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家長:請學會尊重孩子

                    中國教育報   2003-07-13  本報記者 蘇婷

家長:請學會尊重孩子

 

   不久前剛剛填報過高考志願的考生以及家長們,對那樣重大的選擇一定都會沒齒難忘。而對有些家長和考生來說,令他們難忘的一個原因竟是兩代人在這關頭髮生的衝突:大人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可孩子卻偏偏有自己的追求! 

對這事兒,家住北京市朝陽門街道的居民劉蘊英很平和。兒子前年高考,她不給孩子施加任何壓力,創設和諧的環境,“不管考上哪所大學都一樣”。兒子當年考了611分,被第二志願學校錄取。但兒子的目標是清華大學,這個分數差了10分。兒子提出想復讀一年,劉蘊英尊重了孩子。去年高考,兒子終於如願以償。其實,劉蘊英真的沒什麼道道,她只是位再普通不過的母親:因爲身體不好提前回了家,每月拿220元的生活費;她的丈夫所在單位不景氣,月薪也只有310元。在北京,這樣的家庭過日子是拮据的。但這個家庭有自己的一定之規:雖然沒有寬鬆的經濟條件,卻有寬鬆的家庭氣氛。是父母全程的尊重育成了出色的孩子。 

像劉蘊英那樣尊重孩子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眼下,爲數不少的家長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有思想的人,不懂得尊重孩子;嘮叨、呵護、包辦多,影響了孩子自理能力和獨立人格的養成。據北京市東城區婦聯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有高達84.6%的家長經常用別人孩子的優點和成績來鞭策激勵或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批評常常是不留情面,甚至說打就打;有20.7%的家庭缺少對孩子的民主尊重,家長怎麼說孩子就應該怎麼做…… 

從去年開始,北京市東城區婦聯、區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同全國中學德育研究會基礎道德教育專項委員會,在東城區的家庭中開展了“創設家庭尊重環境的研究與實踐”活動。透過一系列講座和生活中的親子互動,讓家長體驗親情不僅需要了解和溝通,更需要理解和尊重。 

據瞭解,該區130個社區的家庭廣泛參與了這一學習活動,200多位家長和孩子分別寫出了自己的體會、觀點和做法。許多家長透過實驗研究活動認識並感覺到了,當家長能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時,他們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孩子做人,幫孩子打好做人的基礎;多一點輔助,少一些包辦;爲孩子打氣,增強孩子的自信;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慾,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做什麼;允許孩子說“不”,寬容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尊重孩子的選擇,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些比什麼都重要。原來,鬆一鬆手中拽得過緊的線,那隻風箏會飛得更高! 

一個很好的例子詮釋了許多家長的體會。北京第六醫院護士長張萍在今春抗擊非典時走進了隔離病房,這意味着她將與從未離開過母親照顧的女兒分離6周。平時孩子放學後的各門功課複習都是在張萍的精心安排下完成的,女兒也習慣於問媽媽:“我該幹什麼了?”這種被動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不高,有時爲了逃避媽媽的安排竟故意拖延時間、提前入睡,等等。所以在進入隔離區前,張萍對女兒很是放心不下。最初幾天,對孩子包辦慣了的她,還抓功夫打電話安排孩子學習,指導愛人給孩子增加營養,但疫情的嚴重使她無暇“遙控”家裏了。等解除隔離回到家中,帶着深深牽掛的張萍看到興高采烈迎接她的女兒,衣着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不協調,家裏也不像她想象的`那麼髒亂。晚上,當張萍又像往常一樣給女兒“分派”學習任務時,孩子卻自信地說:“媽媽,我自己都安排好了。”什麼時間看“空中課堂”,什麼時間學習外語,什麼時間做數學題,什麼時間彈琴,包括什麼時間穿插鍛鍊身體,原來孩子自己能夠做得那麼好,而且還學會了洗衣服、整理房間,等等。張萍吃驚了:一直盼望孩子具有獨立能力,5年的精心安排沒有實現這一目標,而這6周的分別竟促成了! 

張萍的反思對廣大家長都該是一種啓示:“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卻沒有讓他們感到幸福、快樂;家長受累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卻忽略了對孩子心靈的關愛和誘導;家長甚至把自己的理想、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強加給孩子,造成他們心靈的扭曲,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孩子。”學會尊重孩子其實是很艱難的。家長們,檢點一下自己的教育吧:過高的期望會讓孩子感到無望,過分的干涉會讓孩子感到無奈,過頻的指責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過多的保護會使孩子無能。尊重孩子,就要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開口說話的權利,有自由行動的機會。家長的重要任務是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標籤: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