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1

《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本章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畫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爲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生活情境,爲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後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由於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所以根據已知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學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來看,學生對於第二單元的掌握情況,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已知圖形填空,學生分不清東偏北30度應該是哪條邊與哪條邊形成30度的角。

2、畫示意圖時,方向角沒有標清楚,距離的表示,沒有按照已知的單位長度換算作圖,老是隨便想畫多長爲一格就畫多長。

3、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30度和北偏東的30度不同。

4、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於建築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更加註重畫示意圖的細節和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對於空間感稍差的學生,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已經掌握的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學生也不一定馬上能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還有個易錯的知識點,那就是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較好地區分以誰爲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由於我所帶的兩個民族班的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教學未能達到教學設計所設計的效果。有時不得不放慢教學的步伐,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反覆地強調易錯的知識點,總之,我作爲他們的教師,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學到自己的數學,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習了東、南、西、北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8個方向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對於前面的學習掌握還可以,但是這節課主要在於怎麼確定位置,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第一種說法不是很準,第二種說得很麻煩,第三種比較合理、準確。老師接着追問:“這樣就能確定A點的位置嗎?”,並且老師在此方向上再任意點一點。老師在平面圖上這麼一點,點醒了聰明的學生,馬上又同學舉手說“還要說明起點到1號點的距離,否則就不知道從起點出發,沿着東偏北30°的方向大概走多遠,需要多久。”其他學生聽了也就明白了。能夠根據方向、距離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主要是有不少同學不會用量角器了,量角器在本子上轉來轉去,不知道怎麼放,還有的同學量成了那個夾角大的角的度數了。老師有再次強調,在生活中一般我們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的方位,所以我們一般量夾角小的那個角,看一看它就從離得較近的方位開始偏,並且習慣上讓0刻度對準較近的那個方位,然後看角的另一邊對應的度數,這樣一般就不會出錯了。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3

三下《位置與方向》這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上、下、前、後、左、右這幾個基本空間方位後,再來學習東、南、西、北等八個方位的。在這個單元,學生要知道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圖上的方向,還要會看路線圖,根據方向來指路。對空間觀念差的孩子來說,這個單元的學習簡直是在雲裏霧裏走,分不清方向。

爲了幫助孩子們認識這麼多方位,會辨認方向並指路,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在生活常識的基礎上認識方向

學生對太陽東昇西落、北極星、指南針、夏天南風、冬天北風等現象都有一定的認識,上課時把他們的已知經驗引發出來進行復習,自然聯繫到四個方向的認識上。然後透過變換位置指認方向,學生明白了位置的改變使我們面對的方向不一樣,畫下的方位圖也不一樣,爲了方便看圖,統一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畫圖方法。

2。利用各種途徑來記憶方向

學生即使知道了方向,但指認起來依然困難重重,極易混淆東西、南北,更不用說八個方位一起記了。我首先讓學生在每一幅圖中標明方向再來辨認,減低難度。然後以自己的身體爲中心,用固定的手勢來表示固定的方向,如指右上爲東北,右下爲東南等。再透過遊戲練習來鞏固記憶,在練習中不斷地指認多次鞏固。

爲了和抽象的題目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我又想出了箭頭記憶法幫助學生來記方向,把手勢化爲紙上的箭頭,來記憶八個方向。在做題時可以直接用箭頭來幫忙,從哪兒到哪兒,畫箭頭,然後認箭頭方向就比較容易了。

3。同桌合作,多說多練多運用

學生總以爲自己方向都認識,覺得這個單元根本不用老師教,自己完全可以解決,所以上課時注意力不太集中,老喜歡做後面的題目。爲了讓學生能夠利用好上課的時間,我在一個內容的學習後都會讓他們及時鞏固,特別注意讓他們互相說說,考考,指指。有時在學習之前就讓他們自己先表現下自己會的。這樣做,使他們上課時更投入,而且互相之間互相考察,也可以讓會的教不會的。常常用遊戲的形式,也讓他們願意主動聽清規則和要求。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教學時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實際生活中的辨別東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內進行學校示意圖的繪製。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援和豐富的表象積累。

因此,教師大膽地將上課的地點定在學校的操場,教學時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讓學生在操場上透過大量的活動、遊戲,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積累自己的感受,使學生有一定的方向感,並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在學生獲得具體感知後,到教室裏用自己的思維去嘗試將具體的景物抽象成平面圖,在展示交流中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5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這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麼爲觀察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爲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爲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米到公園。要求學生畫出路線示意圖。”這一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此題中的觀察點是在不斷地變化,一開始自己要確定一個起點作爲觀察點,然後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爲觀察點,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米到公園。老師不但要讓學生明白圖上的1釐米代表實際距離多少米,還要提醒學生每畫(走)到一個地方,就要畫上方向標,標出名稱。

如果學生弄懂了以上兩道例題,這一單元的.其它幾道題也是大同小異,那麼學生對這一單元的知識自然而然地全學會了。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輕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並透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並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

成功之處:

1、學生透過課前瞭解有關定向運動方面的知識,知道定向運動是根據地圖指示,選擇最佳路線,達到目的地的一項運動。參加比賽的運動員要具備藉助地圖的指示和識別方向的能力,也是一項智力和體力並存的一項運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展知識面,瞭解數學課本之外的一些知識,學生非常感興趣。

2、學生透過本課的學習不僅知道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還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所要具備的四個要素: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這對於後面學習在平面圖上標出校園內各建築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習題的處理上,個別學生出現不會用量角器量角度的現象,不知道0刻度線與哪條座標軸對齊。

再教設計:

1、要側重於對量角器放置問題的解決,真正讓學生明白東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東對齊,從東向北數30°,也就是從0刻度線向北數出30°。

2、不僅要注重對路線的描述,還要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描述簡單路線圖應具備的四要素:觀測點、方向、角度和距離。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7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有所改變,對於學生來說,本單元學完後,學生們對於準確地找準位置及位置的準確性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繫應該是有所瞭解了。本單元我同樣讓學生獨立完成及發現本單元所學知識與以前我們所學知識的相同之處及不同之處。

《位置與方向》這一內容涉及到同學們的空間想象和動手的能力的問題。一到空間和動手操作,就到了重點中的難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方法運用於手上,這本身就是重點訓練項目,其次知識點的瑣碎,地圖與實際生活的轉化更是學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養的難點。不僅是我有啃骨頭的教學感受,很多老師也覺得這部分的教學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來說,讓孩子很有效的區分“東偏北”,還是“北偏東”就不容易。

在教學中,很多老師給我介紹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運動法,就是要動態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動形成的。我是很喜歡拿來主義的,隨即就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實踐出真知,真正在教學中運用起這個方法卻發現差強人意,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義,但是做起題來,卻頻頻出錯,並沒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爲什麼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已經很科學了,可學生就是老出錯呢?我覺得這和學生做題的意志品質有關係,他們不願意每道題都要想象一邊。也和學生對角的認識是有關係。小學階段認識的角是一個靜態認識,就是兩條邊一個頂點,而不是由一條線段繞段點旋轉形成的,學生對於角的認識本身就沒有和移動掛鉤,那麼用這種東移動到西,來解釋東偏北,是否有認知上的障礙呢?理解到學生可能出現的障礙,我改變了一下方法。在我們所地圖上有四個主的方向,但在各主要方向之間還有其他方向:如東偏北,爲了讓學生搞清楚,到底是東偏北40度還是北偏東50度這一問題,我反覆讓學生看書,讓學生來發現“偏”的意思。讓學生明白:無論是東偏北40度還是北偏東50度,說的都是一個方向,但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一個習慣性的用法,就是我們往往看角度較小的這一區域。記得剛教授這一課時,由於我是先讓同學們放手去做,並沒有先傳授知識,結果好笑的說法出來了,居然還有同學說,東偏東南的,我並沒有批評這些同學,我讓他把他的想法說給我聽,他說某個地方確實是東往東南這方向在偏。哦,原來是這樣。因爲,在三年級,我們學了位置與方向,講了東與南相間的這一區域是東南,所以有同學就說是東偏東南。我爲我的學生感到高興,因爲他們是自己在思考問題,發現這一問題後,我在班上示明:東偏南就是從正東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們習慣說東偏南或南偏東。學生恍然大悟。

教學時我越來越發現,學生做題時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並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只有讓學生“真正當家作主“時,學生纔會發現數學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數學。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篇8

在教學《方向與位置》時,我精心設計了幾個情境,其中別具匠新的應該屬“爲外國朋友畫學校地圖”的情境了。這樣的情境合情合理,較爲真實,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由於我的疏忽大意,使這較爲真實的情境變的有點假,不客氣的說是一種欺騙。

在學生到實物投影前交流同桌合畫的學校地圖時,我只顧順應過渡到自己下面的教學環節,而馬上說“由於他們的畫法不一樣,使大家交流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我們通常把地圖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則統一起來”,並沒有及時對下面的同學進行反饋,課堂教學結束時也沒有告訴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地圖。結果下課後,我發現:有的同學用這張地圖疊成了小飛機;有的同學乾脆揉成一團丟在垃圾桶裏,居然沒有一個同學來問我這張地圖還給不給外國朋友了……這讓我不由的反思自己:爲什麼我的話有頭無尾呢?孩子們早已習慣了老師那虛假的情境嗎?難道所謂的情境就意味着欺騙?

其實,我只要最後說一句:“下課時把你們的地圖交給老師,相信外國朋友們看到了一定會非常高興!”這樣,不僅儲存了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同時也尊重了他們的勞動成果。

然而,每一堂課總是與完美擦肩而過,遺憾:一個無言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