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學習教學經驗應是再創造性勞動

鄭耀祖

學習教學經驗應是再創造性勞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想做到常教常新,不斷提高質量,就必須面向實際不斷學習他人先進教學經驗,這點爲人共識。目前,就學習而言,各地均很重視。

在廣大教師中,採取組織觀摩課、示範課、研究課以及開展各種實驗研究、召開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掀起了相互學習先進教學經驗的熱潮。廣大教師學習熱情高漲。這自然值得稱道。

但是,要站在理論的高度,運用先進教學思想來審視、觀察其課堂教學實踐,就不難發現目前的學習多系簡單的照搬照套。這種猶如鸚鵡學舌,只模仿其外露的特點而不研究其精神內涵的做法,終究學不到“真經”。可見,學習有真、假之分,亦有會與不會之別。那麼,應持何種態度,如何學習他人先進教學經驗?

筆者欲就此問題略抒己見。

教學經驗是他人在刻苦鑽研教學理論、教學知識的基礎上而創造出的獨具風格的教學方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經驗是體現教者教學思想而富有創造性勞動的結晶。它不僅有其共性而構成的可遷移性,還有其個性而形成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學習教學經驗有其特殊過程,不同於科研單位的科技成果轉讓,也不同於小學生習字“臨貼”,它只能因人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進行再創造。就拿科技成果轉讓來說,生產廠家只要拿到轉讓的.科學研成果,對工人稍加培訓,就可立即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產品質量,取得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而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就不同了,大凡善於學習者,在學習時,都是先運用教學理論來鑑別、認識他人之經驗成果,分析研究其體現的教學觀念。掌握其“精髓”;再依據此思想結合實際,經過對他人的東西改造製作,納入自已的教學實踐之中檢驗、修正這種創造,使他人教學經驗這個外在認知體系,進入自己的內在意識和認知結構之中,內化爲自己的東西,用來指導實踐。這種尋求某種經驗認識的過程,無不具有“求異”和“創新”的因素,所以,概括起來講,學習教學經驗就是再創造性勞動。決非簡簡單單地照搬照套,“依葫蘆畫瓢”,所能學到手的。

學習教學經驗既是再創造性勞動,就應立足於再創造。爲了學有所得,學到“真經”,學習者應首先認真刻苦鑽研教育科學理論。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等知識,以武裝自己。掌握學習武器。其次,鑑於要把他人的經驗靈活地遷移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試驗研究,在整個過程中充滿着很多不確定因素,將獲得什麼結論,可能採取什麼方法,會遇到何種新問題與困難等都難以預料,這就決定了研究活動是在逐步不斷改變和調整過程中進行的。要將其最終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其勞動的性質、強度以及所需時間和耗費的精力,遠非一般課堂教學所能比擬,故要求不僅要有科學求實的態度。還必須具備樂於付出、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精神。再次就是要講究學習方法。方法是實現學習目的的重要手段。學習得法,就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還應善於總結經驗,研究改進學法,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