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師考試中外文學常識備考分析

一、考查形式

教師考試中外文學常識備考分析

考查中外文學常識時,考法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區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少數地區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但整體來看考點的分佈和側重點大致相同,只在難度和分值分配上有所增減。

二、考試內容

中外文學常識部分主要考查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結合各地區考情來看,中國古代文學考查的佔比最大,中國現當代文學次之,對外國文學史的考查最少且難度最低。中外文學部分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學習難度較大,針對這一部分內容,建議考生在備考階段做到以下幾點:

1.平時加強對文學常識的瞭解和積累,在生活中加強閱讀和了解,培養對文學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習文學的能力。

2.在記憶文學常識時學會建立思維導圖,尤其是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學時,建立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瞭解文學史的發展和變化,進一步掌握文學知識。

3.多做針對性的練習,在習題中摸索出題規律,掌握高頻考點,爲後續備考尋找方向。

下面就中外文學常識的三個模組,簡析一下相應的考點及備考建議。

(一)中國古代文學

考點:

中國古代文學在考試中更多的是考查考生對於文學基本常識的瞭解和掌握,考點難度較低,主要考查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些舉足輕重的文學作者,不同時期的文學體裁以及一些風格流派,但因爲中國古代文學從先秦時期開始到明清時期結束,時間跨度較長,涉及的內容繁雜且瑣碎,考生在備考階段需要記憶和掌握的內容繁多,背誦壓力較大。

備考建議:

1.記憶中國古代文學可以採用縱橫記憶的方法,將不同時期相同風格的作者和作品以及相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進行整理記憶,組成縱橫相交的表格,方便進行記憶。以山水田園風格派的作家爲例:在東晉時期,有著名的作家陶淵明;在南北朝時期,有第一個全力創作山水詩歌的作家謝靈運;在唐朝時期有王維、孟浩然。考生在進行備考時,就可以採用縱橫記憶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

2.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興起的文學體裁也有所不同,其藝術特色也有很大區別,考生在進行備考的時候可以結合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和社會狀況,以及其盛行的文學體裁進行記憶。例如在唐朝時期就是詩歌最爲盛行,而經過動盪和變遷後;到宋朝時期,就演變爲具有不同詞牌限定的詞最爲盛行。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

考點:

針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常識的考查,與古代文學相比,不再注重對朝代和時期的考查,而是將考查的重點放在作家與作品的對應上,另外就是針對於一些文學名著的主人公性格特徵,作品的主要情節及寫作時採用的藝術手法進行考查。

備考建議:

1.在記憶中國現當代文學常識時,建議考生採用對比記憶法,將具有相似或相關的'作家或作品進行對比記憶,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文學常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避免在做題時走入誤區。以作品爲例,在中國現代文學當中,有兩部名字很相似的作品,分別是沈從文的《邊城》和錢鍾書的《圍城》,考生在記憶時就可以將兩部作品放到一起進行對比記憶,這樣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做題的準確率。

2.中國的現當代文學在考查時不僅會出選擇題,也以主觀題的形式設定問題。考生在進行備考時,對中國的現當代文學不能僅僅是隻將作家和作品進行對應,對於一些重點的文學作品,考生需要掌握其主要情節和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三)外國文學

考點:

在考試中,對外國文學的考查相比於中國的古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來看比重更少,機率更低,所佔分值也更少些。外國文學中涉及的國家較多,外國文學主要是針對作家的國籍及其作品進行考查。

備考建議:

1.因外國文學中涉及的國家多,識記時的壓力較大,考生在備考階段可以將一個國家的作者整理到一起,這樣在考試就可以避免出現作家與國籍不對應的情況。

2.外國文學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作品風格及流派的發展和演變,考生在備考時也可以將相同風格流派的作品放到一起來進行記憶,這樣可也以幫助考生進一步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