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沈從文故居前的思索 教師隨筆

      “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沈從文故居前的思索 教師隨筆

    是誰寫出了這樣優美的文句,是誰給我世外桃源式的美感?是他,沈從文,那美麗的邊城,那美麗的湘西古城--鳳凰令我夢縈魂牽。

    當我們走近鳳凰的時候,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腳樓,那攀引纜索的渡船,那關係茶峒“風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鳥雀的交遞鳴叫……都自然而又清麗,優美如畫讓人如入夢境,無不給人美的享受。 自然造人,地靈必然人傑。我們感謝鳳凰,是它爲現代文學造就了一代巨匠。我們更要感謝沈從文,用他的優美的文字,用他別具一格的匠心,爲我們塑造了美麗的仙境,爲我們塑造了熠熠生輝的文學形象,爲我們展示了美麗的生活。

    走在鳳凰城中, 小街彎彎曲曲地四通八達,我們由着性子四處轉着。沈從文老先生的故居在我們的“神遊”中平靜地出現在眼前。沈從文故居的保護工作做得不露聲色,進得門去,一切便如邁進小街任何一戶人家一般,庭院的茵茵青草、石板地面、鏤花門窗泛着生氣和靈性。感慨之餘,不由地想:到底是鳳凰的`靈氣造就了沈從文這樣一些的不凡人物,還是因有了他們,鳳凰才如此美麗呢!

     故居不大,古色古香,平和幽靜,舊牀舊櫃一如先生平和低調。睹物思人,想起先生一生命運多舛,歷盡坎坷,可是在痛苦生活中卻盛開着燦爛的花朵!

在這裏我們瞭解到在1949年1月到8月,那時他因某權威的一句“反動文人”的定論而否定自我,直覺自己的寫作時代已經過去。精神壓力巨大的他應樑思成與林徽因之邀住在他們清華園的家裏,以療養身心。許多真摯的朋友盼望他早日康復,他反覆自語:沒人知道,其實我根本沒有病。他也感覺到,有些人其實是在等着看笑話。幸好,他有她。那個雖然不太懂得他,卻一直用自己溫暖堅定的愛心去支援和撫慰他的妻子。後來他曾在家自殺,也幸虧擔心着他的她匆匆從幹校返回,及時發現而救了他一命。

從此以後,沈從文開始了另一條命。他的痛苦低到塵埃裏,開出花來。他丟掉了那支光彩奪目的文學之筆,開始託生爲文物研究專家沈從文。他填補國內空白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與其他關於“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勝於如今的文物專家不知多少倍。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沈從文,不論什麼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來龍去脈都清晰起來。許多人都震驚於他驚人的記憶力以及淵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對於“故宮解說員”的工作,也做得十分盡心盡責。在文物面前,訥於言的他,隨時可以口若懸河。

他埋葬了文學世界裏的沈從文,成就了文物專家沈從文。無法言說、無處排解的痛苦,開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絲不苟的文字,與之前的文學之筆截然不同,但也同樣圓潤、樸素、悠遠,印着他個人的標記。

     張兆和在沈從文逝後,輕聲說道:斯人可貴。她的妹妹張充和補充: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一個人面對挫折和痛苦的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是呀,痛苦算得了什麼,我們能夠知道痛,說明我們的內心還不是麻木,我們還可以奮發。

逆境算什麼,孟子說的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坎坷算什麼,彎路的風景是另一種美麗……

打擊算什麼,能夠經受打擊,跟能夠積蓄反彈的力氣……

是呀,這個世界一點兒也不可怕。黑暗也不會黑得真讓你走投無路。只要內心夠強大,性情夠執着,苦難不過是露珠,遲早會在陽光下化爲輕霧。它可能會改變你的軌跡,卻不能摧毀你的尊嚴與傲氣。當然,它也可能是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決定。

站在先生的故居前,我如是想……

 

陶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