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爭臣論閱讀答案

下面是特意準備的爭臣論閱讀答案,供各位閱讀,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

爭臣論閱讀答案

爭臣論(韓愈

(1)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爲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兒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爲諫議大夫。人皆以爲華,陽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2)愈 應之曰:“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爲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爲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爲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痔。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土,固如是 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爲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爲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爲貧,而有時乎爲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析者可也。蓋孔子嘗爲委吏矣,嘗爲乘田矣,亦不敢曠其 職,必口:‘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爲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注】爭臣,也叫諫官,唐代諫官有左右拾遺、左右補闕、左右諫議大夫。陽城與作者同朝爲官。

22.選文中作者主要針對問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評價作了旗幟鮮明的'回答。(2分)

23.在作者看來,陽城在位五年的表現可用□□來概括。(2分)

24.作者援引孔子行爲和言論的目的是什麼?(3分)

A.如果爲錢而做官又怕進諫得罪人,那就應該去守關或打更。

B.身爲言官無一言及政,可見陽城不顧百姓疾苦、朝政得失。

C有人認爲陽城是“有道之十”,而韓愈力辯,深不以爲然。

D.該說話卻不說和不盡心進諫卻不離開,沒有一種可以容忍。

26.在《師說》和本選段中,韓愈都表現出了敢於力排衆議的一面。試聯繫兩文分別說明。(3分)

參考答案:

22.“居於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或“可以爲有道之士,')

23.曠職,曠官

24.孔子即使身居卑位且貧困也從不曠其職。意在讓陽城自我對照,反省並改正尸位素餐的過錯。

25. B.錯。選文並未言陽城不關心百姓疾苦。

26.《師說》中,別人都不願、不肯、不理解從師學習的重要性,作者卻不畏人譏,主動“好爲人師”。本選段中,衆人都讚揚陽城是有道之士,作者卻認爲陽城怠忽職守、不負責任,並撰文點名批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