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4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4篇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1

設計思想:前輩語文大師們說,課本無非是個例子,這是很有見地的。我們可以再往前邁一步:課本僅僅是個引子,是一些觸點的集合,教師要把這個“小文字”透過你和學生的共同學習、研討演變成“大文字”。說它是引子,是因爲我們要據課本引出好多與課本有關的課內知識、一般能力的學習,也要引出好多與課本有關的課外知識、綜合能力的學習。說它是一些觸點的集合,是因爲文字蘊藏着很多能觸動讀者思考的“元素”(點),這些“元素”涵蓋了諸多角度、諸多層面,而且因人的認識水平、接收能力等的差異而不同。在語文教學中要貫徹這種“大文字”觀。本文反映了人性中“美”的一面,就可以引導學生由此深入生活,去找尋人性中更多的“美”,也可以與《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人性中的“醜”進行比較,也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現實生活所表露出來的人性中“醜”的一面加以討論,在討論中明辨是非,體驗什麼是值得稱道的“人性美”。另外,讓學生複述、概括、理清脈絡,這是一條由具體到概括的邏輯訓練線路,經常訓練,有利於學生很快把握文章的思路。

課時安排:本文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範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符合人物特定的心理,根據情節的發展讀出起伏,確實能感染學生。

二、讓學生就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情節、人物言行談一兩點感受。

三、找幾個朗讀水平高的同學生分段朗讀。

四、複述課文。

五、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啓發學生找到兩條記敘線索:明線寫德拉,暗線寫傑姆。

2.讓學生根據文章情節,順着兩條線索往下捋,找出明暗線的交替變化和融合。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本文線索”。

3.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本文結構”。

第二課時

一、歸結文章的主題。要求根據文字的內容,抓住主要情節,避免以偏概全,不要將本文主題偏移到對資本主義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的關注,從而展開社會批判。正確的認識:歌頌了樸實而純真、艱難辛酸卻相濡以沫的愛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愛,學會去愛他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例說明怎樣尊重他人的愛,怎樣向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心,擔負起自己的道德倫理責任。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找來英語原著,進行跨學科學習。

二、與《我的叔叔于勒》進行比較教學,瞭解人性的多樣性。並從現實生活中分別舉出一些人性中“美”和“醜”的例子,讓學生學會自己分辯,從而明確是非,引導學生展現美好的人性。

三、瞭解巧合和懸念的寫法。這部分可由教師設疑、學生解疑的方式開展教學。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特點”(“巧合無痕”、“引而待發”)。

四、仿照本文的寫法,就你身邊人們的某個閃光鏡頭,編寫出小小說提綱。課下再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領會小說構思之巧妙,學習運用懸念、巧合組織情節的方法。

2、學習利用感受、分析、對比、推論等手段去鑑賞小說的方法。

3、品味、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

4、領會文章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

5、學習主人公善良、純潔的美好心靈和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重難點:

1、小說精巧的結構,出乎意料的結局。

2、理解作者對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頌。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對比、推論等手段去鑑賞小說是難點。

【解說】小說故事性強,又常有曲折的情節、巧妙的構思,學生愛讀、愛學,但常失之於膚淺。本課教學擬在第三冊學習小說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法設計:

1、討論交流法:在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交流中形成共識,共同提高。

2、設疑解疑法:設疑以求思維水平的提高,解疑以達課文內容的理解。

3、比較閱讀法:在比較中完成對知識的遷移和延伸。

學法設計:

1、學習運用“審視題目——抓住主線——設疑解疑——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

2、運用再造想象,進行創造性解讀;運用比較閱讀,積累閱讀經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內容,領會巧妙構思,認識小說主題。

教學程序:

一導語設計:

文字的殿堂美不勝收,小說的園地更是百花爭豔,中外卓有成就的小說作家不勝枚舉。上一篇課文,我們結識了法國的莫泊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筆下風采。

二解題:

1、歐——亨利介紹:學生看註解,教師補充介紹:歐——亨利,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他一生的經歷非常豐富。幼年喪母,15歲即走向社會,先後做過藥房學徒、牧羊工、會計和銀行出納員等。後來他被人控告,涉嫌盜用公款,爲了避免受審,他背井離鄉到處流浪。後因妻子病重,冒險回家而被捕入獄。貧困的歲月、流浪的生活、監獄的禁閉,以及和各種各樣人物的接觸,大大豐富了他的創作題材。於是,他在獄中開始寫短篇小說。

他小說的主要風格:1、“含淚的笑”2、“歐——亨利手法”——出人意料的結局。3善用誇張和比喻,小說語言幽默風趣,詼諧俏皮。

2、釋題:學生看註釋,理解“麥琪”的含義。

【解 說】由文章作者匯入,自然引出下面的作家介紹。歐亨利的成功史本身就是一部好教材,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到這位作家,故應作點補充介紹。簡說其風格,有利於指導學生對課文的解讀。

三研習課文: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小說篇幅較長,約4000字,宜訓練速讀,以每分鐘500字計,要求學生力爭8分鐘讀完。

A、掃清字詞障礙:

掌握下列詞語:抽噎 饋贈 掂斤撥兩 相形見絀

B、整體感知:1、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篇小說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主要人物是誰?

3、粗略談談本文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解 說】以上是對小說的整體感知。按照整體閱讀的原則,說大意,明主題,同時也訓練學生迅速攝取要點的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參考: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德拉和傑姆夫婦,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聖誕節快到了,夫婦二人想互相贈禮物,但家境拮据,無奈之下,只能賣掉自己心愛的東西換回對方心愛的東西。結果妻子賣掉了美麗的長髮,給丈夫買了白金錶鏈;而丈夫卻賣掉了祖傳了金錶,給妻子買來了她嚮往已久的髮梳。珍貴的禮物變成無用的東西,其實,他們得到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真愛。

2、具體研析,突出重點:

教師導學:

本文題爲“琪的禮物”,大家又讀過了小說,你能圍繞“禮物”來提出問題嗎?可以是文章內容方面,也可以是寫作手法方面的,比一比,看誰的問題提得有力度,有深度。

學生交流後整理,教師補充,梳理:

可能提出來的問題有:

1、是誰要購買贈送禮物?會買什麼樣的禮物?

2、既然家境貧寒,爲什麼還要購買禮物?

3、雙方是怎樣實現爲對方購買禮物願望的?

4、作者爲什麼在文章快結束時才交待故事的結局?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德拉賣掉金髮買來金錶鏈,傑姆賣掉金錶買來發梳,珍貴的禮物都成了無用的東西,真是“無巧不成書”,這樣的巧合可信嗎?

6、作者在文末圍繞禮物這樣議論到:“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倆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接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聰明的人也是最聰明的”,有什麼含義?

【解說】以上設計着眼尋找一個恰當的切入點。這個點“尋”好了,“尋”對了,就可一線以串珠,拎起全文。饋贈聖誕禮物是本文的中心線,圍繞這個點便可生髮出一連串的問題,較爲深入地理解全文。構思之巧妙,文章的主題已寓於這些問題之中了。

問題儘量要由學生提出,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深入研習文章的過程,培養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過程。能夠提出問題,便已成功了一半。學生如果提得不夠深入和全面,教師應啓發之,誘導之。教師的作用還表現然對問題的梳理上,這樣纔能有效地調控課堂進程,指導學生學習。

研討、解答上述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透過以上問題的研討,我們不能不佩服歐亨利是個編故事的能手。他能將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爲奇”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靠的是精巧的構思,結局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五作業: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品析細節描寫,認識人物形象,領會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歐亨利獨具匠心的精巧構思。大家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讀過一篇小說,故事情節我們很容易記住,但如果讓我們來寫,肯定會大打折扣,原因何在?就需要學習語言和表達技巧。

二尋讀,賞析細節描寫,進一步認識人物形象。

1、教師導學:

精彩的小說,一定不乏精彩的細節描寫。細節,展現人物形象,細節,能夠打動讀者。本文有哪些這樣的筆墨呢?

請大家細讀課文,找出相關細節,並品評其表達作用。

1、德拉夫婦拮据家境的描寫。

2、德拉買髮梳前內心活動的細節

3、傑姆見到剪掉金髮後的德拉的細節

2、學生細讀,品味,交流,教師點撥。

示例:

1、拮据家境:

A、“一塊八角七分錢”的三次反覆出現

B、朗讀3——5段:“房租”“信箱”“電鈴”“名片”等的描寫。

品析:這些描寫,表現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据,讀來令人心酸,營造了一種憂鬱,淒涼的氣氛。也爲後文夫婦二人無奈賣掉金髮與金錶埋下伏筆。

2、德拉買髮梳前的內心活動:

方法:分析行動、神態描寫背後的心理(8——10段)

站在鏡前,兩眼“晶瑩透亮”——爲自己賣頭髮的辦法而高興。

“20秒內”她的臉“失色”了——金髮畢竟是自己心愛的,舍之能不心痛?

“解開”“披散”——“神經質”地梳起——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內心極度痛苦

眼睛不留着“晶瑩的淚光”,“飄然”走出——作出決擇後的輕鬆

品析:心理描寫細膩而富有層次,將德拉賣掉金髮前的複雜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分明看到了一個爲了心愛的人而捨棄自己心愛之物的女性的善良與美麗。

3傑姆見德拉的細節:

方法:朗讀25——26段,31—32段

運用再造想像,想像傑姆此時的心理。

三,品讀:領會語言特色:

教師點撥:本文充分運用誇張,比喻等修辭,營造一種戲劇性的氛圍,語言俏皮,幽默風趣。

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品析交流。

【解說】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是指導學生深入到文章內部,品評表達技巧和語言特色,即引導學生認識德拉夫婦真摯崇高的愛,又進行語言訓練,以“感乎內而形乎外”。

四、課堂訓練:

1、討論:你認爲文中德拉,傑姆的做法可取嗎?說說理由。

2、比較閱讀:

《我的叔叔于勒》和《琪的禮物》表現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你認爲菲利夫婦和德拉夫婦對生活的態度有何不同?給你以怎樣的啓示?

【解說】這兩個訓練設計,即是回到整體,使學生對小說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又進行創造性的解讀,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同時,日常生活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成名,成英雄,成爲“大人物”,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只要我們有一顆善良、純潔的心,生活中也會不缺乏溫馨;只要有尊嚴、有價值的活着,生活中也不乏斑斕的色彩。透過第二個訓練,希望給學生一點有益的人生啓示。

五作業:

本文主要以德拉爲主線來全敘述故事,試從傑姆角度改寫這個故事,注意學習歐亨利的風格。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領會小說構思之窮奧妙,學習運用懸念、巧合組織情節的方法。

2、學習品味文中的細節描寫,領會文章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

3、體會主人公美好的心靈,理解文章的`主題,感悟愛的真諦。

 教學重點

1、小說精巧的結構,出人意料的結局。

2、理解作者對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頌。

教學難點

運用懸念、巧合組織情節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今天學習之前,我先給同學們講一個關於聖誕禮物的故事。在1899年聖誕節來臨前的美國哥倫布城監獄裏,以爲囚徒,正在爲無錢給心愛的女兒買聖誕禮物而發愁、而痛苦。他冥思苦想,用什麼辦法可以掙到錢呢?忽然,他想起在從前辦過的一份雜誌上,他因寫了一些幽默小品和風趣故事而得到了豐厚的稿酬。爲什麼不再試試呢?於是他在監獄準備境界聖誕節的忙碌中,偷閒匆匆寫下了一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小說一發表,就引起了美國社會的極大轟動。這個罪犯也得到了豐厚的稿酬,如願以償地讓自己的女兒得到了心愛的聖誕禮物。從此以後,他一發而不可收,寫出了許多優秀的短片小說,成爲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就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歐亨利。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曾經引起巨大轟動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

二、教學新課

1、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理清思路,採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撥”的方式進行,讓學生整體瞭解、回顧小說的故事情節,回答問題:

課文敘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學生髮言後,教師明確:

《麥琪的禮物》敘寫了一對貧困的年輕夫婦爲互贈聖誕禮物而忍痛賣掉引以自豪的長髮和懷錶,卻換來了不再起作用的髮梳和錶鏈的故事。

2、再讀課文,師生共同研習下列問題:

(1)小說的主人公是誰?誰着墨比較多?

明確:德拉和傑姆,德拉着墨更多。

(2)你認爲德拉是個怎樣的女性?

明確:(學生可以分組討論,然後回答)德拉是美的化身,她不僅人長得漂亮,尤爲可貴的是心地善良,對丈夫一往情深,爲了愛可以犧牲一切。

(3)逐步引導學生看課文:作者是怎樣描寫女主人公德拉的?

明確:有肖像描寫:瘦小靈活、身材纖細、兩眼晶瑩明亮……但是,作者着重描寫的是她的頭髮,動詞“瀉”的運用極爲形象傳神。

(4)作者爲什麼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領會小說構思之巧妙,學習運用懸念、巧合組織情節的方法

2、品味、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領會文章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

3、學習主人公善良、純潔的美好心靈和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

1、小說精巧的結構,出乎意料的結局

2、理解作者對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接受別人禮物或者饋贈別人禮物的機會,禮物往往代表了一種情感的傳遞,表現着人與人之間的某種情愫然而禮物的輕重,是否就完全代表情感的厚薄呢?禮物的價值就完全決定情感的價值嗎?今天,歐·亨利會告訴你關於這方面問題的答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麥琪的禮物》

二、作者簡介

歐·亨利,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他一生的經歷非常豐富幼年喪母,15歲即走向社會,先後做過藥房學徒、牧羊工、會計和銀行出納員等後來他被人控告,涉嫌盜用公款,爲了避免受審,他背井離鄉到處流浪後因妻子病重,冒險回家而被捕入獄貧困的歲月、流浪的生活、監獄的禁閉,以及和各種各樣人物的接觸,大大豐富了他的創作題材於是,他在獄中開始了寫作生涯

他小說的主要風格:

1、“含淚的笑”

2、“歐·亨利手法”——出人意料的結局3、善用誇張和比喻,小說語言幽默風趣,詼諧俏皮

三、研習課文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小說篇幅較長,約4000字,宜訓練速讀,以每分鐘500字計,要求學生8分鐘內讀完

(1)掃清字詞障礙,掌握下列詞語

抽噎饋贈掂斤播兩相形見絀

(2)整體感知: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篇小說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小說主要人物是誰?

(4)粗略談談本文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明確: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傑姆和德拉夫婦,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聖誕節快到了,夫婦二人想互相贈送禮物,但家境拮据,無奈之下,只能賣掉自己心愛的東西換回對方心愛的東西結果妻子賣掉了美麗的長髮,給丈夫買了白金錶鏈;而丈夫卻賣掉了祖傳的金錶,給妻子買來了她嚮往已久的髮梳珍貴的禮物變成無用的東西其實,他們得到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真愛

2、具體研析,突出重點

教師導學:

本文題爲“麥琪的禮物”,大家又讀過了小說,你能圍繞“禮物”來提出問題嗎?可以是文章內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寫作手法方面的,比一比,看誰的問題提得有力度,有深度學生交流後整理,教師補充,梳理

可能提出來的問題有:

(1)是誰要購買贈送禮物?會買什麼樣的禮物?既然家境貧寒,爲什麼還要購買禮物?雙方是怎樣實現爲對方購買禮物願望的?

(2)作者爲什麼在文章快結束時才交代故事的結局?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德拉賣掉金髮買來白金錶鏈,傑姆賣掉金錶買來發梳,珍貴的禮物都成了無用的東西,真是“無巧不成書”,這樣的巧合可信嗎?

(4)作者在文末圍繞禮物這樣議論道:“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授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解說:以上設計着眼尋找一個恰當的切入點這個點“尋”好了,“尋”對了,就可一線以串珠,拎起全文饋贈聖誕禮物是本文的中心線,圍繞這個點便可生髮出一連串的問題,較爲深入地理解全文構思之巧妙,文章的主題已寓於這些問題之中了問題儘量要由學生提出,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深入研習文章的過程,培養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過程能夠提出問題,便已成功了一半學生如果提得不夠深入和全面,教師應啓發之,誘導之教師的作用還表現在對問題的梳理上,這樣纔能有效地調控課堂進程,指導學生學習)研討、解答上述問題

明確:

(1)德拉要買贈送禮物,要買有價值的禮物之所以要購買禮物是因爲德拉對傑姆的愛雙方都透過變賣自己最值錢的東西換來了給對方的最好的禮物

(2)在故事的結尾交代結局,這樣會使人物的活動更爲突出,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使小說的主題更加耐人尋味

(3)不可信,這是作者的想象,因爲只有這樣設計纔可見愛的深沉,愛可以創造一切

(4)他們不管是贈送和接受,都理解了對方的愛,帶着愛來看待禮物,那麼禮物就無價他們都明白了愛的內涵,他們當然是最聰明的

四、課堂小結

透過以上問題的研討,我們不能不佩服歐·亨利是個編故事的能手他能將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爲奇”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靠的是精巧的構思,結局既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五、佈置作業

構思一個故事,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但故事的結局應該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試着整理下來,或者流暢生動地表述出來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歐·亨利獨具匠心的精巧構思大家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讀過一篇小說,故事情節我們很容易記住,但如果讓我們來寫,肯定會大打折扣,原因何在?就是因爲我們需要學習語言和表達技巧

二、尋讀,賞析細節描寫,進一步認識人物形象

1、教師導學

精彩的小說,一定不乏精彩的細節描寫細節,展現人物形象;細節,能夠打動讀者本文有哪些這樣的筆墨呢?請大家細讀課文,找出相關細節,並品評其表達作用

(1)德拉夫婦拮据家境的描寫

(2)德拉賣金髮前內心活動的細節

(3)傑姆見到剪掉金髮後的德拉的細節

2、學生細讀,品味交流,教師點撥

示例:

(1)拮据家境

“一塊八角七分錢”的反覆出現

朗讀第3—5自然段關於“房租”“信箱”“電鈴”“名片”等的描寫

品析:這些描寫,表現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据,讀來令人心酸,營造了一種憂鬱、淒涼的氣氛也爲後文夫婦二人無奈賣掉金髮與金錶埋下伏筆

(2)德拉賣金髮前的內心活動

方法:分析行動、神態描寫背後的心理(第8—11自然段)

站在鏡前,兩眼“晶瑩明亮”——爲自己想到賣頭髮的辦法而高興

“二十秒鐘內”她的臉“失色”了——金髮畢竟是自己心愛的,舍之能不心痛?

“解開”“披散”“神經質”地梳起——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內心極度痛苦

眼睛還留着“晶瑩的淚光”,“飄然”走出——作出抉擇後的輕鬆

品析:心理描寫細膩而富有層次,將德拉賣掉金髮前的複雜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分明看到了一個爲了心愛的人而捨棄自己心愛之物的女性的善良與美麗

(3)傑姆見德拉的細節

方法:朗讀第25—26自然段,第31—32自然段運用再造想象,想象傑姆此時的心理

傑姆的形象:在小說中,傑姆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掙扎在底層的小職員的形象他年僅22歲,略微瘦削,本來正應該是擁有青春活力的人,卻因爲家庭的重擔,過早地承受了生活的艱辛他很善良,對於愛很真誠,也很執著,懂得犧牲也懂得包容他給妻子買了髮梳,說明對妻子的愛很深沉,而彼此瞭解了結局之後,傑姆又微笑面對,足見他是一個聰明的懂得愛的人,又是一個目光長遠的人但是這個人的弱點也就在於,在資本主義社會拜金主義的衝擊下所具有的虛榮心和自卑的心理,這一點,從他把名字改爲傑姆斯·狄林漢·楊先生和看錶這件事就能看出來但是我們依然要肯定他的追求和承擔重負的準備他們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他對妻子的愛沒有變,相反越愛越深他的勇氣令人佩服,這樣對待愛的人,也同樣會用愛來對待他的生活所以說,傑姆不僅僅扮演了一個好丈夫,展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現實,也同樣給當時的人們一種勇氣,至少是敢於微笑地面對生活,真誠地體驗愛的勇氣

三、品讀:領會語言特色

1、教師點撥

本文充分運用誇張、比喻等修辭方法,營造一種戲劇性的氛圍,語言俏皮,幽默風趣

2、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品析交流

(1)“樓下的甬道里有一個信箱,但是永遠不會有信件投進去;還有一個電鈴,鬼才能把它按響”

賞析:鬼才能按響,說明這個按鈴已經破到人無法用的程度了

(2)“這時德拉的美麗的頭髮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樣,波浪起伏,金光閃閃”

賞析:瀑布有流動的美感,又充滿了力量,可見德拉的頭髮多麼的美,又充滿着魅力

(3)“隨後的兩個鐘頭彷彿長了玫瑰色的翅膀似的飛掠過去了”

賞析:既寫出了時間過得飛快,又寫出了人物內心爲能買到禮物而快樂無比

(4)“一進門傑姆就站住了,像一條獵犬嗅到鵪鶉似的紋絲不動”

賞析:可見當時傑姆的神情是驚呆了,一動不動,內心的震動是多麼的大!

(5)“德拉像一隻捱了燙的小貓似的跳了起來,喊道:‘噢!噢!’”

賞析:寫出了德拉神經質的樣子,有剛剛的失落,有內心的驚喜

(解說: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是指導學生深入到文章內部,品評表達技巧和語言特色,既引導學生認識德拉夫婦真摯崇高的愛,又進行語言訓練,以“感乎內而形乎外”)

四、佈置作業

閱讀作者另外一篇小說,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字數不少於400字

板書設計

錶鏈德拉:善良、美麗、純真

麥琪的禮物

智慧真愛

歐·亨利

髮梳傑姆:責任、聰明、善良

標籤:麥琪 禮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