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冬至作文

冬至掃墓的作文(精選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冬至掃墓的作文(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掃墓的作文(精選8篇)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1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一般在公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認爲陽盛則陰生,陰盛則陽生,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稱冬至爲“一陽佳節”。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關於掃墓淵源,翻閱一些典籍,無論皇室還是民間,極少有關於冬至掃墓的記載。《紅樓夢》第十一回講到,冬至前後賈母特別關心秦氏病情,因爲按中醫理論,逢節氣是疾病惡化或好轉的一個關口。另據清代《大興縣誌》和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關於冬至的記載,只有“百官進表朝賀、爲國大典”的禮制,均無冬至掃墓的風俗。

記者從網上搜尋,發現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爲“祭冬”。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爲掃墓。

據說,按杭州當地風俗,如果是新墓穴,頭三年冬至當日,必須風雨無阻前往祭掃。其它地方的隨當地的風俗而異。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2

冬節潮屬有上墳掃墓的習俗。按潮汕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節和冬節,謂之“掛春紙”和“掛冬紙”。一般情況下,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掛春紙”俗例,三年後纔可以行“掛冬紙”。

但人們大多喜歡行“掛冬紙”,原因是冬節氣候較爲乾燥,與暮春鶯飛草長、常有紛紛細雨的清明不同,道路易行,也便於上山野餐。冬節掃墓的祭品,普通是五牲或三牲,添以鮮蚶、柑橘等物及粿品。鮮蚶是必要的,意謂取其吉利的意義。拜墓之時,還須拜墓旁的土地爺,即所謂后土之神。祭拜儀式過後,人們就在墓前聚餐。野外的.聚餐輕鬆又熱鬧,兒童嬉鬧,長者舉杯閒談,山野間盪漾着家族的融洽與和諧。祭品中那盤鮮蚶一定要吃完,並把蚶殼撒在墓堆上。潮人把蚶殼稱爲“蚶殼錢”,撒在墳頭,是將它作爲冥錢之用。

另外,祭品盤中的大魚,全尾或截分兩段的,照例是留給辦理飲酌者的家屬。所以成爲規例,野餐時什麼人都不許吃它。如果你不明規例,錯吃了,人們會怪你不曉情理。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3

“冬至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知道爲什麼,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如詩人所說的那樣——細雨盛開,天地彷彿都瀰漫在寧靜中。

今年也不值得注意,冒着濛濛細雨,學校的組織同學們回到了“烈士陵園。”走出陵園大門,一種謎樣感慨的感覺黃泥上心頭。放眼望去,到處綠樹成蔭,嫩葉、空氣都像被雨水清除一番。四周一片寧靜,偶爾一聲鳥叫遮住天空,讓人驚悸,稍失眠冥想,彷彿有種從天地奔涌而來的心靈呼喚,正惡魔着我。

“我來了,我來了,”心中一遍遍對此着。

那矮小的長方型墓碑就矗立在我面前,“革命烈士紀念碑”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就展現出在我眼前。墓碑是四周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松樹。松樹的旁邊,是一個個矮小的石凳,上面刻着烈士的事蹟講解。

細雨中,細心打量每一棵松樹,它們在這已經很久遠了,高大矮小,乾裂的樹幹,新葉老葉相互交錯生長着,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它們僅僅是樹根嗎不!它們滋生的是烈士的靈魂,它們高大的是烈士的精神。靜立、哀悼、冥想————細雨中走過,細雨中離開了,心中溶解着一種精神。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4

對於逝去的.親人,每個人都會有由心地產生出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感。逝者已失,再多的痛苦都無以挽回,唯有生者堅強纔是逝者的最大之慰。

每年冬至,我們全家準會組織掃墓活動。掃墓原爲清明之舉,而清明恰是春天萬物生機勃勃的時候。在我看來,清明掃墓適合一些對於親人逝去已經全然接受且不太過於傷心之人進行。而冬至,伴隨寒冷的天氣,人感到全身寒冷的同時,進行掃墓更加能夠釋放內心對於親人逝世的悲哀。

就在去年我的爺爺因爲多年的嚴重胃病而去世,我們全家乃至鄉鎮政府裏的很多同志都無法承受這個事實。我的爺爺是一名鄉鎮官員,從33歲當選上我們鄉鎮的鎮長,一直以來就認真爲鄉鎮辦事,爲鄉鎮百姓謀福祉,做貢獻。到了爺爺晚年退休以後依舊盡其所能地爲鄉鎮辦事,爲本村辦事。

這個冬至,我們一家老小數十人,組織進行了上山祭掃爺爺墓的活動,我們透過冬至掃墓共同追悼我的爺爺。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5

今天,我一睜開眼就看見窗外陽光明媚,秋高氣爽。今天是12月22日,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我們家掃墓祭祖的時候。

吃過早飯,我興高采烈地和爸爸、姑姑、奶奶和爺爺一起去掃墓。帶着滿懷的好心情,我們乘着車,一路隨着風,去凌橋山掃墓。大約行了40多分鐘,到達了凌橋山腳下。來掃墓的人挺多的,我們在人羣中穿梭着,邊走路邊欣賞山上的花兒。哇!山上的花可真多啊!多得不計其數。她們爭奇鬥豔:紅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眼花繚亂,讓人不禁想起這麼一句詩:“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花兒們跳着舞,迎接着我們的到來。

白駒過隙,不知不覺變便來到了山頂,很快便找到了祖輩們的墓。墓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砌成墓碑碣石已經長滿了青苔。祭祀活動開始了,爸爸先用一塊布把墓碑擦乾淨,邊擦邊念:“祖先們,您們的後代來看您們了。”壓紙錢,我的爺爺;添新土,我的姑姑;擺祭品,我的奶奶;燒紙錢,我的爸爸。而我則在墓碑上插上幾株青松,願祖先們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到了祭祀的尾聲,爸爸點燃了一絲鞭炮,待雲煙散去,我們依次向祖先跪拜,願祖先保佑我們一家富貴平安,前程似錦。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6

今天是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按照習俗,冬至、清明這兩天要去掃墓,而在農曆七月十五日的“七月半”則要在家中祭拜祖先。於是早上五點四十,我就被媽媽從溫暖的被窩中拉出。穿上衣服,吃完早飯,我們趕到八一橋頭與阿姨匯合後一起乘車去金安福園去看太婆。

汽車在泥濘而充滿沙石的道路上行駛了近1個小時,最終到達了安義縣長均鄉。雖然這裏沒有清明是的人多,但是仍然人聲鼎沸。只用了5分鐘,我們就從人潮中脫出身來,到了崇德苑。太奶奶就安葬在這個莊重的地方。

這個地方的空氣明顯比市區裏的空氣差,把這裏比作只有硝煙沒有死傷的戰場,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鞭炮聲此起彼伏,到處煙霧瀰漫。太婆的墓是由一塊黑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墓碑兩側栽種着兩棵青松,象徵着太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祭祀活動開始了。

媽媽先用一塊抹布把墓碑擦拭乾淨,邊擦邊唸唸有詞:“外婆,你的孫女來看你了!……”碑擦乾淨後,阿姨在插蠟燭的祭壇下面壓了幾張紙錢。隨着“轟轟”的聲音,一絲絲青煙從焚燒桶裏飄出來,夾雜着一股股熱浪,順風像我飄來。我被薰得咳嗽不止,連眼淚都流出來了,只好閃到一邊去呼吸新鮮空氣。

熊熊的火焰,似乎在替我們訴說哀情,把我們的哀思寄託給天堂的太婆。

進入到了祭祀的尾聲了。媽媽拿着一串鞭炮,往燃燒桶裏一丟。“噼裏啪啦……”待到煙霧散盡後,我們依次向太婆跪拜。

輪到我跪拜的時候,我心想:太婆,我考上了好初中,這裏的競爭很激烈。請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學習,刻苦拼搏,對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7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平生第一回去仙遊楓亭爲祖父、祖母及姑姑、姑丈掃墓。算是對他們有個交待。

對莆田爲什麼是冬至時節全民掃墓,有了初步的瞭解。據說此風俗是緣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中原的百姓到了農曆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禁食,以紀念仙逝的先人。這種習俗由於戰亂,中原的先民遷徙到長江以南也把它帶到遷徙地。由於莆田民風淳樸,此習俗流轉至今,保留髮揚光大,已經成爲當地老百姓約定俗成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莆仙地區的老百姓統統上山祭祖、掃墓。滿山遍野活躍着一羣羣穿紅衣裳的莆仙女人,也成爲當地冬至節日裏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二十一日去看老師,師母問我來仙遊幹什麼?我說,掃墓。她竟然反問,女孩子掃什麼墓?我不解,爲啥女兒不能掃墓。原來當地風俗,女兒出嫁就是人家的人了,再沒有資格爲父母掃墓。所以當地只要是獨生女戶,非要讓女婿入贅或做“兩顧”。目地之一就是自家老倆口百年之後有人掃墓,不至於絕後,死後連個掃墓的人都沒有。瞭解到這樣的習俗,此時才理解沒有兒子人家的悲哀,懂得當年我的父母爲什麼要把我留在家裏的原因。因爲我們是二女戶。由此可見莆田傳統習俗力量強大。在福建省的其他地區,這種女兒不能爲父母掃墓的習俗早已革除,我在外地長大、生活,從不知道今天還有這樣落後的風俗習慣,而且在莆田堂而皇之地盛行,這是爲什麼?

另一件事就是看見父母墓碑上雋刻着還活着的兒子、媳婦的名字。這也是過去我不曾知道的事。這樣的行事我認爲很好。符合現代環保節約土地的觀念,一家人在一起;其次不浪費資源,以後有人去世,只要把骨灰盒安放即可。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其他地區早有這樣的做法。

第三件事是直到今年的冬至因爲去掃墓,我才發現大哥的外孫女管她的舅舅喊伯父。大哥的女兒也留在家裏。我不解,因爲大哥有兒子。好奇問大哥,他竟不回答。之後瞭解才知蹊蹺之處。原來是大哥嫌女婿條件差,故意出難題。誰知女婿願意,也就成就一樁姻緣。

這些莆田獨特的風俗很有意思,值得細緻品味,它充分的反映莆田人對待人生的體驗和感觸,民間習俗力量根深地固強大,依然夠威夠力!

冬至掃墓的作文 篇8

在江南,在我老家,有冬至祭祖的習俗。與清明掃墓有所不同,冬至祭祖主要是以修葺墓地,立碑等方式進行祭奠活動。修葺主要是指整理墓冢,除去墓冢上的雜草雜物,並在墓冢上添加適量的新土,使墓冢始終保持原有的形狀。倘若墓主人沒有後人的話,墓地就會雜草叢生,墓冢也會慢慢的與周邊的地形成爲一體,久而久之墓冢也就不復存在了。從中也可以看出墓主人家是否人丁興旺,後繼有人。立碑是指下葬時沒來得及立碑的墳墓,可在冬至這天爲之立碑,其他時間都不便進行此項活動。由此可見,冬至祭祖也是很有講究的,馬虎不得。

又逢冬至,我們兄弟四人帶上子侄輩去老家祭祖。像往常一樣,爲祖先的墓除草,培土,燒香,祭拜。特別是站在父親的墓前,心中感慨無限。想想父親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靠着自己的一雙手,起早歇晚,辛勤勞作,把我兄妹五人養大成人。並先後爲我大哥,二哥娶妻,爲我姐出嫁。一大家子人,全靠父親的肩膀,父親的付出,纔有了後來的我們以及今天的生活。是何等的不易啊。我甚至覺得與父親相比,自己真的是很無能。在科學沒有今天這樣發達,物質生活沒有今天豐富的年代,他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怎麼就能養活我們這麼一大家子人呢。而今天的我們養一個孩子都是那麼辛苦,那麼艱難,那麼犯愁。我真的好想知道父親那一代人,心裏是怎麼想的,有沒有感到愁苦甚至是絕望的時候。我依然還清楚的記得,在我五歲時的一個農忙季節的傍晚,月亮已經升了起來,我站在村口,等收工回家的父親,我看到父親見到我時臉上浮現出的慈愛和笑容,全然沒有一點疲勞的感覺。我還得父親用他那沾滿泥土的雙手,把我從地上抱了起來,並用他那沾滿灰塵和汗水的臉,貼到我的臉上。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什麼叫幸福和感動。只知道好開心,好踏實。既不用自己走路卻又可以藉助父親的高度看到遠處。彷彿自己一下子變得也像父親一樣的高大起來。心裏除了開心還是開心。這樣的開心就像種子,灑在我的心裏,一直到今天,沉澱爲一種感動和感恩。每次站在父親的墳前,我都會默默地對父親說些感激和感恩的話。

我沒有理由不感激我的父親。他雖沒能活着爲我娶妻成家。但他把我這樣一個農村的孩子送進了大學。爲我鋪起一條有別於他自己的生活道路。他不僅教會我很多生活技能,還使我懂得要想有所收穫就得有所付出這樣一個道理。是的,我感謝我的父親。不僅要感謝他給了我生命,還要感謝他給了我健全和健康。我感謝我的父親,因爲他愛我們,他爲我們付出很多很多。懂得感恩這也是我父親教會我的一個最基本的道理。

謝謝您,我親愛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