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07年高考優秀作文評點[記敘類]

家 教(2007年全國卷I)

07年高考優秀作文評點[記敘類]

河北考生

“砰--”“咣噹--”“吱--”小寶人還沒進院子,球已經飛了進來,緊接着小寶推門進了屋。

飯菜快涼了,爸爸在邊喝着啤酒,媽媽在另一邊打着毛衣。看見小寶進了屋,媽媽起身把他拉到一旁:

“你幹什麼去了,成績單呢?”

“踢足球……”小寶怯怯地說了三個字,並遞上一張紙。

語文:46,數學:51,外語:42,常識:53……只有體育才及格。媽媽火了,轉身操起一把撣子照着小寶的屁股就打。小寶“哇--”一聲哭開了。

“唉,打就皮上過,罵就風吹過,男子漢大丈夫,有淚不輕彈。”爸爸一邊說一邊撕下一塊油膩膩的雞腿往嘴裏塞。

“哎,哎……你看看你還有點當家長的樣子嗎?上輩不尊,教壞兒孫,你還想讓小寶跟你一樣瞎混啊?”媽媽用筷子敲了敲桌邊。

“別理你媽,她也是女流之輩,說話不算數,等你將來娶了媳婦,還是你說了算。讀書有什麼好,你看看我,當年十年內亂耽誤了讀書,一節正經課沒上,現在不也是每個月拿個千八百塊的嗎?”說話功夫又開啟了一瓶啤酒,酒沫噴了一臉。小寶“吭哧”一聲破涕爲笑。

“去去去,死酒鬼,整天就知道喝酒,也不怕喝死,你要是拿喝酒功夫的一半來教育孩子,咱兒子就比你強。你看咱隔院那小琳她爸,家教管得多嚴……”媽媽訓斥了爸爸一通,又轉頭對小寶柔聲地說:

“乖,兒子,你要努力學習,要在班裏跟別人比學習,看誰是第一,將來考上大學纔能有出息……”一面說一面將一隻雞腿放在小寶碗裏。

“嗯。”小寶一邊扒飯一邊答應,臉上還掛着沒擦乾淨的淚痕。

吃完飯,小寶抱起足球就跑,“砰--”往地上一摔,“咚--”又在天花板上彈了回來,“咣--”不偏不倚,正好砸在茶几上爸爸心愛的小茶壺上,茶壺應聲而碎,頓時屋裏瀰漫着碧螺春的茶香。

在沙發上剔牙的爸爸看到此景,甩手就給了小寶一耳光:“小不死的!”

在廚房刷碗的媽媽應聲跑過來,看見兒子臉上已留下五個紅紅的手印。

“你……你好狠心啊!沒事吧,乖兒子?”媽媽說。

“真他媽的少家教,都是你慣的!”

小寶捂着臉,望着爸爸,又瞧瞧媽媽,不知道“家教”是什麼玩意兒!

可惜呀,小寶的爸爸在某單位社會處工作,媽媽是一位教師

點評:

應該說,這位考生的文字表現功力是很不錯的,全文以小說章法,突出表現作爲教師的媽媽和在社會處工作的爸爸(刻意扣漫畫中的“家庭”“學校”“教師”?)教育理念的落後偏失和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兩位家長的對照,家長個體前後的對比,頗具匠心,凸顯諷刺。人物語言鮮明生動,富有社會氣息,像“打就皮上過,罵就風吹過”“ 上輩不尊,教壞兒孫”,都是很難得的。

問題是,這種家庭教育的簡單粗暴並非從材料(漫畫)中來,文章立意脫離了“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看來還真“出事了”,考生審題“出事了”,閱卷評判“出事了”,不能不說命題所提供的漫畫材料是真“出事了”。

啓示:

選拔考試必得“帶着鐐銬跳舞”,審題立意的能力是必然的考測點,切不可忽視審題能力的訓練。

№02

沉默的父愛(2007年北京卷)

北京考生

6歲。

操場上,一個小男孩學着騎車,旁邊站着他的父親。沒有一句指導,沒有一絲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雙腿早已是鮮血淋漓。終於,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親依舊是那麼筆挺地站着,眼中滿是不屑與冷漠。孩子多麼渴望爸爸的鼓勵。沒有;孩子多麼渴望爸爸的擁抱,還是沒有。只是那雙空洞的眼睛,讓孩子感到冷酷與無情。終於,孩子不哭了,倔強地站起來,跨上車,開始又一次的嘗試。父親早已是興趣索然,轉過身,邁着大步,走了。身後又是一陣金屬與地面的摩擦聲,父親只是不經意地回了下頭,手卻在顫抖。孩子站起來,想着剛纔父親冷漠依舊的眼神,兩行熱淚莫名其妙地滑過他的臉頰。一步、兩步、三步……父親的腳步聲依舊堅定。

16歲。

禮堂裏,當年的小男孩被人羣簇擁着走上了獎臺。又一次高舉獎盃,又一次歡呼如潮。緊擁着榮譽,在閃光燈不停的閃耀下,孩子艱難地尋找他的父親。人羣中,唯獨沒有他,臺下座位上,只有一個他。瞬間,禮堂彷彿空蕩蕩的,只有孩子與他的父親在對視着。還是那麼冷漠,依舊是如此不屑。父親那空洞的眼神讓光芒萬丈的獎盃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兒子,一把奪過緊擁着的獎盃,父親毫不猶豫地把它交給後臺的老師。兩行熱淚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一步、兩步、三步……父親的腳步聲依舊堅定。

昨天。

校門口,一位青年與他的父親作着告別。沒有寒暄,沒有寬慰,沒有擁抱,沒有一句話。直視着父親,他的皺紋又深了,他的黑髮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裏滾着淚水,壓抑着。在模糊中,父親那冷漠的眼神裏也有些光亮。顫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兒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縮了回來。向門口指了指,父親又轉過身,沒有動。遠望着父親遠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親定住了,回過頭,瞥了一眼,看到兒子。青年人也注視着他的父親,壓抑不住的淚水終於流淌下來。沉默中,心中是那麼溫暖,一步、兩步、三步……

今天。

考場上。有一個孩子在寫着沉默的父愛,心中充滿感激與驕傲。

我的父親,他的感情如綿細的秋雨,柔和的春風,沒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罷了。

沉默的父愛---我很感激它。

點評:

聽無聲的閒花在落地,看不見的細雨也溼身。大雪無痕,大愛無形,父親的愛是沉默的,也是濃重的。

寫父愛的文章當是海量,這篇考場作文的高明處,在選取貫穿自我成長過程的三個鏡頭,並定格於父親的眼神和腳步,以表現父親鼓勵、鞭策和期待的大愛。最後一段寫出自己對父愛內涵的感悟,令人心動。

一、三段“父親只是不經意地回了下頭,手卻在顫抖”“ 及近拐角,父親定住了,回過頭,瞥了一眼,看到兒子”的細節描寫是必要的,是極具表現力的。第二段“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兒子,一把奪過緊擁着的獎盃,父親毫不猶豫地把它交給後臺的老師”的舉動似嫌稍過。

末尾寫自己的感悟部分也稍嫌不夠準確不夠到位。從全文看,父愛的特點是“嚴”是“厚”,“柔和的春風”“淡泊”一類的概括是不準確的。

啓示:

正如沉默無言情自濃的父愛,客觀細膩的描繪也自涵深情。

№03

淺笑無痕(2007年北京卷)

北京考生

當記憶中的溼潤又一次沾染了西湖之畔的離歌,當朦朧的月色又一次浮動於頻頻過客疏離的神色,當紛雜褪去,是否會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淺笑,那落寞。

她始終是笑着,帶着水光,恬淡而落落,像開放的百合。他因她目光閃爍,因她戲改友人的詞作,因她流露的若韻。

這一幕邂逅來得玄重,來得猝不及防。然而她不曾啓脣,然而他不曾停駐。因爲她只是西湖之畔的歌者,而他卻是名滿天下的太守。她不曾挽留,他不也曾相守,因爲她的卑微,因爲他的身不由己。於是,她只留一抹輕淺的微笑。

這笑來得簡單與絕決,這笑來得甘願,這笑來得義無反顧。也許於她已是足夠,愛情本是一個人的感受,付出的本身已是一種收穫。她不要重金予贈,她不求相陪長久,只惜那初見時澎湃於心的熾烈與飄蕩於眉間的溫存。

只是在他的生命裏這樣的女子太多,只是在他的生命裏沒有這樣的情結。也許於他已是太過,驚豔不過一時興起,讚譽只是調劑單調的生活。他只是她的過客。

於是,他用幾百年前的詩句化她,用那“老大嫁作商人婦”的慘淡勸她。於是,她落髮,帶着淺笑長伴青燈,永陪佛影,一世甘願。因爲她是琴操,因爲他是蘇軾。只那淺笑飄蕩於西湖之上,朦朧之歌者與行人。

“細雨溫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或而,在他心裏,她只是細雨,只是閒花,蕩過眼前終不聞不見。她的淺笑不過是喧囂之中暗藏的一縷寧靜,終究換不來隻言片語的提及。

時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逝了多少這般絕決的女子,到底封存了多少美麗的初相見,到底埋葬了多少黯然的寂寞。

當破曉的光暈袪散西湖之畔的水氣,當混沌的塵灰又一次隱沒在潮動的人流之間,當一切暴露在陽光底下,再沒有所謂的歌者與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她不再擁有那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誰生命中的點綴。

淺笑無痕,只留一抹寂寞……

點評:

本文敘寫西子湖畔歌女琴操的寂寞悲情,文章不是重複一個現成的故事,而是緊扣文題命意,注入自己的情感參悟,將一段悲情演繹得悽美動人。

不敢言作者亦有如琴操的感情經歷,但作者行文時必定將自我幻化於琴操,不然難得如此深切感人。

作者將敘事完全氤氳於抒情悟道中,不事雕琢而盡顯文采,讓人歎服。

啓示:

有所謂“飽讀詩書氣自華”,而這樣的美文,必氣性才情成就。

№04

必須跨過這道坎(2007年上海卷)

上海考生

放假期間,倘若有空下的時間,總是要跟着我的美術老師去偏遠的山間寫生。景區的環境自是如瑤池仙境,教人流連忘返,而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們那暫時棲身的農家門廳前,一道高高壘起的門坎兒。

我的老師喜歡未被開發而經人工雕琢的環境,他要的是那種自然質樸的景。而在那種地方我們所能居住的農家,都只有老舊破敗的門庭,和高低不同的門坎兒。

幾年前剛開始出去寫生時,我常會被那壘至小腿肚的門坎絆倒,往往是走進一扇門,毫無預警地就栽了一跟頭,結結實實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薩嗑了個大頭。在吃了不少悶虧後我終於學聰明瞭,但凡見着高度超過兩米,厚度超過十公分的門,就會下意識地做高擡腿動作。

後來我才明白箇中玄妙,原來在這僻遠的山區,民俗守舊落後,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門坎兒的高度是與這一家在當地的地位等等被劃上等號的。門坎兒越高,它所象徵的地位就越高。我當時心裏樂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領軍人物的家?

於是開始留心那些門坎兒,留心起這閉塞的村落。

七月裏的天氣,山裏雖說暑氣不重,卻也依舊燥得讓人發悶。我們開始從早晨五點,畫到上午九點左右。山裏不時有人踱過,偶爾回頭瞧上兩眼,又像是怕驚擾了我們,縮在一旁不敢吱聲。有過對話的,只是一些山裏頭的孩子,十來歲光景,卻不上學,滿山遍野地亂跑,看見人畫畫便圍上來,開始怯怯地不作響,爾後有膽大的孩子問了句“畫的是否是遠處那個金色草垛”?我答是,他們漸漸多話起來,問我這畫什麼價錢,我撫額失笑,告訴他們這只是習作,不賣錢。一個小孩問能否送她,我點頭,把畫取上,讓她等畫風乾後再拿走。期間我問他們爲什麼不去上課,一羣孩子都是坦然地說家裏窮,或是祖輩沒有讀書人,說着從父母親那裏聽來的讀書無用的理論。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壘的門坎兒,和裏面昏暗的廳,彷彿被門隔絕了千百世的光陰。

畫幹了,卻被風吹上了許多細密的塵,澀澀地嵌進粉質的紙裏,小孩也不嫌棄,像得了寶貝似的捧了去。我開始覺得這景並非那麼心適怡然。

回家時,房東阿婆來牽我的手,我攙着她跨過那堵門坎,她顫抖地扶着我,吃力地邁出來,她說下次再來,夾着濃重的鄉音,我點頭,盯着她的小腳。車漸行漸遠。

我回頭,看倚在門上的阿婆。夕陽西下,在門邊上打出昏黃,卻照不亮她逝去的年華。

點評:

據說,這是一篇連升三級(20-43-64)的文章,我以爲還可以更高,直至滿分70分。

文章中的“這道坎”,明是山間農家的門坎,實是山村亙古不變的保守落後與現代文明之間的坎,明寫的門坎是保守落後的象徵,是爲農村文明進展道路上的坎作鋪墊作比襯的,二者在本質上是一道坎。這種表現手法,是作者匠心所運,是文章的一大亮點。文章表意含蓄卻並不晦澀,許多地方都有點畫:當了解到孩子們多不上學時,“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壘的門坎兒,和裏面昏暗的廳,彷彿被門隔絕了千百世的光陰”,“ 我開始覺得這景並非那麼心適怡然”;回頭看倚在門上的“小腳”阿婆,“夕陽西下,在門邊上打出昏黃,卻照不亮她逝去的年華”。文章看似用筆散淡,實則略無虛筆,處處有用;語言也如水彩畫用筆,平實省淨,虛實有度。

這樣有生活、有個性、有蘊涵的文章實在難得,遠比那些吃別人嚼過的饃,炒現成的飯,縫百衲衣的文章要好,高考作文應該讓這樣的文章得高分。

啓示:

讓現實生活入駐高考作文,寫出個性,寫出真我。

№05

必須跨過這道坎(2007年上海卷)

上海考生

媽媽說:孩子,你長大了,以後的路有很多的坎要你自己去跨。

爸爸說:孩子,沒有跨不過的坎,只要你多找一些工具。

爺爺說:孩子,跨不過去就不要硬跨,回來找爺爺商量,爺爺會幫助你跨過去。

我很慶幸生活在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有媽媽的疼愛,爸爸的支撐,爺爺的幫助……兒時的夢想並不是神奇而燦爛的,我像千千萬萬普通孩子一樣,生活在家庭的溫馨裏,過着安寂而快樂的生活,在爸爸媽媽羽翼下快樂的成長,可是當歲月的風霜奪去爸爸媽媽年輕的容顏的時候,我也被現實的洪流推到了生活的前沿,像個大人一樣不得不自己面對人生的艱難。

當我第一次與別人爭吵而不知道如何應對的時候,當我爲自己的失敗而悔恨低靡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因爲幫助別人帶來誤會的時候,當我第一次獨自買賣東西被人騙的時候……我總是哭着回到家裏,一如往常,尋求着家裏的幫助,可是爸爸不再理我,爺爺只是慈祥的看看我,只有媽媽,依舊溫存的撫摩着我頭,意味深長的勉勵着我:不要怕,孩子,自己去處理,以後再有這樣的坎你就不會哭了!

我聽了媽媽的話,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的起來,善意的對待別人的批評,正確的對待自己的失敗,真誠友好的幫助別人,誠信的與人交流……我漸漸地明白,這些後來看看並不艱難的“坎”的獨立的處理,或許讓自己痛苦,可是痛苦的蛻變換來的是對於生活的理解與人生的認識的成熟。用媽媽的話說,我是伴着這道道人生的“坎”長大的。

然而,現在有一道“坎”,到目前爲止依舊橫躺在我的面前,那便是高考!我幾乎竭盡全力來跨越,可是,直到今天早晨,我還在猶豫要不要去跨這道坎。我厭煩無數次的試卷的操練,我憎惡那般緊張的沒有活力的競爭氛圍,我控訴摧殘我身心剝奪我創造自由的選拔人才的制度……我想背叛,獨立的去研究自己的奇思妙想,自由的接受自己的人生風雨。可是,我不能:媽媽告訴我,孩子你能行的;爸爸指責我,逃避不是英雄好漢;爺爺撫慰我,這是中國的現實。

我知道,我一直盡心地努力着,並非跨不過這道坎,我只是覺得自己的青春時光花在很多與我的興趣,或者將來的發展沒有太多的關係的知識層面上,有很多的概念我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何必要去耗精勞神的去記,一些題目,我只要去想出了思路就可以了,何必一遍又一遍的去操練……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理解與創造性的研究上多麼好呀!

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說,孩子,你的話是對是,可是這道高考的坎你還得自己去跨。

我把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孩子,人生的有很多坎你可以迴避,可高考這道坎你不能迴避,學習是有方法的,考試也是有方法的,努力去找找,高考也可以變得輕鬆。

我把想法告訴了爺爺:爺爺說,孩子,爺爺當年沒有機會參加高考,一直很痛心的失去了進大學深造的機會,大學裏面有更自由的學術,有更系統深奧的知識,有很多有成就的專家教授,你只要跨過高考這道坎,你的興趣會得到更廣泛深入的發展,你的創造會更有實力。

是的,儘管我有着種種不願跨越高考這道坎的情緒,可是,現在我來了,與1000萬考生一樣,已經坐在了這裏……

點評:

本文敘寫在家人的鼓勵和指引下,“伴着這道道人生的“坎”長大”,核心落在如何面對“高考”“這道坎”。“這道坎”落得實,“必須”鋪墊足,切合題意。文章樸實、真實、誠實,文風值得提倡。但語言不夠洗練,用筆略嫌嫩稚。

啓示:

仔細審察題旨,切合命題意圖,是首先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06

失落的文明(2007年浙江卷場外篇)

杭州二中07屆保送生 張彥雯

自詡是一個懷舊的人。

單車,汽車

城市像小學生的作業本,被人胡亂地塗來改去,融合了奇妙的雜亂無章與錦繡繁華。常常騎着單車,享受微風過耳的輕快,享受汗流浹背的愜意,享受急速飛馳的狂妄,享受無拘無束的自由。經過一個個十字路口,在車水馬龍中穿梭;經過一排排房屋店鋪,在鱗次櫛比中遨遊;經過一座座建築工地,在塵土飛揚中放縱;經過一條條林蔭小道,在鬱鬱蔥蔥中逗留。因爲年輕,我不畏懼,有時迷戀過去,偶爾憧憬未來,有時蹉跎光陰,常常口無遮攔。

有一天,忽然發現汽車的數量已經多於單車,它們龐大的身軀佔據了每一條街道的中心,它們沖天的尾氣籠罩了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我忽然明白過來:稼軒的“寶馬雕車香滿路”已然成爲現實時,單車在漸漸離我遠去,一如我騎着單車駛過的`歲月,無法收拾,更無法重來。

血緣,金錢

我屬於見錢眼開但不見利忘義的那種類型。往往在各種報刊雜誌和電視熒屏上看到五花八門的家庭糾紛案,百分之八九十與錢有關。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錢,而兩人是親戚,於是一個想賴賬,一個不依不饒,一來二去鬧上公堂;或者是兩夫妻離婚,爲了財產分割問題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兒女爭奪父母的遺產。舉不勝舉。

於此我不明白的是:在這些人眼中,難道親情還不如鈔票嗎?古語有云:血濃於水。意即血緣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贊同大義滅親,卻無論如何不敢苟同有錢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質問題,金錢一概派不上任何用處。金錢能換來破鏡重圓嗎?不能。金錢能換來死而復生嗎?不能。金錢能換來天長地久嗎?不能。可是,這個挺簡單的道理難住了當今不少人哦。

燒餅,比薩

“開心時刻必勝客”,一則廣告,兩代情結。燒餅攤邊,熱氣陣陣,推着單車的上班族如蜻蜓點水般路過,結束早鍛鍊的老人們三三兩兩沿路而坐,7角錢的油條燒餅,生意還不錯。西餐廳裏,冷氣襲襲,吮吸着飲料的年輕男女對視着微笑,學生們一邊狼吞虎嚥,一邊談笑風生,55元的9寸比薩,生意堪稱火爆。就像被高樓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取代的小橋流水,現代文明如洪水猛獸一般以風馳電掣的速度吞噬着落後和破舊。無情地吞噬,甚至還沒來得及讓人們回味。現在趕走了過去,又將被未來趕走。傳統在消逝,取而代之的卻不是本國的文明,是西方的文明;失落的,是我,是和我一樣的國民,是我們用筆尖垂釣一地瘦瘦的憂傷。

點評:

人類一路前行,在不斷進化的同時,也有某些方面的倒退,本文即一曲矮化傳統道義失落民族意蘊的輓歌。文章立意獨特,轉寫行走的逆退。行文也一反常規獨出機杼,全文只是連綴三掛小幅,並不另具開頭結尾;小幅也主要是客觀描述,然後略點感觸;而合起來看,三掛小幅是有內在關聯的,是服從同一主旨的,是給人類的一記警醒,頗具震撼。

啓示:

古語有云:“作文須自出機杼,或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07

懷想天空(2007年江蘇卷)

江蘇考生

麥收時節,天空顯得非常的明淨。在黃金麥田上空,偶爾悠然地遊過幾朵白雲。[寫景簡潔,突現神彩!]

麥收時節,中午常是烈日當空。我們勤勞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起筆先點出“烈日”兩次,重複得好!]因爲作爲農民,這是他們的義務。[說得多麼本分!]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爲了子女辛勤地勞動,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願意……”[可憐農家父母心!“搞好”,此詞用得妙,傳神。]

農家子弟努力學習吧!全力以赴吧!我們敬愛的父母爲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他們埋頭在烈日當空的麥田裏收割麥子。那種滋味,你們體會過嗎?[此處喊“口號”了,但聽來很順耳,很入耳。前兩節,均說“我們”、“他們”,請品味。]

在即將奔赴高考考場的前兩天,我體會到了。又熱又累。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點把麥子割完,到家洗個澡,然後在牀上睡五六個小時。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後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裏給我送飯。”[全是農家父親的質樸話語,多情而又實在!有幾個家長讓孩子在高考前兩天勞動的?]

我睡醒後,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學校裏起早起慣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鐵盆裏。然後,我進入廚房做飯。

我做好飯,洗好衣服。又把湯盛到飯盆裏,拿了5個饃,一齊放到籃子裏。我趕緊吃過飯。碗都沒涮,便騎車下地了。

當我到地裏時,父親已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溼透了。他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白描。父親的言語,平淡中見“濃”!]

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從籃子裏拿出飯盆、饃頭,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明天到縣城後好好休息!後天好好考,別緊張……”[這就是當農民的父親,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對“後天”高考的孩子進行的“臨考告誡”!蒼天和大地都在傾聽……]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個多小時麥子。[不愧是農民的孩子!沒有考前煩躁,沒有“營養品”,沒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勞動”!]回到家,我沒有吃飯。洗了個澡,就睡了。[與前文呼應,真是累得癱了!]

現在,我在考場上做題。室內很涼快。[“涼快”二字,極爲重要,很沉重!]當考試結束後,我要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的滋味。[此爲一個大大的“亮點”,全文生輝,一切皆活。“懷想”出來了,“天”出來了,比天還“大”的農民出來了,比天還“親”的父親出來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注:文中點評爲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所作。)

點評:

原載點評:此文很典型,不事張揚,不搞“滿天星”的鋪陳鋪排,不搞華彩炫目的“集錦”,不玩深沉,只是極爲樸實地記敘了父親割麥、自己割麥的情景,中間一節還喊了“口號”!然而,它真實、本色、真情、純淨,一板一眼地道來,洶涌的內心波濤潛伏其間。父親的言語,極少,但厚實、博大;兒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發自肺腑。最大的亮點在最後:“考場很涼快”,與麥地很熱對比;“當考試結束後,我要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的滋味”--天下還沒有兒子這樣來感激當農民的父親,文章中還沒有人用過這種筆墨,這種機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長效的!中學第一線的語文老師,可以此做爲教學範例,進一步把握好作文導向。(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

這篇文章附點評載於《中國青年報》,據另載:“最先碰到它的閱卷老師給了36分,剛及格;二評的老師判給了42分;三評老師判給39分。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長何永康教授發現了這篇綜合判定爲37分的《懷想天空》,反覆讀了3篇,何永康終於下決心給它54分。從閱卷程序上看,這屬於“終審”,比原先高了17分。”“何老師說:‘推薦它是一種導向’。”“實際上,這篇被打撈出來的《懷想天空》,只是爲久違的質樸文風開了一扇窗,還不是評價當前優秀高考作文的唯一標準。”

啓示:

作爲導向,不是說大氣磅礴、文采飛揚、輕靈婉約等其它風格的文章不能寫,而是現在考場作文中這種本色當行的文字太少了。

№08

詩意地生活(2007年湖南卷)

湖南考生

爺爺老了,七十多歲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歲了。他們的年代裏,男子比女子大十來歲也屬正常,總之,他們是到一起了,然後就有了爸爸,再然後就有了我們,一戶生活在農村裏的平凡家庭。

好像從我記事起,爺爺就一直是忙碌的。他揹着鋤頭出去侍弄他的農田、土地;他在園子裏種菜,栽果樹;他去給人家幫一點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樂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裏喂她的那羣雞,吆喝着兩隻狗,洗乾淨爺爺的衣裳,一邊等着爺爺多年不變的“命令”:“老婆子,在幹什麼?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計,假裝埋怨地說:“這麼快就回來休息啦。”然後很認真地去爲爺爺煎茶,端送到爺爺手中,與他坐着一邊喝茶一邊閒談。

奶奶一直都勤儉樸素地持着她跟爺爺的家。雖然兒女們都早已長大成家,她不必再爲吃穿而省吃儉用,可是她依舊用着最原始的柴竈。她說煤火只用來煮飯太浪費,氣又太貴,所以還是燒柴好。於是,在那些野草瘋長的季節裏,我和妹妹就跟着爺爺的斧頭活躍在山野間,砍倒、捆紮,揹回家、排開、曬乾,一捆捆的柴草就進了柴房。於是,無數個炊煙梟梟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竈堂裏看到畢畢剝剝的聲響裏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別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着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串串歡聲笑語隨着炊煙升上天空,訴說着冬日的溫暖。

我不知道,爺爺奶奶是否也有愛情,也懂得愛情。奶奶曾告訴我,她是別人介紹給爺爺的。也許一開始,他們之間是什麼也沒有的。可是在時間的磨礪下,在相互的依賴與信任裏,他們之間的感情卻是超越了愛情的。有一次,爺爺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揹着爺爺偷偷流淚,我安慰她沒事的,爺爺會好的。可是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幾乎熱淚盈眶。她說:“要是老頭子死了,那我就隨他一起去。”從那次以後,奶奶對爺爺就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我從那時起,才知道,原來這世間真有永恆的存在。

我時常望着爺爺奶奶夫唱婦隨的身影想,真正詩意的生活,就該是這樣的吧,詩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裏呀!

點評:

文章透過敘述農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現家庭的和睦和溫情,詮釋生活的詩意,表達自己對詩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寫的是身邊小事,達的是真情實感,說者誠懇,讀來親切。文章語言樸質卻又不失靈動,人物的語言形狀描寫都細膩真實,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兩個“於是”後的描寫表述,彰顯畫面,盈溢詩意,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啓示:

說得誠懇,才能讀來親切。

№09

國語失落症猛於虎(2007年湖北卷)

湖北考生

家裏的電腦不幸染上病毒。母親對着黑屏上一個個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瞪眼。我回家修好電腦後,她還一直抱怨:淨是些ABCD,難道就沒有全中文的電腦嗎?

我心中一慟,是啊,爲什麼我們有方正,有聯想,卻沒有全中文的電腦?僅僅是因爲電腦不是中國發明的嗎?我認爲,我們正在喪失些什麼,等到它悄悄地消逝了,我們就將陷入恐慌與失落。

推開門,我想到樓下書店去買本書。映入眼的是鄰人的大門。兩個小天使牢牢地釘在門板上,手中握着的木牌上是英文書寫的welcome(歡迎)。我看着木牌,久久地感覺不到鄰人熱心真誠的好客,彷彿只是19世紀某位英國紳士的禮節性問侯,與那冷冰冰的拒絕卻有幾分相似。

鄰人的門口隱隱有些動靜,門把緩緩變動了方向,我逃難似地下了樓。母語是生存、交流的重要工具,誰說不是呢?面對金色的welcome,我什麼也說不出來。這裏不是倫敦,也不是紐約,這裏只是中國一個普通的居民區,是一個孕育了屈子、生養了昭君的地方。下樓,我一步一步走得艱辛。我覺得有什麼和我一樣,緩慢而無知覺地在下樓,下樓。

進了書店才發現一本宋詞也如此難尋。《教你如何學英語》之類的書籍卻讓人眼花繚亂。我看着冷漠的店員卻開不了口。失語,失語。我倉惶地在一片文明中尋找“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低吟淺唱,“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的壯志。哪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終於,發現有些年頭的詞集。微卷的邊緣好似是被人翻過了。我想笑一笑,卻還是勉強,這個角落的灰塵與蛛網集體失語,冷冰冰地看着中華文化的失落。

結賬的時候看見出了門的鄰人在和別人打招呼。用時下的話說,這是一種禮貌,一種氣質。可是這種外語的招呼聲是英國的禮貌,香奈兒的氣質,不是“你好”的溫文與謙恭。我張張口,卻什麼也說不出來。拿着書,我飛奔回家。

歐陽修在《玉樓春》裏寫到:“未語春容先慘咽。”以前不懂,只是閒閒地認定不過是春風吹出的愁,秋水灌出的怨,不想得真有一天,未語春客先慘咽。

母親笑說,等我長大了要給她做一臺全中文的電腦。我以爲,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點評:

修完電腦去買書,然後買好書回家,其間寫了個鄰人門上的木牌和鄰人與別人打招呼--文章只是敘述了生活中的這麼個小片段,但作者就能將自己對母語的美好感受和深沉熱愛與現實中許多人的強烈反差自然而巧妙地濃縮於其間,以表現對母語和民族文化所處尷尬境地的憂思,末尾一句“我以爲,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表達志願,言輕而意重。箇中妙處,可簡練揣摩。

啓示:

小品文可以寫出大思想。

№10

愛在家中傳(2007年廣東卷)

廣東考生

我有一個幸福的小家,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愛他們。至於他們兩個之間的愛,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發現,原來愛在我家中默默地傳遞着。

到了高三,爸爸媽媽對我更是寵愛,無論多貴,只要對我有好處,買!我開始喜歡上吃一種蘋果,只有在大超市纔買得到,且價格不菲,但蘋果好啊,所以爸爸還是有空就買給我。爸爸愛我。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爸爸每次買蘋果回來總會被媽媽罵,原因是十個裏面總有四五個是碰壞了的,這麼貴的東西還不買好一點兒的,媽媽當然生氣。好的由我吃壞的我媽吃,每次都這樣,因爲媽媽愛我。

慢慢地我開始疑惑,爸爸又不笨,爲什麼每一次都買幾個不好的蘋果回來呢?那一次一個不小心,被我知道了,那一天我先是發現原來爸爸真的聰明瞭,每一個蘋果都很好,肯定不會被媽媽罵,但當媽媽回家後還是又罵了爸爸,我纔看到原本媽媽的蘋果又有幾個碰壞了。當爸爸正在“碰壞”另一個蘋果時,我才知道原來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門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臉上甜蜜的笑容。這了一會兒,媽媽來拿“壞蘋果”吃。

靜靜地看着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裏又酸又甜,原來爸爸是這樣愛媽媽,我是這樣被愛的。我明白了,徹底明白了。貴蘋果當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壞的蘋果出現了,媽媽就會吃。原來這纔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媽媽之間的愛,我看到了。

有些感動,又有些自責,於是決定以後有好東西,一家人一起分享,蘋果一分爲二,我不能永遠被愛,認爲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我也要學會去愛,愛我的爸爸、媽媽,愛所有愛我的人。

就這樣,這樣一份靜悄悄的,沉甸甸的愛在我家傳遞着,以前、現在、將來,綿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個夢,夢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個人手中有一個蘋果,全中國,全世界每一個人手中都有一個蘋果。

原來愛到了大家中傳遞,一個和諧社會。

醒來發現夢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樣一份愛能在每一個小家中傳,更在一個大家中傳。

愛在家中傳!

點評:

蘋果傳遞的父親對家人的愛心,體悟和感召下,我也將把愛心傳遞給家人--並“不止是我的小家”,以至“綿延不已,生生不息”,所述表達了作者對傳遞認識的豐富性。文中的“我”是愛的接受者,也是愛的傳遞者,以表現傳遞的循環和延續。透過我的敘述和感受,又將愛的感染傳遞給讀者。懸念設定,曾強了記敘的曲折性,可見行文技巧。

結尾有畫蛇添足之嫌,將“夢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個人手中有一個蘋果”後面的文字全部去掉,以“止於當止”。

啓示:

“事以簡爲上,言以簡爲當“,取小事以寓大意,實爲便於駕馭的一招。

 

黃少羣

      
標籤:記敘 評點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