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分類統計大班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類統計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類統計大班教案

分類統計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一、在遊戲中,學習按物體的名稱、用途或性質進行分類,初步探索統計方法。

二、樂意與同伴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

三、分工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組織幼兒參觀超市,觀察瞭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類概念。

二、環境的創設:利用貨筐、積木、標誌片等與幼兒共同佈置成一個“xx超市”。

三、材料準備:

1、發動幼兒收集幼兒用品、玩具類、食品類的物品若干。

2、袖套、筆、記錄板,幼兒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動過程:

一、分類

1、師幼共同搬運貨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類)過超市。

2、幼兒討論如何將物品分類擺放。談話:想想怎麼樣擺放物品能更合理,讓顧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3、、提出分類要求:

(1)任意物品的歸類擺放要整齊合理。

(2)要輕拿輕放,與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導幼兒按物品的名稱、用途或性質進行分類歸放,讓幼兒嘗試在總分類進行子分類。

5、組織幼兒觀察超市,說說物品的歸放是否合理,爲什麼?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統計

1、問題討論:想知道超市裏有什麼物品嗎?它們的數量是多少?該怎樣統計呢?

2、提出要求:統計時要認清楚你統計的是什麼物品,數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兒自由選擇物品進行記錄。記錄的方法有幼兒自己決定。

(2)重點指導幼兒清楚地記錄,統計的是什麼物品,它的數量是多少?

(3)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嘗試,想出更合理的統計方法。

(4)鼓勵幼兒互相交流各自的統計情況。

三、講述

1、請部分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情況,並對統計的結果進行驗證。

2、幫助幼兒整理,提升更爲合理的統計方法。

四、延伸

1、出示統計表,幫助幼兒從隨意的'統計過渡到表格的統計。

2、進一步激發幼兒統計的興趣和願望。

分類統計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徵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徵進行分類統計,並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

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徵進行統計,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徵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看清特徵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 統計結果。

4、創意拼貼畫。爲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透過操作發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分類統計大班教案3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已漸漸不滿足於以傳授爲主的教學模式、不滿足於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於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於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於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中輕輕鬆鬆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爲主"爲"以幼兒爲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嘗試設計並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透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內),並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於教師瞭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二)聯繫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麼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裏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3、用什麼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後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

(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並分類統計裏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後操場——樹有幾棵?前、後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去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於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髮幾個?短頭髮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髮長與短的標準")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

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與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③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瞭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彙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彙報與交流):

①你們統計什麼?統計結果如何?

②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③你們碰到過什麼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佈置作業——課後實踐:

請幼兒回家後,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並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大班數學:趣味統計與分類》相關的文章。

標籤:統計 教案 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