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調查顯示:對孩子的學習多數家長沒急到點上

家有讀書郎,急壞爹和娘。《知心姐姐》雜誌社最近完成的一項讀者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被訪中小學家長,爲自己孩子的學習着急上火,認爲孩子只知道“貪玩”,不着急學習。但是,針對中小學生的調查結果卻顯示,72.3%的被訪中小學生,卻認爲自己一直在爲學習、考試而緊張、焦慮。據主持這一調查的《知心姐姐》雜誌主編林珂分析,這一數據說明,大多數學生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不暢,相互理解不夠,存在着認識上的巨大差異。 

調查顯示:對孩子的學習多數家長沒急到點上

此次調查的被訪對象涉及北京、上海、四川等8個省市的中小學生4325人,學生家長3290人。 

一位家長在接受調查時說:“爲了孩子的學習,我簡直是操碎了心。可他怎麼就不急呢?馬上要升初中了,放學回家他還是不知道趕緊做作業。倒是動畫片、課外書,一樣都不落下。我該拿他怎麼辦呢?” 

林珂說,不可否認,這樣的孩子的確是有,但大多數學生並非如此。 

調查結果顯示,有76.3%的家長會不時地陪孩子一起學習,近四分之一的家長經常陪孩子一起學習。他們的目的有的是想了解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是爲了發現孩子學習中的問題,輔導孩子。但是,有四成多(43.6%)的家長明確說,是爲了監督孩子好好學習。他們覺得,只要自己稍一放鬆,孩子就會偷懶溜號,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調查結果表明,家長們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放學回家後先玩再學習的孩子僅有7.55%,不自覺學習的孩子只有2.69%,而經常完不成作業的孩子也僅有2.03%左右。這就是說,大部分孩子都認爲應該學習後再玩,每天都按時完成作業,這個態度並不消極,他們的學習並不需要監工。 

林珂說,以她從事少兒工作的經驗來看,其實對那些不自覺學習或者完不成作業的孩子,光靠監督也不能起到根本作用。就像有的家長所說的那樣:“人坐在這裏,心不知飛到哪兒去了。”她說,許多學生家長可能並不太清楚,過分的監督反而會使孩子產生緊張心理,影響專心學習。 

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調查回信中寫道:“爸爸媽媽怕我不認真學習,每天輪流坐在我身邊盯着。媽媽還好點兒,只要爸爸往我身邊一坐,我就特別緊張,因爲他特別愛挑我的錯。”還有一個孩子說:“我晚上在自己房間學習時,媽媽一會兒送水,一會兒送點心,其實我很清楚,她就是想來看看我有沒有在認真學習。我最討厭她這樣了。” 

在林珂看來,孩子們態度很明確:更喜歡沒有人監督的感覺。她建議學生家長要相信孩子,告訴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把主動權下放。 

現代學習學研究認爲,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由預習、上課、作業、複習、考試5個環節構成的完整過程,只重視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環節是不夠的,任何環節的缺失,都會影響學習的最終效果。 

這次調查顯示,在學習過程中缺少預習和複習環節的孩子不在少數。雖然90%以上的孩子都有過預習複習的行爲,但能夠堅持下來的卻不到一半。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家長都知道複習對鞏固知識有作用,但也要注意複習的時機和方法。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一般人在學習了13個無意義的音節後,經過1小時後能記住44.2%,經過24小時能記住33.7%,經過48小時後能記住27.8%,6天后還記得住25.4%,31天后還記得住21.1%。因此即使上課聽懂了,如果不重視複習這個環節,到了考試的時候可能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在這兩個環節上多下一些功夫。 

至於完不成作業的原因,49.2%的孩子表示是因爲自己不會做,28.6%的孩子認爲是因爲作業太多,20.6%的孩子說是因爲玩給耽誤了,還有1.6%的孩子表示不願意做。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林珂建議,家長最好多給孩子提供一些思路或讓孩子自己多複習,不要再給孩子額外的家庭作業,讓孩子養成先做作業後玩的習慣,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能貿然下結論:孩子太笨,孩子有多動症等。 

林珂認爲,雖然學習需要多方面的素質,但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關鍵。然而,從這次調查的結果來看,這個問題尚未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甚至在提起心理健康教育時,一些家長還將之視爲與學習無關的“無用知識”。這也造成了孩子學習“我急他不急”的局面。因而,她建議,父母要糾正操之過急的心態,學會調動孩子內在的動力。因爲,只有真正培養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孩子成爲自己學習的主人,他們才能擁有學習最持久最深刻的動力。

標籤:家長 沒急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