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

初一政治學會學習的測試題

試題5.39K

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20分)

初一政治學會學習的測試題

1、正在上初中一年級的芳芳的父親以女兒遲早要嫁人爲由, 只供兒子上學, 要芳芳休學在家做家務。芳芳的父親重男輕女、不讓女兒接受完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主要是因爲沒有認識到

①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利於公民的自身發展

②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普及性等特點

③受教育者有權獲得貸學金、助學金的規定

④受教育者有權參加教學計劃中的各項活動的規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對於父親的做法,芳芳應該

A、聽父親的話,減輕家中的負擔

B、對父親進行法制宣傳,或者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

C、離家出走,以示反抗 D、對父親大吵大鬧,要求上學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自覺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使自己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對受教育問題,從權利和義務關係看,下列認識中錯誤的是

A、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

B、不想讀書、放棄受教育權利,是不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表現

C、受教育的權利可以享有,但義務可以不履行

D、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4、據報載,某鄉政府將兩位不讓子女上初中的家長告上法庭。對這一案例的正確說法是

A、子女上學與否是家長的權利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C、鄉政府不應該干涉家庭問題 D、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利,可以放棄

5、初中生王某,平時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屢次違反校規,學習也不努力,成績較差、由於在期中考試中作弊,受到學校嚴肅的批評,並要求其作深刻檢查。對上述事件看法正確的是

①這是學校對受教育者的歧視,侵犯了王某的受教育權

②王某沒有珍惜受教育權

③王某沒有很好地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④學校應剝奪其受教育的權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進人初中後,我們應該自主學習,意思就是

A、不聽父母和老師的教育,願意怎樣學就怎樣學 B、一個人獨立學習

C、老師說什麼,我們做什麼 D、積極主動地學,成爲一個獨特的自我

7、學習不只是人家告訴你的東西,對我們的啓示是

A、上課認真聽講是十分必要的 B、人家告訴你的東西不一定正確

C、要積極主動學會自主學習 D、不向別人學習也能學好

8、下列觀點能夠體現合作學習好處的是

A、業精於勤荒於嬉 B、學而不思則罔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D、衆人拾柴火焰高

9、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這句話說明了

A、要學會自主學習 B、要學會合作學習

C、要學會探究 D、要學會提問題,而不要解決問題

10、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培根的這句名言對我們的啓發是

A、要善於提出問題 B、要學會合作

C、要嘗試解決問題 D、要學會自主學習

11、我們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

①自主學習 ②勤奮學習 ③合作學習 ④探究學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這裏的漁指的是

A、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B、系統的文化知識

C、優秀的學校和老師, D、團結奮進的集體

13、下列不屬於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是

A、自主學習 B、巧妙安排時間 C、尋求有效學習方法 D、臨時抱佛腳

14、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一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就會大大提高

B、關於方法的知識才有價值

C、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D、好方法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

15、記意大利的領土輪廓時,可以和一隻皮靴的形象聯繫起來記憶。這種記憶方法是

A、多感官並用法 B、聯想記憶法 C、目標記憶法 D、歸類記憶法

16、有些同學對作業和練習一拖再拖,疲於應付,這是

①一種壞習慣 ②天性 ③缺乏責任感的表現 ④不專心的結果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7、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指的是

A、不再學習的人,將成爲文盲 B、有了知識就不是文盲

C、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如同文盲一樣

D、不識字的人不是文盲,不會學習的人才是文盲

18、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人生。這句話說明人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關鍵是

A、要學會自我控制 B、要先改變性格再改變習慣

C、把自己置身於集體的監督之中 D、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19、下列屬於好習慣的是

A、循序漸進,熟讀精思 B、邊聽音樂,邊做作業

C、終日書本不離手 D、學習死記硬背

20、考試焦慮是由於 引起的。

A、自身緊張 B、考試壓力 C、心理因素 D、生理特徵

二、判斷題(正確的在表格內填A,錯誤的填B。每題1分,共10分)

21、在我國,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22、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義務是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23、受教育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除了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侵犯和剝奪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教育的權利。

2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長處,將這些智慧和長處集中起來,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5、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主體性和開放性。

26、良好的`習慣都是父母和老師教育出來的。

27、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的學習方法就是符合每個人的最好的學習方法。

28、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好習慣是學習的潤滑劑。

29、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對人的成績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0、面對考試,我們應有正確的理解,它只是檢測的一種手段,對人的成長沒有什麼影響。

 三、簡答題(2題,共計10分)

1、青春診所來了兩位病人,請運用所學知識找出他們的病因,並開出治病處方。

A、同學症狀:一邊聽音樂一邊背單詞,一邊聽廣播一邊讀書。(2分)

病因:

處方:

B、同學症狀:考試時經常十分焦慮, 急得連題目都沒看清, 更談不上思考;有時雖然題目看清了,但腦子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起來。 (2分)

病因:

處方:

2、七年級(1)班學生學習了《思想品德》後,寫了一些體會:

小明認爲:受教育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上不上學與他人無關,別人管不着。

小紅認爲:我國實行六年制義務教育,它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要措施;接受義務教育是全體公民的權利,又是全體公民對國家對民族應盡的義務。

小東認爲:現在在新的學習天地中,應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也就是指要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以上體會中,有些觀點是正確的,但也有些觀點是不正確的。請你把不正確的觀點找出來,並說明爲什麼是不正確的。(答案寫在下面空白處,不能在材料中做。若將正確觀點列出,要扣分。) (6分)

 四、分析說明題(1題,共10分)

學習了第三單元學會學習後,某校七年級思想品德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專題研究。

1、在研究中,同學們認識到班上吳曉玉同學不到學校接受教育是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請運用所學知識對此具體說明。 (2分)

2、在研究中,江彬同學收集到下列兩段材料:

材料一 我國教育法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壯況,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材料二 每個公民都有責任透過接受教育,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力爭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多做貢獻。

從受教育的角度,你能從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別得出什麼結論?爲此,我們怎麼辦? (6分)

3、在研究結束總結時,老師強調學習新天地需要新的學習方式去開闢。請你爲同學們介紹兩種新的學習方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