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鴻門宴》 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一、本課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的設計 魯迅先生曾把司馬遷的《史記》評價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節選於其中的《鴻門宴》,可謂“史聖”司馬遷的典範文筆。大綱要求,高中語文要在指導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基礎上,進入文學鑑賞的層次。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爲:第一,知識目的, 1.瞭解司馬遷與《史記》,瞭解鴻門宴會的時代背景。2.瞭解司馬遷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能力目標,1.積累文中重要的生詞,歸納總結“因、如、舉、謝、意”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瞭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的特點,並比較與現代漢語的不同。2.掌握史傳文學的傳統寫法。第三德育目標,1.學習司馬遷身遭凌辱、發憤著書的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2.認識造成項羽悲劇的根本原因,吸取“驕兵必敗”的教訓。本文一直被中學選爲文言文教材,以鴻門宴爲特定舞臺,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戲劇”,其中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尤其主要形象項羽,以其獨特的風采成爲千載而下讀者們欣賞與品評的話題,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是.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其次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教學難點一是.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二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希望透過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司馬遷和《史記》,理解作品的人物和衝突,掌握更多的文言知識和文化常識。  

《鴻門宴》 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二、本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本文是史傳文學中的精彩篇章,情節發展跌宕起伏,波譎雲詭,讀來扣人心絃。利用此特點,針對學生學習古文能力尚弱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本文的教學方法,即“以情節帶語言”,就是引導、點撥學生利用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把握來帶動對疑難語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脈帶動語脈,培養學生利用語感來推斷疑難語句的能力。爲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營造作品的現場感,本課主要的教學手段,除依據文字強化情節的感知外,我還將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人物掛圖、詩詞卡片及書中插圖,努力創設鴻門宴上劍拔弩張的氛圍。  

三、學法點撥與指導 本課主人公項羽是一個個性鮮明的形象,也是歷來有爭議的人物,爲激活學生的思維,本課將採用討論式學習法,讓學生立足文字,從不同的視角見仁見智,對主人公給予政治、歷史、文學及心理學等等多元的評價。同時,根據高一第二學期學生的古文素養情況,着力培養他們古文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本課還將採用自主式學習法,讓學生在學習古文時“動”起來,引導他們自主發現,自主整合,自主積累和自主提高。  

四、教學程序設計 幾個主要程序的設計說明:  

一是詩歌匯入,創設情境。投影顯示項羽《垓下歌》和劉邦《大風歌》,以詩激趣,用二人成敗不同,功業相反的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同時,讓作品中的項、劉出場,教者在說明時,傾向於對項的評說,讓學生帶着遺憾的心理,進入課文,解讀項王。  

     二是簡介作者,瞭解背景。鑑於學生已在初中接觸了司馬遷作品,本課由學生先行總結,教者最後明確和深化,講析作者的生平、創作和人格特徵。在張掛陳涉起義和楚漢相爭圖片後,簡要介紹時代背景,創設課文學生情境。  

三是掃除障礙,整體感知。在感知全文框架前,先檢查學生對本文的注音和重要實詞的解釋,以及通假字的掌握。請學生複述情節,並用四字格來概括從開端至結局的情節,要以主謂短語出現,且主語系文中的人物。這樣,時刻突出人物形象、情節進程和性格衝突。  

四是發散思維,分析人物。分析人物時的內部層次首先從課文插圖,討論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從人物對項與劉的稱呼,品析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進一步分析項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項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引出發散思維。比如可能的幾種觀點:情意綿綿的偉丈夫、氣蓋一世自我精神王國的國王、豁達的男子漢等。用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可從是否成就帝業、是否有利於國家統一、是否表現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視角,展開討論。  

五是分析技巧,理解借鑑。分析人物描寫方法,透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語言行動描寫人物和對比烘托描寫人物的方法。  

六是虛擬歷史,訓練想象。用一個“假如項王一怒殺了劉邦”的設想,讓學生盡情想象和推斷。  

七是自主總結,強化古文知識。1、詞類活用(名作動、名作狀、形作名、使動等)  

2、句式(省略、狀語後置、賓語前置、判斷、被動、固定等)3、古今異義(婚姻、非常、  

今人、細說等)4、爲的用法5、成語識記(人爲……、大行……、秋毫……、勞苦……)  

6、一詞多義(因、 如、舉、意、謝等)      八是拓展練習,活學活用。出示2003年北京高考試卷中《三國志》介紹邴原的古文  

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板書是藉助視覺,作用於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將複雜的教學內容明確化。也是教者教學思路的軌跡,是教學流程的凝固。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本課板書設計原則是,主副結合,求實求精。本課的主板書爲情節流程圖,使學生對情節瞭然於心,並且用四字格短語概括情節,統一用主謂式,突出作品對人物形象刻畫的重點。副板書主要內容是對項羽的解說和古文知識舉要,力求課文學習真正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鴻門宴》。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課時安排、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及該課所處的地位作用:

    《鴻門宴》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爲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爲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作者以嫺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衆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生動地對比了雙方的高下,並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如何透過本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積累文言詞句知識,學習創造性閱讀。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人物個性化語言,分析人物性格,學習作者運用對照的方法和在矛盾鬥爭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學習一分爲二地評論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情感和價值目標:

①感受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②認識項羽悲劇的原因,吸取“驕兵必敗”的歷史教訓。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漢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透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漢代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爲:

   ①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②學習一分爲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爲:

    學習創造性閱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一種技術。根據該課的教材特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  學生誦讀,老師範讀,整體感知,築好文言基礎牆。

   2、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打造學習共同體。

   3、  拓展延伸,啓迪心智,創設課堂訓練營。

三、說學法

   1、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批註法,學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並用,破疑解難在其中。

四、說課時安排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瞭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泛讀課文,要求讀懂。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理清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泛讀課文,要求讀熟。

   第三課時的要點是:進一步梳理文言知識,精讀課文,要求讀透。

五、說教學過程

   1、疑問匯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我的開場白是這樣安排的:

秦王嬴政掃六合後,成爲統一中國的始皇帝,雄視天下,風光一世。一次秦始皇出巡時,車馬儀仗,威風八面,場面非常宏大。人們是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紛紛爭相跑來觀看。在這人羣中,有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發出了讚歎。一個說:“彼可取而代之!” (我可以取代他)。另一個說:“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後來這兩個人都成了歷史中的風雲人物,他們就是劉邦和項羽。

提起此二人,提起楚漢相爭,人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項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揚名天下。劉邦:登高一呼,天下雲集而影從,發兵沛縣。但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同樣的兩個英雄人物,爲什麼一個被圍垓下,梟雄末路,悲歌別姬,最後自刎烏江。而另一個卻能成就千秋霸業,建立大漢王朝呢?我相信等學習過這篇《鴻門宴》,大家就會找到答案了。

   2、瞭解作者,知人論事

   鑑於學生已在初中接觸了司馬遷作品,本課由學生先行總結,教者最後明確和深化,講析作者的生平、創作和人格特徵。在陳涉、吳廣起義和楚漢相爭圖片後,簡要介紹時代背景,創設課文學習情境。  

   3、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1)藉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結合文中課下注釋,通讀全文,把握大意。

   (2)讓學生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複述課文,並以六字短語形式來概括從開端至結局的情節,短語的主語一定要是文中出現的人物。這樣,時刻突出人物形象、情節進程和性格衝突。  

二課時

1、檢查複習固記憶

複習上節課內容,並對文中的重要的文言詞語及疑難字音進行檢測。

2、發散思維析人物

因爲本單元的探究性學習任務是:走進小說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爲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題1.

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題2.

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容的把握,可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透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化的過程,即沿着戰與不戰、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於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匯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爲問題2的鋪墊,並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爲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爲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鬥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題3.

如果劉邦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他還會有後來氣勢恢宏,慷慨悲壯的《大風歌》嗎?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他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真的就能衣錦還鄉嗎?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於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藉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局,進而啓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鍊語言表達。

題4.

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說說他們的性格。

設定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爲總結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3、總結方法導實踐

由於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初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說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並把這種描寫的方法與學生的寫作結合起來,加以指導。

三課時

分類總結明條例

1、  古今通假(距、要、倍、蚤、坐等)

2、  古今異義(山東、婚姻、出入、河南、河北等)

3、  一詞多義(軍、意、如、謝等)

4、  詞類活用(名作動、名作狀、形作名、使動等)

5、  文言句式(省略、狀語後置、賓語前置、判斷、被動、固定等)  

6、  誦經典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秋毫無犯;勞苦功高;人爲……、大行……、)  

佈置作業:

項羽自刎烏江之前,曾仰天長嘯:“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那麼你是否同意呢?請你說說你的理由,形成文字,作爲咱們的可下作業。

  板書設計 :(也可再啓發學生按出現的、不同的人物性格,自己橫向的設計一個板書)

                                                         無傷叛主告密 

                        (鴻門宴的由來)   范增力主進攻  

               鴻         開端                項伯夜訪張良

劉邦拉攏項伯

                                               

                                                         劉邦卑詞“謝罪” 

               門          發展               范增蓄殺劉邦

                        (鴻門宴的鬥爭)   項莊奉命舞劍 

                                高潮               項伯翼蔽沛公

                               樊噲闖帳護主 

               宴                             

(鴻門宴後餘事)   劉邦逃席至軍

                                 結局               張良留謝項王

                                                        劉邦被誅無傷

各位領導、專家、同仁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語文教科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教讀課文《鴻門宴》,這是一個傳統篇目,不管教材如何改革,這個傳誦了兩千多年膾炙人口的名篇一直頗受廣大師生的歡迎。今天我就來談一談對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 教材分析

《鴻門宴》節選自鴻篇鉅著《史記》,是《項羽本紀》中極其精彩的片段。魯迅曾高度讚譽《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確,司馬遷不但是偉大的史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文學家和語言巨匠。他善於在激烈的矛盾的鬥爭中刻畫人物。本文在“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透過生動的對話描寫、精彩的動作描寫以及對劍拔弩張、危機四伏的氣氛的渲染,使讀者身臨其境,充分感受到了歷史脈搏緊張的悸動。其次,作者運用對照烘托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走進《鴻門宴》我們不但認識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和“威加海內”的漢高祖劉邦,而且謀士“范增”與“張良”,勇士“項莊”與“樊噲”,奸細“項伯”與“曹無傷”,也都寫得個性鮮活,與主人公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可以說在司馬遷的如椽的大筆之下,一個個歷史人物栩栩如生,躍然之上。這樣激烈的政治鬥爭,這樣引人入勝的情節設定,再加上文學家無與倫比的技法潤飾,怎麼會不吸引同學呢。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和高一第一學期已經學習並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所以對《鴻門宴》這樣文不甚深,個別語言還流於口語化的文章,讀懂還是不成問題的。另外當代的中學生特別是我們一中這樣重點校的學生,閱讀面較廣,見識也很多,對於這樣傳統的歷史故事不可能不知道,並且他們的思維也較活躍,表現自我,抒發個人主張的慾望也較強。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運用傳統的串講方法,很可能就扼殺了同學們對著名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的興趣,另外文章較長,我們也可能講得支離破碎,而體現不出這部千古名篇的“疏奇”之氣。爲此我嘗試把歷史故事改編、排演成課本劇,採用自主探究、自主鑑賞的教學方式。

三、 教學方式解讀

(一)理論根據

採用改編、排演課本劇的形式借鑑了建構主義的思想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他們都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其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排演活動,使學生獲得審美享受,活躍思維,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合一,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最終實現主體的主動發展。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定

基於教材內容和教學形式的選擇,我把教學目標幾重難點設定如下: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 透過改編,排演課本劇,掌握本文重點的實詞,虛詞幾文言句式的有關知識,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 鑑賞歷史人物形象,學習作者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3)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熟讀課文,疏通文意--瞭解關於課本劇的知識--改編、排練--觀看、演出--分組討論,鑑賞人物--作劇本,寫感想

一、開場白各位領導、專家,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鴻門宴》。

二、說教材

《鴻門宴》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爲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爲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作者以嫺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衆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生動地對比了雙方策的高下,並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今天,“鴻門宴”一語已經成了危險之約的代名詞。

學習《鴻門宴》所在的這個單元,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着重瞭解《過秦論》中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瞭解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的悲劇性格的揭示。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

《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標誌着我國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透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

2.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3.學習創造性閱讀。

4.學習一分爲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5.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6.感受隱忍發憤的著述精神。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透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爲: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爲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爲:

學習創造性閱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三、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設互動平臺,從而爲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採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於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爲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如讓學生創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爲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並印發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四、說教學程序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的要點是:瞭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術精神,泛讀課文,要求讀懂。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理清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泛讀課文,要求讀熟。

第三課時的要點是: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着重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精讀課文,要求讀透。

 

平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