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秋閱讀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閱讀題,而與閱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是科學規範的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秋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閱讀答案

秋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秋境

張春燕

哦, 那秋! 秋天的花事自然不如春天那樣爭奇鬥妍,但在百花式微中有三五科如秋海棠、木芙蓉和一串紅之類花木的點綴,這個季節依然是一片燦爛。當然更好看的秋景還在後頭——當峭厲的西風把天空刷得愈加高遠的時候,當陌上阡頭的孩子望斷最後一隻南飛雁的時候, 當遼闊的大地無邊的青草被搖曳得株株枯黃的時候,樹葉開始黃了,落了 。

哦,那些黃黃的葉簇,哦,那些疏疏的枝椏;看落葉渲染了一派多麼悲壯的氣氛,一陣涼風吹落樹上三五片枯葉,葉片在地上打着旋兒,最初墜落的也許只是那麼一片兩片,像一隻兩隻斷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嘩嘩的金絲色的陣雨了,再接着, 便在樹下鋪出一片金紅的地毯了,那是落葉在向我們做着最後的謝禮呢!而在地毯之上,豎着光禿禿的疏落的樹幹和枝椏,直刺着高遠的天和淡淡的雲。

哦, 那些“白藐煙盡處,紅蓼水邊頭”的枯荷!在“白藕化花風已秋”之後,依然亭亭玉立,只是消褪了顏色的芬芳,日見凋殘,它曾經有過的燦爛和美麗在這個寧靜的秋日裏已歸於沉寂。伴着同樣清冷的園林和寂寞的人羣,伴着池塘裏依稀可辨的幾點浮萍,它的身影愈顯伶仃。都說絢麗之後又會復歸平淡, 它不例外吧!

而,在每一個“秋陰不散霜飛晚”的日子,人們仍需“留得殘荷聽雨聲”。雨打枯荷,是一種玉振之聲, 是天籟, 如歌如禪,入詩入畫。難怪一個詩人要說,人生不能缺乏的,除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便是令人陶醉的雨夜了。而令人陶醉的雨夜,又怎能缺乏枯荷的支撐呢?

枯荷自身,卻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在大好的晴天,它似乎也在傾聽,聽天的深處飄來清亮的雁鳴, 聽地的遠處傳來似有若無的蟬歌。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改,它依然亭亭玉立——生命的秋境是另一番燦爛和美麗,輪迴的世界也是。

“信是明年春再來”,待到來年的暖風薰得遊人醉, 枯荷也將轉世爲田田的荷葉——那一池新綠呀:有平展着圓盤浮在水面的,有黃傘婢在空中搖擺着的,有半開半卷,生氣勃勃地橫斜着的,有剛露出水面,還緊緊地卷着,呈現雅態的,有兜着水珠任其在上面滾動的, 也有長的很高,但尚未展開葉面,散散漫漫聳起的……它將再次擁有美麗和歌聲,擁有一分不求自得的生命的圓滿,不再爲誰而開,也不爲誰而零落。

經過了草木際天的長夏和蟬聲高遠的初秋,靜靜的池塘裏枯荷默然無語,它佇立,它守望,也許是爲了它也曾錯失過的一道目光?

1、本文遣詞生動形象,請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白藕化花風已秋”之後,依然亭亭玉立,只是消褪了顏色的芬芳,日見凋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伴着池塘裏依稀可辨的幾點浮萍,它的身影愈顯伶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將再次擁有美麗和歌聲,擁有一分不求自得的生命的圓滿,不再爲誰而盛開,也不爲誰而零落”,如何理解這段話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是一首描寫秋天的詩。請問,這首詩的後半部分是什麼?它的作者誰?它與本文有哪些相似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季節,你眼中的秋天是什麼樣的?請把它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消失。這裏形容枯荷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表達了對它過去的美麗的惋惜和流連。

(2)孤獨, 沒有依靠。透過對枯荷形單影隻、日見凋零的外形的描寫,表達了秋境的蕭瑟。

2、此處的秋景指生命的末期,作者的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的最後時刻,綻放出更絢麗、更耀眼的光芒, 在生命的最後仍保持清高的氣節。

3、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它與本文都是讚美秋日的如詩如畫,在秋日裏發現美麗景色,由此引發了對秋的喜愛和深思。

4、“略”。

(意思對即可)

秋閱讀答案2

你悄悄地走來,默默無聲。你向人們展示出一幅美麗的秋景,你給人們帶來了一派豐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來,走進花園。剎時wàn zǐ qiān hóng( )、千姿百態的菊花開了。它們有的把波浪似的金髮披在肩上,有的把美麗的長裙系在腰上,光彩奪目,měi bù shèng shōu( )。

你悄悄地走來,走進田間。秋風過處,五穀飄香。那一片片莊稼,遠看,好像翻滾着的千層波浪;近看,稻穀笑彎了腰,高梁漲紅了臉,玉米樂開了懷。這時,地裏的人可忙了,到處笑語歡歌,機聲轟鳴。

你悄悄地走來,走進果園。看,樹上shuò guǒ léi léi( )。有小燈籠似的柿子,瑪瑙似的山楂,葫蘆似的鴨梨,珍珠似的葡萄……紅撲撲、黃澄澄、紫盈盈……好可愛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shǔ bù shèng shǔ ( )。孩子們在園中嬉戲,他們爬上樹去,摘一顆果子,咬一口,甜絲絲、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來,走上山坡,帶來了一件黃衣裳、一件紅衣裳。瞧這邊山上,黃花遍地與稻田相接,像鍍上了一層金色;瞧那邊的山上,霜葉如醉,遮蓋了半個天際,紅得像火焰在燃燒。這一黃一紅,時分時合,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我迷戀你啊,秋!我讚美你啊,秋!你是美麗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

1.根據文章內容連線。

花園------

正確答案:花園------菊花

田間------

正確答案:田間------高粱

果園------

正確答案:果園------柿子

山坡------

正確答案:山坡------霜葉

2.根據文章內容連線。

瑪瑙似的------

正確答案:瑪瑙似的------山楂

葫蘆似的------

正確答案:葫蘆似的------鴨梨

珍珠似的------

正確答案:珍珠似的------葡萄

3.仿寫句子。

稻穀笑彎了腰,高梁漲紅了臉,玉米樂開了懷。

參考答案:風兒來吹簫,小樹伴舞蹈,鮮花歌聲揚。

4.根據拼音寫漢字。

shǔ bù shèng shǔ ()

參考答案:數不勝數

5.根據拼音寫漢字。

shuò guǒ léi léi()

參考答案:碩果累累

6.根據拼音寫漢字。

měi bù shèng shōu()

參考答案:美不勝收

7.根據拼音寫漢字。

wàn zǐ qiān hóng()

參考答案:萬紫千紅

秋閱讀答案3

【甲】秋詞(其一)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乙】行秋

徐現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停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注:①箏:古箏。

25、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詩是詩人被貶朗州時所作。全詩融景、情、理於一爐,不僅僅寫出了秋天的生機,更抒寫了一種高揚精神。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給讀者留下了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B、甲詩“我言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論調的有力否定。

C、乙詩整首詩以靜爲主,又輔之以鳴蟬、飛葉來增加動感,達到了以靜襯動、動靜相生的藝術效果。

D、乙詩純然一派秋景,秋蟬鳴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鏡,秋葉輕揚,構成了一幅安謐恬靜的早秋風景畫。

26、讀了“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雪”兩句後,在你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請簡要描述。(2分)

27、上面兩詩都是寫秋天的,但意境卻不相同。請分析兩詩分別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25、(2分)C

26、(2分)秋高氣爽,天高雲淡,一隻白鶴衝破秋天的肅殺,滿載詩人的詩情,在雲間遨遊,將秋日的寂寥一掃而空。(答出大意即可)

27、(4分)甲詩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銳意進取的人生態度。(2分)乙詩抒寫了詩人曠達閒適的心情。(2分)

秋閱讀答案4

秋漸深 李娟

①秋天來了,秋分一過,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滿地。樹葉、草尖上都挑着顆顆晶亮的露珠。節氣和植物,猶如一對戀人,配合得默契貼心,情投意合。他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溫柔的姿勢,她都已心領神會。

②桂花開了,細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從樹下走過,落花細細香滿衣。起風的夜裏,花香伴着蟲鳴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進窗來,花香襲人。忽然想起《紅樓夢》中寶玉的丫鬟也叫襲人。賈政責問是誰取了這麼一個鬼精的名字,寶玉說,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詩“花氣襲人知晝暖”,所以就給她取名襲人。夕月一彎的秋夜,枕着陣陣花香入眠,無限花香染夢境。

③午後,走進寂靜的山林,手裏攜一本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他寫道:“走在山間小路上,芒草,萱草牽吾衣,着實可愛。”我彷彿和他一同走進秋的深處。樹上的葉子漸漸凋零,每一棵樹變得疏朗透明起來。金黃的,褐色的葉子鋪滿樹下,如同厚厚的花毯。遠遠的看見一棵樹,擎着深紅的樹冠,枝椏上挑着顆顆閃亮的紅星星,走進了細看,原來是一樹紅燈籠似的柿子。

④櫸樹的葉子一日日紅了,細細密密的紅葉像一葉小舟,駛向秋之深處。踩着沙沙的落葉,偶然會聽見咕嚕咕嚕石子落地的聲響,其實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椏上蹲着幾隻斑斕的鳥兒,坐在枝頭陽光下說着悄悄話,讓人想到“林靜鳥談天”。

⑤田野裏,收割後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風襲來,秋深露重,它們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⑥艾草枯黃了,靜靜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時,人們將它一叢叢抱回家,捆綁好立在家門前,或是用艾葉熬了水給孩子洗澡,等到夏天來了,孩子不會招蚊蟲叮咬。《詩經》有云“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原來艾草是伴着愛情從千年前的詩歌中向我一步步走來。那位布衣詩人走在山野間,看見青青的艾葉隨手拈來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詩句隨風飄遠了,落在《詩經》的泥土中,開出了深情、樸素的花朵,流傳了千年。

⑦幼年時在鄉下,秋意正濃的時候,奶奶帶着我去山坡上採摘野菊花。一叢叢野菊花如鄰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黃色的布衣裳,梳着兩個歪歪扭扭的小辮,衝着我張開笑臉。她們三五成羣聚在一起,在秋風裏交頭接耳地說話。奶奶說,將野菊花在太陽下晾乾了,裝在枕頭裏,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籃裏只採了薄薄的一層,就嫌累了,蹲在草裏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頭,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輕輕地吹一口氣,蒲公英的孩子們就隨秋風飛遠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陰的秋風一次次將我吹遠了,望不見童年,望不見奶奶,望不見故園。

⑧我很喜歡作 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話:“文求雅潔,少雕飾,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麼樣精緻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開《詩經》就看見它,原來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農家一個粗衣舊服的小閨女,一日進了學堂,戴眼鏡的老師問她叫什麼名字,她說叫丫頭,衆人捂着嘴笑,老師就像隨手給丫頭取了大名“菘”,使得這個水靈靈的小丫頭整個人一下子優雅、端莊起來。秋末,清炒大白菜時配上黃的薑絲和幾絲紅辣椒,盛在青花瓷盤裏,分外悅目,爽口宜人。

⑨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爲霜。幾場秋雨,將天空洗得猶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樹木漸漸落盡繁華,疏朗的枝椏伸向晴空,大自然莊嚴、肅穆的季節來了。

⑩人過了而立之年,才漸漸懂得秋之深的韻味。就好像一個人的文字,年輕時奼紫嫣紅開遍,分外豔麗嫵媚。慢慢年長,才明白“文求雅潔,少雕飾,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時候便開始做減法,簡潔、乾淨、純粹。將枝頭的繁華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簡潔不蕪,氣定神閒,沉靜從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鳥飛絕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長天的開闊明朗。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刪繁就簡三秋樹,將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裏的一棵樹,那是生命的另一個境界。

(《最美文》20xx年第10期卷首語)

7.第①段描寫節氣與植物,是爲了引出下文秋漸深時植物呈現的不同風貌,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調。(2分)

8.從表現手法角度對第④段進行賞析。(3分)

以動寫靜,刻畫了秋天的靜謐自然,表現了作者陶醉於自然的喜悅之情,突出了作者敏感細膩的情懷。

9.第⑨段畫線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啓下:呼應③④段寫樹的內容,概括了秋季樹木的變化姿態,突出了“秋漸深”的主題;引出下文的人生感懷。(3分)

10.下列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3分)

A.第②段關於《紅樓夢》中襲人名字的聯想意在抒發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懷。

B.第⑥段引用《詩經》中的詩句意在強調深情樸素的情感會穿越時空成爲永恆。

C.第⑦段關於幼年採摘蒲公英的回憶是爲了突出作者無法迴歸故園的悲傷之情。

D.第⑧段老師給丫頭取名的聯想意在表明素樸的人生也一樣散發優雅端莊之美。

11.聯繫全文,從內容和形式兩個角度對結尾畫線句進行賞析。(4分)

形式:結構上,卒章顯志;修辭上,使用比喻(或者“移用”),將人生和文字的簡單純淨比成“秋天裏的一棵樹”,形象生動,富有想象力。內容:無論是爲文還是爲人,都應該像秋天的樹一樣,褪盡繁華絢麗,追求簡單、純淨,如此,方能成就生命的超拔脫俗,也纔會有開闊明朗的生命境界。

12.有人評價李娟的散文“帶着原生態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鮮美氣息,充滿對世界的童真”;也有人說“李娟寫作太過個人化,過於清淺,格局也不開闊”。對此,你怎麼看?請選擇一個角度(如選材、語言等),談談你的看法。(6分)

選材角度:李娟的散文以小見大,在樸素自然的娓娓敘述中反映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受。比如作者筆下的“細密的櫸樹紅葉”“相依相偎的稻草”“精緻的晚菘”,無一不是慣常的生活化的事物,卻又無不充溢了生活的溫情,表達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姿態。

語言角度:李娟的散文語言簡潔樸素,細膩生動。比如將節氣和植物比成一對戀人,富有情趣;而寫收割後的稻草依偎在一起取暖,則又非常富有生活氣息——這些細膩的描寫,顯示了作者簡潔純粹、沉靜從容的創作觀和生活態度。

秋閱讀答案5

秋前風雨頓涼

范成大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聲兩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卜,暮雲渾作亂峯堆。

(1)詩中哪些地方具體體現了題目中的頓涼?(3分)

【參考答案】

前三句體現了頓涼:如約不須催,秋天如約而至,說來就來;兩快哉,風雨迅疾到來,天氣瞬間變涼;暑光如寇退,暑氣像盜寇逃跑一樣迅速消退。[3分。答對一點1分,兩點3分。]

【評分示例】

3分示例:

示例一:詩中的首聯中描寫秋天如期而至,風雨飛快而來,體現了夏末秋初的景象。秋不催自來,吹散了夏天的悶熱。

示例二:①秋天如期而至,忽然間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下來。②風雨同時到來,讓詩人感到暢快。

示例三:①秋天如約而來不需催促,雨聲風聲都輕快地響起,體現了頓涼。②夏日暑熱像賊敵般驚退,體現了頓涼。③我預測明天會更冷,晚上的雲混作一團,像亂山。

示例四:秋天如期而至,風雨齊來,夏天的暑氣像敵寇一般退出。暮雲聚集想要颳風下雨。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透過寫秋天風雨到來,暑氣消退,表達了詩人對天氣頓涼的喜悅之情;詩人不在意晚年暮景的到來,飲酒、作詩、讀書,體現了樂觀、豁達的'情懷。[4分。答對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

【補充細則】

(1)賦分說明:分析2分,思想情感2分。

(2)答詩人期待暑光如寇退,不拒絕老景的到來,表達了對暑熱的厭惡也可得2分。

(3)答詩人飲酒觸發詩情,書卷招邀,體現了詩人的悠閒自在之情 或者透過堅信明日更涼,表現了詩人的自信之情(對秋涼的嚮往)也可得2分。

(4)給分的情感:對頓涼喜悅、愉悅、喜愛(放寬標準,對秋天的喜愛也算對);輕鬆愜意;樂觀豁達;安然閒適,對暑光的厭惡。不給分的情感:對故鄉的思念;仕途不順,想報效國家;借酒澆愁的愁思;年華老去的憂傷;光陰流逝的感嘆;閒適自由;對以前輝煌的懷念;老年處境的悲涼;苦中作樂。

【評分示例】

4分示例:

示例一:首聯寫秋天匆匆而至,頷聯亦寫暑光退去,寫出了對秋天涼爽的喜愛;頸聯憑酒作詩,憑書度日,後文再寫詩人相信明天天氣更涼,抒發了作者的灑脫樂觀之情。

示例二:詩的前兩聯描述了酷暑剛過,秋涼將至的閒適愜意;由於天氣漸好,作者病弱的身體也投入詩作當中,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示例三:詩歌透過寫秋天如期而至,夏天炎熱退去,詩人飲酒作詩感到無比舒適,表達出詩人生活的悠閒自得以及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示例四:詩人透過描寫秋天的到來將暑氣吹散,表達了詩人對秋來的喜悅之情;透過寫酒杯觸動詩情、開啟病眼讀書、及透過雲朵卜出明天天氣更涼,表達的對生活的樂觀。

賞析:

《秋前風雨頓涼》是宋代文學家范成大創作的七言律詩。詩的首聯寫秋天匆匆而至,頷聯亦寫暑光退去,寫出了對秋天涼爽的喜愛;頸聯寫詩人憑酒作詩,憑書度日;尾聯寫詩人相信明天天氣更涼,抒發了作者的灑脫樂觀之情。全詩透過寫秋天風雨到來,暑氣消退,表達了詩人對天氣頓涼的喜悅之情,詩人不在意晚年暮景的到來,飲酒、作詩、讀書,同時也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情懷。

賞析二

起聯,寫秋前風雨。秋期句,寫立秋有固定日期,不煩人力去催。不過日期雖有固定,但暑氣卻未必在此時即能消退,秋後熱是常見的,故次句說遇到雨腳風聲而有兩快哉之感。起句寫季節之常,次句寫遇風雨之快。

次聯,寫喜涼之情,此詩前後三聯筆致均較平,惟此聯最精警。秋前之涼爽,本爲人們所盼的,故姜夔《平甫見招不欲往》的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之句,傳誦人口。但寫喜涼而用如寇退作爲比喻則極罕見。對句用似潮來譬喻老境來勢的迅猛,亦不尋常,不像以潮比愁之爲常見。蘇軾《洞仙歌》詞: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可知迎涼、避老,兩美難兼。詩以但得、不避四字冠於句首,顯出瞬息間心情的變化,表示寧爲前者而犧牲後者,以堅決語氣強調,和他後來所寫《立秋二絕》中的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用意相近。這一聯,就組織言,是工整的對偶;就氣機言,又是語意貫連的流水對;所以兼有立意新穎、取譬奇特、語言精工、氣機靈活的妙處。

第三聯寫天涼後生活的變化。天氣涼爽了,故覺酒杯可親近,親近酒杯,又收到觸撥詩情之效;天熱、眼病,都不利於看書,天氣涼爽了,讀書的興致又起,病眼也就受招邀而繼續看書。觸撥、招邀,從物擬人寫來,角度有變化,用詞也新鮮。這聯所寫頓涼之效,使上聯所寫之喜顯得更有着落,起了以事足情,以綠葉扶紅花的作用。

結聯,預料未來情況。今日之涼,是否一現即退,開頭尚有難卜之意,故有但得的假設之詞。這一聯則由於觀察到暮雲全作亂峯堆,雲氣猶濃,雨自不會驟歇,故能夠肯定明日更涼,由當前寫到未來,使喜意更深,餘味盎然。

秋閱讀答案6

閱讀《偷秋》一文,回答1-5題。

偷 秋

①秋蟲在牆根的草叢裏開始唧唧鳴叫了,有雁陣開始從更遠的北方飛來,然後掠過村莊向南飛去。向陽的山岡上,一樹的黃葉不知不覺就染黃了一片樹林,就像太陽遺忘在山岡上的一片陽光。然後那黃色順山而淌,只是幾個夜晚的功夫,它們便漫過山腰和山腳,幾縷清涼的風刷過去,蒼綠的田野一下子就黃了。村莊周圍的玉米林黃了,玉米行間套種的豆秧黃了,河灘沙地上的花生秧黃了,灌河邊的稻田也黃了,就連那藍得烏亮的灌河水也被染黃了,像一卷淡黃的絲綢,靜靜地沿莊西的山腳蜿蜒着向南鋪去。

②莊子裏勤快的人,就開始着手拾掇農具,老人和婦女們忙碌着修鏟那被夏雨中的燕鳥們叼得凸凹不平的稻場,牛拖着石磙,在空曠的稻場裏碾來碾去,吱啞吱啞的石磙聲幾乎穿透了靜謐的村莊,在村莊空蕩的上空此起彼伏地迴響着。初秋的時光,就在一片輕微的騷動中溜走了。

③農曆八月十五夜裏,圓圓的玉盤似的月亮還未從村莊東邊的山岡上升起,許多人家的晚飯已經擺上了。一家人坐在庭院裏的樹下,邊笑聲盈盈地說話,邊滋滋溜溜地咂酒。也有些喜歡熱鬧的人,在月光下襬開宴席,高聲划拳猜枚,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惹得莊裏的狗都踩着月色溜過來趕熱鬧。但一般人家是不多喝的,酒至微醺,月上中天時,大家還要披着夜色去偷秋呢。尤其是村莊裏的那些孩子們,前些天早瞄上別人家的幾個滾圓秋梨、幾盤葵花籽,或者是別人家的幾根甘蔗和瓜果。別說是長在村莊周圍的莊稼地裏的,就是長在人家庭院裏的他們也敢去偷了,因爲今天夜裏的偷不算偷,即使被人發現甚至逮住了,也不會遭喝斥的,頂多被笑罵幾聲:“幾時就瞄上俺的東西啦,這羣賊崽子!”

④月亮掛到中天時,村裏的人便三三兩兩出莊了,披着銀銀的月輝,有的去河邊的果園裏,躡手躡腳鑽到樹下摘幾個蘋果、秋梨,看果園的老頭坐在窩棚裏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絕不會喊一聲,任鄉親們偷幾個嚐鮮去。也有更放肆的,知道守果園的坐在窩棚裏,卻要對着窩棚喊:“偷秋了。”看園的老頭佯裝沒聽見,任他們“偷”,任他們坐在果樹下嚓嚓嚓嚓香甜地吃去。當然,果園裏的老頭也是要去偷一把的,去鄰地裏扯幾秧顆粒已經飽滿的花生,去旁邊的玉米地裏偷掰一個玉米棒,或者坐在窩棚前的月色裏偷偷想一些遙遠的往事兒。

⑤莊裏偷秋都只是象徵性順手牽羊那麼一點點,老人們說,秋是要偷的,你不偷一點點,那些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帶走了,你偷秋,就偷來了好收成的種子,明年後年就要風有風要雨有雨,你就有好收成好運氣了。村莊人平時是很瞧不起“偷”字的,但偷秋是例外。他們是渴望從歲月中偷出一點好時光,是渴望從豐收的季節裏偷出一點好記憶,是渴望從勞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縷樸素的溫馨和情趣。

⑥在村莊的中秋之夜,皎潔如霜的月色下,一羣羣的村莊人悄悄穿行在田塍和玉米林之間,他們或許只偷到了玉米林中的一個玉米棒,只偷到了稻田裏一枚沉甸甸的稻穗,但他們卻從歲月中偷到了他們夢想的秋天,從忙碌的勞作中偷到了一片悠閒的月色。

⑦而我們又從歲月中偷到了一點什麼呢?

(作者李雪峯。選自《閱讀與鑑賞》20xx年第12期,有刪節。)

1、根據選文填空。

文章描述了八月十五庭院裏的宴飲、閒聊和頗具童趣的田間地頭的偷秋活動,篇末用滿懷欣慕的議論表達對這種生活的_____________。

2、村莊人很瞧不起 “偷”,但爲什麼喜歡偷秋?偷秋的民俗中寄託着人們怎樣的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①、②段的描寫與“偷秋”有何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結合語境,品味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① 那黃色順山而淌,只是幾個夜晚的功夫,它們便漫過山腰和山腳,幾縷清涼的風刷過去,蒼綠的田野一下子就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亮掛到中天時,村裏的人便三三兩兩出莊了,披着銀銀的月輝,有的去河邊的果園裏,躡手躡腳鑽到樹下摘幾個蘋果、秋梨,看果園的老頭坐在窩棚裏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絕不會喊一聲,任鄉親們偷幾個嚐鮮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意蘊豐富,結尾的問句更是餘韻悠長,引人深思。是呀,我們該從歲月中“偷”點什麼?請結合自己的體悟,給出你的答案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無限嚮往

2、偷秋時的“偷”只是象徵性的順手牽羊一點點,他們偷秋是渴望“偷”得歲月裏的好時光、豐收季節的好記憶、勞碌中的溫馨和情趣。他們在偷秋中享受着生活的富足和愜意,寄託着對美好生活的珍視和對幸福的期盼。

3、前兩段文字描寫秋季景色和勞作場景,傳遞出人們難以自禁的豐收喜悅,爲下文寫農人們中秋月下宴飲和偷秋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

4、①“漫”寫出秋色如漾出的流水,不受拘束地在田野上迅速、廣泛的蔓延,極富動態美。 “刷”用擬人手法描寫秋風,讓人聯想到秋風催黃的原野色彩亮麗、均勻。描景生動傳神。

②“躡手躡腳”符合偷秋時“偷”的形式,並透出一種做遊戲般的情趣。“幾個”表明只是象徵性的順手牽羊,體現村莊人們的淳樸。

5、無統一答案,符合題意,表述通順、合理即可。

秋閱讀答案7

閱讀。

報秋

似乎剛過完春節,什麼都還來不及幹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着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後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麼得了!

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種簪花精神吧。

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閒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花草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色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在後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是綠葉白花,點綴着夏末秋初的景緻。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着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乾淨的。可能因氣味的原故,不容蟲豸近身。

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採幾朵放在養石子的水盆中,房間裏便也飄散着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裏警惕着:秋來了。

秋是收穫的季節,我卻是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久居異鄉的兄長,業餘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覆吟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

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麼,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吧。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作者爲什麼吃驚?聯繫全文看,作者爲什麼悵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歷,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6個“便”字和5個“領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①反覆使用“便”字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覆使用“領取”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鑑賞,正確的三項是 (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可以提醒人們秋的到來,讓人減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爲主要讚美那種“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簪花精神。

C、作者對“領取而今現在”一句的吟誦讓人體味到一種悠然自得、面對現實的人生態度。

D、“領取自己那一份”,是勸慰人們要及時把握自己應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藉助比較的手法,巧妙地寫出了玉簪花所散發出的與其他幾種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綠葉描寫爲“綠波”,使人聯想到生活的長河,有廣闊的空間感和深邃的時間感。

參考答案:

1、因爲花開後便是立秋而“我”在收穫季節卻是兩手空空。

2、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頑強。

3、(1)用反覆使節氣銜接緊湊,強調時光飛逝。

(2)用反覆逐步擴大,層層展開,點明文章的主旨,強調感情。

4、ACE

(意思對即可)

秋閱讀答案8

詩中的秋

小時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朗讀唐詩,還說,你長大了就能懂得讀詩的妙處。我問爸爸什麼叫“妙處”,爸爸笑而不答。不過,讀詩的時候,紗窗外的螢火蟲正提着燈籠跳舞,風吹竹葉沙沙伴唱,還有草叢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聲襯托得很古典。

我讀詩一定始於某一個秋天,因爲《子夜吳歌·秋歌》是我會背誦的第一首唐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我問爸爸“搗衣”是什麼意思,爸爸說,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邊大石塊上用棒子打衣服嗎?這樣衣服可以洗得乾淨些,這就是“搗衣”。哦,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讀了下來,讀了很多描寫秋天的古詩。“空氣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哦,這首詩我懂得。我家屋後有山,山上有樹,每逢深秋雨後,看月光在樹間穿行,聽山泉在石間流淌。這詩句中的意境就隱隱地浮現出來了。

“近種籬邊菊,秋天未著花”。這兩句我也懂得,只是我並不喜歡菊花的長相,它們的花瓣爲什麼這樣整齊而呆板呢?紙剪出來似的。謝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還有一種難聞的怪味。讀到“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了,秋風送遠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別,心裏是多麼難捨啊!

張籍有一首《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還有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兩相對照,不都把思念故鄉和親人的心情寫活了嗎?漸漸地,我讀詩讀出了興趣,也會比較同一類題材的不同寫法和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也關心起詩人的身世際遇了,我因此增長了不少知識。

詩中的秋閱讀題目:

13、“紗窗外的螢火蟲正提着燈籠跳舞,風吹竹葉沙沙伴唱”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4分)

14、品讀“把爸爸的吟哦聲襯托得很古典”,回答兩個問題。(4分)

①如果要將“吟哦”換成另一個意思相近的詞,你覺得可以換成哪個詞?

②請你理解什麼叫“很古典”?

15、請根據文中的敘述解釋“搗衣”的意思。(2分)

16、如果將文中“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了”中的“水墨畫”換成“油畫”,你覺得恰當麼?說說你的理由。(3分)

17、“我”最終也體會到了爸爸說的“讀詩的妙處”,請你說說有哪些妙處?(4分)

18、請你寫一個含有“秋”字的成語。(2分)

參考答案

13: 擬人、比喻。

14: 吟誦。

15:“很古典”指的是爸爸讀唐詩很有古人的典雅味道。

16: 在大石塊上用棒子打衣服使衣服乾淨。

17:不恰當。第一,油畫色彩濃重,與“清淡”不協調;第二,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更符合中國古詩的韻味。

18:讀懂詩的內容,悟出詩的意境,讀出興趣,比較同一類題材的不同寫法,比較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關心詩人的身世際遇。

19: 略

秋閱讀答案9

你悄悄走來,默默無聲。你向人們展示出一幅絢麗的美景,你給人們帶來了一派豐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來,走進花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的菊花開了。它們有的把波浪似的金髮披在肩上,有的把美麗的長裙系在腰上,光彩奪目,美不勝收。

你悄悄走來,走進田間。秋風過處,五穀飄香。那一片片莊稼,遠看,好似翻滾的千層波浪;近看,稻穀笑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玉米樂開了懷。這時候,地裏的人可忙了,到處笑語歡歌,機聲和鳴。

你悄悄走來,走進果園。看,樹上碩果累累,看小燈籠似的柿子,瑪瑙似的山楂,葫蘆似的鴨梨,珍珠似的葡萄……紅撲撲、黃澄澄、紫盈盈……好可愛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數不勝數。孩子們在園中嬉戲,他們爬上樹去,摘一顆果子,咬一口,甜絲絲、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來,走上山坡,副帶去了一件黃衣裳,一件紅衣裳。瞧這邊的山上,黃花遍地,遠遠地與稻田相接,像鍍上了一層金色。瞧那邊的山上,霜葉如醉,遮蓋了半個天際,紅得像火焰在燃燒。這一紅一黃,時分時合,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我迷戀你啊,秋!我讚美你啊,秋!你是美麗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

1本文是按先再後的順序來寫的。其中,第2-5自然段又是按轉移,寫了秋天的景象。

2用――標出文中前後照應的句子。

3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短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第四自然段中有三處省略號,你能展開想象,把省略號省略的內容用一兩句話寫出來嗎?

參考答案:

1總、分、總、地點(空間)、花園、田間、果園、山坡。

2你向人們展示出一幅絢麗的美景,你給人們帶來了一派豐收的景象和你是美麗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

3短文寫了秋天到來時花園、田間、果園、山坡的一片美麗、繁榮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的喜愛與讚美。

4讓人看了垂涎欲滴。那顏色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像一個個充滿了氣的氣球。

各種各樣的味道慢慢融化在心裏,就像生活的滋味。

秋閱讀答案10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頷聯寫登樓遠眺之景,請說說爲什麼寫的好?(4分)

(2)尾聯言簡意明,意味卻深沉豐富,請簡要賞析其中的思緒和情感。(4分)

答案:

(1) ①從整體上寫登高覽勝,不但宣城秋境盡收眼底,而且間接寫出“山晚”“晴空”的澄徹明淨,可任意縱目的暢快愜意。

②用比擬,以“明鏡”寫秋水的澄明和“晚晴”時的水光瀲瀲,用“彩虹”狀雙橋在夕陽下的倒影,寫出秋色斑斕的水光天氣。

③以動寫靜,“夾”不但寫出宣城處於雙溪之中的輪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繞城而過的形象;“落”使地上橋影擁有從天而降的動感,令人遐想。

④江水,雙橋相映成趣,互爲烘托。“明鏡”讓彩虹的色彩更爲瑰麗,“彩虹”使“明鏡”更爲清澈晶瑩。(能從兩個角度,用貼切的表現手法支援闡釋即可)

⑵ ①詩人臨風緬懷南齊的謝朓,心情複雜,但沒有人理解,也無人願理解,深刻的孤寂溢於言表。(2分)

②詩人有懷想、追慕謝公的綿綿情思;詩人才華卓著而仕途困頓,與當年謝朓的命運如出一轍,臨秋登謝朓之樓,思慕中有糾結,糾結中有感嘆,感嘆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悶;秋風襲襲,正是詩人心中悽風苦雨的寫照。

③詩人登高所眺,人煙蒼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黃,秋色冷涼,沉重抑鬱,悽愴荒寒;詩人追遠懷人,思緒跨越古今,走得越遠,受傷越深,深沉苦悶,五味俱陳。(②③兩點,點到即可2分

秋閱讀答案11

閱讀從維熙的《秋賦》,完成第1—4題。

①人生如同一絲遊雲,一片落葉;雲與天宇的相棲是短暫的,葉與樹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時,纔有了特殊的音韻。

②果實成熟了,在枝杈間露出了迷人的色澤;但是那美麗的瞬間十分短暫,隨着葉片的墜落,它告別母體的時刻已然來臨。那是一種憂傷的別離,無論是醉紅了臉的高粱,還是白了頭冠的蘆葦,它們從萌芽到吐穗,都經歷春夏季節的風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極致的時刻,它們便到了與母體生離死別的日子。

③樹若有知,是感傷的。果實如若有情,也是戀棧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別離——無論是遊雲告別天空,還是果實墜離母樹,在感傷的別離中,還蘊藏着再一次聚會的希望。記得兒時聽過的童謠中,對自然界的生命循環,就有如下的描述:“長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隨風滿天飄;可愛鮮紅大蜜桃,爲它送情把核拋。”草籽被風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們拋向新的地域,它們在秋天雖然死了形體與靈肉,但到來年春時,那桃核又從大地上萌發出樹苗,各種草木歷經枯黃以後,再一次輪迴生長,萌芽、拔節、開花,果實便在來年秋日,又一次眩目於枝頭,因而那落葉與落果抒寫的秋韻,是一首“長相思,永不離”的戀歌。

⑤人類與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傾斜的。母親從分娩後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兒女們快快長大,期望着男兒成爲挺拔偉岸的山,女兒成爲碧波粼粼娟秀的河;豈不知兒女們長大一天,她們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兒女們像燕子出巢,飛向天南地北的時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們的髮鬢。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見到白髮染鬢的老人,我總是聯想起果實墜地的老樹,想起那飛絮已去的蘆葦。她們空了枝頭,死了當年曾有過的美麗,像是天上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雲霞,像是枯樹在田野四向飄零的落葉,但是不同於雲霞和落葉的是,大自然永遠不知疲憊地周而復始,而人類自身,則無一例外地都要回歸到天宇的盡頭。

⑦那兒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蓋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張無限大的冰牀,他們靜靜地休眠在那銀色的夢幻裏,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時夏日的歡樂之後,叢立在他們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幾次的美麗輪迴,而是生者爲悼念死者而樹起的墓碑。這就是人類自身一首永恆的秋賦,如果也把它譜成一首歌,那該叫做“長相思,永別離”。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寫在秋天,但其中的每個音符旋律,都充滿了秋色的悲涼。

⑧惟其人生如流螢般的短促,人類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國文化格言中,有許多是警示人們熱愛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當年在江濤滾滾的赤壁橫槊賦詩時,吟唱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嘆;但是同是這個曹孟德,也寫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詩章。這些格言和詩章,都是激勵人的生命從有限向無限延伸,以不負來去匆匆的人生。

1.文題“秋賦”有什麼深刻含義?

2.第⑦段中說“那兒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爲悼念死者而樹起的墓碑”,其中“休眠在那銀色的夢幻裏”的意思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時夏日的歡樂”是指 。

3.請選出對文章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結構雙線貫串。以“秋色”爲明線,先寫自然之秋,再寫人生之秋,秋色貫串全文;以“秋 情”爲暗線,從秋情之感傷、悲涼到秋情之豪放,人生之奮。

B.文章巧妙運用聯想的方法:由眼前景,想到秋色;由秋之美,想到離別;由自然界,想到人類;由白髮老人,想到自然;由人生悲涼,想到珍惜生命。

C.文章託物言志,借景抒情。作者睹物思人,感慨物是人非,抒發了造化弄人的悲涼之感。

D.文章運用對比手法,昇華主題。將生命的有限與無限進行對比,讓自己的生命“從有限向無限延伸”,從而昇華了文章主題。

4.“橫看成嶺側成峯”,相同的景物,不一樣的抒懷。請從下面三個借秋抒懷的句子中任選兩句,具體說說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有什麼不同。

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C.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參考答案:

1.激勵人們珍惜生命並讓生命從有限向無限延伸。

2.①年老時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2分。②回想青春年華時的歡樂。(意思對即可)

3.C

4.A.漂泊異鄉的遊子,借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個蕭瑟蒼涼的意境,表達作者濃濃的思鄉情緒。 B.劉禹錫一反常調,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 C.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抓緊時間奮發努力。

秋閱讀答案12

灞上秋居

唐·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註釋:

①灞(bà)上:又作 “霸上”,古代地名,位於今陝西西安東,因地處灞陵高原而得名,爲作者來京城後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

1、詩歌的首聯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5分)

2、詩歌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請聯繫第三、四聯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 首聯描寫了秋風秋雨傍晚時分才停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雁羣自北向南急急飛過的畫面,(3分)渲染了悽清、陰冷、孤獨的氛圍。(2分)(共5分)

2、(6分)詩人觸景生情,抒發了寄居他鄉的淒涼孤獨的心情。(2分)第三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爲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2分)第四聯抒發了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2分)

1.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寒燈獨夜人”中的詩眼是哪個字?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答案】“寒”字,(“獨”),寫盡客中淒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一燈如豆,伴着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寒”與“獨”起着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更進一層表現出詩人孤獨悽苦的心情。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煉字。詩眼一般爲情感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等。答題的步驟:先點出字,解釋意思,然後代入句中描述,最後分析其表現力(寫景、抒情)。首聯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秋雨已定,雁羣頻飛;頷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時的酸楚和寒夜獨處時的悲悽況味;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爲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尾聯抒發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之情。“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畫卷的景象則由寥廓的天際漸漸地轉到地面,轉到詩中的主人。只見風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個旅客正獨對孤燈,默默地出神。“落葉他鄉樹”這句,很值得玩味。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在他鄉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東海(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裏行間。“寒燈獨夜人”,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淒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一燈如豆,伴着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悽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了一層。“寒”與“獨”起着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

2.尾聯和前三聯是什麼關係?全詩表達了什麼情感?(6分)

【答案】1.本詩前三聯透過景物描寫間接抒情,渲染了淒涼的氣氛,爲尾聯作者悲憤情感不能自己的爆發蓄勢;尾聯直抒 胸臆,是前三聯哀景的因果揭示,也是情緒上的陡轉,由悲悽沉鬱到昂揚憤激,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意思對即可)2.感情:客居的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每點2分)

【解析】

試題分析:本詩前三聯透過景物描寫間接抒情,渲染了淒涼的氣氛,爲尾聯作者悲憤情感不能自己的爆發蓄勢;最後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爲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裏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身希望的渺茫。

賞析:

《灞上秋居》是唐代詩人馬戴的代表作。此詩寫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秋雨已定,雁羣頻飛;頷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時的酸楚和寒夜獨處時的悲悽況味;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爲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尾聯抒發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之情。全詩意境渾厚,情景交融,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爲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裏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獨,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求取官職希望渺茫的無奈。

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此,儘管題材並不新鮮,卻仍有相當強的藝術感染力。

秋閱讀答案13

灞上秋居

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於長安東,爲作者來京城後的寄居之所。

8.詩的頸聯上下兩句寫景各用了什麼表現技巧?描繪出怎樣的意境?

9.這首詩哪兩個字最能抒發詩人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灞上秋居閱讀答案,僅供參考:

8(1)、頸聯中“空園白露滴,”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突出夜闌人靜,只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聲響的靜寂,(2分)“孤壁野僧鄰“則是運用烘托,以只有“野僧”這樣一個鄰居,襯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2分)營造出孤寂、悽清的氛圍,抒發了作者獨處空園,與野僧爲伴的孤苦無依。(2分)

9、(1) “獨”與“久”最能抒發詩人孤苦無依的情感。(1分)面對急飛的雁羣,詩人觸景生情,引發了鄉思之情;在他鄉落葉時節,孤獨人獨對寒燈,一“獨”字寫盡了他鄉的孤獨。(2分)尾聯直接說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卻不知何時才能找到機會?率直地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2分)

(1)詩的頸聯上下兩句都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營造出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4分)

答:

①都運用了襯托的手法。(1分)

②“空園白露滴”,運用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聲響,烘托出夜闌人靜;(1分)

③“孤壁野僧鄰”,以只有“野僧”這樣一個鄰居襯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1分)

④詩的頸聯營造出作者獨處空園,與野僧爲伴的孤寂、悽清的意境。

(2)這首詩首聯和頷聯中各有哪個字最能抒發詩人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4分)

答:首聯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羣之多,(1分)又使人聯想起雁兒們急於投宿的惶急之狀。這種情形強烈地惹起了作者的鄉思。(1分)

頷聯中“獨”字最能抒發詩人孤苦無依的情感。(1分)在他鄉落葉時節,孤獨的詩人獨自處在寒意包圍之中,面對的只有一盞孤燈,倍感淒涼。(1分)

(或:一個“寒”字,寫盡客中淒涼孤獨的況味。一燈如豆,伴着一個孤寂的身影,本已孤苦,加之夜深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也更覺夜長難捱,作者也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

秋閱讀答案14

寒秋

(俄)蒲寧

那年六月,他來我們莊園做客,我們一向把他視同家人,因爲他已故的父親生前是我父親的摯友和鄰居。

聖彼得節那天,向大家宣佈了他是我的未婚夫。可是好事多磨,七月十九日,德國向俄國宣戰了……

九月,他來到我們家,總共只待了一晝夜,他要上前線去了,所以前來辭行。晚飯後,端來了茶炊,很快窗戶就蒙上了一層茶炊的水汽,父親望了一眼窗戶說:

“今年秋季來得出奇地早,也出奇地冷!”

那天夜晚,我們倆都平靜地坐着,只是偶爾交談一兩句無關緊要的閒話,以掩飾各自的思緒和感情。父親仰靠在圈椅背上,抽着煙,心不在焉地望着懸在桌子上的那盞橙黃色的吊燈;媽媽戴着副眼鏡,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針又一針地縫一個小小的絲袋(我們倆都知道她在縫什麼),這既使人感動,又叫人不寒而慄。父親問:

“這麼說你還是決定天一亮就走,不吃早飯啦?”

“是的,如果您允許的話,天一亮就走,”他回答說,“我實在是依依不捨,可是沒有辦法,家裏的事還沒有安排好。”

父親輕聲嘆了口氣:

“那就聽便吧,我的親愛的,既然你明天一早就走,我跟媽媽該去睡覺了,因爲我們明天無論如何要送送你……”

母親站起身來,給未來的女婿畫十字祝福。餐廳裏只剩下我們兩人,我用撲克牌通關,想卜卜吉凶,他默默地在屋裏踱來踱去。後來,他問:

“你想出去散散步嗎?”

我心頭越來越沉重,無可無不可地回答道:

“好吧……”

他在外室穿大衣時,仍在想着什麼心事,並露出可愛的笑容,唸了費特的兩句詩。

多麼寒冷的秋天啊!

披上你的圍中和大氅吧……

“可我沒大氅,”我說,“下面的詩句呢?”

“我記不清了。大概是這樣:

看——在黑壓壓的林間

彷彿燃起了火焰……”

“什麼樣的火焰?”

“當然是比喻月亮升起。這些詩句中洋溢着田園式的美麗的秋光。‘披上你的圍巾和大氅吧……’那是我們祖父母的時代……噢,我的天,我的天啊!”

“你怎麼啦?”

“沒什麼,親愛的,我只是感到憂傷,同時又感到高興。我非常非常愛你……”

着好外衣後,我們穿過餐廳和陽臺,來到果園裏。起初,周遭是那樣地黑,我得抓住他的衣袖才能走路。後來,藉着星星在夜空中發出的礦石般的亮光,可以影影綽綽地辨別出黑壓壓的枝丫。他停下來,轉過身去指着宅第說:

“瞧,那些窗戶亮得多麼奇特,只有秋天纔會這樣。如果我能活下來的話,我將永遠記住這個晚上……”

我默默地望了他一眼,他擁抱住裹在瑞士斗篷中的我,凝視着我的臉,說:

“多麼晶瑩的眼睛啊,”他說,“你覺得冷嗎?完全是冬天的氣候了。如果我戰死沙場的話,你總不至於立刻就把我忘掉吧?”

我心裏想:“要是他真的戰死沙場了呢?難道我很快就會把他忘掉?要知道世上的任何事情到頭來都會忘掉的。”我被自己的這種想法嚇壞了,慌忙回答說:

“別說這種不吉利的話!你要是死了,我也活不下去啦!”

他沉吟了片刻,慢慢地說道:

“那何苦呢?如果我被打死了,我將在那個世界耐心地等候你,你該活下去,享受人間的歡樂,然後再到我這裏來。”

我傷心地哭了起來……

翌日清晨,他走了。媽媽把昨晚上縫好的那個護身袋戴在他的脖子上,護身袋裏放着她父親和祖父當年打仗時戴過的那尊小小的金鑄的聖像。

一個月後,他在加里西亞戰死了——死,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字眼呀!自那時起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個年頭。三十年來,我歷盡滄桑。一九一八年春,那時我的父母都已不在人世,我流落到了莫斯科,住在集市上一個女販子的地下室裏,她總是挖苦我:“喂,伯爵小姐,您日子過得怎麼樣?”我那時也在做買賣,就像當時的許多人一樣,擺個攤兒,把我僅剩下來的一些傢什——一隻戒指啦,一根十字架項鍊啦,一條蛀壞了的毛皮領子啦,兜售給戴毛皮高帽、穿軍大衣、不扣紐子的士兵們。有一回我在擺攤兒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心腸好得少見的人,他是個上了年紀的退伍軍人。沒幾天,我就嫁給了他。四月裏便跟他一起去葉卡德琳諾達爾,和我們同去的還有他的侄子,一個十七歲的半大孩子。那孩子,是去投奔志願軍的,我們走了差不多兩個禮拜,我扮作村婦,穿着樹皮鞋,他穿一件破舊的哥薩克農夫的上衣,留着夾有白鬚的黑色絡腮鬍子,我們在頓河和庫班住了兩年多。兩年後的冬天,我們跟其他許多難民一起,冒着颶風,由新俄羅斯克渡海去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在海上,我丈夫染上霍亂死了。於是在整個人世間,我就只剩下三個親人。丈夫的侄子和他年輕的妻子,以及他倆的一個剛滿七個月的小女孩。過了一段時間,侄子和他妻子又渡海回克里米亞,把孩子留給我撫養。從此他們下落不明。我還在君士坦丁堡住了很久,拼死拼活地幹粗活兒來養活自己和那小女孩。後來,我帶着她,就像許多人那樣,到處漂泊,我們什麼地方沒去過呀!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捷希亞、比利時、巴黎、尼斯……那小女孩早就長大了,住在巴黎,成了一個十足的法國女人,長得十分漂亮,可對我卻毫無情義,她在一家巧克力商店裏當營業員,用她那塗着銀色指甲油的保養得很好的纖手,把一盒盒巧克力包在如緞子一般光滑的包裝紙裏,再用金色的帶子把它們紮好。而我呢,一直住在尼斯,過着有一頓沒一頓的日子……早在一九一二年,我曾到尼斯觀光旅遊——在那幸福的日子裏,我怎麼會料到日後尼斯會這樣對待我呢!

當年我曾輕率地說,他若死了,我就活不下去。可是他死了,我卻照樣活了下來。但是每當我回憶起此後所經歷的一切時,我總是問自己:我一生中究竟有過什麼東西呢?我回答自己:有過的,只有過一件東西,就是那個寒秋的夜晚。世上到底有過他這麼個人嗎?有過的。這就是我一生中所擁有的全部東西,而其餘的不過是一場多餘的夢。我相信,熱忱地相信:他正在那個世界的什麼地方等候着我——還像那個晚上那麼年輕,還像那個晚上那樣愛着我。“你該活下去,享受人間的歡樂,然後再到我這裏來……”我算是活過了,也算是享受過了人間的歡樂,現在該快點兒到他那裏去了。

(本文有刪節)

10.簡要分析小說中“未婚夫”的形象特點。

11.小說在對話中引入費特詩句有何效果?

12.小說詳寫離別的夜晚,略寫離別後的三十年,有何用意?

13.探究“寒秋”在作品中的深刻意蘊。

答案:

10.①對“我”及“我”的家人感情深厚;

②嚮往美好生活;

③有一定的文學修養;

④有着理性的清醒(“爲人善良”等言之成理亦可)。

11.①點題,並呼應前文秋日的寒冷;

②借詩句表達“他”內心的甜蜜以及對“我”的關切之情;

③借詩句表達對已逝時代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生活的隱憂;

④豐富文章內容,增添小說的詩意。

12.①詳寫離別的夜晚,突出了離別時的深情,表現了那個深秋的夜晚留給“我”的別樣溫暖;

②略寫離別後的三十年,有利於集中呈現人物滄桑的經歷;

③一詳一略,對比鮮明,深化了小說主題,更突出真情給人的一生帶來的溫暖。

13.①指生離死別帶來的悲涼感受;

②指三十年輾轉流離的庸俗而艱難的歲月給“我”帶來的寒意;

③指戰爭給俄羅斯民衆帶來的深重苦難與徹骨寒冷;

④相對於一生的滄桑,那個“寒秋”裏有“我”全部的溫暖和愛。

秋閱讀答案15

 千秋歲①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①千秋歲:詞牌名。此詞作於詞人被貶處州時。②西池:汴京(今開封)金明池。③鵷鷺:兩種鳥,這裏借指同遊的同僚、朋友。

⑴請從情與景結合的角度分析詞的上片四句在全詞中中的作用。(3分)

⑵請結合全詞內容對賞析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一句的藝術手法。(3分)

 閱讀答案:

古代詩歌鑑賞(6分)

⑴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這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以樂景襯哀情:春色雖美,但詞人遠謫他鄉,孑然一身,觸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對往昔的回憶。(2分)

⑵雙關:春去也一聲浩嘆,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一語雙關,言簡意深。(1分)

借代,飛紅萬點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悽美,令人傷感;(1分)

比喻,愁如海,以深不可測、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了詞人愁之深、愁之廣,這愁既有傷春之愁、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1分)

 【試題閱讀】

1.詞的開頭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描述。這四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5分)

答案: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2分)這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1分)以樂景襯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2分)

2.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請結合全詞內容對其表現手法進行賞析。(6分)

答案:春去也運用雙關。一聲浩嘆,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一語雙關,言簡意深。飛紅萬點愁如海運用了借代、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飛紅萬點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悽美,令人傷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測、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了詞人愁之深、愁之廣,這愁既有傷春之愁、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兩種手法,並作分析即可。6分。)

(3)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一句中亂和碎,用詞極爲工緻,亂寫出了花的 ;碎寫出了鶯聲的 。

(4)近人夏閏庵雲:此詞以愁如海一語生色,全體皆振,乃所謂警句也。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內涵?

5、有人說,花影亂,鶯聲碎一句中亂和碎用詞極爲工緻,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

6、秦觀朋友孔毅甫讀到鏡裏朱顏改之句時驚呼:少遊盛年,何爲言語悲愴如此?請結合下闋簡要賞析秦觀是如何表達這種心情的?(5分)

 參考答案:

(3)亂字寫出花的紛繁、搖曳;碎字寫出鶯聲的清脆、雜亂。

(4)飄零疏酒盞一句,他鄉逢春,因景生情,親友離別,產生飄零憔悴之愁;憶昔西池會一句,撫今追昔,政治風雲變幻,同僚好友多被貶謫,天各一方,有憶念故人之愁;日邊清夢斷一句,青春年華消逝,政治理想破滅,有抱負難伸之愁;春去也一句,暮春時節,落紅無數,感嘆歲月流逝,良時難再,有惜春傷己之愁。

5.亂字寫出花的紛繁、搖曳;碎寫出鶯聲的間關、雜亂,形象生動,描寫精當。(2分)眼前花影亂,耳邊鶯聲碎,亂、碎實際是寫失意飄零的詞人內心的煩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悽迷之感。(2分)

6、虛實結合,回憶過去,感慨今天的遭遇坎坷,詞人兩次被貶,遭受了沉重的挫折和打擊,他自覺再也沒有伸展抱負的機會了。日邊清夢斷,可見他對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顏改,指青春年華消逝,寓政治理想破滅,飄泊憔悴之嘆。(3分)運用比喻的修辭,將飛紅比喻成海,不滿當前流離生活又深知前途無望的雙重感情,使詞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愁苦。孔毅甫理解這種感傷所以要驚呼。(2分)(答借景抒情也可給分)

【賞析】

該詞一起句就標明瞭作者身處的時間、地點和環境水邊沙外。地點:棲霞寺外的沙洲上,甌江邊,面對青田縣城(後文再作補敘)。時間:暮春季節。以外字連帶城郭,正是城郭輕寒退的時候。城郭:孟子曰,三裏之城,七裏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門外、後山等周邊地區。這裏已是綠意盎然。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言不論水邊沙外還是內城外郭,已是一片暮春氣息。春寒退,春天即將歸去。這種戀春、惜春之情,也正是詞人惆悵失意的感情流露。花影亂,鶯聲碎,寫花影,可見陽光明媚;寫鶯聲,可見境界清幽。花影、鶯聲相互照應,應是一派明柔春景,加上亂、碎二字,聯繫上文的惆悵之情和下文的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兩句看,則亂者情也,碎者心也。春光雖好,但已入暮,身世如斯,怎不令人心碎意亂。這就自然地引起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的懷人之情。飄零是說自己遭受貶謫,酒盞是指與朋輩把酒共話。一個疏字,寫出詞人仕途坎坷,半生飄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遊共飲、談詩論政了。對這種友情的無盡相思,使人衣帶漸寬身漸瘦。離別寬衣帶所說的離別,不是普通的離別,而是因政治原由各遭貶謫,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離別,所以其痛苦更甚。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詞人明知相見不易,卻又無時不產生強烈的願望。但翹首遠望,昔日摯友又在何處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漸漸聚合的天空碧雲。思念、失望、孤寂、苦惱,在人不見、空相對裏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片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兩句,這裏的西池,即指金明池;鵷鷺是兩種鳥名,因其飛行有序,故常用以喻班行有序的朝官;蓋,車蓋,指車。這兩句是追憶當年與同僚友好,飛車赴會的盛況。這次盛會,參加者三十六人,皆當時名公文人,他們縱談闊論,宴飲暢遊,從早至晚,極盡歡娛。但,俱往矣!如今朋輩星散,各貶他鄉,撫今追昔,不能不使詞人發出攜手處,今誰在?的悽愴悲呼。日邊清夢斷,日邊指帝京,詞人越是憶念昔年帝京攜手共遊舊事,越意識到既往之日不可復回。本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願望,往往可在夢中尋求,但是清夢斷,詞人清醒地認識到重返帝京、舊友重聚已不可能。這種不滿當前流離生活又深知前途無望的雙重感情,使詞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衰老,以至鏡裏朱顏改。難怪孔毅甫見鏡裏朱顏改一句時,驚道:少遊盛年,何爲悲愴如此。春去也呼應開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現得更沉重,無限悽楚哀怨的情思溢於詞表;而飛紅萬點愁如海,以落花飄零襯愁情,其悲愴絕望的心情更令讀者驚心,以海喻愁乃詞人內心深處的斷腸淚凝聚而成。

此詞爲懷念友人而作,更沁透着詞人貶謫之怨,因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上片主要寫離情和思念之苦,下片則撫今追昔道出瞭如海愁情。在語言上不脫清麗俊逸本色,雖有仿用前人詩詞語意之處,但卻自成格調,情韻天然。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