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童年樂趣》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樂趣》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樂趣》教案

《童年樂趣》教案1

童年樂趣語文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瞭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愛音樂的故事,認識這個音樂天才的性格特點,進一步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刻畫人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認識“嗡、勉”2個生字;積累“毫不厭倦、一本正經、專心致志”等詞語。

教學重點:

瞭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愛音樂的故事,認識這個音樂天才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進一步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閱蒐集關於本文作者及《約翰 克利斯朵夫》這部作品的相關資料。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入題

在世界文學上,有一位名叫羅曼·羅蘭的法國作家,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精心構思、奮力寫成了一部十卷鉅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描寫了一個德國音樂家坎坷的一生。今天,同學們要讀的課文就節選自這部作品,講述的是音樂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板書:童年)

二、學習生字新詞: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展示並交流課前學生主動積累詞句等情況。

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回憶你在預習時自學到了哪些字詞,待會兒選擇一個你最想讓大家積累的介紹給我們。

3、學生瀏覽過課文後,師:我們在向大家介紹時要注意什麼?(要講清楚、講正確;還要講清自己積累的方法和爲什麼要積累。)

4、交流:

5、小結:看來同學們不僅在預習時自學詞句,還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積累,明白自己爲什麼要積累,真會學習。

三、初讀感知

一邊默讀,一邊思考:課文寫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敘述故事的?

四、再讀感悟

一邊默讀,一邊勾劃:六歲的克利斯朵夫的樂趣是什麼?(板書:樂趣)2、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注意分別用不同符號勾劃出刻畫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的有關語句來)。

五、朗讀表達

分角色朗讀描述祖父告訴克利斯朵夫那樂譜是他的“第一號作品”這部分內容的段落。

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如下語句:

○老人喜氣洋洋地把這份樂譜解釋給他聽:……

○克利斯朵夫簡直愣往了。……他只能結結巴巴地接着說……

○老人把他拉到身邊。克利斯朵夫撲在老人的膝上,把頭鑽在他懷裏,快活得臉紅了。

(注意帶點詞語所表達的情感)

六、交流感受

1、小克利斯朵夫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想和文章中的人物說點什麼?

以上兩個內容可以任選一個,先跟同學談一談,再動筆用三言兩語寫一寫。

3、交流。

七、佈置作業:

1、擴展閱讀。

2、從本文中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並讀一讀、記一記。

《童年樂趣》教案2

【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個性在習作中得到張揚,讓學生享受我手寫我心的愉悅,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目標】

1、透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2、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3、學會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透過敘事寫出自己童年的樂趣或明白的道理。

【重點、難點】

所選童年生活事例充滿童真童趣,表達有創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我們本單元的主題是----難忘童年。在你的眼裏,童年是怎樣的呢?

2、指名說:開心、快樂、有趣、好笑……(板書)

過渡:想想在我們過去的童年歲月裏,什麼事曾經讓自己那麼開心、快樂好笑呢?

二、說事議趣

1、思考:哪些事?有什麼趣?

童年的你喜歡刨根問底,對什麼都深感好奇,什麼都想玩,什麼都想動;

童年的你天真可愛,年幼無知,因此,你常會做傻事、蠢事,鬧出種種笑話,同時,也給你帶來無限的樂趣。

天晴時,河裏捉魚、玩泥人、捉迷藏、爬樹;下雨時,故意穿着鞋子去踩水、翻過傘來裝雨、在泥地裏滑溜溜板

春天,菜園裏捉蝴蝶;夏天,小河裏打水戰;冬天,雪地裏玩雪……

第一次買東西,第一次上學,第一次掃地、第一次洗澡…

要求:說實話、真話、心裏話

2、小組交流

3、指名說,激發孩子對童年的深深懷念之情。

4、小結

過渡:是啊,童年就像一首歌,天真是它的音符,趣味是它的主題,幸福是它的旋律,唱出的是快樂,串起的是美麗…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把童年的快樂永遠留下,讓別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吧!(板書:童年趣事)

三、寫事表趣

1、揭題,指名讀題

2、指導審題

(1)那些是趣事?

(自己經歷的“傻”事、“蠢”事、可笑的事、有意思的事,均屬趣事)

(2)把事情寫清楚:起因、經過、結果

3、自主擬題,開啟習作思路。

師:俗話說“題好一半文”,自擬題目,首先要能反映文章中心。自擬題目要簡短、生動,有新意,有吸引力。如:《“騎驢”找“驢”》、

《“不聽話”的掃把》、《愛玩泥的小子》、《電視機“生病了》

《留在我記憶深處的》、《“哈哈!想起來我就想笑”》《童年趣事》、《到底誰完了》、《夜半驚魂》、《喝墨水事件》、《會走的鞋子》

4、寫法指導

1)如何開頭?(抒情式開頭、開門見山式、倒敘式、設問式等)今天我們就學兩種。

抒情式

1、童年生活,就像淙淙流淌的小溪,而一件件趣的小事,就彷彿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兒,不時從水中跳躍……在這許多趣事中,我最難忘的是這麼一件事

2、我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童年裏的趣事就像大海里的珍珠,天上的星星,多得數不清。

3、歲月像流水一般漸漸地過去了,然而每當我想起幼年的時候由於自己的年輕無知而做錯的一些事情,就禁不住笑出聲來。

4、童年猶如一串串美麗的珍珠,一件件滑稽的趣事,讓這一串串珍珠更加燦爛,晶瑩,。就讓我從中挑出一顆又大又圓的,讓你笑開懷!!

設問式

童年是什麼?是樹上的蟬,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夥伴的迷藏……..總之,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幸福美好的。每當我繪聲繪色的回想起童年時代的趣事時,臉上總泛器紅潤的光彩。

2)如何寫具體

要把事情講述清楚,做到有條理,詳略得當,事情的經過要透過人物的語言描寫、神態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寫生動!

3)如何結尾(略)

四、生動筆

五、板書

童年趣事

笑DDD快樂、開心、有趣

開頭(抒情式、疑問式)

事 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結尾(收穫或快樂、感受)

《童年樂趣》教案3

一天晚上,六歲的克利斯朵夫決心要寫樂曲了。其實好久以前,他已經不知不覺地開始作曲了,他不知道自己作曲的時候已經在作曲了。

對一個天生的音樂家來說,一切都是音樂。只要是顫動的、震盪的、跳動的東西,大太陽的夏天,颳風的夜裏,流動的光,閃爍的星辰,雷雨、鳥語、蟲鳴,樹木的嗚咽,可愛或可惡[wù]的人聲,家裏聽慣的聲響,咿(yī)咿呀呀的門,夜裏在脈管裏奔流的血——世界上一切都是音樂;只要去聽就是了。這種無所不在的音樂,在克利斯朵夫心中都有迴響。他所見所感,全部化爲音樂。他有如羣蜂嗡(wēnɡ)嗡的蜂房。但是,誰也沒有注意到,他自己更不必說了。

像所有的兒童一樣,他一天到晚哼個不停。不論什麼時候,不管做着什麼事——在路上一蹦一跳的時候;躺在祖父屋子裏的地板上,手捧着腦袋,看着書中的圖畫的時候;在廚房裏最黑的一角,薄暮時分坐在小椅子上惘(wǎnɡ)然出神的時候……他的小嘴老是在那裏咿咿唔唔,閉着嘴,鼓着腮幫,捲動舌頭。他會這樣毫不厭倦地玩兒上幾小時。

有一天他在祖父屋裏打轉,跺着腳,仰着腦袋,挺着肚子,轉個不停,直轉得自己頭暈,一邊還哼着他的曲子。老人正在剃鬍子,這時放下剃刀,臉上還滿是肥皂泡沫,望着他問:“你唱什麼呢,孩子?”

克利斯朵夫回答說不知道。

“再來一遍!”祖父說。

克利斯朵夫試來試去,但是再也找不到他的調子了。祖父的留神使他很得意,他想賣弄一下他的好嗓子,便獨出心裁唱了一段歌劇,可是老人要他哼的並不是這個。祖父不作聲了,似乎不理他了。可是孩子在隔壁屋裏玩耍的時候,他特地讓房門半開着。

幾天之後。克利斯朵夫用椅子圍成一個圓圈,正演着一出音樂喜劇,那是用戲的片段回憶拼湊起來的。他學着人家的樣子,一本正經地跳着小步舞,向掛在壁上的貝多芬像行禮。正當他用一隻腳站着打個轉身的時候,看見祖父在半開的門裏探着頭對他望着。他以爲老人在嘲笑他,便害臊(sào)起來,立刻停止了。奔到窗前,把臉貼在玻璃上,好像看着什麼挺有趣的東西。老人一句話也不說,走過來,擁抱他。克利斯朵夫這纔看出他很快活。小小的自尊心不免乘機活動起來:他相當聰明,知道人家賞識他,可拿不準在戲劇家、音樂家、歌唱家、舞蹈家這些才能中間,祖父最讚賞他哪一項。他想大概是歌舞才能,因爲那是他自己最得意的玩意兒。

過了一星期,他已經把那件事全忘了,祖父卻像有什麼祕密似的告訴他,說有些東西給他看。老人開啟書桌,取出一本樂譜放在鋼琴上叫孩子彈。克利斯朵夫莫名其妙地勉強(miǎnqiǎnɡ)彈着。樂譜是手寫的,還是老人用他肥大的筆跡特別用心寫的,題目都用的花體字。祖父坐在克利斯朵夫身邊替他翻譜。過一會兒,祖父問他這是什麼音樂。克利斯朵夫只顧着彈琴,根本沒注意彈的東西,回答說不知道。

“你想一想吧,難道不認得嗎?”

不錯,這音樂明明是熟的,可想不起在哪兒聽過……祖父笑道:“再想想吧。”

克利斯朵夫搖搖頭,說:“我想不起來。”

他彷彿心中一亮,覺得這些調子……可是他不敢……不敢指認……

“祖父,我不知道。”

他臉紅了。

“哎,小傻瓜,你自己的調子還認不得?”

對,他知道是自己的,可是讓人家一提,反倒吃了一驚。

“哦。祖父!”

老人喜氣洋洋地把這份樂譜解釋給他聽:

“你瞧,這是詠歎調,是你星期二躺在地上唱的。——這是進行曲,是我上星期要你再唱,而你想不起來的。——這是小步舞曲,是你在我的安樂椅前面按着拍子跳舞的……你自己瞧吧。”

封面上,美麗的哥特字型寫着:

童年樂趣:詠歎調,小步舞曲,圓舞曲,進行曲。

克利斯朵夫作品第一號。

克利斯朵夫簡直愣住了。他看到自己的名字,美麗的題目,大本的樂譜,他的作品!……他只能結結巴巴地接着說:“噢!祖父!祖父!……”

老人把他拉到身邊。克利斯朵夫撲在老人的膝上,把頭鑽在他懷裏,快活得臉紅了。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認“嗡”、“勉”。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克利斯朵夫的童年樂趣,體會他的可愛以及音樂天賦。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l、重點: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的樂趣。

2、難點:體會克利斯朵夫對音樂的熱愛以及他的音樂天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蒐集克利斯朵夫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匯入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目。

2、教師指名反饋:你們的童年樂趣是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反饋)

3、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選自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4、反饋蒐集到的資料,瞭解《約翰·克利斯朵夫》。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羅曼·羅蘭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之一。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是個貝多芬式的人物,性格中最顯著的特點是反抗。他從小就表現出了音樂天才,雖然處處碰壁,但始終不肯妥協。多年以後,他成爲了公認的音樂火師,克利斯朵夫卻感到眼前的一切是多麼的好笑。

5、介紹作者。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約翰·克利斯朵夫》使他成爲法國現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甘地傳》、《欣悅妁靈魂》等。

6、教師導讀:那麼,作者羅曼·羅蘭筆下的音樂大師童年的樂趣是什麼呢?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

二、小組合作,引導自讀

1、教師出示導讀提示,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讀。

⑴讀通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⑵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嗚咽、惘然、獨出心裁、害臊、一本正經、莫名其妙

⑶討論、交流:克利斯朵夫童年的樂趣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⑷和小組的夥伴交流你讀文後的感受。

2、檢查生字認讀、課文讀通情況。

⑴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其他正音。

⑵教師強調。重點注意:“嗡”及“勉強”中的“強”。

⑶出示部分詞語卡片,集體讀一讀。(積累詞浯)

顫動、震盪、可惡、咿咿呀呀、嗡嗡、惘然出神、腮幫、一本正經、獨出心裁、害臊、勉強、結結巴巴

⑷指名反饋下列詞語的意思。

嗚咽:傷心哽泣的聲音。

惘然:心情迷惘的樣子。

獨出心裁:想出的辦法與衆不同。

害臊:就是害羞,不好意思。

一本正經: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

奠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⑸按小組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課文讀通的情況,讀中鞏固生字,積累詞語。

三、集體反饋,體會克利斯朵夫對音樂的熱愛

1、教師指名反饋:透過小組的學習,你們知道克利斯朵夫童年的樂趣是什麼了嗎?(音樂)

2、集體交流:你們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學生找出有關的語段,進行深人地品析。)

“對一個天生的音樂家來說,一切都是音樂……但是,誰也沒有注意到,他自己更不必說了。”

⑴教師:這裏的“一切”指的是什麼?(“只要是顫動的、震盪的、跳動的東西……世界上一切都是音樂”)

⑵引導學生具體地模擬出各種東西的聲音來。

⑶教師小結:是呀,對於熱愛音樂的克利斯朵夫來說,一切都是音樂,音樂無處不在。

⑷教師出示下列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這無所不在的音樂,在克利斯朵夫心中都有迴響。他所見所感,全部化爲音樂。”

⑸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像所有的兒童一樣,他一天到晚哼個不停……他會這樣毫不厭倦地玩兒上幾小時。”

①找出段話的中心句。

②教師:克利斯朵大“一天到晚哼個不停”,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個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象着克利新朵夫哼個不停的樣子。

③教師指名反饋:你感受到了這是個怎樣的孩子?(活潑、天真、可愛、快樂、幸福)

④教師追問:同學們克利斯朵大的快樂和幸福是什麼帶給他的呢?(音樂)

⑤教師小結:克利斯朵夫熱愛音樂,他從音樂中找到了幸福和快樂。

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讀出克利斯朵夫對音樂的熱愛以及他的快樂無比與幸福)

3、教師:同學們,克利斯朵夫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音樂中,我們從作者的這兩個自然段的描述中已經感受到了。你們能從文中找出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嗎?(指名反饋)

⑴有一天他在祖父屋裏打轉,跺着腳,仰着腦袋,挺着肚子,轉個不停,直轉得自己頭暈,一邊還哼着他的曲子。

⑵克利斯朵夫用椅子圍成一個圓圈,正演着一出音樂喜劇,那是用戲的片段回憶拼湊起來的。他學着人家的樣子,一本正經地跳着小步舞,向掛在壁上的貝多芬像行禮。

4、教師小結:是呀,同學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成就了一個未來的音樂家。興趣真不愧是我們每個人的老師。

四、深入探究,從中獲得感悟

1、教師導讀:成爲的音樂家,克利斯朵夫靠的不僅是自已對音樂的熱愛,還因爲他有着很高的音樂天賦,還因爲他有一位賞識他的祖父。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找出老師這麼評述的根據。

2、指名反饋:說他有着很高的音樂天賦的根據。(儘可能多地讓學生各抒己見)

隨隨的哼唱,就創作了“詠歎調”、“小步舞曲”、“圓舞曲”、“進行曲”。

3、指名反饋:爲什麼說克利斯朵夫的成功還因爲他有一位賞識他的祖父呢?(因爲克利斯朵夫的祖父很早就發現了克利斯朵夫的音樂天賦,並給予了關注,及時把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創作積累起來,把他玩耍時的創作譜寫成樂譜。)

4、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祖父在克利斯朵夫的成功上的重要作用。

⑴教師導讀:祖父時刻關注着克利斯朵夫。請大家再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

⑵指名反饋,說感悟,教師引導體會。

“老人正在剃鬍子,這時放下剃刀,臉上還滿是肥皂泡沫。”

(聯繫上下文,我們知道這位老人一發現孩子好的創作,就會立刻停下自己手中的一切事情。這也說明了祖父即使是在刮鬍子,他也認真地傾聽着克利斯朵夫的哼唱。)

“祖父不作聲了,似乎不理他了。”

(聯繫下文,我們知道這時候的祖父並不是不理他了,而是在仔細地回憶克利斯朵夫哼的曲調。)

“他特地讓房門半開着。”

(祖父這麼做是爲了時刻能夠關注到克利斯朵夫,聽到他哼的曲調。)

“正當他用一隻腳站着打個轉身的時候。看見祖父在半開的門裏探着頭對他望着。”

(再次說明了祖父時刻在關注着克利斯朵夫。)

“老人一句話也不說,走過來,擁抱他。”

(正如文中所說的,這個無聲的擁抱,讓克利斯朵夫感受到自己被賞識,從而獲得了自信和快樂。)

⑶拓展思維:如果你是克利斯朵夫,你想向祖父說什麼呢?(學生根據對文字的理解,自由地說一說。)

⑷教師小結:是呀,祖父的關心和關注,在克利斯朵夫音樂家之路的成長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我們讀一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⑸指名反饋:你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A:我感受到了克利斯朵夫的驚訝和喜悅。

學生B:我感受到了克利新朵夫的激動和幸福。

學生C:我感受到克利斯朵夫對祖父的喜愛和感激。

學生D:我感受到了祖父對克利斯朵夫的愛。

五、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興趣是的老師,克利斯朵夫對音樂的熱愛把他引進了音樂的殿堂,使他成爲音樂的主人。

六、佈置作業

l、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並抄寫你喜歡的詞語。

3、聯繫課文,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他會這樣毫不厭倦地玩兒上幾個小時。

⑵對,他知道是自己的,可是讓人家一提,反倒吃了一驚。

⑶克利斯朵夫撲在老人的膝上,把頭鑽在他懷裏,快活得臉紅了。

4、克利斯朵夫童年的樂趣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教學反思

透過回顧課文,讓孩子們能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這一點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有所體現,課前讓孩子們多收集童年的資料,問一問父母,看看自己兒時的照片,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自己童年的“趣”;另一點是讓學生們在交流中拓寬寫作思路,樂於書寫童年的趣事,表達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概括能力,提高素養;除了課堂上,課後還能透過班級博客和班級聊天羣進行互動交流;在互評互改中,學會修改習作,並在修改中感受寫作的樂趣。

從整體來看學生基本上掌握了習作要求。我認爲這次作文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作法:

一、課堂中不急於要求學生寫,而花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幫助學生審題,選擇材料。對於這一次作文要求相對城市上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難在於學生不理解怎樣的事算是趣事。有很多學生在開始時,往往弄不懂,以爲給人以快樂的事,讓人開心的事就是“趣事”。所以在習作開始時我圍繞題目,透過事例解析讓學生真正理解了“趣”的含義。接着讓學生選擇材料,爲了使學生的材料,達到“準、新、精”的要求,我先要求學生自行思考,想出兩到三件符合題意的材料,然後在小組裏交流,讓小組成員互相幫忙選出較爲合適的材料,最後還要在班裏進行點評,才進行寫作。

二、以自己的具體的事例開啟學生心扉。以前講作文,我總愛以作文選上的事例來引導學生,這麼做也確實能讓學生理解習作要求,但課堂總讓人覺得不真,不夠有“人情味”。這一次在寫作之前認真回想了我童年裏發生的趣事,以我的真人真事作爲事例引導學生。因爲是老師的真人真事,所以孩子們上課時總是很感興趣。在讓學生講自己的事例時,因爲有我在前邊“現醜”所以學生在講時也就沒了什麼顧慮大膽去講,爲後邊的寫打下了基礎。

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環境。學生有些事不一定對誰都能講得出來,可能對有些比較熟的人會講得比較有興致,而對另一些人講時心情又不太放鬆,在指導學生時我注意到了這一點,讓學生你想對誰說那就去對誰說。看到課堂裏“亂七八糟”的,我覺得達到了我的目的了。

標籤:教案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