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小桃紅·採蓮人和採蓮歌》閱讀答案及譯文

越調 小桃紅

《小桃紅·採蓮人和採蓮歌》閱讀答案及譯文

楊果

採蓮人和採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注]①楊果,金正大元年進士,金亡五年後,才入元官,至參知政事。

(1)“司馬淚痕”一典出自何處?作者借它表達了什麼情思?(4分)

答案:《琵琶行》。(2分)抒發了作者深沉的亡國之痛。(2分)

解析:結合《琵琶行》的寫作背景及詩歌註解,分析典故作用。

【思路點撥】運用典故,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主要特點是藉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願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

(2)這首散曲的前五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反襯或以樂景襯哀情。(1分)用輕鬆愉悅的“採蓮圖”反襯作者獨臥江樓冷清悲苦;(1分)以夢中鴛鴦雙宿雙飛反襯作者獨臥江樓的冷清孤寂。(1分)這樣以熱鬧反襯冷清,以歡笑反襯孤獨,冷熱相間,悲喜交錯,使悲者愈見其悲,孤獨者愈見其孤獨。(1分)

解析:結合註釋感受詩歌主要內容及感情基調,找出意象,分析詩句

【思路點撥】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徵、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係(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

二:

1.“採蓮人和採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五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何作用?

2.曲的結尾中,“司馬淚痕多”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的“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的詩句,請分析二者抒發的情感是否相同。

參考答案

1.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或“樂景襯哀情”,答“對比”亦可但不如“反襯”)。前面描寫的是人們乘着船兒、和着歌去採蓮的熱鬧景象,後面則描寫了獨上江樓而臥的寂寞孤獨之人。(答“孤獨之人”爲作者,正確)這樣以熱鬧反襯冷清,以歡笑反襯孤獨,冷熱相間,悲喜交錯,使悲者愈見其悲,孤獨者愈形其孤獨。

2.白居易抒發的是“淪落天涯”之感,而本詞中抒發的則是深沉的興亡之感。

楊果

(1197—1269)金末元初散曲作家。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市)人。早年以章句授徒。金正大(金哀宗年號,公元1224—1232年)初登進士第,官偃師令,以廉幹稱。

[註釋]

⑴南朝舊曲:指南朝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曲,向來被視作亡國之音。

⑵司馬淚痕多:司馬指唐詩人白居易,曾被貶官爲江州司馬,作《琵琶行》,結尾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此用其意。

[譯文]

採蓮人唱和採蓮歌,楊柳岸邊一葉小舟輕輕地劃過。那一片歡聲笑語,全然不顧忌把靜夜中的.鴛鴦夢驚醒,怎麼了?此時有人獨自來到江樓上。別雲唱那讓人傷心的南朝舊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淚。

簡析:

宮調名越調、曲牌名稱小桃紅,作者楊果(散曲作家),創作於金末元初。這支小令以及其婉曲的語言,抒發了深沉的興亡之感。這是一支含蓄深沉的曲子,符合詩歌以最經濟的篇幅表現最豐富的內涵的要求。

楊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金亡以後五年纔出來做官,所以面對興亡,他感慨良多。《小桃紅·採蓮人和採蓮歌》這支小令以及其婉曲的語言,抒發了深沉的興亡之感。這是一支含蓄深沉的曲子,符合詩歌以最經濟的篇幅表現最豐富的內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