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師評聘分離:只要待遇,勿需職稱?

                千龍新聞網     2002-10-25     于振華 

教師評聘分離:只要待遇,勿需職稱?

 

     國家人事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我國在深化職稱改革時,將進一步淡化職稱概念,擴大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專業範圍,爭取透過5年的努力,使執業資格制度實施專業範圍達到50個左右,形成比較完整的執業資格體系。 

     花家地小學率先打破職稱終身制 

     近日,坐落在望京繁華地帶、被人們譽爲“教師幹部工廠”的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在該校楊寶珍校長的主持下有條不紊地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教師評聘分離工作。記者在現場看到,教師們逐個走上講臺,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拉開了一場熱火朝天的競崗演說和教學大比武。 

     “我沒有5年的教學經驗,所以我沒辦法去評小教進階職稱。而現在我雖然沒有進階職稱,卻享受着進階教師的待遇。”北京花家地實驗小學的趙瑾老師見到記者就開啟話匣子,“這都是評聘分離、打破職稱終身制帶來的福音。” 

     據她介紹,評聘分離制度是楊寶珍校長於去年9月提出實施的一套科學有效的人事制度改革。即根據各位教師目前的實際能力和授課質量,劃分成A、B、C三個等級,由朝陽區教委督導、該校教師及領導對各位教師自行申報的授課等級進行數字化的科學綜合評定,統計出精確的數據,以確定其等級,並透過行政部門予以公佈。 

     “職稱評定中有關工作年限的規定,實際上是限制了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我決定徹底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的初衷,就是爲了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鼓勵年輕教師的闖勁,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楊寶珍介紹說,對測評結果持有異議的教師或在測評結果公佈後有進步的教師,經本人提出申請,學校隨時予以重新考覈、認定。 

     據業內人士介紹,教師評聘分離制度實際上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激勵機制,形式上完全打破了教師職稱終身制,體現了能力與報酬直接掛鉤,使有能力的年輕教師成爲直接的受益者。 

     教師:公平競爭才能贏得尊嚴 

     趙瑾老師的'職稱是小教一級。去年,她在調到北京花家地實驗小學以後,上的是B類課,享受的是大多數一級職稱教師的待遇;而今年,她仍然還是一級職稱,透過自己的努力上的卻是A類課,享受的是小教進階職稱教師的待遇。 

     “我覺得校長特開明,她對教師沒有任何強制性的要求,可我還是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都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教案。”自從該校實行評聘分離制度以來,趙瑾老師連上下班騎自行車時都在琢磨課文,心想下一節課該怎麼上好。 

     她告訴記者:“上A類課享受進階教師的待遇,這是對我能力的一種認可。我沒有進階職稱,但我有這水平。其實我從來都不看工資表,我根本就不在乎多拿這點錢,我就在乎公平競爭得來的這份難得的人格尊嚴。” 

     評聘分離,不僅能力強的教師能上,職稱高的教師也能下。 

     擁有進階職稱的英語教師張廣玲,曾於1999年去美國參加了爲期半年的英語專業培訓,回國後又透過英語專業專升本成人考試考上了首都師範大學。由於每週她都要去首師大上兩天課,餘下三天的時間,自己還要給學生們上滿18節課時,工作非常辛苦。學校在組織專家評課時,發現她的課的確上得很棒。然而,她雖然能保證每天上6節課,但是每一節課都能夠保證質量嗎?鑑於此,經過該校行政會充分討論後,決定把她的課暫時評定爲B類課。 

     記者在採訪張廣玲時,張老師嫣然一笑,道出了她的心聲:“當時我的確很不服氣。但是,當我一面對學生時,就把所有的不愉快全忘了,我還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去上課。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問心無愧,同時也能贏得學生們的尊重。” 

     經過一個學期的“推門課”檢查和學生們的普遍反映,大家發現張老師的確每一節課都出乎意料地上得同樣精彩生動。她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人們的“尊重”--上了A類課。 

     “我沒上A類課,但我很能坦然地去面對這一結果。”同樣擁有進階職稱的鄭良瓊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自己覺得自己與上A類課的老師在語言表達和教學方法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透過評聘分離工作使自己看到了差距,鞭策自己迎頭趕上。 

     客觀地說,評聘分離制度的實施,使一大批年輕人迅速地成長起來。據統計,一年多來,該校有5位沒有相應職稱的年輕教師獲得了比他職稱規定更高的待遇,佔該校年輕人的25%。各兄弟學校選調教師幹部時都紛紛瞄準了這所學校,“非她(他)不娶”。 

     學生:真正的受益者 

     如果說評聘分離,年輕教師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學生則是最根本的受益者。據趙瑾老師介紹,除了教師之間可以隨時相互聽課、在網上參考大家的教案,互相切磋、學習,不但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增強了教師爲學生的服務觀念。 

     “老師們都特別幽默,常常是先做遊戲把我們矇在鼓裏,在遊戲當中不知不覺地就把知識傳授給我們了。我們還可以提意見,老師該怎麼做。老師們常常樂意接受,也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花家地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格格和劉宇嬌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 

     評聘分離的實施創造了一個寬鬆融洽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教學相長,讓學生的家長們也十分眼熱。在望京醫院當財務會計的胡淑芬女士一談起她那剛10歲、還在上四年級的兒子杲哲,眼裏噙滿了淚花。以前她的孩子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會,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孩子好像跟變了個人似的,他什麼都會了,不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不用家長操心,成績也特別好,而且連做飯、做菜、洗衣服這樣的家務事都要自己動手搶着做。 

     專家:鼓勵先進也要照顧貢獻 

     “職稱光由行業評定真是太傷人了,應該社會化,得到社會認可。”著名教育學家、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系胡玉順老師的職稱雖然是副教授,但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卻按教授的規格聘請她。她認爲,人是社會的人,工作也是爲社會工作,單單靠行業人士來評定職稱是不科學的,這樣不利於有真才實學、有實幹精神的人才脫穎而出,應該既要讓社會人士參與評職稱,又要把評聘分離向全社會廣泛推廣。 

     “評聘分離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機會,早就應該這樣了。”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何光峯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研究院也正在大搞評聘分離工作,以打破職稱終身制,她還向記者透露--她沒有相應職稱卻直接申報了二類檔次的工資待遇。 

     評聘分離,還在於直接與分配製度掛鉤所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前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只是教育教學和管理人事的改革,而沒有涉及分配製度的改革。實際上,以前的人事制度存在着利益分配的平均制、論資排輩的享受制、幹多幹少的一樣制、職稱評定的終身制等四大弊端,這就嚴重地束縛了人們的潛力發揮,尤其是年輕人的工作積極性。”已經在實踐中探索了三年的先行者--北京市垂楊柳學區書記李守義應是評聘分離人事制度改革最有權發言的專家了。 

     他認爲,職稱只是代表過去,不代表現在和將來,而評聘分離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之下的必然結果。市場經濟要求用先進的制度去管理人和促使人們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提高水平、不斷地去創新,時時刻刻地去努力爭取。這些要求是容易使人產生懈怠懶惰思想的職稱終身制所不能達到的。 

     “可以考慮適當照顧一些老同志的歷史貢獻,但一定不要怕冒風險,要不惜一切代價加大對先進的獎勵。”據李守義書記介紹,該學區評出的“名師”、“名幹”的收入與普通教師之間所拉開的差距,平均每月高達1200多元! 

     “這樣一來,低收入的普通教師會感覺自己落伍了,要奮起直追;高收入的名師、名幹也感覺自己有壓力了,要時時刻刻保持不斷積極進取的精神。”李守義書記深有感觸地說:“目前雖然評聘分離還沒有真正在全社會全面鋪開,在北京也只是‘星星之火’,但是它的確激活了隊伍、激勵了競爭、激勵了人才,也激勵了發展。實踐效果證明,評聘分離無論對教師個人,還是對學校和學生,都有着長足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