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簡肅薛公墓誌銘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簡肅薛公墓誌銘 歐陽修

簡肅薛公墓誌銘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公諱奎,字宿藝,姓薛氏,絳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顯,而以公貴。初,太宗皇帝伐幷州,太師以策幹行在,不見用。公生十餘歲,已能屬文辭,太師顧曰:“是必大吾門,吾復何爲?”乃不復事生業,務施貸以賙鄉閭。曰:“吾有子矣,後何患?”後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參政事,爲世名臣,如其言。

簡肅公名奎,字宿藝,姓薛,是絳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沒有顯達,卻因爲薛公顯貴了。當初,太宗皇帝攻打併州,薛公的父親憑着計謀前往太宗行營求見,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了,薛公的父親看着他說道:“這個孩子一定會光大我家門楣,我還要幹什麼呢?”於是不再從事科舉仕進之業,而致力於在鄉里發放借貸來接濟鄉鄰。此後五十年,薛公開始輔佐當今天子參與政事,成爲當世名臣,就像他父親說的一樣。

初舉進士,爲州第一,讓其里人王嚴而居其次,於是鄉里皆稱之。淳化三年,再舉乃中,授隰州軍事推官。丁太夫人憂,服除,用薦者拜大理寺丞、知興化軍莆田縣,悉除故時王氏無名租,莆田人至今以爲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僞蜀時中書印者,夜以錦囊掛之西門,門者以白,蜀人隨之者萬計,且觀公所爲。公顧主吏藏之,略不取視,民乃止。蜀人喜亂而易搖,公既鎮以無事,又能順其風俗,從容宴樂,及其臨事,破奸發伏,逆見隨決,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佔,無一不中。

當初考進士時,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讓給同鄉人王嚴而甘居第二,因此鄉人都稱讚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試才中了第一,被授爲隰州軍事推官。(不久)遭逢太夫人去世,服喪期滿後,因爲別人的推薦被任命爲大理寺丞、興化軍莆田知縣,全部廢除舊時王氏沒有名目的租稅,莆田人至今認爲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舉措。有個得到僞蜀時期中書官印的人,在夜裏用錦囊裝着官印掛在西門,守門的人把這件事彙報給薛公,跟着看熱鬧的`蜀人數以萬計,將要看薛公究竟怎麼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員把官印收藏起來,自己絲毫沒有拿來看看的意思,老百姓於是作罷。蜀地人喜歡動亂而又容易變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鎮撫他們,又能順應他們的風俗,從容悠閒地宴樂,等到面對突發事件,洞悉奸人揭發隱情,預先發現隨情判決,就像逢蒙的射術和東方朔的佔術,沒有不說中的。

遂拜參知政事。上曰:“先帝嘗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勵。而素剛毅,守節不苟合,既與政,尤挺立無所牽隨。然欲繩天下,無細大,一入於規矩。往往不可其意,則歸臥於家,嘆息憂愧,輒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慚不及古人,而懼後世譏我也。”明道二年,莊獻明肅太后欲以天子袞冕見太廟,臣下依違不決。公獨爭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見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奪,爲改他服。太后崩,上見羣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猶數引其衣,若有所屬,何也?”公遽曰:“其在袞冕也。然服之豈可見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後服葬。於是益以公爲果可用也。

薛公被任命爲參知政事。皇上說:“先帝曾經說你可以任用,我現在用你了。”薛公更加感激(皇恩),勉勵自己。薛公爲人一向剛毅,堅守節操,不隨便附和別人,參與政事之後,更加堅持原則,不被別人牽制。薛公想要約束天下,各類事務無論大小,全都按照一定準則來處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牀上,唉聲嘆氣感到慚愧,常常不吃飯。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說:“我慚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後人譏笑我啊。”明道二年,莊獻明肅太后想穿天子禮服朝拜太廟,大臣們猶豫不決,不敢贊同也不敢反對,只有薛公爭辯說:“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禮服拜見祖宗,怎麼拜呢?”太后不能改變他的意見,爲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裝。太后駕崩後,皇上召見羣臣,哭泣着說:“太后病重不能說話,卻還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囑託,會是什麼呢?”薛公連忙說:“大概還是爲天子禮服。可是穿着它怎麼可以去見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終給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從此以後皇上更加相信薛公的確是可用之才了。

以疾告歸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數煩公。”乃詔優公不朝,而使視事如故,居歲中,數以告,乃得還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於家,年六十有八,贈兵部尚書。

薛公因爲生病要求告老還鄉。天子說:“我不可以再多煩勞您了。”於是下詔優待薛公,准許他不用上朝,卻讓他像原來那樣處理政事。在這一年當中,薛公多次告還,最終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於家中,享年六十八歲,朝廷追封他爲兵部尚書。

先期,狀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議曰:“諡法:一德不懈曰簡,執心決斷曰肅。今其狀應法。”乃諡曰簡肅。

之前,下面陳述了薛公的功績德行上報給太常,太常商議說:“據諡號規則:堅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簡,堅持自己的意見明於決斷的叫肅。現在薛公的情形符合這個規則。”於是給薛公諡號叫簡肅。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丁太夫人憂 丁:遭逢 B. 破奸發伏,逆見隨決 逆:違背

C. 太后不能奪,爲改他服 奪:改變 D. 若有所屬,何也 屬:囑託

1.B(逆:預先)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薛公“執心決斷”的一組是( ) (3分)

①讓其里人王嚴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時王氏無名租

③公顧主吏藏之,略不取視 ④及其臨事,破奸發伏,逆見隨決

⑤則歸臥於家,嘆息憂愧,輒不食 ⑥臣下依違不決。公獨爭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2.C(①表現其謙讓有德,⑤表現其有責任心。)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薛公少年早慧,十餘歲時即能屬文,其父早就對其寄予厚望,認定他能光大門楣,後果如其言,薛公參與政事,輔佐皇上,成爲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初舉進士,把第一之位讓給了里人王嚴,贏得鄉人稱讚。爲官之後,薛公善解民疾,政績斐然,在莆田時就因悉除無名租而深爲百姓感激。

C.薛公臨事持重明決,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明肅太后欲以天子兗服冕見太廟,臣子中只有薛公直言正諫,雖當時未能說服太后,但太后駕崩前還是意識到了薛公意見的正確。

D.薛公因病告還,皇上下詔免其上朝,只照常處理政務。薛公多次請辭後才得以退官還鄉。在他死後,太常根據有關薛公功行的彙報,議定諡號爲“簡肅”。

3.C(應爲“皇帝在太后駕崩後還是意識到了薛公意見的正確”。)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民有得僞蜀時中書印者,夜以錦囊掛之西門。(3分)

譯文:

(2)然欲繩天下,無細大,一入於規矩。(3分)

譯文:

(3)公遽曰:“其在袞冕也。然服之豈可見先帝乎?”(4分)

譯文:

4.(1)有個得到僞蜀時期中書官印的人,在夜裏用錦囊裝着官印掛在西門。(定語後置、省略介詞各1分,句子通順1分。)

(2)薛公想要約束天下,各類事務無論大小,全都按照一定準則來處理(“繩”“一”各1分,句子通順1分。)

(3)薛公連忙說:“大概還是爲天子禮服。可是穿着它怎麼可以去見先帝呢?”(“遽”“其”“服”各1分,句子通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