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食指仍在寫詩

作者:食指

曾經寫出《相信未來》、《這是4點零8分的北京》等感動了一代人詩歌的詩人食指,近日出席了市作協大會。他從養病多年的福利院出院已經兩年多了,他拒絕了記者的見面採訪,因爲住房擁擠,但一談及詩歌,電話中的食指又呈現了孩子一樣的純真和癡迷。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於1948年。1968年到山西插隊,1970年進廠當工人,1971年參軍,1973年復員,後因遭受刺激導致精神分裂,療養治療後目前已經康復。他的詩歌在上世紀

七八十年代曾在年輕人中產生過巨大影響。他在電話裏告訴記者,現在和別人合住在一個單元裏,地方很小,所以見面採訪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過着非常規律的平民生活,不希望媒體過多地打擾。

談到詩歌,食指還是有話要說,“寫詩中激情是最重要的,但不是那種‘爲賦新詞強說愁’,要真的感情衝撞,是矛盾的焦點。”食指著名的《相信未來》中的真實激情至今令人難忘:“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餘煙嘆息着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作爲詩人,食指對詩歌的感覺是要有“滋味”。“國外的詩歌是從一些不同的觀念、角度上去講道理。中國的詩歌講究的是平仄,有音樂的韻律感,靠的是直覺,非理性的東西很多。毛澤東原來講過‘中國氣派’,我一直不理解,後來鄧小平說的‘中國特色’,讓我進步了一大塊,正是這種‘特色’的東西代表了‘中國氣派’。所以,我覺得大家經常講的‘後現代’並不是我們詩歌發展的方向。”

現在的食指靠很少的退休金和一點稿費生活。每天的生活安排是早晨去菜市場買些便宜的蔬菜,回家之後看看報紙,中午自己做頓午飯,下午看看書,想些問題。他說他的生活非常平靜,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我自己寫詩也不限定時間,偶爾會寫一些,也不強求。看書累了的時候,會聽聽戲曲和相聲。”今年到現在爲止,食指已經在《詩刊》上發表了《冬日的陽光》等4首新作。(和璐璐)

標籤:食指 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