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冬閱讀答案

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題佔有很大的比例,爲了提高同學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面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了《冬》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冬閱讀答案

  冬

  鄭伯齊

一到冬天,我便會發生一種奇異的感想—-不,與其說是感想,毋寧說是一種感覺。

當然,這種感覺,並不是平常所說的視覺觸覺之類。也不是藝術家所喜歡說的什麼第六感,第七感。

它沒有那樣直接——並且,也沒有那樣零碎。

也許可以說是綜合的感覺——感官的合奏曲罷。

無論是在都會或者是在鄉村,無論是在重樓巨廈的繁華大道,或在矮屋低檐的貧民區域,一到冬天,我便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一到冬天,我只感覺到沒落,衰頹,和說不出的淒涼,一到冬天,我便感覺到一種末日的到來。

這種感覺象鬼氣一般侵進了我的肌膚!

但是,我應該忠實地附加着說明,這種感覺,是回到中國以後我才更迫切地感覺到。

三四年前,我還在外國放浪着。而且,這一國家的環境,對我們是特別冷酷難堪。那時候,到了冬天,我感覺到我渾身的汗竅都被寒風吹透!一片一片的雪花都吹進我的心底。我感覺到說不出的寒冷和寂寞。我迫切需要一種人間的溫暖來溫暖我這僵死了的軀殼和靈魂——朋友,恕我用了這樣一個古董的名詞。

然而,奇怪得很,沒落和衰頹卻永沒有襲擊過我官感的!

經了長期的懸想,我纔回到了所謂"祖國"的懷抱中。但是,我的感官反起了大大的變化。

祖國的懷抱中,並不是溫暖可親的。尤其是一到冬天,引起了我的說不出的蕭條的感覺。

我曾去過四季常綠的南國,我曾去過風木蕭索的北方,它們所給我感覺到的冬天,都一樣地是不可當的冷落和蕭條。

就是在上海罷。我也常在南京路、四川路等繁華大道上徘徊。滿街上,固然不少輕裘盛妝的青年男女在熙熙攘攘地來往,然而,支配着的情調,依然是衰落和荒涼

“象沙漠一樣”,俄國的盲詩人曾經這樣形容過中國。沙漠的嚴冬,你想,血氣旺盛的人們怎樣能夠忍受?

所以,一到冬天,無論在什麼環境中,中國所給我的,只是酷肅殺冷酷的寒氣。

當然,這也不止冬天。中國的自然和社會,始終總帶一種冷酷肅殺的情調。

中國所給我的印象——除了潛伏着正在生長的半面以外——都是隆冬的氣象。

古人說“冬眠”,中國是仍在偉大的睡眠裏嗎?

不是!絕對地不是!

現在的中國——數千年來演進到如今的舊的中國,和在孃胎中就被宣告夭折了的所謂“新的中國”——都加速度地奔向崩潰沒落的道路去。中國的一切——除過掩在浮雲裏面的一線光明之外—一都現出醜陋和不快的死的面容。

假使對於一線光明的未來沒有憧憬的心情,誰還能不墮落在世紀末的悲哀的泥沼裏?

在平常,春天,夏天乃至秋天,這種感覺比較還不甚強。大約,主觀的生命力還可以抵抗這種冷酷的刺激,而客觀的自然也還有相當的蔽掩。可是,到了冬天,自然也赤裸裸地露出了本來的面目,直截地刺激着我們微弱的生命力。

哀頹沒落的感覺,便這樣地,象鬼氣一般,刺進了我們的肌膚,刺傷了我們微弱的生命!

啊!冬!衰頹的冬!沒落的冬!

一到冬天,便使我們感覺着沒落和崩潰的悽慘。

但是,以前人,也和我們抱着同樣的感覺嗎?

不!決不!

他們的宇宙,他們的社會,他們的生活;都和我們兩樣。因之他們的感覺也和我們決不相同。

試一展讀古人所做的詩,試一展閱古人所繪的`畫。我們立刻可以發現和我們完全相反的感覺。

他們歌詠着溫暖和休息,他們描畫出團圓的樂趣。冬天,爲他們,比之秋夏,是更可親,更快樂的季節。

他們可以休息,他們可以團圓,他們可以做着白日的好夢,他們準備着飲屠蘇酒。

現在的我們卻不然了。我們只覺得那冷酷的肅殺的冬天,但是春天也許就在後面跟着來的!

一九三四年

(選自《中國散文精品•現代卷》)

【閱讀題目】

11.開頭寫到:“一到冬天,我便會發生一種奇異的感覺……”這是怎樣的感覺?爲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6分)

12.文中寫到“三四年前,我還在外國放浪”時的感覺,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13.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6分)

(1)沙漠的嚴冬,你想,血氣旺盛的人們怎樣能夠忍受?

(2)中國所給我的印象——除了潛伏着正在生長的半面以外——都是隆冬的氣象。

14.本文以“冬”爲題,有結構藝術、象徵意味等多方面的作用。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8分)

【參考答案】

11.沒落、衰頹和說不出的淒涼,以致有一種末日到來的感覺。(2分)原因:①現在的中國正加速度地奔向崩潰沒落的道路去,一切都現出醜陋和不快的死的面容。(2分)②到了冬天,自然也赤裸裸地露出了冷酷的本來而目,直接地刺激着我們微弱的生命力。(2分)

12.①以國外冬天的“冷酷難堪”、“寒冷和寂寞”來襯托國內冬天的蕭條、衰落和荒涼;(2分)

②抒發了對“人間的溫暖”的嚮往,表達了對祖國蕭索、淒涼現狀的失望與不滿。(2分)

13.①這句話先運用比喻手法,把當時的中國比作“沙漠”;再運用反問手法,表達了對中國肅殺冷酷的現狀強烈地不滿與憤慨之情。(3分)

②這句話一方面深刻地揭示出舊中國自然和社會冷酷肅殺的現實,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潛伏着正在生長的”光明、進步的力量的肯定與期待。(3分)

14.【示例一】使全文結構藝術精巧、高明。(2分)①“冬”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將文章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2分)②同繞對“冬”的不同感覺,將中外、古今聯繫在一起,轉換自如,對照鮮明;(2分)③文章由寫“冬”開始,以寫“冬”結束,首尾照應,結構嚴謹。(2分)

【示例二】使文章象徵意蘊含蓄、豐富。(2分)①文章表面上是抒寫對“冬天”的奇異感覺,使象徵手法深藏不露,耐人尋味;(2分)②文中的“冬”象徵了沒落,衰頹,冷酷,肅殺的舊中國社會現實;(2分)③文章借表達對“冬”的厭惡與詛咒,引發人們對美好“春天”的憧憬與追求。(2分)

(答案不限於此,符合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