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

《北京的春節》 練習題及答案

試題1.21W

從狹義上講,練習題是以鞏固學習效果爲目的要求解答的問題;從廣義上講,練習題是指以反覆學習、實踐,以求熟練爲目的的問題,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煩、難題等。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節》 練習題及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春節》 練習題及答案

1、讀拼音寫詞語。

guī ju zhǎn lǎn mì jiàn bào zhú

( ) ( ) ( ) ( )

tōng xiāo wán shuǎ xián shú jié rán bù tóng

( ) ( ) ( ) ( )

fěi cuì suàn bàn fēng zheng zá bàn

( ) ( ) ( ) ( )

biān pào xiǎo mài sì yuàn áo tāng

( ) ( ) ( ) ( )

2、在帶點字正確的讀音下面畫橫線。

間斷(jiān jiàn)

萬象更新(gēng gèng)

差不多(chā chà)

正月(zhēng zhèng)

3、形近字組詞。

眨( )箏( ) 餞( ) 許( ) 宵( )泛( )掙( )

踐( ) 滸( ) 銷( )拌( ) 旬( ) 醋( ) 餃( )

伴( ) 甸( ) 醒( ) 皎( )

4、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課後習題)

5、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安排的?課文哪些部分詳寫?那部分略寫?這樣寫的好處?(課後習題)

6、找出課文中描寫孩子們怎麼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再聯繫實際,談談你們是怎麼過春節的,談談感想。(課後習題)

【參考答案】

1、規矩 展覽 蜜餞爆竹 通宵 玩耍嫺熟 截然不同翡翠攪拌 風箏 雜拌 鞭炮小麥 寺院 熬湯

2、jiān gēng chà zhēng

3、眨眼風箏 蜜餞 許多 通宵 泛舟 掙錢 實踐 水滸 銷量蒜瓣上旬 吃醋餃子 夥伴 沉甸甸 睡醒 皎潔

4、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隆重而又熱鬧。

5、按時間順序寫的.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寫得詳細;臘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6、小孩子們:買雜拌、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廟會買玩具。聯繫實際(略)

拓展內容:

《北京的春節》原文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裏,封起來,爲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乾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纔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爲長方塊或爲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到正月初六纔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鋪戶都上着板子,門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子們特別愛逛廟會,爲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廟會上有賽馬的`,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爲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衆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嫺熟技能。

多數鋪戶在正月初六開張,不過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裏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1],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閒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農村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解放後的1951年1月,發表在當年的《新觀察》雜誌的第一卷第二期。

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作者剛從美國回來就寫了《我熱愛新北京》,從下水道、清潔、燈和水三方面談了北京的變化。差不多同時他寫了《北京的春節》這一篇文章,描寫了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和熱鬧氣氛,同時表達了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讚美。

主題思想

此文是一篇風俗志,作者用充滿京味的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並透過對比,顯示了新時代移風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後作者肯定了新風尚,歌頌了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