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通用6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回顧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經歷,付出了汗水,也收穫了成果,寫一份教學總結,好好地把它記錄下來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總結纔是好的教學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通用6篇)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1

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一級和初三年級7個班的歷史課,作爲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爲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爲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透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爲教初中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爲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透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爲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爲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六、狠抓學風

我所教的6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爲數不少的學生,因爲怕老師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爲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裏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爲。與此同時,爲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該課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後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常不及格,我找來差生,瞭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語文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爲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爲什麼。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2

一、研究課標,緊扣重點

對中學一線教師而言,當然希望課程標準的指導性、可操作性越強越好。但現有的課標顯然不對我們的胃口。它太寬泛,太模糊,使用的大都是很抽象的語言,如“知道”“瞭解”“理解”等等,讓人無所適從。要了解哪些史實,掌握到什麼程度,很難定位。但課程改革的專家們是高度評價這個課標的。說課標就是要寬泛,否則教材就會千篇一律。教材由統編制到審議制的變化是受到高度肯定的,也是新一輪課改的重點。所以我們抱怨這個課標不好非但無濟於事,而且還被認爲是唱反調。因此能做的只能是仔細研究它,根據我們自己的理解來揣摩它,抓住重點知識。

我們備課組在一個單元教學開始前,先看課標的要求。比如必修3的第一單元是這樣寫的: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瞭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漢代儒學成爲正統思想的史實。

(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瞭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根據這些描述,我們備課組的四個成員討論研究,達成共識。第一節內容中諸子百家只要求知道,可以理解爲簡單識記就可以了。百家爭鳴局面的重要意義既然要求認識,那麼很明顯要作爲重點處理。而要認識其意義勢必要結合其產生的時代背景考慮,所以百家爭鳴的產生背景、百家思想的實質共同處、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就要講到位。

孔孟荀等儒學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要求瞭解,應該比簡單識記的要求高。教學中要把孔子的貢獻總結全面,孟子荀子的主張從仁政、民本思想、倫理觀三個方面對比掌握,民本思想學生可能較難理解,需要適當解釋其內涵並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其成因。第二節重點分析儒家思想在漢代成爲正統思想的原因。要教會學生從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迎合漢武帝大一統的需要以及漢武帝的一系列尊儒措施最終確立了儒學正統地位兩個角度分析。第三節重點學習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把握理學、心學的主要內容,分析其本質的共同點。第四節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重點放在黃、顧、王三位思想家上,把握其思想的共同處:即反君主專制的民本思想、重商思想、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要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清楚。透過討論課標,備課組就重點內容形成一致的看法,具體教學中就容易做到統一。

二、整合教材,化繁爲簡

新教材剛出來的時候,大家就都覺得很不適應。專題性強,跨度大,面廣量大,支離破碎。有些地方羅哩八嗦,有些地方語焉不詳,教學難度確實很大。我們備課組在教學中,透過共同備課,把每一節內容都整理成一個簡單明瞭的知識結構。如果教材內容體系不夠清晰,就大膽整合,盡力使其清晰化。比如必修3的第一單元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的形成,課文子目是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孔子和儒學、戰國時期儒家代表,我們就沒有用這種目錄,而是按照課文標題把結構分成兩大塊。一塊百家爭鳴,從概念、形成的原因(根本、具體)、實質、歷史影響幾個方面把握。另一塊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成兩點,春秋時候產生,戰國時期初步發展。春秋時期孔子的貢獻把握三個方面:教育上的私學、有教無類,著述上的整理六經,政治思想上創立儒學,提出“仁”的道德倫理觀以及民本思想。戰國時期的初步發展把握孟子荀子的思想,分別從仁政、民本、倫理觀三個方面分析掌握,荀子思想增加一點綜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學的內容。還比如第三單元第三課“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內容特別煩亂,我們就完全改變了教材的子目,設計了這樣的結構:

(1)傳入:把握內部外部原因以及傳入情況。

(2)廣泛傳播:重點掌握原因,分四點:五四運動的促進;先進知識分子的大力宣傳(並把他們的宣傳活動概括爲幾句話:寫文章,組社團,譯原著,紀念勞動節);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影響;中—共早期組織有計劃的宣傳(辦刊物,辦學校)。

(3)傳播特點:突出與工人運動的相結合以及馬克思主義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鬥爭。

(4)影響: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轉變爲馬克思主義者,爲中國提供了新的救國方案,爲中—共誕生奠定思想基礎。這樣學生聽課、記筆記、鞏固複習都比較順暢。對教材的處理,我們的體會是一定要儘量把課本內容整合成清晰直白的結構,教師好講,學生也好學。

三、深入淺出,解析疑難

很多教師都反映新教材來不及講,時間總是不夠用。確實,由於教材專題式的體例,跨度大,加上政治經濟文化的割裂,使我們對這套教材普遍沒有好感。它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要求很高,但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文科生源都不理想,高一又普遍不重視歷史學習。文科班上課,問題問下去沒有反應,教師不得不放慢速度,儘可能把每個知識點都講清講透。還有的教師則因爲課標難以把握,教學就寧多勿缺。所有這些都影響着教學進度。解決的辦法就是大膽取捨,不能面面俱到,每堂課的教學肯定要突出重點難點。我們的做法是,只要求簡單識記的知識課堂上就一帶而過,記不住自己課後去記。課堂教學時間主要用在解決重點難點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上。比如必修3第二單元第一課“發明和發現的國度”,講的是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每個領域的成就除了一些容易產生誤解的知識點解釋一下外(比如渾儀學生常常和渾天儀混淆),基本上就是劃書,沒有什麼好講的。我們的重點就放在解決兩個問題上。

(1)中國古代科技爲什麼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2)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如此輝煌,爲什麼率先進入近代社會的卻是歐洲?近代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因何在?透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析,提升了學習的高度,並且以後學習第七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歷程中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的誕生時,分析其誕生原因,還可以彼此對比呼應。教材有些地方寫的相當簡單,但往往埋伏着學生不理解的問題。比如第七單元第三課“蒸汽和電的革命”最後一個子目中寫到“生產力的發展也改變着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資產階級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問學生這些話怎麼理解,幾乎都說不上來。這些問題其實必修2裏講的很詳細,但學生早就已經忘光了,教師在這裏就必須花時間重複講解強調。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3

一、學生實習概況

我院本次教育實習點主要是在重慶二0三中學的四十二名同學,還有自主實習的十六名同學。

實習動員伊始,院領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組織大家學習“實習生守則”,宣佈、強調實習生請假考勤制度;以已往的生動事例來說明如何協調考研與實習二者之間的關係。入駐中學後,尤其強調實習生必須嚴格遵守實習中學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組織性、紀律性教育,充分尊重中學教職員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強調嚴守規章制度,其目的是爲了保質保量地完成本次教育實習任務。爲保證本次教育實習的圓滿成功,學生實習的工作重心主要落實在三個方面:到位、有序、高效。“到位”,即令實習生儘快、儘早地實行角色轉換。首先,要從“生”轉換爲“師”。自古道“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爲此,我院師生把前期準備工作落實到實處:一方面,院系動員全班同學積極認真地參加學校舉辦的“明日之師”模擬大賽,以做好前期經驗積累工作等;另一方面,9月3日院帶隊指導教師就與所帶隊學生碰頭,9月10日前已聯繫落實好實習班級、實習進度等相關事宜。9月7日下午在一教樓1406室召開了院實習動員大會,鼓舞士氣,激昂鬥志。

歷史的經驗表明,“臨陣磨槍”備課、試講的效果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並非急功近利的表現)。爲此,我院要求每位實習生在準備周內通讀實習教材,寫好兩份教案,準備相關教具,如教學光盤,相關教學磁帶等。見習周(9月11日——14日)內一方面要求實習生儘快熟悉實習中學及實習班級的情況,要多聽、多看、多問、多積累;另一方面嚴把“試講”關,要求學生第一步能站穩講臺,這是基礎,進一步,注意自身言行,做出教師的表率,尊重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能正面引導不符合主旋律的話題等。其次,要求實習生仍不忘自己的準教師身份,牢記自己仍是一名學生,尤其是在中學指導教師面前要謙虛、謙虛、再謙虛。

“有序、高效”,即有條不紊、緊張有序、高效能地完成課堂試教工作、見習班主任工作、教育調研工作三大任務。

課堂試教方面,首先要求“上好第一課,打響第一炮”,其次,要求貫徹以下三原則:第一,教案必須提前兩天交給指導教師,簽字後,方可上講臺;第二,小組互相聽、評課制度,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完成課堂試教;第三,上實每一堂課,課後認真聽取指導教師、學生的意見與建議,並要求寫點“教後”,及時加以總結與反思。在此基礎上,我院實習生在二0三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別開了兩堂公開觀摩課,受到在場師生的一致好評。

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要求實習生嚴於律已,工作態度端正,主動了解原班級情況;其次,配合原班主任的工作,積極參與班級日常組織管理工作;再次,要求每位實習生成功地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加強對學生德育教育。

教育調研工作一向也是實習工作中的重頭戲。尤其當前正值初等、中等教育急劇改革時期,如何做好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之間的銜接,切實瞭解中等教育的變化,也是我們每位實習生倍加關注的問題,因此我院師生抓住實習的大好機會,深入中學一線,瞭解中學改革狀況。例如,高中部實習小組就運用調查問卷形式開展調研工作,調查對象涉及到學校領導、教師、學生,調查問題覆蓋面相當廣,寫出了質量較高的“青少年心理狀況調查問卷”的調查報告。其他各實習組實習生也紛紛結合各班級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視角寫出了各有特色的調研報告。

二、教師指導情況

本屆教育實習指導教師配備方面,我院仍舊秉承已往做法:由教學院長掛帥,成立專門實習領導小組,指導教師隊伍呈老、中、青梯隊,上下一心,緊緊圍繞一個主旨,即加大指導力度,注意與實習學校的溝通維度,點面結合,切實做好實習指導、協調工作。

院實習領導小組重視實習工作,堅決不做表面文章。定期召開帶隊教師碰頭會,瞭解情況,及時做出反饋。10月18日楊江水書記、鄧曉院長、秦中毅書記和李玲老師一起到實習學校慰問、巡視實習生。

加大指導力度,學院爲實習小組配備四位指導教師,副教授2人,講師2人;分管學生領導、輔導員輔助巡迴指導。實習領導小組及指導教師定期到各中學聽課,指導教師不管指導實習生人數的多少,必須確保每人聽課3次以上,不允許出現前緊後鬆現象。

加強溝通維度。指導教師在整個實習其間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多—維溝通。一方面經常保持同實習學校領導、指導教師的聯繫,聽取實習中學的意見;另一方面關心、支援實習生的各項工作;再者,注意瞭解實習中學學生的看法;最後,及時向院系領導反饋實習情況,以便更好地開展實習工作。

三、實習中的典型事例

四、實習中的問題、建議

當然,本次教育實習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是我們今後學習、工作中應該努力的方向。第一,實習生的知識結構跟不上中學歷史教學發展的需要。譬如,高一《新思想萌發》就涉及到歷史、地理、民俗學、社會學、哲學等多學科內容。這對我們高校提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應及時調整師資培養的知識結構與專業結構,以適應中學歷史教學的新變化;第二,實習生駕馭課堂的能力急待提高。許多實習生感慨現在中學生的素質大不如前,其實這也涉及到教師的能力問題。隨着中學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的改革,其必然改變中學生的知識水平。作爲教師,也應順應潮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實習與考研、就業的關係不易理順。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4

本學期我擔任中學八年級的歷史工作教學。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教學反思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的學情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不易接受。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接觸新的教材,同學們還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

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血肉築長城》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抗日戰爭",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爲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爲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爲此準備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條謎語匯入新課,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完課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二、本學期主要工作:

1、凸現現代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本期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業務學習和教科研理論學習。學習筆記達2000字左右。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或營造情景。累計參加集體備課30節左右。

4、圍繞市教學開放周活動,積極參加歷史教研室組織的出謀劃策,集思廣益的聽課,評課活動

5、積極主動地參加其他教研組和學校組織開展的公開課,青年教師彙報課,校優質課評比活動。聽課節數達50節左右。

6、及時瞭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開展課外輔導,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1),歷史人物訪談。(2),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3),歷史專題報告會。(4),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5),學習方法,複習方法指導。(6),社會生活情況調查。從而培養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並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8、努力開展課題研究,圍繞《現代教育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羣策羣力鑽理論,查資料,重實踐。

9、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透過多樣化方法和現代化手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績:

1、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爲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2、本人的公開課,取得較好成績,受到本組同事好評。

3、課外活動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做人,掌握了歷史知識。

4、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了學習資源與學生學習方式,教學要素,教學環節的整合,爲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歷史的環境和氛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此外,學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3、課題研究亦有流於形式的時候,以致實質性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

4、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處。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4、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夥伴。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5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要有利於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而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新形勢下出臺的“3+x”高考方案,正是爲適應培養綜合型、競爭型人才的舉措之一、它必將對普通中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重大影響。今年是我省實行綜合考試以來的第三年,在工作中我不斷地總結、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就文科綜合考試與高三歷史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學歷史教學的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綜合能力培養已成爲當前歷史教改的熱門話題。所謂“綜合”大致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綜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學中滲透現代意識等。其中選擇題以若干中心論題爲主線,牽連、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從基本內容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松江棉紡織業”從興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後果,明顯體現出從基礎知識到歷史概念,從古代到近代的綜合性和跨時代性,學科能力的特點十分明顯。什麼是學科能力要求呢?“歷史學科能力是我們要求人們所能達到的對歷史認識的某種水準”。①高三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住歷史,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所以,我們過去強調重視學科能力培養作爲教改和教學的主要方向。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人類社會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聯繫,與政治、地理、語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學血肉相連、密不可分。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徵、是歷史教學深層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們在教學進程中,應該有目的地選擇新材料和設定新情景,有目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絡。這種網絡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爲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爲若干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局部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②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啓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啓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文科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來的20%下降到14%,考試時間也大爲縮短,這種客觀條件使考試對知識的覆蓋面降低。我認爲要解決這點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即爲培養綜合型創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對待高考覆蓋面降低這一新問題。其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正確處理高考複習中的標高問題

當前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衆趨勢日益明顯,高考招生矛盾漸趨緩和,這可能導致高考試題難度降低,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高三複習的標高問題。應該依據教學大綱及考試說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標高。在這裏,我認爲以下三點必須注意:第一,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爲前提,恰恰相反,應以能力的培養作爲高三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第二,不能放棄全面複習而去猜題、押題,對基礎知識中一些死記硬背的內容可不作統一要求,而重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重在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重在基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第三,高考中整體難度的降低,並不排除個別學科難度的增強。高小擴招並未改變高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其考試成績區分度的高低對高校新生質量仍將起着重要的影響,故寄希望於該靠大幅度降低難度不太現實。應該看到,實施3+x高考後,應該是有力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有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利於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降低難度,是要適當考試題歷史思維水平要符合中學生特點,但減低難度並不意味着改變方向。”③也不等於放棄過去在歷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績。

下學期歷史教師教學總結6

本人XX年畢業於西北師大歷史系, 近年來一直承擔高三歷史教學任務,現將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做法進行反思和總結,以求改善教學方法和思路,同時爲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借鑑:

一、教學內容方面

1、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絡。教學中重視學科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落實,總結規律,找出特點,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思維機構。夯實基礎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教材中的關鍵字句,正確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構建知識網絡就是要在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在系統中的縱橫座標位置,從宏觀上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形成綜合化的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條理清楚,因果明確。我形象地稱這一輪複習爲“地毯式”掃描,如果把備戰高考比作蓋高樓,那麼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絡應是這座高樓的基石。

2、圍繞考綱,研究考綱,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避免教學的盲目性。教材內容不等於高考內容,考綱內容不等於全考,歷史考綱年年有變,但細細研究發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點。這些必考點,應作爲重點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氣從多層次多角度來進行全面地系統地複習,達到了如指掌、滾瓜爛熟,並且要緊密聯繫當前的社會實際和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近年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識爲載體,對理論觀點和史學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質的考查滲透其中;依託教學大綱,又不拘泥於教學大綱,試題設計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突出創新;對歷史問題認識水平的考查,強調生產力標準和實踐標準,強調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運用知識的方法,體現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發展現;試題綜合性強,既包括學科內知識與能力的綜合,也適當引進跨學科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試題反映或折射社會現實的需要,不迴避熱點問題。 還要研究考綱新增內容。一般來說,新增的一定要考。

3、高三歷史科複習要掌握三種知識:章節知識結構、專題知識結構和理論知識,其中,章節知識是基礎,這由同學們在校教學複習中完成。章節知識和專題知識縱橫交錯,構成知識網絡;歷史理論支撐起網上的知識點,使同學們的歷史知識結構形成一個多層面的立體交叉體系。在諸多知識的連接點上繁衍出新的知識生長點,這個過程就是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這也是對同學們潛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考查。歷史涉及範圍廣,知識點多。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爲能力的“加工”過程,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規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透過聯繫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這實際就是從知識轉化爲能力的過程,要善於總結規律。

4、強化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全面提高解題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弱點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在二輪複習過程中,對給定的熱點素材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和研究,積極探索命題的切人點,對於材料題論述題的訓練,具體來說:一要閱讀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這些材料與歷史學常識的直接聯繫;三要自己研究命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四要針對問題根據所學知識擬出答題思路及要點;五要書寫答案,語言力爭規範科學、言簡意賅、層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備考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和弱點,各個同學的弱點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學有某一知識上的缺陷,有的同學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學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重點的彌補、矯正或訓練,查漏補缺之外,還有意識的對同學進行個性化的點撥與指導。

二、教師與學生方面

1、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式取得成績的一大法寶。文科班同學一般來自不同的理科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個性突出,處事好以自我爲中心,行爲習慣、自律意識相對較差,學習惰性強,而嚴格的班級管理,又容易使他們心理上產生逆反。在此除了教師要以身作則,爲人師表外,實踐中必須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和學生保持通暢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纔會有力的促進自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

2、瞭解學生——加強對學情的瞭解和把握。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設計特別突出對學情把握的重要性,首先要清楚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據此制定或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中,稍有一點懈怠就可能造成由於不瞭解學情而導致的課上效率不高,爲此老師還得時時走到學生中間,傾聽他們的聲音。這方面我們應該是做得很好——“三走進”即就是“走進學生、走進課堂、走進公寓”爲了解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3、學生的反思、自我領悟是促進提高的捷徑,用心最重要。高三的學習伴隨着無數次的考試練習,加上學生自購的教輔資料,做過的試題數量一定爲數不少,各類題型的解法老師也可能講過數次,不怕犯錯誤,就怕不明原因地犯同一類型的錯誤,爲此切忌搞題海戰術,一定要加強反思,避免重複勞動。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以上僅是本人歷史教學中淺薄性總結,希望能對將來的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