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

防止“缺乏父愛綜合症”

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

小寶的爸爸是公司的經理,生意紅火,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通常,爸爸早出晚歸,父子見不到面。平日裏小寶很少能和爸爸一起吃飯、談話,一同逛商店、遊公園。偶爾才能在電話裏和爸爸說幾句話。漸漸地,小寶產生了一種不祥的感覺,常常問媽媽:“爸爸爲什麼不回家呀?是不是不喜歡我啦?爸爸不要我怎麼辦呢?……”媽媽也發覺小寶近一年來經常煩燥不安,愛哭鼻子,發脾氣,常撕書本,摔玩具,食慾不振,不愛吃飯,不願睡覺,做惡夢,說夢話,有時還從夢中驚醒。特別是近一個月,小寶總說胸悶、心慌、頭暈、四肢無力,有兩次竟昏倒在地,被送到了醫院。醫生做了各種檢查,還是沒有查出病來。最後,在心理診室纔得到了確診。原來,小寶患的是一種叫做”缺乏父愛綜合徵“的心理性疾病。

“缺乏父愛綜合症”是一種分離性焦慮,是由於家庭成員彼此分離而產生的過分依戀,其主要表現是:

●心情不快,擔心、惶恐、疑慮多等。

●不安行爲。如哭鬧、摔物、躁動、睡眠困難等。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頭暈,甚至昏厥。

這些症狀嚴重地影響了小兒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研究表明:兒童分離性焦慮的程度與以下因素有關:

▲年齡—半歲至三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出現並有了相當固定的依戀行爲,而且獨立自理能力差,一與依戀對象分離,就焦慮不安。

▲與撫養者的親密程度。孩子對親人的依戀性越強,分離焦慮表現就越嚴重。

▲兒童本身的特點。孩子自身的健康條件、氣質、性格以及有無分離經歷等都可影響分離性焦慮的程度。

一般說來,小兒依戀的對象是其撫養人,如母親、奶奶和姥姥等。人們往往誤認爲孩子不依戀父親,父親則認爲照料孩子是母親的事,致使像小寶這樣“缺乏父愛綜合症”的患兒逐漸增多。

防止和糾正“缺乏父愛綜合症”的主要方法是,做父親的多奉獻點父愛,多關心和接觸孩子,傾聽孩子的訴說,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孩子講故事,教孩子學習,和孩子做遊戲……,這樣“缺乏父愛綜合症”就會逐漸消退。

孩子講大話,家長要檢討

說謊,似乎是成長中的孩子們的通病。其實,孩子說謊是家長教育不當的結果,因爲孩子不能區分真實和想象的不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4歲以下的孩子把爸爸、媽媽是否高興作爲衡量自己行爲對錯的標準。如果孩子告訴下班回來的媽媽:“我今天把鏡子打碎了。”媽媽一定會很生氣,弄不好還會打他一頓。但如果孩子換一種說法媽媽就不會生氣。從這裏孩子學會了“說謊”,但此時的孩子並未意識到自己行爲的性質,只知道媽媽爸爸生氣,自己就是做錯了。但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怕父母生氣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撒謊得不到應有的矯正,慢慢就會固定下來,形成欺騙行爲。因此,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從小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行。

父母不要“教”孩子說謊

許多家長意識不到自己一些細小行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例如,不喜歡接待來訪人,就教孩子說,“如果某人來找我,就說我不在。”如做了不願讓配偶知道的事,也對孩子說“別讓你媽知道”。還有的家長說到做不到,給孩子空許諾等。由於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父母說的或是做的孩子認爲都是對的,逐漸也就學會了說謊。對這類行爲的後果,家長一開始往往意識不到,等孩子出問題又十分氣憤。其實孩子問題的根源就在家長本身。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誠實,首先家長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誠實。

不要懲罰講真話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例、孩子說了真話,父母卻劈頭蓋臉地一通嚴厲批評,甚至體罰孩子。如:有一個母親請病假出去玩.結果孩子將真實情況告訴了來探訪媽媽的同事,孩子母親知道後、痛打了他一頓,還教他以後再有這事就告訴別人“我去醫院了”。這樣一來,孩子將逐漸體會到說真話會受到懲罰,不說 真話倒能平安無事,甚至還可以贏得父母的讚賞。如果下次犯了錯誤時,孩子就會想盡辦法隱瞞過去、以逃避懲罰。所以,家長正確的做法應是:孩於承認錯誤後,首先表揚他的誠實,然後再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

幫助孩子區分想象和真實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6歲的孩子中只有大約18%的人能夠區別真實和想象,而9歲的孩子中有90%能夠理解故事是編的還是真實的,在11歲~12歲時開始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理解“謊言”和“誠實”是怎麼回事的。因此,家長要在孩子3~4歲時開始幫助他們學會分辨什麼是假裝的,什麼是真實的。例如,做遊戲時,家長扮做大灰狼,孩子覺得害怕,這時可以跟他解釋什麼是“假裝”的。稍大年齡的孩子,則可以針對科幻電影、童話故事,戲劇中的人物和孩子討論事實與虛構的區別。

孩子在不能分辨幻想和現實時,往往把希望發生的事說成是正在或已經發生的事,向父母、同學誇耀自己的“英雄業績”。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卑感,自卑使他們常以優越感來補償自己,以顯示自己的“能幹”。對這樣說謊話的孩子,家長要判斷出他們說謊話的原因,及時糾正,不能聽之任之。

及時獎勵誠實的行爲

要培養一個好的行爲習慣,獎勵比懲罰更重要。當發現孩子闖禍以後,不要氣急敗壞地責問:“這是不是你乾的?”此時,孩子很有可能因爲怕捱打而說謊。這樣的問話方式實際上是誘導孩子說謊。家長可以注視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說出真相,或者說:“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應先表揚他的誠實,然後再批評,並且相應地減輕對他的處罰。

任何行爲都是在初始時最容易矯正。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就要十分重視這個問題,並要適時地懲罰。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極度不安,即使僥倖矇混過去了,也會十分擔心,如果家長不及時發現制止,孩子會習以爲常,撒謊成“性”。

小寶寶愛說謊 可能是患上“天使綜合症”

核心提示:有些小寶寶喜歡說謊,那麼寶貝爲什麼要說謊呢?對於他的這種行爲我該如何處理呢?

* 媽媽煩惱:4歲兒子竟然開始“說慌”

兒子快4歲了。最近一段時間。突然發現他會說謊了。明明剛纔看了電視,他卻硬說沒有;看着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問他卻說不是他弄的。寶貝爲什麼要說謊呢?對於他的這種行爲我該如何處理呢?

專家解讀:2-6歲寶寶“說慌”冷處理最好

對於2-6歲的寶貝來說,很多情況下他們並不明白自己是在說謊,這是因爲在他們的認知能力範圍中,並不清楚“真的”與“假的”、“對的”與“錯的”之間差別在哪裏。在他們的世界裏,只要能讓自己舒服、高興的事就是“對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氣與責備的事就是“好的”。他們這種說謊行爲大都還是處在一種想象階段。這個階段父母只要注意寶貝說謊的頻率和內容即可,切不可打罵寶貝,要耐心與寶貝分享他所說的世界。同時也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自然過渡。

* 解讀低齡寶貝爲什麼會說謊?

“天使綜合症”

如果寶貝意識到爸爸媽媽認爲他不會做錯事,他自己也會開始那麼認爲:“爸爸媽媽愛我是因爲我很棒。好寶貝是不會像那樣把牛奶弄灑的。什麼牛奶?我沒有看到什麼牛奶灑了!”

想象力活躍

他的創造力正在充分發育,以至於有時候他可能以爲自己相信的事情就是真實的。爲什麼浴缸裏不能有會說話的小魚?或者牀下有個公主呢?

健忘

一個精力充沛的兩歲大寶貝怎麼能記得到底是誰先玩天線寶貝的?他只知道自己現在就想要回來。當你因爲牆上的筆道而批評寶貝,而他說不是他乾的時,這不是他在說謊,他只是忘了自己做過這件事——或者太強烈希望自己沒有做過了,以至於堅信自己沒有做。

害怕受到懲罰

2-3歲的寶貝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特別是已經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驗。因此,爲了避免懲罰,就會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

父母期待過高

有些父母對寶貝要求很高,如果寶貝表現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寶貝的一切要求,如果寶貝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寶貝,長此以往,寶貝爲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而父母如果不瞭解情況,讓寶貝撒謊成功,嚐到了甜頭,會強化寶貝的說謊行爲。

負面影響

幼兒模仿能力很強,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心的謊話,都可能被寶貝模仿。如果父母經常當着寶貝的面說些小謊話,以後寶貝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另一種情況是父母有時不經意說了的話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兌現,比如有些父母許諾星期天帶寶貝到公園玩,但由於緊急的或特殊的情況未能實現,寶貝就會覺得大人是在說謊,自己以後也可說謊。

* 面對愛“說謊”寶寶 你該怎麼辦?

雖然沒必要懲罰,但你也可以巧妙地用他這個年齡可以理解的方式教他自然地去說實話。

不要隨意給寶貝“貼標籤”

寶貝的說謊往往並不是爲了故意傷害他人,父母不要輕易將寶貝的說謊行爲與寶貝的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爲寶貝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寶貝定性,給寶貝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籤。這樣做不但對寶貝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寶貝的說謊行爲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可能會促使寶貝今後更加努力地說謊。

幫助寶貝區分現實和想像

寶貝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寶貝更易進行想象型撒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訴寶貝什麼是發生的,什麼是想像的,讓寶貝逐漸把現實和想像區分開來。

證實寶貝是否在說謊

當父母懷疑自己的寶貝說謊時,應該首先進行仔細的調查、瞭解,搞清楚寶貝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因爲有的時候父母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沒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魯莽行事,可能會給寶貝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弄清寶貝說謊的原因

當寶貝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瞭解寶貝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寶貝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寶貝會因爲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寶貝溝通互動,多瞭解寶貝的想法,讓寶貝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鼓勵寶貝說實話

與其苦惱於寶貝的不當行爲,不如感謝他把一切都告訴你,他很可能會感到誠實得到了認可。如果你因此衝他大叫,他會覺得不該說實話。

用平常心來對待寶貝

父母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寶貝與別人的寶貝進行比較,對寶貝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寶貝撒謊,還易使寶貝喪失自信心。父母要根據自己寶貝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只要寶貝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父母就應該爲之高興和驕傲。

不要讓寶貝壓力太大

當發現寶貝說謊後,父母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一味的打罵、訓斥等簡單的教育方法,只能將寶貝推向願望的反面。有不少寶貝是發現自己做了錯事,又怕被父母責罵才說謊;如果父母再一味打罵,反而事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後果,發現及時,糾正及時,不至於把謊越說越大。應循循善誘,向寶貝指出說謊的危害性,讓寶貝在內疚中知錯,在鼓勵中改錯。

此外父母還應該掌握一些兒童心理學,分清寶貝的話究竟是幼稚的想象,還是故意說謊,兩者之間有質的區別,對待也要加以區別。

適時給予鼓勵

可以告訴寶貝,即使他這一次犯錯,但是媽媽很高興他能有勇氣承認,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將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驗與他分享,讓寶貝知道這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此外,當寶貝願意承認錯誤時,要給予適時的鼓勵,讓他能繼續朝着正向行爲發展。

建立互信

讓你的寶貝知道你相信他,他也可以信任你。對你來說沒有什麼比誠實更重要。爸爸媽媽應該成爲寶貝的榜樣。抱着這個目的,你自己要儘量避免說半真半假的話。比如,如果你的寶貝該打疫苗了,不要告訴他不會疼(他立刻就會知道很疼)。還要儘量信守諾言,在你做不到的時候,要向他道歉沒有做到。另外最重要的是,在寶貝一說了實話時就要表揚他。如果他承認自己吃了餅乾,你要控制住自己不要批評他,而是感謝他的坦誠。積極地強調正確行爲會產生令人吃驚的效果。

父母要做好的榜樣

父母在要求寶貝誠實的同時,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寶貝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對寶貝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後要及時承認錯誤,並認真改正,這樣寶貝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爲。

* 孩子“說慌”時,要避免哪些誤區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寶貝

一些父母對於這個年齡段寶貝的心理特點不瞭解,發現寶貝說謊會以責罵的方式進行教育,有的甚至會用武力威懾。認爲寶貝撒謊要是不打的話,以後就會變本加厲。但專家卻認爲,這只是最原始的做法。相反的,寶貝爲了避免父母的打罵,反而會加重說謊的頻率,發展爲習慣性說謊。

父母在寶貝面前說謊

爸爸媽媽是寶貝最早的老師,爸爸媽媽的言行影響着寶貝的成長,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論對人對事都真心真意,給寶貝樹立良好的榜樣。很多研究表明,經常說謊的寶貝往往出自爸爸媽媽經常說謊的家庭。即使父母說的是“善意的謊言”,但是對於小寶貝來說,還無法細緻分辨謊言的性質。因此,提醒父母,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也要儘量避免在寶貝面前說。

用說謊與否評價寶貝好壞

不要以寶貝說謊與否來評價一個寶貝的好壞,小小的謊言不要輕視,要認真加以分析,無法真正認識到寶貝說謊背後的原因,也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寶寶愛討好小朋友怎麼辦?

Q:菲菲已經5歲10個月了,漂亮可愛,但是我感覺她比別的小孩幼稚。她非常想跟小朋友玩,按她的身高應該是領導者,可她總是追隨者。在親人面前有時桀驁不馴,而對別人(主要是小朋友)卻殷勤討好,最擔心別人不跟她玩。我想將女兒培養成一個自信、有獨立能力、願意思考的人,尤其擔心她將來是一個缺乏個性,易被他人影響和操縱的人。我該怎樣做?

A:小朋友在一起玩,誰應該是領導者,這並不取決於他的體魄,而是源於他的夥伴關係和組織能力。所以菲菲家長認爲“按她的身高應該是領導者”,這種觀點不太恰當。

另外,菲菲在親人面前膽子較大,還有點放任,可是對小朋友卻殷勤討好,這其實也是常見現象。五六歲的兒童對家長和對別人的態度有時會不相同,這是因爲他們知道怎樣表現會讓別人(家人、老師、小朋友)喜歡,有點“兩面性格”。至於她怕別人不跟她玩,是否她曾感受過被排斥在集體之外的“痛苦”?可能她以前在和小朋友玩時有幾次表現不好,以致別人不愛和她玩。她認識到這一點,想改正,所以纔好像要去“殷勤討好”。再說“殷勤討好”這個說法也不恰當,她只是願意表示和小朋友友好而已。

家長想讓菲菲成爲自信、獨立的強者,這是很好的願望。不過如果孩子的性格就是比較隨和,願意和別人友好,願意接受別人的領導,也沒有什麼不好,不能說她就是容易受人影響。

培養五六歲兒童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重視給她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如果事先知道幼兒園開展什麼活動,一定鼓勵她去參加。一開始可能做不好,但時間長了會有很大的進步。機會是培養人的好條件。

和幼兒園老師聯繫,儘量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在班上表揚她,樹立她的威信。

瞭解她能力不足的方面,給她補課。比如,動手能力不強,可以在家裏訓練她搭積木、拼拼圖、繪畫、寫數字等;玩的時候反應慢,可以和她玩比賽的遊戲,鼓勵她贏等。

給她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務,比如擺碗、端菜、給爺爺拿眼鏡、到信箱拿報紙等,她做到了就表揚。有時也讓她做一些比較困難的事,如洗手絹、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會做了更要大加表揚,樹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牀和晚上睡覺要讓她自己穿脫衣服,鍛鍊獨立性。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

讓孩子有一種“我能行”的自我評價。越是認爲“我能行”的孩子,就越能行,千萬不要把孩子“看扁”了。任何一個孩子都有長項與短項。不要拿孩子的短處與同齡孩子的長處去比較,這樣會有礙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在家庭中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

一、爲幼兒的言語交往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兒童是否敢大膽開口講話與家庭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因此,家長要創設一個能使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首先,要讓兒童有話敢說。家長的態度和情感要適宜兒童的發展,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一個和諧、良好、優美的家庭生活環境,營造一種新型的民主關係,使兒童有任何的想法都願意與家長交流。兒童天生好奇好問,家長切不可因厭煩厭吵讓兒童閉上嘴巴,而應就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兒童思考、探索。家長要抽出時間與兒童一起遊戲、玩耍,增加與孩子的語言交流。如果總是讓孩子一人獨自玩耍,語言交流又從何談起呢?其次,家長可製作和設計誘發幼兒說話的材料和遊戲,使兒童有話可說。比如遊戲“小小錄音機”:兩個人面對面地坐着或站着,一個人扮錄音機,對方在“錄音機”上按一下,然後說一句話,表示錄音,再按一下表示放音,“錄音機”必須模仿重複出來,然後再交換角色。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既能培養聽又能培養說的遊戲,其中還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爲呢。另外,我們要儘可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話的內容更加豐富。家長可有意識地帶孩子出入一些社交場合,多讓孩子參與社會交往。如逛商場時讓孩子買東西;看病時讓孩子自己告訴醫生病情;多與同伴交往,開設“生日party”;孩子想辦的事情由他自己去辦,等等。

二、在文學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地聽和說孩子喜歡讓家長給他講故事,但多數家長講完故事就算完事。對此,我們不妨改一改。首先,在講完故事後再提問,特別是提一些幼兒感興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問題,效果就會更好。家長所提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提問的範圍能大則大,提問的角度能變則變。比如在講故事“三隻小豬”之前,家長可問幼兒,“你從故事的名字中猜猜講的是誰的故事,他們會發生什麼故事。”這就比問幼兒“故事的名字是什麼”好很多,因爲前者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又如在引導孩子看圖片時,家長通常會問孩子:“圖片上有誰?”如果提問改成:“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麼?”這就要更好一些,儘管它們兩者的含義一樣,但後者提問的範圍擴大了,幼兒必須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後才能回答,而且答案不會單一、雷同。其次,我們要大力提倡雙向提問,即家長提問,孩子回答;孩子提問,家長回答。這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而且能讓他們變被動爲主動。我們都知道提問比回答更難,如果有時講完故事之後,讓孩子提問,爸爸或媽媽回答,家長就更能瞭解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教育就更有針對性。再者,可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表演慾望。晚飯後,不妨一家人開一個表演會,輪流講故事或念兒歌。這既能發展兒童的語言

能力,又能培養兒童的膽量和表現欲。最後應注意重語言培養中的創造性。比如多讓幼兒進行改編、續編和創編兒歌或故事的某一部分,自由選圖片、排圖片進行創造性講述,讓孩子從廢舊圖書中剪下自己喜歡的圖案,貼在白紙上做成小圖書,自編故事,進行講述。總之,只要你留心,就會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孩子。我們要做到:能讓孩子說的家長不說,該讓孩子專心聽的家長不去幹涉;在與孩子發生意見分歧時,家長不可武斷地強迫孩子服從,而應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說服孩子。

三、適時地在家庭中展開辯論我們可以利用餐前飯後的時間來與孩子進行小的辯論。比如對“天上有些啥?”“獅子和熊誰更厲害?”等一些沒有具體答案的話題進行辯論,這既能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特別對事事順從和怯懦的兒童的逆向思維培養大有好處。家長們鼓勵孩子積極地參與活動,大膽地發表意見,這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幼兒教育:孩子愛說大話該怎麼糾正

孩子愛說大話如何糾正孩子說大話的毛病!很多幼兒都有過說大話的經歷,而且他們通常都說得理直氣壯。當說大話變成一種習慣,孩子的誇誇其談、盲目自大就會成爲不自覺的行爲,而孩子的虛榮心也會越來越強。

很多幼兒都有過說大話的經歷,而且他們通常都說得理直氣壯。當說大話變成一種習慣,孩子的誇誇其談、盲目自大就會成爲不自覺的行爲,而孩子的虛榮心也會越來越強。本篇文章將介紹幼兒說大話的心理和一些方法能幫助孩子少說大話。

“上星期叔叔帶我捉蚯蚓,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出好多條,我還把它們放在腳上、手心兒裏,可好玩了……”4歲的鼕鼕眉飛色舞地跟小夥伴講他的“壯舉”。站在一旁的媽媽禁不住皺了皺眉頭,因爲鼕鼕的講述的確誇大其詞。其實,不少幼兒都有過“吹牛”的經歷,而且他們通常都說得理直氣壯。

孩子爲什麼會有說大話的行爲?

1、聽話“斷章取義”

三四歲孩子的專注時間有限,“聽話”也有所側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關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媽媽提的條件。同時,要求孩子聽一遍,就能把媽媽說過的話全部、清楚地記下來,的確比較困難。由於這個記憶上的“失誤”,孩子在回憶媽媽說過的話時,便會用自己希望的樣子代替記憶中不確切的部分,說出來的話自然就難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聽話”的丟三落四狀況會有所改變,理解力也會提高。

2、誰都不如我

如果孩子聽到的都是表揚和讚美的聲音,久而久之他就確信自己是最優秀的。爲了表示自己的“強大”,往往以炫耀和吹噓使自己表面佔上風,以獲得心理平衡。也有的幼兒,自尊心強,好勝心切,把話說得大大的,以壓倒對方來維護自尊。另外,當三四歲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讓別人瞭解他的“壯舉”時,也會誇大其詞。

3、想象惹的“禍”

孩子富於幻想,天馬行空。但由於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認知能力不強,經常將現實、想象和願望混淆起來,說出一些“大話”,比如想象着自己在海洋館裏穿上潛水員的衣服,和大鯊魚比賽游泳。這與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有一定的關係。

聽到孩子說大話怎麼辦?

當說大話變成一種習慣,孩子的誇誇其談、盲目自大就會成爲不自覺的行爲,而孩子的虛榮心也會越來越強。下面這些方法能幫助孩子少說大話。

1、還孩子一個真相

一旦孩子的話與媽媽的“原版”相比走了樣兒,媽媽一定要還事情一個本來面目。否則,孩子很容易將自己曲解的內容和想當然的成分信以爲真。

2、強化自己的說法

媽媽講話時母子一定要對視,語速要慢,確認孩子聽明白了。另外,不妨多說兩遍,指望這麼小的孩子聽一遍就能記住是不可能的。

3、爭強好勝與實事求是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誇獎要恰如其分,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父母不妨對孩子的爭強好勝給予肯定,但也要策略地告訴他們:爭強好勝不能誇大其詞。使之明白:實事求是不丟面子,言過其實才是不受歡迎的。同時,恰當引導孩子的好勝心,多鼓勵。

4、孩子也要換位思考

當聽到孩子誇耀自己、貶低同伴時,父母應悄悄提醒他:“如果小朋友這麼對待你,你心裏怎麼想,是不是很不舒服?”啓發他將心比心、設想一下他人在遇到類似情況時的感受。讓他意識到,處處佔上風的孩子,會受到同伴的嫌棄,最後就沒有朋友了。然後,再給他們一些建議,比如,當他下一次想吹噓自己有多棒時,就先來告訴爸爸和媽媽吧,“我們願意做你的聽衆。”這不但能抑制孩子吹牛,還能幫他學會尊重別人、爲他人着想。

5、利用“大話”激勵孩子

孩子的“大話”,有助於父母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趁機引導他們分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和期望的。告訴孩子,有願望是好事,我們要從零開始,好好學本領,朝着這個目標努力。比如,要想在海洋館潛水,就得先學會游泳,且要堅持不懈。學潛水是第二步。

6、多帶孩子去“開眼”

經常帶孩子實地學習,瞭解事物的本質特點。有了這個基礎,即便孩子的思維信馬由繮,其想象也能遠離不切實際的“吹牛”。

不同血型幼兒的教養對策

A型幼兒:A型的孩子多很膽怯,經常躲在母親背後,小心謹慎地觀察周圍動態;他不喜歡處於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喜歡獨自一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A型的孩子較缺乏自信心,稍微受點挫折和打擊,就會喪失自信;喜歡感情用事。他對陌生人給予他的評價非常敏感,所以他會討好別人,怕惹人討厭。

◎教育的重點———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誇獎”。懲罰的原則就是絕不能傷害他的感情。

O型幼兒:O型的孩子有強烈的自信心。做事時只朝自己的目標努力,不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當這種性格走到極端時,就會顯得非常任性,倔強與固執,拒不認錯。

◎教育重點———適當得體的誇獎與稱讚,並採取先誇獎、後責備的方式絕不可以用不適當的“報酬獎勵”方式來表揚他,以免養成他事事過於精打細算,索要報酬的習慣。另外對待任性與固執的O型孩子,只靠說教是不會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的,父母可着重培養他謙虛的學習態度。

B型幼兒:他們也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反應也很靈敏,愛注意他人的臉色;他是樂觀主義者,總是悠閒自在,但容易衝動,易隨心所欲地做事;最大的弱點則是缺乏耐心、穩定性和持久性。

◎教育重點———在誇獎時,首先要告訴他鼓勵他的原因,然後再予以獎勵;切忌過分與盲目地誇獎。你不妨在誇獎他時伸手去抱他,或者用自己的臉頰貼在他的臉上,這些親近的動作最容易穩定B型孩子的情緒。

AB型幼兒: AB型的孩子的優點是凡事富有決斷力,動作敏捷,且極其細心、考慮周全;易衝動,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難和障礙時,情緒會馬上顯得很不穩定,心煩意亂,甚至大發脾氣。

◎教育重點———適當的誇獎溫和的態度會使他的情緒穩定下來,鼓勵性的語言會讓AB型的孩子乖乖地接受父母的意見,並且會重新喚起孩子的自信心。

標籤:教育 家長 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