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人文主義與人道主義

董樂山(思想境界) 

    爲了譯阿倫布洛克的《西方人文主義傳統》一書,僅僅“人文

主義”一詞,就傷透了我的腦筋,真是所謂“一名之立,旬月踟躕”。

    “人文主義”的英文原文是“humanism”,這個譯名在中國學術

界早已確立無疑。餘生也晚,不知當初此譯是否取自《易經》上的

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這句話。從人類文化的角度看,此譯當是十分妥。但是“humanism”

的多層含義,有時並不是“人文主義”一個譯法所能到處應用,以不

變應萬變的。關於“humanism”的多層含義,阿倫布洛克也曾有過

他的感嘆:“我一生在牛津大學度過。在牛津大學人文學源遠流長,

至少可以追溯到伊拉斯謨、約翰科萊特、托馬斯莫爾,以及文藝

復興的‘新學’。也許就是因爲如此,人文學的含義被視爲理所當然

而不加深究。一直到我快六十歲的時候擔任了牛津大學副校長以後……

我才發現對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者、人文主義的、以及人文學這些詞,

沒有人能夠成功地作出別人也滿意的定義。這些詞意義多變,不同的

人有不同的理解,使得詞典和百科全書的編篡者傷透腦筋,感到頭疼。”

    阿倫布洛克當然沒有想到爲此傷腦筋的人之中,還有翻譯者。

我自大學時代起,對於“人文主義”一詞的含義也是認爲理所當然而

不加深究的,一直到我快七十歲翻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這本書的

時候,才發現它的含義多變,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

所指,以致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至少在中國,還出現了不同

的理解,有譯爲“人文主義”的,有譯爲“人本主義”的,有譯爲

“人道主義”的`,也有譯爲“人性論”的,更有主張仿“唯物論”、

“唯心論”而譯爲“唯人論”的,或仿“哲學”、“科學”、而譯爲

“人學”的,總而言之,名目繁多,莫衷一是。有時使不知“人文主

義”西方淵源的人如墮五里霧中。其實這些譯法大半都是“humanism”

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在不同的具體環境下的不同側重,因此譯法的不

同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也不免帶來不必要的糾紛和麻煩,正如幾個

瞎子摸象一樣,爭來爭去,說的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兒,比如“人文主

義”有“人道主義”的內涵,而“人道主義”則專指人類的同情心。

以後者的狹義的“人文主義”與前者的廣義的“人道主義”相論爭,

是永遠爭不出一個結果來的。

        本文選自遼寧教育出版社董樂山先生的文集《邊緣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