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黃山奇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

讀着《黃山奇石》,驚歎於黃山的神奇,也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的創造。我們彷彿被作者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我們似乎並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的一個觀景臺上,美美的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

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的胡靈活現,呼之欲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感悟、理解和體驗,使其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2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識字讀文是低年級的學習重點,但教學不是重複,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的教學策略,應該有所提升,比如:學生已經升入二年級,識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如何面向全體又有所側重呢?閱讀教學中,如何在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呢?此次教學《黃山奇石》一課,使我對低年級語文教學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課文匯入應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環節的設定要爲課文服務,當然也包括開課伊始的匯入環節。在設計本節課的匯入環節時,我從學生的十一長期生活引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問:“同學們,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遊了?你認爲那裏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麼呢?”然後我說:“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我國著名的風景區——黃山去旅遊。”(接着播放黃山的風景圖片,簡介黃山。)板書課題,理解題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讀了課題想說些什麼?”讓學生帶着疑問去讀課文,起到了調動積極性的效果,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閱讀訓練要紮實有效

本課的教學建議中提出“本課圖文並茂,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可採用看圖學文的辦法教學。”所以,我從黃山奇石的“奇”入手,讓學生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在學習“仙桃石”時,我讓學生自讀之後,再看圖思考“爲什麼叫它仙桃石?”理解“飛”“落”的妙用併發揮想象,“你認爲仙桃石是從哪裏來的?”

此環節的不足之處就是朗讀指導的層次不清,形式有些單一,圖畫處理太倉促,想像環節學生說的太少,應該讓學生多說,纔能有助於理解課文。

三、適當拓展,發揮學生想象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於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後,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透過兒童特有的思維,說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說道:“有兩隻大獅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張着大嘴,你爭我奪的搶着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在遠處的山峯上,有一隻天狗,它前爪伏地,後腿蹲坐在一塊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裏來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長頭髮,坐在平臺上,優雅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爲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主要描寫了黃山的“仙桃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和特點,表現了它們的奇妙。這篇文章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使人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從而會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

一、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讀文,感受原文精神。課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介紹黃山的奇石,語言優美,用詞精湛,透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學生們對黃山的喜愛。爲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使黃山風景更準確、更直觀,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發現課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黃山風景區,吸引同學的興趣。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而且能較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關鍵字來理解。整堂課下來,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

二、成功之處

1.注重學生的誦讀。課上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2.展開想象,描寫“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自主學習,透過讀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4、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三、不足之處

1、學生的互動並不多,而且能說的也寥寥數語,可能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刻。

2、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得不到保證,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

3、描寫“奇石”的訓練環節,有的同學能仿照課文寫好,但一部分學生由於缺乏詞彙,寫得不夠具體生動。

四、改進措施

今後,我要加強探究性學習,在創造性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的視角,透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學生,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4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文章,透過學習黃山奇石,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同時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山河。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更準確、更直觀。同時對文章中的重點詞語有幫助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黃山風景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掛圖,佈置在版書裏,例如:仙桃石的掛圖對應着版書文字“仙桃石”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文字與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根據文章的特點,我採用了許多教學策略:

1、側重思維的發散訓練:

在欣賞了“猴子觀海”的畫面後,我引導學生想象:“幾千年來,這隻神奇的石猴爲什麼一動不動的呢?它到底在想什麼呢?”此問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有的編故事,有的大膽猜想,在愉快而熱烈的討論中,他們既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黃山奇石的有趣。

2、側重思維的廣度訓練:

在本課的最後,我出示了一些沒有名字的奇石,要學生根據他們的外形特徵,給這些石頭取名字。學生對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賦予奇石們以各種有趣的名字,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爲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3、側重思維的深度訓練:

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仙桃石”形狀的基礎上,我啓發道:“仙桃石”爲什麼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學生只要多讀幾遍課文,再深入思考便會發現這是因爲“仙桃石”體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頂,不太可能是人間的東西。課文中一個“飛”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寫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5

《黃山奇石》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具體地描寫了四種奇石,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因此,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前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黃山的一些圖片,重點欣賞了黃山四絕,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於是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了對新知識的探索。

在品讀文章時, 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讀一讀,然後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抓重點詞、動作表演、小導遊介紹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熱情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6

低年級講讀課文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而且第二冊語文課本上已經全部沒有拼音,所以,對學生的閱讀加大了難度。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主要寫了黃山奇石的奇妙。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並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全文都是圍繞黃山山石的“奇”來展開的。對於寫景的文章,學生難以體會到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所以,光透過觀察圖畫,朗讀課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從課後的再次回顧中,自己發現了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和風景特點。我嘗試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發現課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黃山風景區。吸引同學的興趣,並要求理解“聞名,秀麗,神氣,尤其”這四個詞,可惜這個環節中,學生的互動並不多,而且能說的也寥寥數語。可能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刻。如果能用幻燈片的放映形式呈現黃山風景區的美麗景色會好很多。

學生初讀課文第一段後,對文字只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進行下面的教學,透過黃山奇石是黃山最突出的景觀。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奇石。於是,進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學習,在進入第二閱讀時,我提出了“黃山的這些奇石”都奇在哪兒呢?這個問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個板塊式的問題,然後,學生就帶着問題去研讀課文。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而且能較準確的抓住文章的關鍵字。

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下:

1、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的不到保證,語文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最美。讓學生在與文字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體會,只有多讀才能使靜止的文字表現他的情感,讓文字成爲一幅幅鮮活的圖畫。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示範是非常必要的。由於學生之前未接觸此類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讀的陋習。所以,造成了班級中學生朗讀水平下降。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味,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讓學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讀,不考慮,學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體的引導,點撥,也是徒勞。這裏就要求教師掌握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讓學生們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現的景觀。使文中的客觀文字,變的豐富真實,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必要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對“景”瞭然於心。否則,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3、對識字教學的時間不夠。由於本課出現的“我會認”的生字較多。對學生的掌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所花的時間也相應的加長。當把這些我會認的字記熟後,在帶入課文中就好學多了,而對於要求“我會寫”的生字,還是用來示範寫。請同學演板,共同觀察,糾錯而獲得正確規範的字型方式爲主。寫字教學中,突出相同結構的字的這個重點。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當然,世上本無完好無缺的課,比如,學生對黃山山石“奇”理解還不夠透徹。對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夠了解,時間關係,課後的生字學習批改指導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課學生都有收穫,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課。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7

《黃山奇石》以景點介紹的方式描繪了黃山石的“奇”。在教學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激勵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本文的重點在於感受黃山石之“奇”,結合低年級思維、想象發展未完全,生活實際體驗不足等特點,我採取了直觀看圖的方法,透過收集的衆多黃山奇石圖先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對石“奇”的感嘆及震撼,再將這些感受融入聲音,從而讀出“奇”,讀出讚歎。朗讀是學生個性化理解的體現,在朗讀中,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本課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表達出對黃山石的感受,學生自己透過理解用邊讀邊做動作方式表達出來。我僅以觀衆的身份給予適當鼓勵性的評價,除此,我還讓其他孩子作小評委,給予點評,透過這個環節讓其他的孩子在細心聆聽中積極調動思維。

本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本文在練習生字詞方面,訓練較少,組詞練習上缺少訓練,低年級的教學要求是一字組多詞,透過組詞促進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由於單元整體識字,所以在這節課對生字詞方面有所忽視,導致課堂作業完成不理想,低年級生活知識貧乏,組詞教師應予以適當的引導、補充,針對本班弱點今後加強拼寫,發音、組詞環節的設計,時間比重也該隨時調整。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8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文章,透過學習黃山奇石,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同時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山河。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更準確、更直觀。同時對文章中的重點詞語有幫助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黃山風景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掛圖,佈置在版書裏,例如:仙桃石的掛圖對應着版書文字“仙桃石”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文字與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根據文章的特點,我採用了許多教學策略:

1、側重思維的發散訓練:在欣賞了“猴子觀海”的畫面後,我引導學生想象:“幾千年來,這隻神奇的石猴爲什麼一動不動的呢?它到底在想什麼呢?”此問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有的編故事,有的大膽猜想,在愉快而熱烈的討論中,他們既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黃山奇石的有趣。

2、側重思維的廣度訓練:在本課的最後,我出示了一些沒有名字的奇石,要學生根據他們的外形特徵,給這些石頭取名字。學生對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賦予奇石們以各種有趣的名字,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爲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3、側重思維的深度訓練: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仙桃石”形狀的基礎上,我啓發道:“仙桃石”爲什麼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學生只要多讀幾遍課文,再深入思考便會發現這是因爲“仙桃石”體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頂,不太可能是人間的東西。課文中一個“飛”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寫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9

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多媒體教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當“小導遊”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後,就要比賽讀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黃毅用課本擋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裏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隻“大公雞”輕鬆的破壞了。我心裏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傢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於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隻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黃毅一樣,眼中有物!”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後,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讚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0

對本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黃山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對在校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藉助電化教學手段,聲情並茂,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努力學懂這篇課文。

如果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麼想象則是“維繫美麗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透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觀海”時,我引導學生說說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麼?“海”又指的是什麼?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峯間像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爲一體,稱爲“猴子觀海”。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着”“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說:“這隻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雲海驚呆了。”有的說:“這隻猴子被眼前的雲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隻猴子望着翻滾的雲海在沉思。”這時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爲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透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隻石猴,而是一隻真猴,面對翻滾的雲海,它會想到什麼?”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着雲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說:“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遊個痛快。”還有的說:“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於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後,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透過兒童特有的思維,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寫道:“兩隻張牙舞爪的大獅子,你爭我奪的搶着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隻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着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麼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臺上,聚精會神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也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爲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現在,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字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1

今天,我上了《黃山奇石》第一課時。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能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在書上描紅三個相同結構的生字。爲了使學生能在第一課時中對拉薩的天空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我特地從網上下載了相關的圖片製成簡單的課件。另外,我在備課時特地設計了一些學生的活動,希望藉此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然而,我發現我在這課的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譬如在整體感知課文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兩次自讀,第一次要求學生大聲讀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則要求學生輕聲讀書,初步感受黃山奇石的美,並將自己認爲最美的自然段與同桌分享。這樣順勢以“老師沒有同桌,同學們做老師同桌,分享老師認爲最美的自然段”爲由進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自以爲這個設計是水到渠成,過渡相當自然的,但是後來發現自己對“讀通課文”這一目標沒有完成到位,也就是沒有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到底是怎麼樣,學生的讀書情況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現在我們總說要向四十分鐘要效率,看來課堂上任何一個目標都得紮紮實實地去完成。

另外,因爲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段落,所以我將理解第一自然段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設想透過圖片資料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這一方式,使學生自主地理解語言文字。而在如何將語言文字化爲學生腦海中的圖片這一問題上,我採取問題“你現在是到黃山風景區旅遊的朋友,第一自然段中哪些詞語最能吸引你?”

引導學生找出本段的關鍵詞句,透過關鍵詞句的理解進而使學生對黃山奇石的美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一來,學生的朗讀也會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而倍增激情。結束此節課後,我發現學生在這節課上的確是充分地讀了,但是讀書的效果並不很大,原因就在於我雖然把握住了本段的關鍵詞句,但是在理解上我沒有進一步深化,沒能有效地使用教學語言和教學資源使詞句的意思從學生口中說出,學生的腦海中雖然有黃山奇石的畫面,但無法有更具體的感受,這樣一來,導致學生不能將文字語言有效地轉化成腦海中的畫面,進入課文的情境。

因此,我覺得如何把握住關鍵詞語,讓學生體會理解從而進入課文意境是我今天這一課給我的反思,也是我今後課堂上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教學中我還存在一些疑惑,這節課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遊介紹課文第一自然段,這是一個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式,我鼓勵學生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黃山奇石。課後想來:課本上的語言如此優美,不用課本上的語言而用學生自己的語言是不是有些捨近求遠了?可是,轉念一想:用書本上的話只能讓他以後會背這一段,會抄這一段,可是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說,不是能讓他以後會寫了嗎?事實上對於二年級學生,這樣的設計是否合理呢?還是很迷茫。

現在的語文課究竟怎麼上?透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讓我突然有迷失衚衕的感覺,紮紮實實的基礎課怎樣才能和新課程標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呢?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2

今天上《黃山奇石》,課後要求是:“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課文內容和要求看,本課還是需要有背誦部分的,但是這些內容要學生自己喜歡的,雖然挺能體現學生的個性的,還是挺讓我爲難的。

其實這是一個老問題,但我還是想知道大家是怎麼對待的,於是,我查閱了網絡,發現了許多不同

的觀點:

有人說:這就需要教師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揣摩編寫者的意圖。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最好讓學生“全盤照收”,最笨的辦法往往有時就是最有效的辦法。但這又與編寫者原來的出發點相去甚遠。唉!令人左右爲難呀。

有人說:跟着感覺走唄!只要你認爲有可能會出題的內容,死命令一條:背!寧可多背十篇,不可放過一段!

有人說:對於自主選擇和考試這一矛盾,我個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樣規定死好。課文裏哪些內容最精彩,最值得學生背誦,便指點學生背誦,這樣不是很好嗎?哪些內容最精彩,並不是無法確定的。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等於什麼都由學生自己選,自己定。假如有學生都不喜歡,就不要背了嗎?課本以及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方向性的指點——你背誦這些部分吧,因爲它最精彩。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現人們考慮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歡的”這個關鍵詞,而是“是否需要考試”。是呀,如果不背,到時要考試你怎麼辦?於是,有的老師採用“全文背誦,全冊背誦”的“兩全”方法,甚至有的採用“背誦加抄寫”的保險政策,你聽了也不要驚訝!

爲了搞清楚“自己喜歡的部分”,我翻閱了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幾冊語文書,發現從一年級下冊開始就有這樣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趨勢。到三年級還增加了“我要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的要求。而且提出這樣要求的課文一般是寫景或者比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級上冊中《黃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麼》。這些課文中有相當多的句子寫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老師似乎有些難以取捨。於是出現讓學生全文背誦,也是情有可原。

此時,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話:“課本以及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方向性的指點——你背誦這些部分吧,因爲它最精彩。”編者在提出這樣的要求時,其實不僅只是對學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對老師點明瞭指導方向,要求老師在理解教材和設計教學時,要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逐漸理解,哪些內容是需要我們積累的。相信從一開始老師有意的牽引到最後學生自由選擇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可能這個過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師同伴影響,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引導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讓學生懂得積累,懂得欣賞。

於是,我在引導學習《黃山奇石》時,以“仙桃石”爲例,讓學生抓住“好像,飛下來,落”等重點詞理解“仙桃石”的“奇”。透過朗讀、想象、說話再朗讀,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背誦這段話。再運用類似的方式,劃出寫“猴子觀海”的特點,用自己想象、動作演示、對比表演等表現出“猴子觀海”的奇特。並要求把“它兩隻胳膊抱着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這一句話背誦下來作爲課外作業。而其他課文中的部分,讓學生自己再選擇背誦。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課堂引導背誦,指明內容背誦和自己選擇背誦”相結合,是否比較適合剛開始起步的低年級孩子?當然這只是個人設想而已,值得不斷地實踐與改進。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3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是我在小學時期學過的印象最深的課文。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第一單元的主題是美麗大自然,本課緊扣這一主題,圖文並茂地展示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其中無數惟妙惟肖、妙趣橫生的奇巖、怪石是教學的重點。而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作者在字裏行間也蘊含着對黃山奇趣的岩石和秀麗的景色的讚美,讓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則成爲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本次組級展示課中,我就選擇了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作爲我的亮相第一課,但課堂效果卻與預設相差甚遠。

爲了上好這第一次展示課,我慎重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因本課生字較多,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3、感受黃山奇石的奇、趣,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課後我認爲我並沒能做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教學目標沒能很好地實現。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匯入環節我以導遊的身份創設情境,配以圖片引領學生“進入”黃山觀賞神奇的景色。設計了旅途中遇到障礙,需要靠集體的力量清除“生字石頭”才能繼續遊覽這一環節,然而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從這第一環節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學生出現不認識生字的情況,於是我只能慌亂地結束了這一環節。在初步感知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不知怎麼讀着讀着變成了齊讀,聲音又小,造成一種非常沒有精神的感覺。在精講部分,我採取看圖學文的方法,導學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議、讀四步,輔以動作朗讀,讓學生體會黃山石的奇;再扶學第三自然段,鞏固四步學習方法,最後讓學生用這一方法自學第4自然段,相機進行輔導。課堂第四環節爲練習鞏固,我結合課後練習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描寫方法,說一說“天狗望月”是什麼樣子的,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最後一環節爲書寫指導環節,因時間浪費過多,也只能是匆匆帶過。

這次展示課,失敗的地方太多,卻正如有經驗的教師所言,這將成爲我不可多得的經驗財富,現總結如下:

1、課前準備沒有做好。我選擇的是第二課時來教學,但是由於記錯展示課時間,導致第一課時基本沒有講,繼而造成學生在複習生字的環節沒能有個好的開始,這樣一來也打擊了孩子們的信心,致使之後的課堂格外沉悶,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這給我敲響了一個大大的警鐘,作爲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件事,才能給學生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如果老師萬事都得過且過、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學生也一定無法

得到更好地成長;

2、對自己的學生還不夠了解。我對班裏學生的評價爲聰明有餘,但過於活潑,在平時的課上,班級氣氛總是過於熱烈,我沒有預料到學生在面對其他教師聽課時會表現得那麼緊張,沒能更好地去安撫學生,反而爲了讓課堂能夠有序進行,課前故意作出嚴肅表情來整頓紀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該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儘快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多拿出一點耐心來,多多換位思考,才能帶好整個班

級。

3、教具準備得不到位。因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所以我從網上下載了一些圖片,用A4紙彩印出來,但是圖片的清晰度不夠高,且較小,後排的學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學無法進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學資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問題,做好準備應對的策略。

4、時間分配不合理。課上精講環節的後半部分進行得很倉促,一方面時間不夠,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不但想講的沒能講到,且留給學生朗讀和練習的時間也不夠,沒能做到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儘量精簡教師用語,言簡意賅,儘可能的去引導學生,這都需要我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鍛鍊。

5、提問方式不合理。我的問題設定,包括教師用語,都不夠生動有趣,甚至於學生理解不了問題的指向,造成教學方向有些偏離,更多的是使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同時,我的教學機智不夠,面對教學過程的多個突發狀況不但沒能提前預想到,而且應對不足,沒能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還需多多向其他教師學習,積累經驗教訓。

總的來說,這次巨大的失誤,是我沒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落實不好,沒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師的不足,講解不夠透徹,不夠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加之沒能反覆練習、反覆強調,這是我的失職。因而很感謝我的學生能夠盡力配合我的教學,我將會盡最大努力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完善教學,以彌補對孩子們的愧疚和歉意,願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4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後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各具體形象的介紹了一處奇石的景點,如:“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爲了幫助學生增強感性認識,課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分別與課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對應,便於學生了解這些奇石的形狀,在頭腦中浮現出這些奇石的樣子。短文層次分明,內容明瞭,看起來很好學,不過對於剛進入二年級學習的學生來說,確實比較困難。要使學生理解課文,達成編者的意圖,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得在“讀”上多下功夫。

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爲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力求爲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在閱讀和體會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課堂教學中,在努力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不忘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新課標着重提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收集處理各種資訊的意識和能力,對創造性地開發語文資源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根據這一思想,我把收集關於黃山的資料適時播放給學生欣賞。在講到“翻滾的雲海”時,學生就可運用課前收集的有關“黃山四絕”的知識幫助理解。又如在教學本課第1自然段時,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交流一下“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麼?”旨在喚起學生對文字資訊的關注。在教學“仙桃石”一段時,我鼓勵學生首先仔細觀察電腦展示的奇石的圖片,再透過雙擊鼠標選出“仙桃石”來,並說明爲什麼要選的原因,這一設計,旨在培養學生關注和處理圖片資訊的能力。

人們都說想象生成了大千世界,想象造就了萬千事物。因此,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衆所周之,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透過想象,才能瞭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

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究竟什麼是想象?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再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從詞句的比較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比如講《黃山奇石》一文,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仙桃石像天上飛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上有一個桃子似的大石頭。怎樣讓學生體會想象的含義呢?於是我問學生:“這塊石頭的樣子像桃子,可以稱它爲‘桃石’,爲什麼前邊還要加一個‘仙’字呢?”這一問,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有的說:“加了一個‘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說:“加里一個‘仙’字,表明它有靈氣。”還有的說:“加一個‘仙’字說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裏的吧!”抓住這個機會我總結說:“看,這麼一個普通的桃石,前邊家了一個‘仙’字,會使我們產生了這麼多的聯想,而這些聯想都是我門根據這個桃石,想出來的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來的,有靈氣,神仙放到那裏的)這就是想象。”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飛來得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石上”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

於是我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問學生“桃石會飛嗎?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爲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於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黃山的奇特便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深地印象,黃山的美麗與魅力也不斷的在學生心中明朗起來。

低年級語文教學,如若在“讀”和引導“議”上多下功夫,我想,學生會學有所獲的。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5

一、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的不到保證

語文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最美。讓學生在與文字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體會,只有多讀才能使靜止的文字表現他的情感,讓文字成爲一幅幅鮮活的圖畫。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示範是非常必要的。由於學生之前未接觸此類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讀的陋習。所以,造成了班級中學生朗讀水平下降。

二、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味

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讓學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讀,不考慮,學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體的引導,點撥,也是徒勞。這裏就要求教師掌握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讓學生們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現的景觀。使文中的客觀文字,變的豐富真實,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必要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對“景”瞭然於心。否則,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三、對識字教學的時間不夠

由於本課出現的“我會認”的生字較多。對學生的掌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所花的時間也相應的加長。當把這些我會認的字記熟後,在帶入課文中就好學多了,而對於要求“我會寫”的生字,還是用來示範寫。請同學演板,共同觀察,糾錯而獲得正確規範的字型方式爲主。寫字教學中,突出相同結構的字的這個重點。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當然,世上本無完好無缺的課,比如,學生對黃山山石“奇”理解還不夠透徹。對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夠了解,時間關係,課後的生字學習批改指導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課學生都有收穫,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