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有的人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的人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的人教學設計

目的要求

1、理解詩中對魯迅先生的熱情讚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理解對比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3、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要點難點

1、體會詩歌中帶有形象性的哲理。

2、理解對比、前後呼應的寫法。

寫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來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臧克家親身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並去瞻仰了魯迅故居,看到了魯迅文章中提到過的“棗樹”、“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滿了對魯迅的思念和崇敬,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

作者簡介

臧克家(1905─)現代詩人。1905年10月8日生於山東諸城縣一個地主家庭。

臧克家自幼受到中國古典詩詞民歌的薰陶。青少年時代在農村度過,農民的苦難引起他的深切關注和同情。1919年上小學時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響。

1923年中學時代開始習作新詩。

1930年至1934年在國立山東大學讀書期間正式創作新詩,先後出版了詩集《烙印》(1933)和《罪惡的黑手》(1934)。這兩個最初的詩集,集中描寫了舊中國的黑暗,突出表現了農民遭受的重壓和悲苦,抒發了詩人自己深沉的情感,在當時新詩壇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大學畢業後,臧克家又寫下了長詩《自己的寫照》和短詩集《運河》等作品。

抗戰爆發後,臧克家在前方進行宣傳文化工作達5年之久。寫下大量頌揚抗戰將士,歌詠民族精神,揭露法西斯罪惡的詩歌,出版了《從軍行》(1938)、《泥淖行》(1939)、《淮上吟》(1940)等詩集。

抗戰後期到達重慶,又創作了《古樹的花朵》(1942)、《泥土的歌》(1943)等有影響的詩集,繼續爲農民的苦難呼喊。抗戰勝利後,他又及時寫下了很多政治諷刺詩,揭露國統區的黑暗、腐朽,有《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詩集出版。

臧克家的詩作,以純樸凝重的筆調抒發了真摯深重的感情,顯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是他以對農村生活的關注而被稱爲“農民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臧克家繼續創作新詩,計有《春風集》、《歡呼集》等詩集。臧克家的主要創作分別收在《臧克家詩選》(1978)和《臧克家散文小說集》(1982)之中。

臧克家的代表詩作之一《有的人》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爲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它透過兩種人的鮮明對比,熱情地歌頌了魯迅“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偉大精神,無情地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統治者,啓示我們要樹立革命的人生觀。

段落大意

全詩共七節,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是全詩的總起,擺出現實生活中的兩種人,並就其生命價值做出截然相反的評價。

第二部分(第2至4節):是對第一部分所提出的問題的具體闡發,從不同側面寫這兩種人對人民羣衆截然相反的態度。

第三部分(第5至7節):是全詩的收尾,從人民對這兩種人的不同態度,正確地歸結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結局。

主題思想

這首詩熱情讚頌了魯迅先生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有力鞭笞了“騎在人民頭上”,“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深刻地揭示了爲了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寫作特點

對比,也叫對照,是把相反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用比較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說明,從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啓示。比如這首詩的開端,第一、三句,從人的自然生存現狀寫不同的兩種人。至於這裏的“活”是怎麼個活法兒,這裏的“死”又是怎樣的一種死,並未標明,潛伏着疑問,可謂“蓄勢待發”。第二、四句,又說那明明活着的人卻是“死了”;這明明死了的人竟然還“活着”,使上面的疑問又提高到更令人注目的程度。這是從人的精神因素即政治生命力這個角度,來分別喻指他們“生”與“死”的意義的,這是虛寫。由這個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的開頭,引出了下面的連續對比,層層盪開,步步深入,把反動統治者的卑劣、醜惡、渺小揭露得淋漓盡致;又以此爲反襯,把魯迅及所有革命者的純樸、善良、高尚的形象刻畫得十分鮮明,令人敬仰。特別應提到的是,爲了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選用了兩兩相對的反義詞,如:“騎”與“俯”,寫出了對待人民羣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力地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的人生觀,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到底

詩一開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頌與鞭撻的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擺在讀者面前,一種雖生若死,另一種雖死猶生,鮮明地構成了善與惡、美與醜的`強烈對比。詩就順着這對比一直寫到底。如果說第一節是極概括的總的對比,那麼後六節便是具體的、形象的對比。

2—4節對比了他們與人民的關係。

第2節從外在表現看:一種是昂頭“騎在人民頭上”;另一種是俯首“給人民當牛馬”。這後一種是從魯迅的詩句“俯首甘爲孺子牛”衍化而來的。魯迅原用來表示自己對人民與對反動派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此處發展爲對人民兩種態度的對比。

第3節從內在思想看:一種想揚名傳世;另一種想作無人知道的小草。這後一種也是從魯迅《野草題辭》的意思提煉而成的。魯迅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此詩中“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攻”,表現的是一種完全徹底的犧牲精神。

第4節從生活目的看,一種是利己的;另一種是大公無私的。這三節詩人客觀描述了兩種人不同的形象,對比鮮明突出。

5—7節又與前三節一一對應地對比了他們的不同下場。反動派是藐小的,名聲是短暫的,下場是可卑的;給人民當牛馬的是偉大的,名聲是永恆的,前途是崇高的。在這三節中,詩人主觀評價了兩種人生追求所得到的兩種人生結局。詩中的“有的人”是典型化了的,不是指具體的一個人,而是虛指一類人。因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有普遍的意義,給人啓迪,促人取捨,或自勉,或儆戒。

先反後正對比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魯迅先生的一生,始終站在文化鬥爭的前列,他的偉大精神正是在這光明與黑暗的搏鬥中形成的,採用對比的寫法來讚頌他,非常符合鬥爭的現實,同時亦有較強的生活真實。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後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使主題更突出。

作業練習

一、《有的人》是政論的詩化,又是詩化的政論,它既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又給人以思想上的啓迪,啓示我們去思考做人的道理。作品中所說的兩種人,一種是指什麼人,另一種又是指什麼人?讀了這首詩以後,試運用正確的標準,從古今中外的實際生活中,分別找出上述兩種人的實例來,並扼要加以分析,表明自己的看法。

二、分別找出下列各個詞語的反義詞。

1、偉大

2、腐爛

3、滿

4、陌生

5、寬廣

6、損

7、驕橫

8、無憂無慮

9、儉樸

10、生氣勃勃

三、判斷正誤。

1、《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抒情詩。()

2、這位當代著名詩人還曾先後創作了《老馬》、《罪惡的黑手》、《回延安》、《生命的零度》等。()

3、這首詩的題目《有的人》,是指魯迅先生和一切革命者。如果理解爲“有這樣兩種人”,是不對的。()

4、魯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寫的《死》這篇文章裏,叮囑後人,在他死後“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叫人們“忘記”他。這和那種“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的人形成強烈的對比。()

5、下面是魯迅《野草題辭》中的一段引文,只是語序不正確:“①熔岩一旦噴出,②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③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④將燒盡一切野草,⑤我自愛我的野草,⑥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正確的語序應爲:②①④⑥⑤③。()

答案

二、1、渺小;2、新鮮;3、缺;4、熟識;5、狹窄;6、增;7、謙遜;8、多愁善感;9、奢侈;10、死氣沉沉。

三、1、√;2、×;3、×;4、√;5、×。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