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冬至作文

冬至想到的事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冬至想到的事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想到的事作文

冬至想到的事作文 篇1

今天是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在每年的這一天裏,我們一家都會在一起吃餃子,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下午我們一家人聚集在一塊,吃着各種各樣的餃子,有羊肉的,大肉的,蘿蔔的……。吃着吃着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冬至吃餃子是中華民族的習俗,但是爲什麼要在冬至吃餃子呢?我問奶奶,奶奶說:“冬至吃了餃子就不凍耳朵了!”“可是每年冬至過後,我還是要帶耳套的呀,這該怎麼解釋呢?”“彆着急,爺爺給你講”,爺爺說,“關於冬至吃餃子還有一個故事呢。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醫聖,一天他回家看見一些窮人連耳朵都凍爛了,心裏很難受,他就把一些驅寒的藥放進鍋裏熬,然後用面片做成耳朵的形狀,放到鍋裏煮,讓那些窮人吃了,耳朵不出半個月就好了……好了,不多說了,餃子來嘍~~~~~~”吃着熱騰騰的餃子,我心想,沒想到吃餃子還有一段故事呢,我這知識面真是太淺了,我必須得好好補充補充我的知識才行啊!

冬至想到的事作文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奶奶說:“今天是冬至,不吃餃子就會凍掉耳朵的。”爸爸又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冬至的來歷:從前,每到冬天,就會很冷,老百姓的耳朵都是通紅通紅的。有一箇中醫,看到了老百姓的痛苦,於是用羊肉和辣椒做了一盤像月牙一樣的東西,名叫“嬌耳”,每天吃兩個,一個月病就好了。

到了下午,我們一家六口在老家包餃子,我看奶奶從麪粉袋裏拿出了很多面粉,放在盆裏,又加上水,挽起袖子,開始拌麪,拌到變成混合體。接着奶奶就把面撕了一小塊,用手擀成長圓的。這時,媽媽切的肉,爸爸切的菜,都好了,爺爺把它們倒在一起,加上鹽和適當的調味料,再用手拌一拌就好了。

我們開始包餃子啦!我還不會做,所以就跟着媽媽學起來了,我先把擀好的餃子皮拿起來,用手端着,用筷子往皮上放餡,一會放多了一會放少了,找不到合適的量,我看弟弟都比我學的快。我非常的難過,就放下筷子,到屋裏了,但弟弟對我說:“哥哥,我相信你,你認真的學,一定能學會的,快去吧。”我就跟着弟弟說的去做,經過我的努力,我終於學會包餃子了,我很開心。

餃子下鍋了,我看見餃子在鍋裏,就像跳舞的小女王,過了一會兒,餃子就出鍋了,我聞了聞,啊!真香,真想馬上就吃,正要動筷子的時候,媽媽說:“先別吃,這餃子啊,要蘸汁來吃,要不然就不好吃了。”我就用筷子把餃子紮了一下,放進嘴裏,真好吃啊,因爲自己做的東西自己吃起來才香啊!

這一次冬至使我回味無窮,因爲我學到了包餃子,我還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做事一定不要半途而廢,因爲你離成功也許只差一尺。”

冬至想到的事作文 篇3

今天上午睜開眼睛猛然想起,今天是冬至。又到冬至,海風刺骨的天氣裏,無法忘懷的節氣啊!

冬至,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於節氣時令的變化,我們總是很敏感的。時令變了,面板感觸到的溫度變了,眼中看到的風景也變了,從枝椏新抽一直看到黃葉滿地。徒然草中寫道:“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的,是看到眼中,記在心裏的自然的美麗吧。

明劉基有首詩:“日薄雲陰雪在山,夜寒溪靜客舟還。乾坤簸盪逾三載,風俗乖張似百蠻。廢井衰蕪霜後白,空村喬木曉餘殷。獨憐節序逢冬至,不得安息學閉關。”詩中閉關的意思就是“閉門謝客,斷絕往來,不爲塵世所擾。”如此說來,不知閉關者是否可以算是遁世者。時序節令的推移可以使他們感到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又是一年芳草綠。

今天講到了一首皇甫鬆的《採蓮子》:“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遊。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可以想見到的江南風光,可以想到的大膽熱情卻又嬌羞可愛的江南姑娘。這首詩使我想起了《天龍八部》一書《向來癡》一章中後半部分阿碧的出場:

“便在此時,只聽得(矣欠)乃聲響,湖面綠波上飄來一葉小舟,一個綠杉少女手執雙槳,緩緩划水而來,口中唱着小曲,聽那曲子是:“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晚來弄水船頭灘,笑脫紅裙裹鴨兒。”歌聲嬌柔無邪,歡悅動心。”水面上全是菱葉和紅菱,清波之中,紅菱綠葉,鮮豔非凡。見過荷塘,但是這樣的景象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只能想象了。

就這樣,寒風呼嘯着的這個日子裏,我在嚮往着江南水鄉的夢,我多希望這個夢可以實現啊!希望明年冬至,夢依然殘留着,但已經實現!

冬至想到的事作文 篇4

當香味嫋嫋升起,竈火漸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湯圓啊!

那甜甜的,黏黏的,熱氣騰騰,幸福滿滿的湯圓呀,滿是我們同學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今天是冬至,學校竟然安排我們做湯圓,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開心極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學校裏做湯圓。老師先幫我們分好糯米糰和麻心,再把我們每8人分成一個小組開展活動。好,湯圓開做啦!

我們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球,然後壓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餃子一樣,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圓球。當然,我遇到了問題——總是不能把湯圓搓圓,總是有一個一個的“小尖角”。裝着餡的湯圓裏頭似乎有許多調皮的'小人,像是把腳一隻一隻翹出來,形成一個一個尖尖的角,真是難看。哎,都是軟軟的糯米粉惹的禍,任我們怎麼努力搓都沒用。後來,我乾脆等“湯圓們”幹一點了,硬一點了再去搓,裏面的“小人”安心了,不會再動了,真是“軟的不服,得來硬的”!

再看看其他組的同學——瞧,有的同學把餡放得太多了,結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學沒放餡,湯圓就成了“實心球”。施捷仁同學在做的時候,禁不住鮮美的麻心餡的誘惑,往嘴裏一點一點的塞,引起了同學們陣陣笑聲。一節課過去了,我們的湯圓做得差不多了,一個個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像“孩兒兵”排着隊伍等隊長檢閱呢!

做好了,當然少不了吃這個環節。嗨,熱氣騰騰的湯圓來啦!

湯圓冒着熱氣,在盆裏等待我們品嚐。“咦?這湯圓湯的顏色怎麼跟在家裏吃得不一樣?”哦,是湯圓的“餡漏”了!

雖然湯圓包得不是很好,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熱熱的、親手包的湯圓,一碗碗承載着同學們歡聲笑語的湯圓,在寒冷的冬天散發出陣陣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