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曼谷的小象 教案教學設計

                              

曼谷的小象 教案教學設計

 

省編教材第八冊

《曼谷的小象》是個有趣的故事課文以曼谷近郊的優美景

色,以一頭聰明、乖巧的小象,襯托了一位泰國婦女樂於助人的

高尚品質。

教學要求:

1.在學懂課文基礎上,體會阿玲熱情助人的好品質。

2.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用“當……時”造句;能憑藉第2

自然段的內容,用連續的因果句說話。

3.能表情朗讀課文。能讀出對熱情、真誠的阿玲的讚揚。

對聰明、乖巧的小象的讚歎,對曼谷近郊景色的讚美。

教學過程:

1.揭題,初讀課文。

(1)師: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叫《曼谷的小象》。知道曼谷在

哪兒嗎?小象大家見過嗎?說說你見過的小象是什麼樣兒的?

(用輕鬆、自然的聊天的方式帶領學生接觸課文,可以縮短

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小象,用他們熟悉的

事物引入,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2)師:曼谷的小象是什麼樣兒的呢?課文還告訴我們些什

麼?請大家讀讀課文,邊讀邊寫上自然段序數。

(將初讀的'主要目標定爲“瞭解曼谷的小象”,因爲此時學生

的注意力會集中在這頭小象身上。教學要順着學生的思路,從

而加以引導;教師如果只顧自己的思路,將它強加給學生,那效

果是不會理想的。)

(3)檢查初讀效果n①讀生字;⑦填空:“曼谷的小象是(聰

明、乖巧)的小象”。

2.說說,寫寫--體會小象的“乖”。

(1)師: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小象?

(幫助困難學生進人學習狀態)

(2)師:小象的“聰明“‘乖巧”表現在哪些動作上?請同學們

圈劃出有關詞句。

(根據課題《曼谷的小象》,直接進入課文第6、第7自然段

的學習。採取先理性認識、後感性體會的學法;即透過填空作業

認識到曼谷的小象是“聰明”、“乖巧”的,然後具體地體會爲什麼

說是“聰明”、“乖巧”的。這樣,讓中年級學生逐步學會根據要求

鑽研課文的詞句。)

(3)討論“小象的聰明和乖巧表現在哪裏”。

①區別“掀”和“撬”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掀開鉛筆盒的蓋子,請同學們拿鉛筆撬鉛筆

盒。

②小象會“東一掀,西一橇”,說明它會觀察地形,會動腦筋,

選擇合適的用力方法。--真聰明!

小象“很快就把汽車從泥坑中拉出來了”---真能幹!

“小象轉身走進金色的霧中,一會兒甩着鼻子,瀟灑地回來

了。”說明小象很快就領會了主人的意圖。--真乖巧

②說說“小象鼻子的功能’。(根據課文內容說話)

能“掀”--有“手”的功能

能“撬”--有“棍子”的功能

能“吸水”--有“管子”的功能

能“噴水”--有“刷子”的功能

(4)指導朗讀第6、7自然段,要求讀出對小象的讚歎;尤其

要讀好這兩句:“奇蹟,真是奇蹟1小象的絕技真令人佩服。”

(5)教師:剛纔,我們讀出了作者對小象讚歎的感情。現在

我們也來表揚這頭小象,用“曼谷的小象”開頭,接下去寫讚美小

象的片斷,寫後交流。

(用動作來辨析詞義;用想象來體會小象的聰明、乖巧;用表

情朗讀來讚歎小象的絕技;用自己的語言寫片斷來表達對小象

的喜愛。這樣,學生們的學習就一步一步地到位了。)

3。演演,說說--體會人情美。

(1)師:課文僅僅是讚歎了小象的絕技嗎?(還讚美了阿玲)

讀讀報寫阿玲外貌的句子,看看哪位老師有點像阿玲?(學生指

某個老師,並說說理由。)

(2)師:你佩服阿玲阿姨嗎?佩服她什麼呢?(把小象訓練

得這麼能幹)仔細讀課文,看看阿玲指揮小象只用了哪幾個動

作?(拍、貼、指、模)這麼簡單,大家會做嗎?試着做做看?

(學生在座位上做“拍”、“貼”、“指”、“摸”的動作)

(3)師:大家都會。那麼把這頭小象給你指揮,你能行嗎?

(學生議論紛紛,最後統一到“小象是阿玲訓練的,只聽從阿

玲發出的信號”)

(4)師:阿玲一見我們“陷車”,是不是立刻就讓小象“上去拉

車”?讀第5自然段,把表示阿玲指揮小象拉車的動作的詞語劃

出來。(“走了一圈”、“沉思了片刻”、“拍拍”、“貼貼”、“指了指”)

(指名學生按劃出的詞語,演一演阿玲指揮小象拉車的動

作)

師:演得像不像?說明什麼?(阿玲認真觀察、考慮周到)

(把課文中的外貌描寫與課堂裏的小朋友對照(也可以與其

他熟悉的人對照),人物形象就活了。讓學生代替阿玲“指揮”,

讓學生模仿阿玲作實地考察,這些類似“玩”的學習環節,都激起

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演的學生進入角色,猶如身臨其境,評的學

生對照課文內容,也進入了角色。一時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參與

的積極性高漲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5)師:剛纔我們表演阿玲幹了什麼,大家再讀課文,找找阿

玲說了些什麼?(課文中的阿玲沒說話,只是笑)

師:阿玲在課文中笑了幾次?(三次)阿玲的“三笑”是什麼

含義呢?她的笑就像在說話,想一想,她的笑彷彿在說什麼呢?

(進行說話訓練)

①一笑:“衝我們微微一笑”-彷彿在說:“您好!遇到了

什麼麻煩!”“您好!需要幫助嗎?”

②二笑:“笑眯眯地搖了搖頭”--彷彿在說:“事兒還沒幹

完,您謝什麼啊2”

③三笑:“阿玲擺擺手,笑眯眯地用紅潤的臉蛋緊貼着小象

的大耳朵”--彷彿在說:“再見1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6)指導學生讀課文的有關段落,讀出對阿玲的熱情待人、

樂於助人的讚揚。

4.說說,畫畫--體會景色美。

(1)師:曼谷的小象很乖,阿玲的心靈很美。曼谷近郊還有

哪些美的地方?(霧很美,曼谷近郊的景色很美)

師:曼谷近郊的霧的顏色有怎樣三次變化?(橘紅色--金

色--紫微微)爲什麼會變化?(與太陽光的強弱有關)

(2)讀第1自然段。

出示“曼谷近郊圖”(圖由兩三位學生事先預習後繪製),讓

其他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評議。

(3)配樂朗讀。

師:這麼美的課文,應該讀得很美。我們來配樂朗讀;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讓圖畫形象、音樂

形象和文字形象有機結合,給學生以美的陶冶。)

5.4、結,完成課內作業。

(1)師:課文學完了,能說說你學會了什麼嗎?(引導學生回

顧學習過程,小結學習所得。這樣經常訓練,使之逐步形成習

慣。)

(2)佈置課內外作業。

①師:仔細讀讀課文,看看我們是不是少學了一段?這一段

能少嗎?(少學了第2自然段,這一段講陷車的原因。)

師:這一段中,句子的前後部分有因果關係。出示:“因爲公

路高低不平,所以汽車顛簸。……”要求學生仿照這一句,用上

“因爲……所以……”說下去。(因爲昨夜下雨,所以公路變得泥

濘不堪。因爲汽車輪子陷進泥坑,所以汽車走不去了。)

②用“當……時”造句。(用課文中的內容)

(用做“作業”的形式學第2自然段。)

課外作業:必做題抄寫課文生字新詞兩遍。

選做題:A.根據第一段課文,爲課文畫一張插圖;

B.找找適合課文的音樂,再次進行配樂朗讀練習。

(課外作業分必做和選做,旨在進行“差異教育”,讓學生在

各自的起點上提高。)

三、教學說明

此教案曾次在各地施教,學生均能迅速地愉快地投人學習,

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效果顯著。我想,成功來源於抓準了教材的

訓練點和學生的興奮點。

1.對於這篇課文,三年級學生首先感興趣的是小象,因此我

把初讀的目標定爲“瞭解曼谷的小象”,讓學生說說小象怎樣聰

明和乖巧;而小象的鼻子又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因此讓學生研討

一番“小象鼻子的功能”;由於喜愛小象,又有了語言和材料的準

備,再要學生寫表揚小象的片斷,他們就樂於爲之了。

2。關於阿玲,學生首先感興趣的是她怎樣指揮小象,因此我

讓學生找出阿玲指揮小象的動作,而且讓他們演一演,他們的熱

情就高了。此時學生已進入角色,讓他們揣摩阿玲三次“笑”時

的心理活動,他們自然饒有興味。

3.然後,出示“曼谷近郊圖”,引導學生領略景色美;學生又

有了新鮮感,學習的熱情又上來了。配樂朗讀全文。

4.最後,以做“作業”的形式學第2自然段。

從以上簡要的回顧中可以看出,在抓住了讀寫訓練點以後,

力求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方面,是要花一番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