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冬至作文

有關冬至的作文:冬至的餃子(5篇)

篇一:冬至我學包餃子

有關冬至的作文:冬至的餃子(5篇)

今天是冬至,我和姥娘媽媽一起包了很多水餃,媽媽和好面了,就開始做面肌,我來按面肌,媽媽來擀麪皮。我和姥娘包水餃。姥娘教我包水餃,包餃子的方法首先拿一個麪皮,用筷子把水餃餡子放到麪皮裏面,然後從中間捏一下,在從一個角捏到另一個角,整成彎彎的就像月亮一樣。不一會兒我就幫媽媽和姥娘包完了。後來媽媽煮好了水餃,我們全家人吃着香噴噴的餃子,我真高興啊!

篇二:冬至吃水餃

今天是冬至,要吃水餃,是白菜肉餡的,我幫媽媽擀的皮,先按一下面團,再用擀麪杖擀,媽媽說麪皮要中間厚四周薄,但是我擀的皮就不如媽媽好,但媽媽還是誇獎了我。最後包完餃子爸爸去煮,吃有自己的勞動成果的餃子,我覺得更好吃了,今天我很開心。

篇三:冬至節包餃子

難得冬至節還暖陽高照,無風無霾很舒服。下午和媽媽從浴室回來就開始忙活着包餃子。媽媽拌好了餃子餡,我兩就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一站到底》一邊包餃子。

我和媽媽協同作戰,我負責給餃子皮蘸水,媽媽來包。

分工合作效率高,不到半小時,一盤餃子40只完工嘍!媽媽去燒水煮餃子了,我哪能閒着啊,我自己獨立包了幾個餃子,從三歲看媽媽包餃子,四歲給媽媽打下手,五歲學擀餃子皮,六歲我自然能獨立地包餃子了。嘿嘿,看看我的手藝還不錯吧!

媽媽說冬至節包餃子這項民俗需要時代傳承下去,就如同媽媽小時候跟着她的外公外婆包餃子,後來媽媽到了蘇州仍然每年都親手包餃子,在媽媽心裏不僅爲了傳承民俗,更爲了紀念她的外公外婆。我也要好好學習包餃子,甚至學着和麪、擀皮、剁餡、拌餡一整套手藝,將來還要教我的孩子一直傳承下去。

篇三:冬至吃餃子

我們都喜歡冬至,因爲,冬至那天我們可以吃餃子。可是,你們知道爲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嗎?讓我來給您講講吧。相傳,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名醫。他的醫術很高明,不管什麼病,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人們稱他是“醫聖”。有一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張仲景從外面行醫回家,一路上看見一些窮人身上穿的破破爛爛、非常單薄,甚至身上、臉上都生了凍瘡,還有不少人連耳朵都凍爛了。這讓張仲景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回到家後,帶領弟子在着落的一塊空地上搭起一個大棚,支起一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等熬好後,又把它們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一隻只像耳朵樣的東西,再放進鍋裏煮,煮好就可以吃了。張仲景把它取名爲“袪寒嬌耳湯”。人們吃了以後,耳朵不過幾天就長好了。後來,每到冬至,人們就仿着嬌耳做出了餃子。從此,便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篇四:冬至吃餃子

今天回家後,看見爸爸在包餃子,我問:“星期天剛吃過餃子,怎麼又包呢?”爸爸說:“今天是冬至,要吃餃子。”爸爸又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冬天的時候人們經常凍傷,尤其是耳朵都凍爛了,“醫聖”張仲景見了,就把羊肉、辣椒、枸杞和一些驅寒的藥材做成餡,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煮熟後發給人們吃,果然,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現在冬至吃餃子,也是一個習俗。哈哈,餃子出鍋啦!我的作業也寫完了,吃餃子嘍!

篇五:冬至吃餃子

今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餃子館吃餃子,門口站了很多人在排隊等候,我問爸爸媽媽:“今天是什麼節日呀?怎麼這麼多人呀!”爸爸告訴我:“今天是冬至,是吃餃子的節日。看大堂內懸掛的兩個條幅: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我又問爸爸:“什麼是冬至?”爸爸說:“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節,冬至這天,陽光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我接着問爸爸:“爲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呢?”爸爸笑着說:“來讓我們先吃餃子,這個問題回家後上網查資料。”我們吃着香噴噴的餃子,心裏美極了。

回到家,我馬上上網查到了爲什麼冬至吃餃子。在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衆長,成爲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爲官時,常爲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 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 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 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從此,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就留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