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觀潮》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裏,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透過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說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說教法】

“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學。透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說學法】

根據材特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也是如,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2.觀看畫面,啓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透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透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二、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我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學,抓住重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我準備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爲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後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爲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爲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爲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三、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爲天下奇觀。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爲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課的內容,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材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三年級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變化;難點是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幾類材料的習慣

爲了更好實現以上的教學理念,我在課前準備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收集有關小興安嶺的知識,爲更好地學習知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首先,我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設定具體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探。即設疑自探。然後組織學生透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共同解決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即解疑合探。接着,讓不同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即設疑再探。最後,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分別編擬基礎性和拓展性習題,讓學生訓練運用。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設計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課,老師要考考你們字詞掌握情況。 用複習進行匯入不僅可以考察學生對上節課對字詞掌握情況,而且自然的過度到本課第二課時的學習。

2、設疑自探

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整體感知了觀潮的大體內容,那麼每一段都寫了哪些內容呢?帶着這個問題自主探究,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出來。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環節的設定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結束後,我組織學生以全體討論的形式來檢查學生自探結果情況。並且幫助學生總結,這幾段主要講的是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江面的變化。即潮來前:江面很平靜聲音:潮來時: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狀: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接着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最後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起頭並進。潮來後:江面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才恢復平靜。並且重點講解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讓學生在評價和傾聽的過程中,發現、感悟,從而得到提升。

4、質疑再探

讓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探究。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將準備好的問題拋給學生,例如,你能結合本篇內容說一說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羣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 這個環節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探究的精神。

5、拓展運用

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以課文爲藍本,以插圖和錄像爲依託,融進自己的感悟“現場直播”,培養學生創造性複述的能力,解說詞可以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中”的順序講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處。

6、小結

我讓學生說一說,透過本課的學習他們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讓學生大膽的發表見解,給學生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

四、說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體現文章的結構和寫作順序,又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既讓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注重了他們審美情趣的培養。

22、觀潮

天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人山人海)

下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來時

觀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潮來後: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恢復平靜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寫得直觀形象。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作者觀察用心,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這篇課文的選篇意圖,一方面是爲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現在我着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在第一課時學生學會生字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1、透過閱讀,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透過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難點

由於本組是以“自然奇觀”爲專題編寫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課文描述的景象是學生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爲主體,我爲主導,訓練爲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文插圖、影像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影像資料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一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請看視頻),然後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範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裏。最後叫同學們開啟課本看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於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 示自學思考題: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2、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進行討論並彙報結果,接着請同學們透過閱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由於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透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水牆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爲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談自己的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羣的驚奇。然後聽錄音,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環節,能使學生賞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 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並要求他們說說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裏?透過同學們的讀與找,瞭解到: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爲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爲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說的話講給大家聽(我則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形式獨特新穎,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讓學生去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並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說板書設計

本人根據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設計了以上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