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關於生物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10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來爲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纔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生物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10篇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1

初中生物改爲八年級會考後,對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先很輕鬆的一個教學段,現在改成了上學期學完八年級全部內容,下學期複習初中全部內容的方式,針對當前教學實際,對這一學期的生物教學設想如下:

一、依託同步學習(總複習卷)開展複習教學

由於時間及教學方式的轉變,這次複習不再同於以往的初三年級的一輪二輪安排,在教學上依託同步學習的設計,老師簡介完考點掃描後,學生對照課本填寫“知識梳理”,這是一個學生複習基礎知識的過程,必須學生在課上獨立完成,才能達到複習的效果。如果安排學生週末做或課下預習,即使學生做完也很難保證質量與效果。“典型例題”項可以師生一塊做,重點分析其考察的知識點是什麼,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學會做題的方法。“智能檢測”作爲鞏固練習,要求學生課上以考試的方式做題,而且要保證課上及時講評答案,及時反饋,確保效果。

同步學習上有十個專題訓練,可以用來進行專題訓練,一定要讓學生以試題的形式完成,切不可按排成周末作業或學生課下預習的方式。

二、做到高效課堂,確保學習效率

學生課上覆習,課上做題,課上對答案講析,看起來一節課完成的知識任務不多,但可以確保學習效果,如果安排課下做,學生預習,課上對答案講評,學生的印象不深,效果差,更重要的是這樣做,佔用了學生的課餘時間,最終好像是成績很好,但是是以學生的大量時間爲代價的。學生的學習任務很重,要學習很多學科,所以我們不要佔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已經夠累的了。

三、全面夯實基礎,不猜題押題

學生有時會問:老師你給劃劃重點吧。其實我從來是不劃重點的,生物中考本身不劃範圍,現在分數變大,題量變多,知識覆蓋面變大,可考察的知識點變多,更不可能劃範圍了。其實,生物中考本身就有“重點知識重點考察”的說法。所謂的重點知識,在我們的複習中,練習中其實已經很好的體現了,已經穿插在平時的複習和練習中了,所以說沒有必要再劃重點了,我以爲如果老師劃了重點後,沒划進去的內容學生是不是會放棄呢。

四、課上課下聯動,保持學生適度緊張

課上學生活動頻繁,學習效率高,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知識任務的。我們不能佔用學生的課餘時間,但可以利用課餘的3分鐘的時間對學生剛學過的內容進行抽測,抽測的特點是對課上內容的重複,甚至是原題。目的是讓不認真的學生不敢放鬆,而課上認真的學生則完全不用擔心,如果用難題或者量大,或者抽查的學生數量很多,則變成了對學生加課了,背離了抽測是督促的初衷。

五、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及格率

分析年前的期末考試情況,學生的及格率和得分率很高,但特優率和高分率不高,這與平時上課時的特點有關,在我們這樣的學校,即要提高特優率,又要提高得分率,是比較難的,如果不能兼顧,則寧願面向全體學生,或者說要以面向全體學生爲教學主導向,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新學期開始了,爲了更好地進行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將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透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具體措施:

1、充分利用北京四中網校的生物資源爲自己生物教學服務,爭取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提高和創新。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四、進度安排

本學期總課時爲30課時,每週2課時。教學時間爲17周。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共3章)

第一章 、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6節)

第三章 、 生物的進化 (4節)

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 (共3章)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3節)

第二章、 用藥和急救 (2節)

第三章、 瞭解自己 增進健康(3節)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爲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爲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爲主動探究式學習爲突破口。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爲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兩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4.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過去兩年中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透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爲大多是透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爲有密切的聯繫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透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能力:

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認識科學透過技術轉化爲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科學來解決。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初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透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透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爲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溝通和表達的能力。

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透過義務教育《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瞭解動物的主要羣體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4.透過活動經驗對生物進行分類是基於不同生物形態結構特徵的相似性。

5.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飼養觀察蚯蚓”、“考察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比如查詢和收集生物相關資訊。

流程和方法

1.期初“三個一”:定目標,找互助夥伴,提出教學建議。採用“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互勉”的教學策略,可以增強主動性和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2.每節課“三個一”:問一個主題問題,記住一個知識結構,出一道試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儘可能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轉移給學生。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諸如

(1)面向問題的方法。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是什麼?如何適應環境?跟人類是什麼關係?”自學、自答、自測、自我反饋,輔以同伴協助和老師點評,使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形成自學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更加熟悉“提問——做假設——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

(3)理論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遇到的生物現象,增強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地圖識別的學習方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看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理解和記憶。

(5)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透過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理順知識的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和記憶。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學校會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面貌。爲了搞好本學期生物教學工作,茲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學內容介紹人的生理活動和生長都依賴於生物圈的資源和環境;人類的活動更影響和改變着生物圈。這個單元的學習,既要了解人體的構造和生理,還要關注人和生物圈的關係。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充分利用北京四中網校的全部教學資源,認真分析每一節課,爭取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二次備課,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9、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總之,在學校的領導下圓滿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爭取更好的成績。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6

目前必修1《分子與細胞》已經講完,這一學期的主要任務是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講述。本模組選取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結構及其遺傳基本功能、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等知識,主要是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性;選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和物種形成等知識,主要闡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本模組的內容,對於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學生理解有關原理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增進人類健康等方面對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爲了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做如下計劃:

1、認真學習“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十六字方針,按照此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重點在抓環節,提效果。

2、鼓勵學生成立和參加生物課外小組,積極組織多項活動。在不影響課堂教學的前提下,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3、認真備課,相應集體備課,規範備課環節、行爲。分層次備課。逐漸掌握並熟練應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

4、規範教學行爲,爲打造高效課堂,爭取做到字字磯珠,沒有廢話和重複的話。

5、探討學生管理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組織能力。

6、保持心情愉悅。教學時有激情,有活力才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爲學生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瞭解人類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6、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7、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8、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9、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基本知識。

10、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11、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三、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鮮好奇,作爲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四、 教材分析:

本學期初一教材內容爲“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細胞”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創設學習的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進而領悟生物圈對於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的。與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觀的關係,就是人類的生存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

五、教學方法和措施

1、精心設計導語,透過生動的語言,藉助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2、做好演示實驗,完成學生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

3、把錄像、投影、多煤體等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

4、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範、準確和熟練。

5、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特別關注生物學困生的學習發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6、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7、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8、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9、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課程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二、學生觀現狀分析:

初一下學期的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有了自己的方法,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內容是生物圈中的人,學的是人體的各個系統,與生活密切聯繫,也讓學生對自己身體的結構有了更深的認識,初一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鮮好奇,作爲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三、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能力方面:初步學會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瞭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知道人類起源和發展與人類個體發生和發育的大致過程;瞭解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大致過程及相關的結構基礎;瞭解人的各種生命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密切關聯着,而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透過觀察與思考、探究、實驗和資料分析等活動,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等技能和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

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人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新的觀點出現。啓迪學生進一步養成勤于思考、樂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學習習慣;進一步形成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並規範自己的行爲,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生活情景圖片化;進一步加強了可讀性。

五、課時分配:

本冊書需要36課時。

第一章人的由來 5課時 第二節血流的管道——血管 2課時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2課時 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3課時

第二節人的生殖 2課時 第四節輸血與血型 2課時

第三節青春期 1課時 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2課時

第二章人體的營養 6課時 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8課時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2課時 第一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3課時

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3課時 第二節神經系統的組成 1課時

第三節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1課時 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2課時

第三章人體的呼吸 3課時 第四節激素調節 2課時

第一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課時 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5課時

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2課時 第一節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課時

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需 7課時 第二節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2課時

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 2課時 第三節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1課時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教師透過上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主要包括: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評價、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的評價。

七、實踐活動的安排:

注重學生的實驗與探究的設計和操作,從而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功能和作用,與學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9

新學期,新形勢。本學期教學工作任務高一年級3個班生物教學。爲認真落實雲南省教育廳“爲了讓中小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負擔”要求。確實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以及人與生物圈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透過科學方法練習,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練習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自然觀、科學的世界觀,樹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讓他們有社會決策意識,有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熱情,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包括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人與生物圈的基礎知識。教學重點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生物和環境的關係以及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發展。教學難點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有關的實驗和探究活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年級有學生約150人,其中文科班兩班,理科班一班,相比之下文科班的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的愛好偏低,生物基礎把握普遍較差,理科雖然學習愛好更好一點,但是基礎依然比較差。每週課時只有三節,要完成教學任務,順利透過會考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以上的種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挖掘教材,認真分析學生情況,制定出切合教學實際的教學計劃,做到心中有數。

2、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學生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和一個穩定的思想狀態,爲搞好學習提供保障。

3、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制定學生小檔案,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與提高。

4、認真備課與製作課件,真正做到備好每一課,上好每一堂。

5、認真設定作業,及時批改與反饋。

6、強化基礎知識教學,會考主要測試考生在中學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要使學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清楚地認識某個知識與其他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並知道使用這些知識的條件和步驟,引導學生學會組織相關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7、認真研究考綱和考題,認真指導學生做好各種測試,及時做好反饋。

8、認真指導學生進行會考模仿訓練和理科班的高考模仿訓練,爲學生順利透過會考和提高高考成績打下良好基礎。

高一下學期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9、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使學生懂得如何才能學好生物,要引導學生掌握生命科學的本質規律,促使學生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習慣。要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結合生產、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和開展各項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生物課堂教學佈滿激情和活力。

10、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主要靠學校開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一定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南,以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關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爲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該單元共有五章;和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這個單元共三章。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8、9、10班有156個學生,全部是來自五指山市鄉鎮農村,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較差,上課行爲又不很規範,不知道專心學習和認真作好筆記,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往往知道其意思,卻表達不出來.有一小部分同學甚至害怕學習,對學好功課缺乏自信心.

四、主要措施:

1、精心備課:備好課是上課的前提。要根據課標、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案,備課時地按照我校的”三十二字教學策略”合理按排課時,整合教材,以生爲本,以學定教.

2、專心上課:課堂上靈活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上積極創設融洽的課堂氣氛,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3、充分利用我校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加強資訊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和力度,增加當堂訓練的時間,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質量。

4、把好堂堂清、日日清、單元測試關。單元測試後要及時講評、補差,以保證後續知識的學習。

5、注意優等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6、堅持聽評課制度。多與同組教師交流,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