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雷電頌教案(通用7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雷電頌教案(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雷電頌教案(通用7篇)

雷電頌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徵展開想像,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發戰鬥激情。

2.體會屈原熱愛祖國,抨擊黑暗,熱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表達思想感情,增強氣勢。

2.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佇立(zhu4) 睥睨(pi4 ni4) 咆哮(xiao4) 波瀾(lan2) 污穢(hui4) 犀利(xi1)

劈開(pi1) 稽首(qi3) 馳騁(cheng3)虐待(nüe4)

2.解釋下列詞語。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污穢:不乾淨。 播弄:擺佈。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靂。 躊躇:猶豫。 鞭撻:鞭打。比喻抨擊。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懺悔: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認爲應受到報應的罪惡。

拖泥帶水: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乾脆。

二、匯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關資料,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讓學生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涌的流水岸邊的仰天長問,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介紹歷史尉《屈原》寫作的時代背景。 郭沫若歷史劇《屈原》寫於1942年1月。當時是抗日戰爭後期,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時值“皖南事變,,以後,郭沫若在重慶創作了《屈原》,借古諷今,揭露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現實。他借屈原的獨自,鞭撻蔣介石的反動統治,抒發了人民的憤恨。

《雷電頌>出現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場。屈原被囚禁在東皇太一廟。他手足帶着刑具,頸上繫着長鏈,散發披肩,獨身徘徊。這時,狂風咆哮,電閃雷鳴。面對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國就要淪亡,聽着風吼、雷鳴,看着閃電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他激憤的心情發展到極點,他的心像火一樣燃燒起來,鑄成了這大氣磅礴,動人心魄的獨自--《雷電頌》。它是屈原鬥爭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全劇高潮中最強力的一個音符。

三、朗讀課文

課文在形式上並不押韻,但節奏分明,聲調鏗鏘有力,要求學生反覆朗讀,品味文章語言,體會文章氣勢,並談感受。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雷電頌》這段獨白,大致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風、雷、電的期待與歌頌,一是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聲威的發展,和屈原的感情脈絡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層(1~3段),呼喚風暴怒吼,由衷讚美“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

第二層(4~6段),呼喚風、雷、電,表達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強烈願望。

第三層(7~8段),讚頌閃電的光明與火花,並決心與之一起燒燬一切黑暗勢力。

第四層(9-12段),義正辭嚴地詰責“土偶木梗”,表示與污穢、邪惡,勢不兩立。

第五層(13段),表現屈原的堅強意志與必勝的信心。

這是一首結構嚴謹的散文詩。全詩五個層次先分後合,緊密相連,由風,及雷,及電;由詛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頌火進射出光明,再到燒燬一切偶像。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一氣呵成,使詩人的滿腔怒火和對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現。

五、探究活動 提問:課文運用了象徵手法,說說風、雷、電等形象象徵了什麼,再舉例說說課文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文中屈原藉助於謳歌偉大的自然威力,抒發了對摧毀黑暗的渴望和對這種偉大正義力量的讚美。

風、雷、電,這些自然界的現象,在詩人心目中,已經成爲一種戰勝黑暗的力量,詩人又把自己的偉大戰鬥精神融入咆哮的風,轟隆隆的雷和閃耀的電之中。風雷電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開”,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勢力進行殊死的搏鬥。因此,屈原對風雷電的歌頌,也是對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正義力量的歌頌。

此外。<雷電頌>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感情,增強語勢。獨自中屈原滿懷激情地直接和風雷電對話,直接怒斥偶像神靈,這些擬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達出鮮明的愛憎感情。

反覆、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達感情,使獨自更有氣勢。如,: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潰壩,洶涌奔騰。

詩中還有不少反問句、設問句,“你,你東君,你是什麼個東君?”“你,你紅着一個面孔,你也害羞嗎?”“哭,哭有什麼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們用來打奴隸的刑具嗎?”等等。這些句子,呼喚指斥,使獨自更增強了戰鬥力。

六、欣賞品味 學生配樂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七、小結

本文是歷史劇<屈原>中的一個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長篇獨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這篇散文詩,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撼動人心。

“雷電獨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徹底蹂躪詩人自尊的靈魂,,噴薄而出的詩。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筆.是屈原鬥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且它使全劇主題思想鮮明地突現出來。這篇散文詩,想像瑰麗奇特,把屈原和風雷電融爲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毀滅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爲光明與正義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愛國者的形象。

八、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高建華

雷電頌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戲劇文學的特點。

2、體味文章熾烈的語言及雷霆萬軍的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3、理解作品的內蘊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4、德育目標:體會屈原的深切的愛民之情和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作品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聯繫背景資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研討探究法。

〖教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1、導語:

透過歷史的長廊,我們看到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飽經風霜的臉上,愁眉不展。腰繫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雲高冠,着雪白的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郭沫若的《雷電頌》。

(板書課題)

2、投影儀出示輔助資料:

⑴ 戲劇知識簡介: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衆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戲劇的文學部分,通稱爲劇本,是文學的一大類別,與詩歌、散文、小說並列。劇本直接規定了戲劇的主題、人物、情節、語言和結構,是舞臺演出的基礎和根據。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衝突,透過具體的舞臺形象再現社會的生活鬥爭,激發觀衆強烈的情感反應,達到薰陶教育的目的。按反映矛盾的性質和表現手法分爲悲劇、喜劇、正劇等;按題材和編演年代分爲歷史劇、現代劇、傳統劇、童話劇等;按結構規模和容量大小,可分爲獨幕劇和多幕劇;按語言表現的形式,可分爲話劇、歌劇、舞劇、啞劇等。

⑵ 屈原簡介:

名平,字原。戰國時楚國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後遭讒去職,迭遭放逐,至首都郢爲秦兵攻破,遂投汨羅江而死。

3、整體感知:

⑴ 學生聽錄音機範讀,理解劇情,體會文章氣勢。

⑵ 投影儀出示有關劇情及結構:

① 第五幕的劇情和情節結構:

劇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後鄭袖爲首的楚朝奸臣之間的尖銳矛盾衝突,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開端。寫靳尚和鄭詹尹秉承南後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充分暴露了以南後爲首的楚朝的奸臣剷除政治異已的兇殘和毒辣。第二部分,發展。寫屈原的內心獨白──《雷電頌》。第三部分,高潮。寫嬋娟之死。這一部分表現了光明和黑暗,正義和邪惡勢不兩立的衝突。嬋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爲能代屈原死而高興,展現了嬋娟的高尚品格和爲正義而獻身的精神。

② 舞臺說明:

屈原吟詠雷電頌的時間是在午夜已經過去,黎明尚未到來的時候,地點是東皇太一廟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狀,陰森可怖,給人威壓的氣勢和令人窒息的氣氛。

自然景象是雷電交加,狂風大作,無邊的黑夜在顫動,在撕裂,在爆炸。

舞臺上的屈原是一個堅持真理的愛國者,受到奸臣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頸上有長鏈,玄衣披髮,但他大義凜然,目含怒火,堅貞不屈,滿腔憤怒。

(希望透過舞臺背景的瞭解,讓學生走進屈原的內心世界,從而加深對文章內涵的領悟)

⑶ 學生配樂朗讀,想象劇中的情景,以精煉的語言談出自己的感受。

(透過誦讀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在體味文章熾烈語言的同時,感受屈原英勇無畏的精神,並談自己的感受。教師本着鼓勵的原則,讓學生各抒已見,言之有理即可)

4、深入閱讀:

學生細讀課文,思考:屈原的內心獨白表達了哪兩個方面的思想內容?體現在課文結構層次方面是怎樣的?

(學生分小組研討探究,教師提示)

明確:課文表達了屈原歌頌風雷電、怒斥神祗兩方面。

板書:

第一層次:從風!你咆哮吧!到燒燬吧!。詩人呼喚並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第二層次:從把你這東皇太一到末尾。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以研討探究的方法爲主,讓學生透過交流合作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遷移:(作業)

以現實生活爲內容,選擇某一特定場景下發生的事情爲題材,寫一個小劇本,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的修辭和象徵手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2、品味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課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瞭解象徵的手法及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1、導語:

請小組表演自己編寫的小劇本,教師適當的點評,以表揚爲主,並引入正課《雷電頌》。

(板書課題)

2、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象徵的手法?體會其好處?

(學生分小組研討,教師適當點評,並給予明確)

板書:

風雷電:象徵了追求光明、要求變革的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了人民羣衆。

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有形的長劍:指屈原入獄前身上的佩劍。

土偶木梗:象徵了無德無能、欺民惑衆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徵手法的運用能使不容易或不便於直接說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化抽象爲具體,增強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深入閱讀:

結合語句品析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

(小組透過合作研討來完成,教師歸納總結)

通篇運用了擬人兼呼告的修辭:例風,你咆哮吧!咆哮吧!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等。直接有力地表達了愛憎之情,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表達效果。

其次,還有反覆、排比、比喻、反問等修辭,也增強了抒情的效果,即表達了愛憎之情,又具有詩的形式美。如:啊,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都是跳舞。兼用擬人、呼告、排比;你,你這土偶木梗,你這沒心肝的,沒靈魂的,我要把你燒燬,燒燬兼用反覆、排比,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

4、拓展遷移:(作業)

回憶以前學過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與之相比較,找出兩文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點。

雷電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初步瞭解戲劇文學的特點一—劇本主要靠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2.瞭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象徵手法,體會表達效果。

二、能力目標:培養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1, 指導學生誦讀,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2, 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三、情感目標 理解並走進屈原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1.聽一讀一賞一讀:讓學生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體悟、理解。

2.課堂討論: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朗讀、思維、說話多維交流。

3.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預習

提供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讓學生走進戲劇,走進郭沫若,走進屈原。

二、匯入新課

學生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交流有關感受。

教師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學生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涌的沅水岸邊的仰天長問,情境匯入新課,教師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

多媒體課件展現情境及課文錄音,學生欣賞體驗,品味文章語言,體悟文章氣勢,並談整體感受。

四、研習課文

1.學生誦讀,以讀帶品,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2.小組交流、討論品讀感受。

3.學生就文章的內容和形式談有所感的句段,並讀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賞品味

全體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六、小結

透過聽一讀一賞一讀,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課後記:在學習本文前,應充分給學生介紹郭沫若的生平和當時的歷史背景,能幫助學生理解中心,體會作者的感情。

雷電頌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作品的藝術特點。

3、培養初步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民俗匯入:

每年農曆端午,我們都會划龍舟、吃糉子,同學們知道爲什麼會有這一風俗習慣嗎?爲了紀念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郭沫若的戲劇作品《屈原》,走進這位偉大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偉人掠影:

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關屈原和郭沫若的資料,並製作成課件進行展示,瞭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傳爲湖北秭歸人。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讒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其忌日成爲後人紀念他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重要作品有《離騷》、《九章》、《天問》等,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全詩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義作品。比喻生動,語言瑰麗,誇張大膽,詩中融入大量的神話傳說及歷史人物故事,使詩篇波瀾起伏,千變萬化,雄偉奇觀。屈原創造了騷體,即“楚辭”,爲後世詩人的創作開闢了無限的空間。

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他從抗戰的現實鬥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着鬥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三)朗讀感悟:

1、 根據課後“參考資料”瞭解戲劇基本劇情。

2、 播放《雷電頌》朗讀:要求學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語段所使用的語氣、語調、語速,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點評論。

3、你覺得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跟以往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參考:激情澎湃,氣勢雄渾。全文都是屈原的內心獨白。

4、根據剛剛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假設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讀全文。

5、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情感。

參考:第一部分(從“風!”……“燒燬了吧!”)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和嚮往。第二部分(從“把你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語言品味:

1、跳讀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內心獨白,那麼我們就能夠從這些話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並說說這裏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情感。

2、透過前邊的朗讀及對屈原內心情感的分析,你認爲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3、課文中作者將很多事物都賦予了其他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什麼特殊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麼手法?聯繫寫作背景談談戲劇的創作主旨。

參考: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衆。

無形的.長劍:象徵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羣像: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惑衆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徵手法。

課後參考資料第二部分。

4、《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參考:運用擬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達了愛憎;運用排比和反覆,使句式整齊;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五) 拓展閱讀:

1、《醉》

——讀《雷電頌》有感

一雙戴着鐐銬的伸向長空的手

是在尋求光明

同時也奉獻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別人眼中

也許是一種癡狂

獨自叫嚷着要燒燬,燒燬

嘶啞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動的是怎樣的一種激情

卻被鐵的桎梏鎖在黑暗的牢籠

你的火

把那鐵鐐燒紅

黑暗中血一樣的暗紅在不停地閃動

日復一日地對光明的渴望和尋求

卻被扼住在這黑暗的年代

心中縱有鐵馬金戈卻脫不去身體的悲哀

終究是個凡人

一個人的力量怎麼能達碎千年的禁錮

雷鳴,電閃,風的狂吼

咆哮,炸燬,力的崩裂

地洞山搖的偉力穿透雲層

天上的神靈也不敢吭聲

其實你也是神靈,卻化成肉體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獻給無邊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見到遠方的光明

從不喝酒卻在一間孤獨的大殿中如醉如癡

仰望穹隆在《九歌》諸神面前似癲似狂

你心中的無形的長劍正劃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電光

還有雷

炸裂滾動着驚天的巨響和風一同在雲中

咆哮

也許有銅和鐵的顏色

兵戈的交鋒並非都在視野之中

當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沒喝酒的你胸中象鐵一樣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鐐銬的沉重又給你搏鬥的力量

當你的音樂和詩在風中流淌

雷電都化成利劍

可悲痛卻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體的疼痛

以爲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遙遠得不可捉摸

你連性命也不顧及

滾滾的汨羅江水沸騰着

那水中涌動着暗紅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談談你讀了《雷電頌》後是否和本詩的作者有類似的感受?嘗試着也將其寫下來。

2、閱讀郭沫若《鳳凰涅槃》,進一步瞭解郭沫若的寫作風格。

雷電頌教案 篇5

《雷電頌》節選自郭沫若五幕歷史劇《屈原》,是一篇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更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撼動人心,是全劇的靈魂和高潮。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重要一筆,是屈原鬥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且使全劇主題異常鮮明地凸現出來,屈原呼喚雷電,怒斥土偶,充分表現了詩人痛恨黑暗、嚮往光明、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本文想象瑰麗奇特,閃耀着革命浪漫主義的詩學風格,象徵及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簡短靈動的句式,增加了散文詩的音樂美,更像是屈原在爲楚國的命運奔波的交響曲。

【教學目標】:

1、透過分析劇情、結合背景瞭解本文的寫作目的。

2、透過朗讀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及抒情方式。

【預習要求】:

1、流暢地朗讀全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讚揚及批判對象。

2、仔細閱讀課後劇情梗概,瞭解文章的出處。

【教學過程】:

1、匯入:

“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天問》節選,譯文:“傍晚時分雷鳴電閃,想要歸去有何憂愁?國家莊嚴不復存在,對着上帝有何祈求?”)兩千多年前,一位偉大的詩人向着世界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在這疑問中銘刻着他對於身處危機中的祖國深深的憂慮。1942年,同樣感受到祖國的內憂外患,另一位詩人郭沫若以這幾個詩句爲基礎,在話劇《屈原》中書寫了一首有關風、雷、電的慷慨激昂的頌歌。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悲壯的詩歌,就是要感受這些先輩的情感,並用我們的聲音再現那個時刻的場景。

2、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字的情感。

(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及補充材料回答)

⑴大家已經閱讀過課後的話劇《屈原》的劇情梗概,本課選自五幕話劇的哪一幕?(第五幕)屈原爲何被囚?(遭受了以南後鄭袖、上官大夫靳尚的誣陷)鄭袖爲何要與秦相張儀勾結,出賣自己的祖國呢?

補充劇情:當時戰國的形勢是秦國最強、楚國最大、齊國最富。因此齊楚聯盟對秦國威脅最大,秦國自然處心積慮要拆散兩國聯盟。秦相張儀揚言要送中原的美女給楚王,早已人老珠黃的鄭袖擔心失寵,張儀乘機提出不送美女的條件就是讓鄭袖出力拆散齊楚聯盟。這一聯盟的倡導者屈原自然就是他們最大的障礙,鄭袖就設計讓楚王相信屈原“調戲”自己,進而誣陷屈原。

由此可見,鄭袖陷害屈原完全是出於個人的私利,爲此出賣祖國她在所不惜。

⑵鄭袖的設計實際上非常荒謬,因爲她在上演這出鬧劇時舞臺上還有許多扮演《九歌》中諸神的演員在場。可楚王沒有想過屈原平時的行爲,也沒有詢問其它人,輕易相信屈原已“瘋”,這並不符合歷史。在郭沫若原本的設計的話劇《屈原》,時間橫跨了二十餘年,基本上比較符合歷史,郭沫若對劇情作出如此巨大的調整,並且將時間壓縮至一天,就是爲了突出生活的荒謬,也正是生活的荒謬才使屈原內心爆發出如此劇烈的憤怒。

⑶朗讀全文,歸納一下文中出現的形象,並根據屈原的對其的不同態度將之分類。

提示:爲什麼把雷比作車輪滾動的聲音?爲什麼要到洞庭湖、長江、東海以及那個小島上去?

屈原用什麼來稱呼那些只會產生黑暗的諸神?

歸納:

風、雷、電:追求光明、打破黑暗的變革力量(歌頌)

洞庭湖、長江、東海、小島:美好的理想世界(嚮往)

土偶木梗:黑暗勢力的代表(痛斥)

⑷全文何處在歌頌追求光明的風雷電?(1-8)何處在痛斥黑暗?(9-11)在這兩部分之間,有明顯的過渡句,反覆強調了什麼?(“燒燬”,毀掉黑暗,贏得光明)在文中的最後兩節(12、13),同樣也有着過渡句,提到了誰?(“河伯”)這一節中兩次提到河伯是同一個人嗎?(不是,後一個就是爲他辯誣的扮演河伯的演員)實際上,屈原在這裏描述了現實的黑暗,而在最後再一次呼喚“毀滅”這個黑暗的世界,也就是全文的總結。

3、指導朗讀,品讀文字。

⑴剛纔我們所歸納的情感如何透過朗讀來體現呢?我從兩個段落中各選取了一個典型的語句,我們就從此開始,看看如何讀出不同的情感:

A、“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B、“你,你東君,你是什麼個東君?”

提示:在朗讀這兩句時可以透過語氣的變化體現出情感的不同,而語氣的變化具體來說就是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大家思考一下,兩個語句,一表現熱烈地呼喚,一表現憤怒地斥責,聲調語速應當如何變化呢?特別是語句中幾個重複的詞語,應當讀出什麼樣的變化呢?

(A、由低而高,由快而慢,表達迫切的渴望之情。B、由高而低,由慢而快,表達輕蔑和痛恨)

(學生先小聲讀,由個別學生示範讀,再齊讀)

⑵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話所在的小節,也請大家讀出語氣的變化。

雷電頌教案 篇6

【創意說明】

《雷電頌》是一首詩與劇的融合(即將詩篇融入劇情)的優秀的散文詩,劇中屈原借風、雷、電抒發滿腔激憤,藉助象徵、擬人、呼告等修辭手法表現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以及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本設計的意圖是在學生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透過想像、探討、交流讓學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體會詩篇融入劇情增強劇作詩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

此前佈置預習,學生查閱有關屈原的資料,課堂上交流。

二、讀課文,想情景

多媒體播放理查德的鋼琴曲《命運》。

學生品味課文意境,想象情景,達到入境這一步,進而調控情緒,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認知能力。

1、聽讀感受。

2、學生自由的放聲的富有激情的朗讀。

3、感知內容:

一層

呼喚風雷電,表達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二層

借斥神鬼偶像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4、想像情景:狂風怒吼,雷聲隆隆,閃電爍爍。

三、說象徵,例修辭

象徵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方法,它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要領,思想和情感(被象徵的本體)。象徵能使不容易或不便於直接說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爲“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象徵體並討論其象徵意義。

如: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衆。

長劍:象徵堅定的信念。

“沒有陰謀……的小島”:象徵一方淨土。

土偶土梗: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感衆的官僚統治集團。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呼告的修辭方法,直接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感情,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表達效果。

還運用了反覆、排比、比喻、反問等方法,增強了整個獨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詩的形式美,迴環往復,蕩氣迴腸,琅琅上口,鏗鏘有力。

四、誦課文,察屈原

重放《命運》學生調動最激越的情感,大聲朗讀並背誦前6段,在朗讀中想像劇中情景,洞察屈原豐富的內心世界。

雷電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誦讀,注意語氣、語調,在誦讀中把握人物內心情感及性格,雷電頌教案。

2、 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3、 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象徵手法,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2、 理解文章語言所包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1、 指導學生利用書籍或網絡,瞭解屈原,瞭解郭沫若,瞭解《屈原》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接觸戲劇。

2、 課前初讀:要求學生通讀課文2-3遍,弄懂生字詞,熟悉課文內容。

二、匯入新課:

1、 歷史故事導

2、 作家及歷史背景簡介

三、整體感知:

1、 課堂範讀:播放《雷電頌》的朗誦帶。要求學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語段所使用的語氣、語調、語速。

2、 你覺得本文在氣勢上有何特點?

明確:

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3、 模仿朗讀:根據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4、 與以往的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在有什麼特點?

明確:是屈原的內心獨白。

5、 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的內容可分爲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層(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着一切罪惡的黑暗燒燬了吧!” )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第二層(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品味語言:

1、 精讀:

討論:《雷電頌》既然是屈原的內心獨白,那麼我們就能夠從這些話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並說說這裏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學對發言同學的朗讀及分析分別給予評價,教案《雷電頌教案》。教師可加以點撥。如:

(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這幾句對風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對風的急切的渴盼!風即是改變黑暗的變革力量,對風以及後面的雷、電的呼喚實際也就是對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的呼喚。朗讀時應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一連串的反覆,“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劈開!”一個比一個強烈、一個比一個堅決,我們朗讀時語氣應不斷加快、加重,以表達屈原想要衝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斷的決心。

(3)、“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着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瞭嗎?” 這幾句是屈原對光明的狂熱的呼喊,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嚮往與追求。朗讀時應把握那如火一般熾熱的感情及雷霆萬鈞的氣勢。

(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把你這雲中君燒燬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麼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產生的根源,“土偶木梗”實際上就是指的世間昏庸腐朽、無德無能、欺民惑衆的當權者和官僚統治集團。表現了作者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鬥精神,體現了他與黑暗勢力決鬥到底的浩然正氣。

2、概括:

透過前邊的朗讀及對屈原內心情感的分析,你認爲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明確: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着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讀中,我們還發現,課文中作者將很多事物都賦予了其它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以什麼特別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麼手法?

明確: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衆。

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羣像: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惑衆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徵手法。

4、討論:

《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點拔:從句式,修辭等角度

明確:A、運用擬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

B、運用排比與反覆,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C、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5、配樂朗讀:全體學生配樂朗讀,再次體會屈原憂國憂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舉辦朗誦會。同學們自行選取《雷電頌》中的片段進行朗誦,優勝者給予獎勵。另:有興趣的同學還可結合《屈原》的劇情,進行話劇表演。

標籤:通用 雷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