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黃水仙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題。

黃水仙閱讀題及答案

王劍冰①春節前夕,友人送一紙包給我,說不知你可喜歡。開啟看了,是一顆大蒜樣水仙花球,上面還粘着不少泥巴。遂笑了,既是贈與,只管帶了回家。

②我不是不喜歡養花,是不會養花。這多年來,凡花沒有養成者。一個大陽臺,總是空空蕩蕩,家裏來人,見了總說,何不養一些花在上邊?我也這麼願望過,並且付諸過行動,可到頭來唯餘一堆花盆在上邊,灰灰的一排,小碉堡一般。後來這些小碉堡被我一陣掃蕩轟到樓下去了,就再也不敢有此大望,怕對不住那些美好的花翼。

③臨近春節,什麼都忙,一日妻整理廚房,從紙箱子裏翻出了那個醜醜的東西,說你從哪裏弄這麼個大蒜頭。方想起冷落了它,照朋友囑咐將其在水中泡淨,順手找一湯盆盛了,放在了廚房一個高高的角落任由它去,只是在春節回老家時多加了點水。

④春節過後十餘天,疲倦地開啟房門,猛聞到細微微一股潤香,立時感到了歸家的親切。不曾細想這香氣來自何處。忙了一陣子,目光撞到櫃子上,不由放聲“呀” 來,如何有了一蓬金黃的小花?湊跟前去,鬱郁馨香甜心潤肺。忙喊:“我說怎麼進屋一股香氣,你猜是什麼?”小孩子一般。

⑤雙手輕輕捧了那仙物,換水、涮根,爲其重新找位置,以改變對它的不公待遇。遺憾的是,由於先前未曾找到一個合適的器皿,也沒有用石子培固它的根基。致使它橫臥盆側,長成了畸形:莖葉過於細長,開出的花兒垂鈴一樣吊下盆沿,全不是它本應有的蔥蘢上揚的面目。

⑥也就只好將它置於高處,吊蘭樣成一株“吊水仙”。這以後每日必換一盆清水,每日必珍愛地到跟前深吸兩口清香,早晨起來,下班歸來,看見那花兒,聞見那香氣,就有一種愉悅一種感情,那金黃的香氣,真要把小屋灌滿了,空氣裏仿若全是了這花的氣味。

⑦說來好笑,因這氣味過於濃豔,競發了奇想:聞說有一種花味有毒,會使人頭暈噁心面板過敏,這濃烈的氣味會不會也有什麼“毒素”呢?晚上睡覺,就再不敢關嚴房門。家人說,你呀,花不香盼花香,花香濃了又生疑。可不是讓她說對了人的怪毛病。

⑧我還是找出書來,想進行一番研究。結果是沒找出什麼疑處,倒越發瞭解了這美豔的花兒。

⑨水仙花就仙在它開花在三九嚴寒。這時節百花凋零,室內桌臺之上,除卻假花僞草,也就是些小棵臘梅冬青之類,因而吹香弄影之水仙就格外讓人愛憐。黃庭堅就有“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之句,李東陽和劉邦直的詩就更贊極水仙的特色,一說“澹墨輕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風鬟霧鬢無纏束,不是人間富貴妝。”一說“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爲骨玉爲肌。暗香已壓酴醾倒,只比寒梅無好枝。”可見了自古來這小花就被歷代騷人墨客所珍愛了。他們以之爲伴,裝點雅趣,培養品性。我曾在詩人蘇金傘老先生的書房裏見過這麼一株漂亮的水仙,它亭立在一皿紅色的砂盤中,幾粒彩石在清水裏簇擁着,蔥綠的葉子託着白色的嬌妍,在書架上同三彩馬、孔雀翎相映成趣,古色古香又透着生活的韻味。

⑩現在我也擁有了這可愛的小花兒,且是非常的金黃色。相識恨晚啊!其實,在我住處不遠,就有一個花市,那裏天天都擺着這種花球,只是以前總在這個花市“上當”,也就不把這花球放在眼裏,認爲是同等的“難養也”。

其實這花兒只一盆清水幾塊小石,便不再有他求,它不需培土不需施肥,甚至不要陽光都行。極少的要求,卻是極高的給予。

要早知這花這麼易養,早就年年養幾棵在屋裏了。

是啊,今年不行了,明年一定好好找些器皿和彩石,多買上幾棵,讓它們在我的居室和書案上娉娉婷婷含笑吐芳,以濃豔對比於窗外那雪花曼舞霜逼寒浸的世界。

(摘自王劍冰新浪博客)

1.通讀全文,說說文中作者所精心描繪的黃水仙具有怎樣的`特徵?

2.請在下面空缺的方框中填上適當的詞語,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情節及作者對黃水仙情感態度的轉變過程。

友人贈花任由它去→ → →熱情歌頌決定再養

3.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表達效果。

(1)忙了一陣子,目光撞到櫃子上,不由放聲“呀”來,如何有了一蓬金黃的小花?

(2)那金黃的香氣,真要把小屋灌滿了,空氣裏仿若全是了這花的氣味。

4.文章第⑨段引用多位詩人歌詠水仙的詩句有什麼作用。

5.有人認爲第②自然段與上下文銜接得不是特別緊密,使文章有拖沓之感,不妨刪去。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1.一是香氣濃郁,甜心潤肺。

二是在三九時節百花凋零的時候盛開,品格高尚。

三是極少的要求,卻是極高的給予。

2.獨自開花感到驚喜仔細研究深入瞭解

3.(1)一個“撞”字寫出了作者的目光與黃水仙的不期而遇。突出了黃水仙在沒有得到特意關注的情況之下,竟然獨自開花,釋放香氣,給作者以極大的驚喜。

(2)“灌滿”突出了黃水仙香氣濃郁,也體現了作者對黃水仙的喜愛之情。

4.一方面透過引用詩句突出了水仙美麗濃香,嚴寒時節開花的特徵,表現了人們對水仙的喜愛,同時引用古詩句也讓文章更富於文化氛圍,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

5.示例一:我不同意這種觀點。第②自然段並非閒筆,“愛花卻不會養花”爲下文寫“黃水仙易養”作鋪墊,從而更加突出了黃水仙“極少的要求,卻是極高的給予”的特徵。

示例二:我同意這種觀點。第②自然段寫我過去養花的經歷,與本文所敘內容的聯繫不緊密,如果刪去本段,可使行文更加緊湊,上下文聯繫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