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量角》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量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量角》教學反思

《量角》教學反思1

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認識量角器

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角、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採用透過看書觀察自學,交流彙報發現,進而達到認識量角器的目的。最後讓他們再一次指着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稱說給同桌聽,這樣學生就會記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

(2)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要讓學生讀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數並能說出讀角的過程,確實很難,量角器上的刻度線比較複雜,特別是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錯,所以在這裏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自己探究出何時看內圈刻度,何時看外圈刻度。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現,在讀角量角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小組裏討論,互作補充,逐漸完善;再同桌說、個體說,這樣從小組到個體。再讀角、量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讀角、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來量角的度數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老師全面放手,相信學生,讓他們先嚐試着量量看,再請量對的學生作正確示範,起到正面引導,最後得出量角的步驟。

《量角》教學反思2

教學片斷

師:“透過討論,大家都認爲要知道角的大小,必須要用一種像量長度一樣的尺子,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師:“不過介紹量角器前,我要考一考大家的閱讀能力。請大家閱讀第18頁內容,看誰能找出自己所看不明白的句子。”

幾分鐘後,學生說:“都看懂了。”

師:“那好。請說一說‘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你是怎麼理解的。”

學生想說又止,試着讓幾名學生說一說理解,也不能說出所以然。

師:“半圓分成180份怎麼分?每一份所對的角在哪?”

我於是出示一個圓,然後擦去半個圓,接着介紹如何將半圓平均分成兩份,同時畫出這一份所對的角。

師:“大家觀察一下,把半圓平均分成兩份,一份所對的角是什麼角。”

生:“直角。”

師:“直角是多少度?“

生:“90度。“

師:“我繼續等分半圓,將半圓平均分成四等份,一份所對的角你也能畫出來嗎?”

學生們躍躍欲試。我讓一學生完成畫此角。

師:“你們能算出是多少度嗎?”

生:“45度。”

師:“不錯。如果我就這樣分下去,將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有多大你能想象出來嗎?大家想一想1度的角有多大,角的兩邊叉開多大?”

生:“1度角的兩邊叉開的很小的,兩邊都好像要粘到一起了。”

師:“大家說得不錯,現在大家觀察一下教材第18頁的1度角,是不是和你們想象的一樣。” 師:“現在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量角器,與同伴說一說你的發現好嗎?想一想,你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嗎?試着量一量第37頁下的兩個角。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在小組裏互相商量解決。”

學生討論、操作。最後讓學生對一些角進行測量,檢測教學效果,居然學生全部透過。

反思

這次的教學爲什麼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我思考之後,覺得原因有二:

一、其實在以往的教學中,不是我對教材的不理解,也不是不能創設很好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本的是對學生的理解能力不瞭解,不知學生對‘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理解不透,透過觀察和聽教師的講解並不能讓學生清楚量角器的結構。在教學中,往往將教師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被動地來了解量角器,識記量角器,運用時必然造成學生無從下手的狀況。而這次的教學,我僅是在介紹量角器這一環節進行改動,給了學生認識量角器的一些思維支點,將角與量角器的關係一併介紹,既是介紹量角器,也是介紹角,不是孤零零地就量角器說量角器,角與量角器共生。這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理所當然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去發現探索角的度量方法,也理所當然能發現用量角器量角大小的方法。

二、在教學中,不管學生的自主探究,還是合作探究,僅僅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充滿熱情和智慧的指點。學生的思維如果缺少支點,缺少足夠的生活體驗是不能很好完成探究任務,或者完成的探究任務也是有缺陷的。而這些支點的提供是需要教師沉入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以及學生的交流語言,只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我們纔有可能找到與學生交流的最好語言,找到我們能夠創造的最佳教學情境。

《量角》教學反思3

最近這幾天學習了“角的度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量角器的使用,出現了許多的狀況,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錯誤:

錯誤一:學生量角時,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有完全重合,導致量角出錯。

錯誤二: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沒有對齊。

錯誤三:看錯量角器的刻度。在測量時,應讀裏圈的刻度時,卻讀外圈刻度了,或者應看外圈的刻度,卻看裏圈刻度了.

針對以上的錯誤,怎樣才能避免呢?怎樣讓學生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在鞏固練習課上,我再次講授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即:外圈從左向右讀,內圈從右向左讀,大部分學生杜絕了這種現象,我又把測量的過程分成了兩步。

一、點對齊,即角的頂點和量角器的中心對齊。

二、線線對齊,角的一條邊要與量角器的0°刻度線對齊。

經過這樣的反覆講授,學生們逐步掌握了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方法。

《量角》教學反思4

《量角》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爲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

教學時,先透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透過觀察你會發現什麼?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後,我根據彙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着量,然後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後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透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後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量角》教學反思5

一、設定認知衝突,激活學生思維。

在教學“用量角器量角”時,什麼時候看裏圈的刻度,什麼時候看外圈的刻度,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在學生透過討論,得出怎樣量出水平的開口向右的角的方法後,有意識地設計了一個會形成認知衝突的情景:

學生在量角的度數時,老師巡視,發現全班只有兩個同學的結果是正確的,但老師不動聲色,請一個量錯的同學到前面來介紹量法,大部分同學都贊同了它的意見,都認爲是60°,從表情可以看出他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時有一個同學提出了異議,“是120°”,他們的神經爲之一震,這時大部分同學都覺得茫然,他們在心裏會產生質疑,發現了問題,進而提出問題:怎麼是120°?我剛纔什麼地方量錯了?在學生的心裏產生了強烈的認知衝突,他們會想:是我量的方法對,還是他量的方法對?

在心中充滿疑問的情況下,透過討論,學生比較深刻地理解了要看清刻度的方向。這比老師一次次地提醒“要看清刻度的方向”效果好得多。

二、使量角不成爲“屠龍之技”。

爲什麼要度量角的大小?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能夠感受到角的大小的作用嗎?很難。學生並沒有進行“角的大小”比較的直觀經驗,也沒有量角的實際需求(但這種需求能夠激發)。因爲“角”是蘊涵在客觀物體裏的,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數學上的“角”(頂點、過頂點的兩條直直的邊、平面圖形),因此在客觀物體裏很少能直接看到數學上的“角”,在“靜態“中很難意識到角的大小的作用。

那爲什麼還要學習“角的度量”呢?如何使“量角的大小”不是單純的“屠龍之技”?

如果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應用情境:滑梯的角度多大合適?誰放的風箏高?椅子的靠背多彎舒服?在哪個位置射門進球率高?……並透過直觀演示抽象出“角”,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的作用。雖然教師還不能清楚地向學生解釋原因,但至少給學生寬廣的視野、給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感受、體驗到“角”的大小所蘊涵的思想與方法不僅是生活所需,更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

《量角》教學反思6

在教學用量角器量角時,我首先讓孩子們認識量角器,瞭解量角器的知識,如:量角器的度數、中心,外圈內圈等,然後學習量角的三個步驟:第一步,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第二步,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第三步,從零刻度線開始,看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教師演示怎樣對點、對邊、看刻度,

本以爲只有這三步,孩子們很容易掌握,但在實際操作時部分學生出現困難。學生擺放量角器到角上時,度數容易出錯。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五讀成五十五,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分不清讀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我讓學生觀察0刻度線用的內圈還是外圈,順着0刻度線轉着看。還有的學生度數非常不準確,當角的邊畫的比較短時,建議學生把角的邊適當延長到與量角器的刻度有交叉的地方,便於觀察。除了教師演示、學生演示外,我還安排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互幫互學,在不斷調整提高測量精確度中引導學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意識。

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情況還是可以的,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問題主要是:操作不熟練。在後面的教學中要多加練習;另外學生購買量角器時,老師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範,內外圈刻度線相反,這些不規範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標籤:教學 反思 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