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必修四議論文作文材料 作文素材

 談意氣  

必修四議論文作文材料 作文素材

意氣,是李白“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纔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爲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爲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纔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裏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湮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嶽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節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載入史冊,成爲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臺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你我,感動中國。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峯?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享受挫折 

人生若是一株禾苗,挫折就是四季的風暴,摧殘着它卻又滋潤着它,讓它茁壯成長;人 

生若是一方天空,挫折就是突來的暴雨,昏暗了它卻又靚麗了它,讓它有了長虹橫空的美麗;人生若是一泓清泉,挫折就是巨石懸崖,阻擋着它卻又成就着它,讓它有了飛花濺玉、“直下三千尺”的動人魅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學會享受挫折,讓它變成我們快樂和前進的動力。 

挫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裝點,學會享受挫折,才能享受生活。沒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沒有魚兒的湖水,只是一壇死水;沒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沒有浪花的海洋,顯得了無生趣;沒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沒有云彩的天空,總顯得單調與乏味。在與挫折的對抗中,學會欣賞挫折,你會發現,其實,挫折也很美麗。因爲挫折,你的生活更顯豐富與多彩。 

享受挫折,要對生活永遠充滿希望。劉禹錫在“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的艱難困鏡中,仍能抱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堅定信心;李白在“將登太行雪滿山”,“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悲哀苦悶裏,也仍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杜工部即使“布衾多年冷似鐵”,也仍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虔誠期待。高適面對“千里黃雲白日薰,北風吹雁雪紛紛”的茫茫大漠,也仍抱“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沖天豪氣;陶潛雖“久在樊籠裏”,但終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逸致。他們,正因爲對生活充滿期望,正因爲勇於面對挫折,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無窮樂趣。 

享受挫折,讓挫折變成前進的動力。從古到今,不少文人志士都在困境中奮起。周文王在獄中寫成了《周易》;孔子受到各國排斥卻編定了《春秋》;屈原被多次流放卻著成了《離騷》;韓非子拘囚秦國卻寫成了《說難》《孤憤》;司馬遷慘遭宮刑而留下了煌煌《史記》。史鐵生青年時雙腿殘疾卻以此爲動力,在中國文壇開創一席之地;貝多芬雙耳失聰卻勇敢地扼住命運的咽喉,成就撼人心魄的《命運交響樂》;海倫凱勒幼年時失明失聰,卻憑着驚人的毅力成爲美國出色的女作家。我們不能說沒有這些挫折他們就不會有巨大的成就,但把這些 挫折變成不竭的動力卻一定是他們遇挫後成功的祕密。 

面對挫折,我始終相信,是清泉就該滋潤土地;是小草就應裝點大地;是鮮花就要盡情綻放;是雄鷹就得翱翔藍天;是水手就不能懼怕風浪;是勇士就要坦然面對挫折!因爲挫折只是暫時的,只要你努力,挫折就是通往勝利彼岸的帆船,就是通往成功之巔的階梯,就是開啟榮譽之門的鑰匙。 

面對挫折,去感受生命的痛苦與喜悅;搏擊挫折,去邁開走向成功的步伐;享受挫折,去體會生活的博大和豐富。朋友們,用自己的努力將挫折編成美麗的屬於成功者的花環吧! 

                              珍惜時間  

魯迅曾說過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又曾說過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肯擠,總是有的”。這些至理名言,都是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纔是充實的。  

珍惜時間,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獲得永恆的快樂。感動中國的黃舸,一個陽光少年,面對時間一分分的流走,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在慢慢的流逝,但他並沒有讓這些時間白白流走,而是將這一分一秒的時間都牢牢抓住,用自己的笑聲、用自己的感恩之心使它們跳躍起來,變成一曲優美動聽的歌。黃舸讓時間隨着他的輪椅流淌,讓快樂永遠伴在他和他人的左右。試問,一個不珍惜時間的人,他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體味到什麼?我想,不過是和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一口吞下,不知道是什麼滋味,那麼哪還有快樂可言?  

珍惜時間,可以讓我們的生命在空中畫出一道優美的弧線。邰麗華,一位容貌出衆的女子,不幸的是,她卻是一個聾啞人。但她並沒有因爲這樣而放棄自己的人生,放棄上天賜給自己的時間,相反,她卻是爭分奪秒的練習舞蹈,練到膀子腫了、腳趾腫了依舊繼續的跳。要不然她怎會有如此出衆的成就?要不然“千手觀音”怎會打感千千萬萬人的心?邰麗華將時間變成了臺階,讓她一步一步往上走,走到頂峯。試問,一個不珍惜時間的人,他會讓時間把他的生命構繪成一條完美的弧線嗎?我想,只不過是一條平平的直線,沒有起伏。 

珍惜時間,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輝煌。劉翔,亞洲飛人,他用12.88秒的時間打破了世界紀錄,讓世人爲他驕傲,爲中國驕傲,如果不是他平時在訓練中珍惜時間,秒秒必爭,現在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怎麼能讓全世界爲他歡呼,爲他鼓掌?劉翔將時間變成他手中的王牌,在最短的時間裏發出王牌,贏得勝利。試問,一個不珍惜時間的人,他懂得出示這張王牌嗎?只可能隨意發牌,被別人的王牌重重的壓在下面。 

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時間吧,讓我們的生命唱起來,讓我們的生命舞起來,讓我們的生命亮起來!  

.                           時間的厚度

 我們不能增加時間的長度,但能增加時間的厚度。--題記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虎嘯深山,駝走大漠,這些雄渾開闊的場景讓人陶醉;帝王將相,功過是非,鐘鳴鼎食,瓊樓玉宇,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讓人目眩。但山河依舊,昔人已去,他們都已被時間滌盪得無影無蹤。面對這,我們不要感喟人生易逝,歲月難留,我們要能把握時間,增加時間的厚度,讓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要增加時間的厚度,就不要哀嘆生命的短暫,要打造精彩的人生。民族英雄岳飛被害風波亭,年僅39歲,正當壯年,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實在太少。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偏安的多事之秋,刺上“精忠報國”,寫下“還我河山”,高聲吟唱着“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決心要直搗黃龍府,打得金人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如一朵開得正豔的花被狂風吹落,短短的生命卻是濃縮的精華,較之碌碌無爲空活百年的人,其時間豈止厚百倍!

要增加時間的厚度,就要敢於憧憬未來,不斷挑戰自我。年少的班超由於家境貧寒,只能替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計。面對歲月的流逝,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人生纔是我該擁有的,人生縱使沒有大志也不該整天只抄抄寫寫。於是他將筆重重一擲,說:“大丈夫應當像張騫那樣到塞外去立功,怎麼能老死在書房裏呢。”便演繹出了出使西域的傳奇人生。而他所做的,就是時時刻刻把握着時間,憧憬着未來。試想,倘使沒有那千鈞一力的一擲,歷史便少了一段傳奇,而班超縱使長命百歲,也只會一輩子哀嘆人生無味的。

要增加時間的厚度,就要能夠勇敢面對坎坷,向認定的目的地前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蒲松齡對生命的理解,對人生價值的理解。蒲松齡的一生,確實很苦,他屢試不中,生活貧苦,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面對一次次打擊,蒲松齡從沒放棄書寫《聊齋志異》。好友勸他不要寫小說,全心全意考功名,但他相信自己的選擇,要證實自己的價值。於是,我國文言短篇小說的顛峯之作問世了。於是,一個失意文人終於懂得了怎樣去把握人生,呈現生命的價值。

上天賜給我們的時間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時間,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勇於挑戰,不畏挫折,以此來增加屬於自己的時間的厚度。那麼我們的人生就不會是過眼雲煙,我們將會抒寫出人生的傳奇!

謙讓不可棄

面對激烈的招聘競爭,一位名叫張媛媛的女大學生卻數次讓座,不過就是這份謙讓,卻被認爲不適合激烈的市場競爭。這讓我深思。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流傳千年,指導着千萬代的炎黃子孫找到人生中的航標,成就大業。其中,謙讓一詞,佔據的重量猶如泰山。謙讓是一種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所必備的。因此,無論何時,謙讓不可棄。

謙讓不可棄,它是一種人格美。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爲了小孩啓蒙時期的必讀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時,將大的好的讓給兄長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給自己。孔融的謙讓,也許有人認爲他吃虧了,不過這隻有人格低下的人才這麼認爲。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一種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種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謙讓不可棄,它是一種寬廣和崇高。在中國古代的'帝制中,世襲制之前是禪讓制。堯帝作爲君王時,愛民如子,待民至親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國家治理得一片祥和太平。但是歲月不饒人,人終會老去。堯帝也到了有心無力的時候,必須有人繼承他的位裏。有人認爲堯的兒子可以擔當,但堯知道自己的兒子無能爲力,於是把目光瞄準了有才能的舜,於是把位置禪讓給舜。舜果然不負衆望,用心於國,人民更加安居樂業。堯帝是謙讓的,他沒有從家人的利益出發,讓位給兒子,而是以天下人爲念,讓位於舜。堯帝的謙讓,體現了他的心胸寬廣和崇高品德。

謙讓不可棄,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標。劉備臨終託孤,握着諸葛亮的手,希望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戰天下,自立稱王。的確,以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爲了自己心中的航標,他拒絕了,他要以臣子的身份終生爲幼主效力。到了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爲國家貢獻着力量。

謙讓不可棄,它是安定與和諧的統一。來到韓國的街頭,車水馬龍,卻絲毫沒有混亂。車道有人,車主會謙讓,讓人先走。車與車相會,也會互相謙讓,秋序井然。韓國的交通爲什麼可以這麼和諧與安定呢?答案就是謙讓。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認爲一個人或國家必須銳意進取,謙讓已經不合時宜,但我不以爲然。謙讓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當前構建和諧社會,謙讓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會因時代的發展而變異,不會被時代所棄,只會散發出更新更大的魅力。

談意氣

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麼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於曠野要經歷千萬裏奔跑的錘鍊,那麼那奔騰萬里爲夙願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於世,成爲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捨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看慣了凡夫的庸庸碌碌,聽厭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使我們心中重燃建功立業的激情;聽厭了對命運的感傷,想破了身世的無濟,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使我們重生改變命運的豪氣。捨我其誰,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樹立起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捨我其誰的意氣,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使我們爲了自己身上所擔負的重任而勇猛作戰。捨我其誰的意氣,是人們騰飛的起點。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凡人慾成大事者,皆須受盡千磨萬礪。也許上天就是喜歡捉弄那矢志於成功的人們,他總是要爲孜孜於輝煌的人們設定障礙。那障礙,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大陸中的連天風雷,也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運的人們啊,他們還有理想,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布魯諾一般投身於火海,爲捍衛真理而與烈火永生;他們在獻身理想的意氣指引下,如哥倫布一般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爲探尋未知世界而披肝瀝膽;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紅軍戰士一般豪氣頓生,征服千山萬水爲拯救民族而抗爭。獻身理想的意氣,是成功的精神動力。

勇於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科學,充滿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類站在自然與社會聖殿的門口,不時地窺探其中的奧妙,而只有勇於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設定的禁區,徜徉於科學的無盡美妙之境。於是我們看見楊振寧、李政道勇於質疑前人,看見吳健雄勤於實驗破解迷雲,看見一代大師王淦昌在極其惡劣的科研條件下爲物理學發展獻計蔽策。勇於探索的意氣,是成功之眼。

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爲意氣風發、慷慨激昂之人。讓我們以捨我其誰的意氣爲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爲指引,以勇於探索、勇子挑戰的意氣爲槳,駕起人生的巨輪,向着成功的彼岸遠航!

思維,請守住幸福

     時間是一隻神奇的手,推動着歲月的輪迴更替。我們駕一葉扁舟於人生的江渚之上,尋覓傳說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冊中,從未缺少幸福記錄:劉邦是幸福的,因爲他勝利了;武則天是幸福的,因爲她執政了;楊國忠是幸福的,因爲他有權了。然而,項羽是痛苦的,因爲他慘敗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爲他被廢了;杜甫是痛苦的,因爲他失望了。於是,時間追問歷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時間在現代的荒原上吶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間萬象,無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體會的人才能擁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扇雙面鏡,從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醜死了。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你選哪一面?幸福其實在於自己的把握。對着醜的一面,你萬般痛苦,忘記了鏡子可以翻過來,於是,幸福與你只是一鏡之隔,卻遙不可及。而有些人註定是幸福的,因爲他們看到醜陋時會翻看鏡子的另一面,於是,幸福就屬於他們了。

    貝多芬就是一位會看鏡子的人。當有人問他是否爲失聰而痛苦時,他說:“不,我很幸福!因爲我僅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還有眼、鼻、嘴、手、腳。”還有六分之五,這就是貝多芬從鏡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時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點阿Q精神。魯迅筆下的阿Q,是一個被辛辣諷刺的對象。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容易滿足、善於自我開解的阿Q也是幸福的。

    面對死亡,是恐懼不已,還是坦然笑迎?尼克松知曉自己患了癌症以後,竟微笑着這樣詮釋死亡:“酒吧打烊時我就離開!”這簡直就是一個“阿Q”,一個美國版“阿Q”。在餘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難定義。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思維方式。選擇了正確的思維方式,你就選擇了幸福快樂。

歷史的千年餘輝搖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們不妨把或深或淺的記憶放進日記,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給歲月,選擇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風聲鶴唳而瑟瑟發抖,不再因世間的榮辱得失而錙銖必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飄逝而惆悵莫名--人生因此快樂、因此幸福!

給愛一點空間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問她的母親:“怎樣才能使愛天長地久?怎樣留住愛人的心?”母親無語,她默默地彎腰,從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雙手平攤,沙粒在她的掌中穩穩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親雙手緊握,用力擠壓掌中的沙子,許多沙粒從她的指縫間滑落。當她再次向女兒攤開手掌時,掌中的沙粒已所剩無幾了。她望着驚訝又疑惑的女兒,說:“給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一個自由的空間,過多的愛和壓力會使愛窒息”。

    聽完這個故事,我沉思良久。愛是沒有錯的,但愛的方式卻各有千秋。不能否認有些愛的方式只能給你愛的人帶來禁錮和傷害。

    報紙上曾經多次報道過“巨型嬰兒”的故事。一對夫婦中年得子,異常興奮。對孩子千嬌萬寵,一直讓他睡在搖籃裏,不管孩子實際年齡是多少,還把他像嬰兒一樣呵護着。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夫婦倆的生命,當警察走進他們的家時,被一個躺在巨型搖籃裏的“巨型嬰兒”驚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處理這個已是青年的“嬰兒”。他既不會自己走路也不會自己吃飯,自理能力爲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婦倆愛孩子,這無可厚非,但他們如此溺愛他,卻毀了他本該燦爛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麗的鮮花,把他們放在溫室中培養,雖然避過了風雨,卻使他們越發嬌嫩,不小心受到一丁點傷害,就謝了。而真正經歷過風雨的野玫瑰,卻能在惡劣的環境中昂首屹立,常開不敗,絢麗多姿。那麼,深愛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給孩子一個空間,一次機會,讓他們自由的穿越風雨,展翅九天?

    據說,鷹都在懸崖上築巢,巢中先鋪一些荊棘,然後再鋪大量的柔軟的乾草,以免傷到小鷹。當小鷹慢慢長大後,老鷹就漸漸拿去幹草,小鷹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邊,這是老鷹就把她的孩子們推下山崖,迫使它們自己飛起來。求生的慾望使小鷹們撲騰着起飛,從而學會了飛翔。我們難道能說鷹媽媽不愛小鷹嗎?不!她是愛孩子的。正是因爲愛,纔不得不用這種方式讓它們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中儘早自立,展翅九萬里,一躍上青天。

    有人曾說:“自由是愛的空氣,禁錮會使愛窒息,賜予是愛的雨水,氾濫會把愛淹沒。”不要用熱烈的心炙烤鮮花,因爲這樣它會凋謝,不要強加給琴絃一個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爲這樣它會斷掉。給愛一點空間,讓你愛的人在愛的滋潤下健康成長!

           專心致志   方能成功 

--讀《弈秋》有感 

讀罷《孟子弈秋》頗有感觸。二人學弈,其一人專心致志;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其結果可想而知。其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看似簡單實質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否則一無所成。 

迄今爲止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進行提煉鐳元素的研究時,她的同學在她身後壘起十多張椅子她竟毫不覺察。做事到如此專心的地步,令人稱歎。可以說,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許有許多因素,但專心致志不能不說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寫作詩文有許多是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學問家朱熹治學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現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要求自己“三此主義”:此身、此時、此地。這裏“三上”“三到”“三此主義”,都有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專心致志。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他們沒有此種專心致志的品德,能成爲大學問家嗎? 

也許我們大家都還記得小時候聽過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小貓釣魚時,一會兒捉蟋蟀,一會兒種蝴蝶,最後連一條魚都有沒有釣到。其實,這個故事同《孟子弈秋》闡明瞭同樣的道理:做事如果不專心致志,將一無所成。 

那麼,怎樣才能專心致志呢?我以爲,首先要熱愛這項事業。非此,無動力,更談不上專心致志。運動員在訓練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跌打滾爬,幾多汗水幾多傷。沒有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熾熱的愛,是很難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談不上站在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其次,還要有不怕挫折、鍥而不捨的精神。貝多芬成了音樂家後,失去了聽覺,但他卻“扼住命運的咽喉”,鍥而不捨,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創作,被譽爲一代“樂聖”。如果沒有此種對音樂和旋律的專心致志,也許早已躺在安樂椅上坐享其成了。 

今天,我們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斕,我們所生活的環境誘惑頗多,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熱愛這項事業,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唯有專心致志,才能成功。 

深閱讀之美

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細思量,如豆的燈光下,書香浸染,茶香繚繞,心香氤氳……

生活的節奏快了,零亂的不應該是我們內心的步伐,在這個淺閱讀流行的時代,我們當守住內心的深度,心靈的深度。

也曾在淺閱讀的潮流裏隨性,但面對那一幅幅裝幀精美的圖集時,仍不住嘆息,懷念那蟬鳴蛙聲裏的往昔流年。淺閱讀的簡單輕鬆,實用有趣吸引着人們忙碌的心,讓人們在淺淺的閱讀中完成了自己的心靈之旅,再融入到快節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歡那散發着淡淡馨香的深閱讀,更喜歡在深層次的閱讀中淨化自己的心靈。

深閱讀似茗,需細品,需在風靜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閒情;需在金風嫋嫋的黃昏想起那“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需在浩浩江水邊想起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深閱讀,是一種更貼近心靈的閱讀。手裏捧着書,在幽幽荷香中,溫一壺月光下酒,在字裏行間聆聽,來自遠古的清音,一直認爲,閱讀是與作者內心的交流,不經意的行文間,可見作者的揚眉微笑;不經意的思考間,可見自己的寂寂心聲,喜愛深閱讀,喜歡在字裏行間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歡看作者筆下流淌的情思,淺閱讀可能是僅僅與作者有個會面,近未深交,便已走遠,未免讓人遺憾,閱讀的深,讓我們獲得更多,很多人懷念過去在書店讀書,世界彷彿只剩下了書,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語,只剩下了自己的會心微笑,在小小的書店裏,人人卻可以有一個大大的內心世界。

喜歡深閱讀的人,會喜歡在春天踏青,感受風乎舞雩的愜意;會喜歡在夏夜談心,感受蛙聲一片的欣喜;會喜歡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蕭蕭的壯美;會喜歡在雪夜神遊,感受萬樹梨花的涼意。深閱讀,讓我們在忙碌中擁有一份閒情,在快節奏中暫停腳步,讓心靈擁有純淨如水般的溫暖和感動,深閱讀的幽遠與閒適,似水般流淌着對生命的感悟,似雲般拂掠着塵世的感動。

人生有味是清歡,深閱讀的清明淡雅,讓我們在生活中受到心靈的淨化和感悟!

談讀書

書籍是人類數百年來無數聰明才智的載體,它記錄着人類記幾十年的知識教訓。隨着社會發展,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書卷也日益繁多。當我面對如排山倒海般襲來的“書山書海”,不禁會想,我們爲什麼讀書。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爲生存,爲了考學,拼命的讀書,有人甚至說書籍是生計的敲門磚,有了事業即可不要書。對於這一觀點,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在我看來,讀書的目的並不在於爲考試,而在讀書,若只爲考試而讀,那變是讀死書。我認爲,讀書的真正目的應是以下四點:

第一,讀書讓人獲得知識。這是最淺顯的作用。

我們從小到大所讀的教科書目的也大於此。它讓獲得豐富的知識,獲得淵博的學識,也讓人們得到學位和工作,這些無足輕重的“副產品”。這一層的讀書只是爲了生活和學識。不可否認,知識的獲得也是十分重要,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嗎?

第二,讀書讓人提高修養。

閱讀一本好書,正如同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他”的語言中無不閃爍智慧的火花,無不傳答着高尚的修養,從一本書中學到的修養,提高的品格,遠比在生活磨礪中體會的深刻,體會的徹底。正如林語堂所說的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了風味,他在寫作中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着此間淺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讀書中體味的素養嗎?

第三,讀書讓人開闊視野。

人生活的範圍有限,限制於空間與時間的連鎖中,當他只能同身邊的交談,他的認識是膚淺的,他的學識是簡陋的。但當他開啟一本書,時間,空間便再不能限制於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體會古戰場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宏大,可以體會大草原上“風吹草地牛羊”的生機;可以體會黃昏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憂;可以體會“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喜。在書中人可以翱翔於智慧的天空,他的視野也不會只存在於一省,一市,一縣,一國而是整個宇宙整個空間。着也許讀書所換來的樂趣吧。

第四,讀書讓人明白事理。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或?”我想最大的疑慮也莫過於不明事理吧,讀書裏的名人,也許剛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處事,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方法,對於明白事理,應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博大精神。在書籍中培養修養的文雅得體,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看大千世界,在書籍中學做人處事的方法道理。這也許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  

 

浩瀚夜空,因揹負着收納繁星皓月的責任,才越顯深邃神祕;莽莽大地,因揹負着收容嫩草綠樹的責任才呈現勃勃生機;潺潺溪流,因揹負着收留游魚細石的責任,而更顯其清澈可人;絢麗花朵,因揹負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責任,纔有秋日香甜碩果。人也一樣,因揹負着責任,才成其爲人。

    揹負責任,使人獲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負拯救下天百姓的責任而推翻暴政,獲得了百姓的擁戴;鄧世昌因肩負保衛祖國的重任而駕駛着戰艦與敵人同歸於盡,光榮地被載入了史冊;劉翔因肩負實現國人夢想這一偉大責任而奮勇拼搏,獲得了我國在奧運史上田徑項目的第一金。從古到今這些事例都詮釋一個道理,只有肩負責任,才能獲得成功。

    揹負責任,使人彰顯偉大。王順友,一位樸實堅強的“傳奇”郵遞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過灘涉水,翻山越嶺,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演繹了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爲什麼他要這樣做?這是因爲收信者與寄信者的期待化爲了厚重的責任,時刻提醒激勵着他,才造就了投遞準確率100%的奇蹟。一位凡人,歷經艱難,揹負責任,而彰顯偉大。反觀三鹿奶粉事件,作爲一家有影響的企業,他們沒有因爲肩負寶寶們的健康成長這一重任而化爲動力,反而因貪圖利益,拋棄責任而不顧,使數以萬計的小生命承受着痛苦。這種企業因沒有責任感,最終受到人們的唾棄和法律的審判。

    揹負責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老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譽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專注于田間,淡泊名利。爲什麼他要這樣做?這是因爲在他的心中依舊揹負着讓人遠離飢餓的責任。一介農夫,播撒智慧,肩負責任,而造福世界。

    揹負責任,使人超越生命。桂希恩,一位溫和而堅定的仁者。他把溫暖傳遞,他讓愛心凝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張開雙臂,直到角落裏的人們看到春天。爲什麼他要這樣做?這是因爲仁者的責任讓他知難而上。他不懼怕死亡,因爲他對世界有博大的愛。一位仁者,匯聚愛心,肩負責任,而超越生命。

    歌德曾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這種愛使那些真正熱愛自己事業的人們獲得成功與榮譽,並受到人們的尊敬。讓我們肩負責任,並讓它成爲我們前進的動力。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