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大唐名相魏徵

魏徵(580-643) 字玄成,館陶(今河北館陶)人,一說鉅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唐初政治家。少時喪父,家貧,但胸有大志,喜好讀書,曾出家爲道士。隋末參加李密的瓦崗軍起義。後隨李密歸唐,又爲竇建德俘獲,任起居舍人。竇建德死後,他爲唐高宗李淵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馬。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爲諫議大夫。他好犯顏直諫,前後陳諫二百餘事,深爲太宗器重,遷爲尚書左丞。他曾對太宗說:君主“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他還常勸太宗以隋朝滅亡爲戒鑑,認爲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任賢受諫”,“薄賦斂輕租稅”等。貞觀三年(629年),任祕書監,參預朝政,貞觀七年(633年),爲侍中,能識大體,以常情處事。受詔監修樑、陳、齊、周、隋史,親筆寫了《隋書》序論和《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又總編《羣書治要》,書成,進官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魏徵死後,唐太宗思念不憶,嘆息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後來,他派人去魏家,得到一紙殘書,上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這可以說是魏徵的'最後一諫。魏徵的言論見於《貞觀政要》。

標籤:大唐 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