糉子的材料了。我們決定親自包糉子吃。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超市瘋狂選購。我們買了糯米、蜜棗、黑米、肉、糉葉等材料。回到家,材料和工具都準備好了,我們一家人準備大顯身手一次。分配工作完了,分工明確。開工,首先,我爸爸麻利地把盆拿了出來,接點水,把糉葉放了進去,讓它保持溼潤。我和媽媽呢,就準備線。可幹了一會兒,我竟玩了起來,最後把自己的手給綁住了。過了一會兒,糉葉浸泡好了,曬了1分鐘後,就開始了最重要的環節——正式包糉子。

首先,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片糉葉,像折星星那樣把糉葉轉了一下,就成了一個立體的圓錐形,沒有底面,還帶了個小尾巴。第二步,我把佔有這個圓錐的二分之一的糯米放進了圓錐體裏,在中間放了一個半的蜜棗。讓糯米把它淹沒在裏面,再把它的小尾巴折一下,好了,小尾巴沒了。再用線把它纏起來,第一個糉子就這樣順利的完成了。

我看着媽媽包得挺輕鬆的,我也來試一試。可到我這兒,所有的材料都不聽我的話了,不是把糉葉扯破了,就是把糯米弄灑了,我怎麼變得笨手笨腳的了。我是不會放棄的,於是我重振旗鼓,找回了自信。又包了一個,這回還算成功,外表不怎麼樣,但肯定很好吃。媽媽開始拆我臺了,說:“你這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我不禁嚷嚷到:“怎麼了,還不是遺傳你的嗎!”不一會兒糉子就蒸好了,一掀鍋蓋,立馬一股香氣瀰漫了出來。我不禁驚呼:“啊!太香了,味道應該還不錯,不說了,開吃。”說着,我便拿了一個,因爲太心急,忘了是剛出鍋的,手都燙紅了,不過還是很好吃得。

頓時,屋子裏又充滿了歡聲笑語……

端午趣事作文2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來了,我跟媽媽一起學包糉子,品嚐了美味的“五黃”,一起品味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這天我起了個大早,首先跟媽媽插菖蒲艾草。媽媽告訴我,過端午節的傳統有菖蒲艾草、吃糉子、品五黃等其他風俗。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須在門窗上插上菖蒲艾草,它的作用是不讓蚊蟲進入屋內。迷信的說法是可以辟邪。

接着,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材料媽媽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有棕葉、糯米、肉等。準備工作是這樣的:把糉葉放在清水裏浸泡5~6天再洗乾淨;把綁糉子的繩子剪成大約兩尺長的一段段;把洗乾淨的肉切成2、3釐米見方的肉塊,放在醬油裏浸泡一個晚上。包糉子之前,先把糯米淘洗乾淨,把水瀝乾後倒入盆中,放上調料拌勻;把糉葉和繩子用開水浸泡起來。下面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首先我取出兩張糉葉一頭一尾重疊,在一端葉子正面朝裏折成一個漏斗狀,放入一小碗糯米和肉塊,把它們壓實壓緊,右手先把外端糉葉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後再用同樣的手法完成另一端。然後用繩子把包成的糉子捆綁結實。這樣,一個糉子完成了。

包糉子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政治家、大詩人。當年他屢被放逐,便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自己怒沉汨羅江。人們心想爲了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小魚小蝦吃掉,便向江中投放食物。漸漸地便演變成包糉子紀念屈原的節日。

紹興端午節還有吃五黃、巧果的習俗,所謂“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黃桃、黃酒。中午媽媽準備好了這些“五黃”,我們就開始品嚐起來。當然我們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哦!媽媽告訴我,吃五黃的習俗是從神話傳說《白蛇傳》的故事中流傳下來的。

端午節這個節日我過得很快樂。今天我品嚐了美食,關鍵還學會了包糉子,增長了民俗知識。

端午趣事作文3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

一大早,我和媽媽就去了明大購物買糉子,我本以爲自己來得很早了,可沒想到,明大購物已是人山人海,來買糉子的人滔滔不絕。我和媽媽來到賣糉子的區域,只見糉子各種各樣,有紅棗的,有紫薯的,還有叉燒的……看到這麼多種類的糉子,我都不知道該買什麼口味的了,媽媽也說看得她眼花繚亂。這時走過來一位老奶奶,看上去大概有六十多歲的樣子,中等身高,體態偏胖,頭髮也快白完了,面板也很白。一看就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看到我和媽媽光看不買的情況下,就熱心地給我們推薦起她認爲好吃的糉子來,比如:蜜棗的糉子很甜,板栗味的糉子香,紫薯味的糉子味道也好,一般小孩子都喜歡吃等等,最後還說:“你們可以多買幾種,每種少買點兒,多嚐嚐,下次再買就知道買什麼口味的了。”聽了老奶奶的一番話,我和媽媽由衷地感謝她,然後我們各自買了糉子才道別。

買完糉子回到家,快十一點了,我突然聽到一聲“加油”,走近一看,原來我弟弟在用紙做的龍舟比賽呢。很快,我又摺好一條紙龍舟,並給取名“完美號”,然後下了水,與弟弟的紙龍舟”速度號“比賽。我們兩個龍舟不相上下,你贏一局,我贏一局,根本分不了勝負。於是,我和弟弟最後商量了一個方案,一局定勝負。比賽開始了,一開始,我遙遙領先,結果撞上了兩岸,弟弟又趕上來了,快到終點了,我們兩個的船爭先恐後,就要分出勝負了,這時,媽媽叫了一聲吃糉子了,我們倆趕忙跑向餐桌吃糉子。

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趣事作文4

端午是傳統節日,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十分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吃了,人們想出用楝(liàn)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發展成了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棕子、和雄黃酒等風俗,用這個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節日,讓我難以忘懷。

端午趣事作文5

童年的生活,哪件事回憶起來都讓我忍俊不禁,隨意地信手拈來一件事,都會讓我笑上好半天。

一年端午,我們一家子都回了老家。

一天早上,我們都吃完飯,爺爺對我們神祕地說要做一個捕蝶網,帶我倆上山捉蝴蝶。

我倆一聽,高興地歡呼雀躍,連忙催着爺爺快點快點。好容易等爺爺做好了,我從爺爺手裏一把奪過剛剛做好的用糉子網製作的簡易捕蝶網,和妹妹一路高唱着歌兒蹦蹦跳跳地上了山,還不時回過頭來催爺爺快一點。

到了山上,我和妹妹都想玩第一網,爲此還爆發了一聲規模不小的“戰爭”,最後以我的勝利而告終。

我拿着捕蝶網,目標出現了!我大喜過望,一個箭步躥過去,連人帶網地撲向蝴蝶,不想我“追捕”它的聲音太大,竟然叫它給飛了!蝴蝶不僅飛了,花也讓我踩倒了一大片!

哇呀呀,真是氣煞我也!我正要再次撲上去捕捉它時,爺爺叫住了我,說:“捕蝴蝶動作要慢,聲音要小。”我聽了,照着爺爺的話躡手躡腳地接近蝴蝶,鬼鬼崇崇地像個剛偷完東西的小偷似的,可是動作太慢,又讓它給飛了!

爺爺又叫住我,說:“捉蝴蝶,動作是要慢,但接近它時要快速,捉它時要快。還有,蝴蝶不能老盯着一隻抓。”聽了爺爺的話,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吸取經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接近蝴蝶,一網罩上去,蝴蝶落網了!

“爺爺,我捉到蝴蝶了!”我歡呼着,將“戰利品”拿近看着它:它的兩隻翅膀上像幅微型水墨畫一樣,有山有水,還有幾隻小小的大雁!我欣喜若狂,還爲它取了個名字叫“畫蝶”。不過我不忍心看着這小生命在蝶網中苦苦掙扎的樣子,便放它自由了。

如今,每每看到蝴蝶,我的腦海裏一下子就會浮出當時的情景來。童年捕蝶,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端午趣事作文6

早晨,正在睡夢中的我突然聞見一股淡淡的清香,我連忙睜開眼,穿好衣服,朝着味的方向跑去。啊!原來是媽媽正在煮糉子呀,那一陣又一陣的香味,真是讓人垂涎欲滴。我大聲喊道:“糉子好了沒有,我快要餓死了。”媽媽從廚房裏探出頭來說:“你真是個小饞貓,糉子馬上就熟了。”吃完早飯後,端午節美好的一天就開始了。

我們先一起去探望了家在鄉下的外公。外公帶我上了山,山上一派風景:小草爭先恐後地從地裏探出了頭,有的竟長得比我的膝蓋還高;杏樹上長滿了碩大無比的杏子;桑樹上的桑葚顆顆圓潤飽滿,活像一串串小型的葡萄。外公一會兒指指這個,一會兒指指那個,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述田野中的農作物。最後,我們停在了一株植物旁,外公伸手摘了一片葉子,夾在我耳旁,並說:“這就是艾草,你如果一直帶着它,帶一天,這個夏天就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在外公家的這段時間,真是使人受益匪淺!

最後,我們來到了一個山莊。那裏不僅可以吃飯,還有不少娛樂設施,如網紅橋,水上鞦韆,划船等。網紅橋建在沙地上,兩面各有一個石墩子,中間架一座橋。人們站在上面左右搖,總免不了有一些人因爲沒把握好平衡而掉下去,而掉下去的人也會受到大家的嘲笑,我雖然也摔了幾跤,但是後來終於掌握了技巧。水上鞦韆,顧名思義是架在水上,在蕩的時候,總有一種失重的感覺。那天去,就看見有人在蕩的時候哭爹喊孃的,甚至眼淚都流了出來。那樣子真使人忍俊不禁。

今年的端午節不僅使我得到了無限的樂趣,還讓人受益匪淺。我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早日到來!

端午趣事作文7

端午節快要到了,王老師給我們組織了學包糉子的活動,地點是董孫伊奶奶的家裏。

這不,王老師帶着我們十多個人來到了董孫伊奶奶家,一走進家門,奶奶已經給我們包好了許多糉子,熱情的奶奶先讓我們品嚐糉子,吃飽了再學,同學們一哄而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裏面有蜜棗,甜甜的,不過最重要的是奶奶辛苦的味道。開始學包糉子囉!只見奶奶先端來一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然後拿來一塊雪白的東西,王老師告訴我們是鹼水,接着奶奶把鹼水用刀削進米里,用手攪一攪,咦?真奇怪,糯米漸漸變成黃色了,然後又把鹼水削少許放在事先洗乾淨的箬葉上攪一攪,又接着拿出箬葉卷一下,形成圓錐形,再抓一把米放進去,放米也是一門技術噢!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緊接着塞一個蜜棗進去,最後圍着這個圓錐形繞幾圈,用一根細箬葉打兩個結,糉子就做成了,看着奶奶嫺熟的動作,嘿!挺簡單的嘛,可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我捲來捲去圓錐形總是卷不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卷好,然後放好米,可正當我得意忘形時,米又從箬葉的底部縫隙裏“溜”了出來,我又手忙腳亂地把它拉緊,塞了個蜜棗,包好,用細箬葉繫好,可是,我一看,這糉子怎麼變成三角形了,糉子應該是四個角呀!沒辦法,技術不過關,我只好重新又做了一個,最後在董孫伊奶奶的指導下,終於完成了一個歪歪扭扭的糉子,大功告成了,同學們也是基本上在奶奶的指導下完成的,真是辛苦奶奶了!

這次包糉子趣味非凡,也讓我學會了一樣本領。

端午趣事作文8

童年,是一葉載滿糖果的小舟,甜的,酸的;是一支能畫出彩色*的筆,綠的,藍的;童年,又是一支歡樂的歌曲。童年是多麼有趣。

說起童年的趣事,我不僅會立刻想起那件事,而且還會忍不住哈哈大笑。

那是一個的傍晚,讀一年級的我放學回到家,一進門,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計。那時媽媽還沒煮飯,我就對媽媽說:“媽,我肚子餓了。”媽媽正在房間裏記賬,擡頭看見我髒兮兮的小手,纔回答我:“先去洗手,我再拿吃的給你。”

我來到廚房,看見爺爺正在洗茶壺,我就對爺爺說:“讓我洗一下手。”

我的手可能粘到什麼東西,總是洗不掉,我望着桌上的“肥皂”,心想用肥皂一搓一一下就可以洗掉了。於是,便隨手拿起一塊“肥皂”,來到洗手盆,用“肥皂”使勁一搓一手。咦?這“肥皂”怎麼沒泡沫?我再一搓一了一會兒,用水衝手,奇怪,手怎麼更粘呢?

我拿起“肥皂”,聞一下,好像有甜味,我心想:不管什麼,洗乾淨再說。“肥皂”一搓一完了,手還是粘粘的,雙手一合,還差一點分不開。我心裏糊塗,這“肥皂”怎麼回事?走進廚房,看見桌上少了一塊“肥皂”,疑惑地問:“張俠,甜果呢?怎麼少了一塊?是不是你吃了?”“什麼甜果?我的手還沒洗完呢!哦,對了,不知道你這是什麼肥皂,越洗越粘?”我問。

媽媽走過來,摸一摸一我的手,明白了,撲哧一聲笑了。她邊笑邊說:“你洗的不是肥皂,而是甜果啊!”我聽了,也跟哈哈大笑起來。

現在想起來這件事,想起童年時的無知,能不笑嗎?

端午趣事作文9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因爲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豔。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糉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回答?”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後,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遊戲了——頂雞蛋。我在盤裏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裏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麼算了。”我又去洗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裏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麼?難道鵝蛋還會有什麼不同嗎?”聽完後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裏面的學問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着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裏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裏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錶示祝賀,媽媽看着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趣事作文1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和穆建軍有個約定——爬南山,我興奮得一晚沒睡着覺。

凌晨四點,我、穆建軍以及我們的家人一起向快樂出發。一路上,我活蹦亂跳地像只兔子,一點兒也不老實。

走到半山腰廣場,我們已經滿頭大汗。在休息的時候,我們聽到遊人說:“瓜子張”企業正在舉辦一個南山“尋寶”的活動,在南山生態園裏或者附近的草叢中藏有寫着“有獎獲得……”的小紙條,憑藉此紙條,可以到活動中心的領獎處領獎。聽到這個資訊,我們興奮不已,馬上起身趕奔生態園。我想:我和穆建軍‘眼觀六路’,可不能錯過這次機會,這回“瓜子張”可要虧大!

到南山生態園,我們便投入緊張的“尋寶”活動中,我們東瞅瞅西瞧瞧,不一會兒,我和穆建軍手裏就有好多紙條。爸爸雖然沒有和我們在同一個“陣地”,可他手裏的紙條比我們倆個加起來的都要多。這時,我發現身邊的一位老奶奶也在找紙條,但她只找到三張。許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還在搜尋紙條的行蹤,可從他們沮喪的神情看-——一無所獲。我們尋找的時候,爸爸繼續向上進發,準備採些艾蒿回來。

五點半:兌獎的時間。當我們把那麼多紙條放到桌面的時候,好多工作人員都輕輕“啊”一聲,一位工作人員誇我們:“起得早啊,找得真不少!”天道酬勤!

領完獎後,我們又看一會兒“瓜子張”工作人員的表演,等到爸爸下山後,我們興高采烈地提着獎品、帶着喜悅的心情,邁着輕快地腳步回到家。

好快樂的端午節!噢……耶……!

端午趣事作文1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向江河,是爲了讓魚跤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辬包的糉子,喝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喜歡嗎?

端午趣事作文12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向江河,是爲了讓魚跤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辬包的.糉子,喝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喜歡嗎?

端午趣事作文1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端午節,是詩人屈原的紀念日,這本來是個嚴肅而又悲傷的日子,而我家卻在這種情況下冒出了三大趣事。

第一件事:按照習俗,每家每戶都要買來糉葉,加工糯米,親自制作美味的糉子,本來我也想自己親自包一個,可是大人們說:“沒有老人在家,我們又做不好,還是買些速凍的吧!”,於是我們採購了速凍糉子在家煮着吃,糉子煮熟以後,爸爸對我說:“格格,你把糉葉剝去以後再包上,感覺一下包糉子的方法,這樣不也是自己包的糉子?”,我心想:“是呀,把問題反過來之後,不就是他的形成過程嗎?”,說幹就幹,我把糉子先剝開,然後再包上,這樣,反反覆覆幾次,包的糉子還真像回事,我也在包糉子的過程中感到了樂趣,學到了知識。

第二件事:我崇拜屈原的愛國精神,有時總想看看這位偉大的詩人長什麼樣子,傳說中詩人屈原葬身於河中,如果向河中投入好吃的食物,就能看到屈原的影子,於是我就讓爸爸帶着我到河邊玩,並向河裏投放我喜愛的零食,等了好久詩人屈原也沒現身,嗨,真煩,不過也挺好玩。

第三件事:聽說這天在家門口上插上艾葉會保佑全家平安,可我不知道去那裏弄這些東西,聽說市場上有賣的,可大人又不讓買,正當我無計可施時,看到院子裏有位老奶奶拿了一大把,我急忙下樓向這位老奶奶要了一支插在牆上,咋一看很像植物標本,喲!有意思吧!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說一說這三件事是不是很有趣兒,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充實、有趣、又有收穫的端午節。

端午趣事作文14

每一條彩繩背後都有一個不爲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着頭,漫不經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判斷,這裏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後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裏。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傳統佳節已經過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麼無邪,那時的日子那麼溫暖。

那時,在端午傳統佳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着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後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麼溫暖,卻那麼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爲什麼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的見證。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裏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彷彿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後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麼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爲我係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着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

端午趣事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端午節是夏季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認爲“端午節”源自於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記,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栽贓,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淡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划龍舟、吃糉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着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糉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糉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糉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糉子。剛開始,我不會包糉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糉子的糉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

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糉子。然後把糉子放到鍋裏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糉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糉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着看着,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奶奶笑着說:“是爲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糉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爲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着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