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精選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精選6篇)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傾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能區分《龜兔賽跑》中不同的音樂形象。

2.能用動作創造性的表現兔子和烏龜的主要音樂形象。

3.透過提供開放式情境化的音樂場景,並運用動畫形式引導幼兒進行自由發揮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二、活動準備:

烏龜、兔子、小鳥,小猴等小動物的頭飾,多媒體課件、錄音磁帶、自制大樹、顏色標記等。

三、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

2.節奏練習

3.匯入活動:

師: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盒好聽的音樂,這裏面有驕傲的兔子、勤勞的烏龜,讓我們來聽一聽。

4.完整欣賞:

(1)幼兒欣賞第一遍

師:這首曲子真好聽,你們仔細地聽一聽有幾段?(幼兒聽辨,講出三段不同的音樂形象)

(2)觀看課件,欣賞第二遍音樂,幼兒初步感受其內容。

師:這首音樂叫《龜兔賽跑》,它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

幼兒聽後師提問:“烏龜和兔子應該誰跑的快?”“他們比賽時爲什麼爬得慢的烏龜卻勝利了?”(請幼兒泛講)

(3)幼兒欣賞第三遍

(4)出示顏色卡,啓發幼兒按照自己的理解給每段音樂選配顏色,說出想法。

5.分段欣賞,幼兒用動作參與與感受

(1)第一段:這一段音樂表現了誰在跳?讓我們來做驕傲的兔子一起來跳吧。

重點引導幼兒體驗修飾音,按照自己的理解表現

(2)第二段:這段聽上去怎麼樣?和第一段有什麼不一樣?好象是誰?在幹什麼?(幼兒在慢的音樂伴奏下,做慢慢爬的動作)

6.配樂故事表演。

師:下面我有一個提議:想請幾名小朋友帶上頭飾,扮演動畫片裏的小動物,來表演龜兔賽跑怎麼樣?誰願意來?

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兔子、烏龜、小猴子,其餘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動物,到音樂結束時,老師帶領下面小朋友戴上頭飾和小兔子、烏龜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 。讓我們一齊爲他們高興、祝賀吧!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龜兔賽跑》是一部有大管,單簧管主奏的管絃樂作品,完成於1959年,並在1960年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上首次演出。演出後深受兒童的喜愛和歡迎,於1960年出版總譜並灌製了唱片。多年來一直作爲我國少年兒童管絃樂欣賞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

作者根據童話《龜兔賽跑》的故事情節,採用模擬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樂的陳述。以管絃樂器特有的音樂和表現力,塑造了小兔子和烏龜的形象以及他們各自的動態。樂曲發揮了管絃樂隊豐富的表現力,生動地描繪了林中的清晨景色和龜兔賽跑的熱鬧場面以及歡樂愉快的舞會等情節。樂曲通俗易懂,特別是透過講故事的形式,兒童一邊聽故事一邊聽音樂,更能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從中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和關於管絃樂隊的知識。

學情分析:

從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分析,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維方式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爲主,同時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教學中就必須重視音樂欣賞形式,而利用各種形態,動作,遊戲,歌舞等形式參與欣賞,就可以適當而充分的發揮學生通感作用,培養學生專注地傾聽、傾聽、再傾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表現,將音樂這種極爲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運動覺聯繫在一起,發揮諸感官及意象之間的交錯,混合的聯覺作用,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幫助學生藝術、思維能力和審美心理的發展,利用他們認識音樂的規律有機的學習音樂,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質。

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爲: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定的:

(1)指導學生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及不同樂器的音色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烏龜和兔子),並理解這首樂曲所表現的內容,透過音樂故事使學生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2)透過提供開放式情境化的音樂場景,並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行自由發揮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理解單簧管,大管所奏出的《龜兔賽跑》的情緒和意境。

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龜兔賽跑》音樂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教學準備:

烏龜、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頭飾,藍貓小標貼,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開始:

1、學生隨音樂進教室。

2、故事匯入:

(師)小朋友一定都聽過烏龜和兔子賽跑的故事吧,誰來把這個故事描述一遍?(生講故事)。(師)今天,老師要請大家來聽音樂童話《龜兔賽跑》,看看音樂家怎樣用音樂來講述這個故事的。屏幕上出現音樂欣賞、音樂童話《龜兔賽跑》的字樣(電腦製作。)

二、新課教授。

1、引導學生欣賞《龜兔賽跑》的主題音樂。

(1)師: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兩件樂器。

(畫面出現單簧管圖片和“大管”圖片):一件樂器的名字叫“單簧管”(點擊出示“單簧管”字樣),它奏出的音樂是(點擊音樂響起),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怎麼樣呢?應該配給哪隻小動物?爲什麼?(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單簧管奏出的音樂輕快、跳躍、活潑,很適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們就把這段音樂送給小兔子吧!

師:還有一種管絃樂器是大管。

這個樂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剛纔的“單簧管”一樣嗎?(引導學生簡單區分“單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樂是怎樣的呢?(點擊音樂響起)你想把這段音樂送給誰呢?爲什麼?

老師總結:大管奏出的音樂低沉、平穩,我們就把它送給慢吞吞爬行的烏龜吧!

(師)現在讓我們再來聽聽這兩個主題音樂。隨着音樂的節奏表演烏龜和兔子的動作,分辨一下單簧管和大管的不同音色。好在下面的音樂故事中找到它們。

2、完整的欣賞全曲。

師神祕地:今天來到我們音樂動畫城的還有一位神祕的客人呢。(藍貓出現:小朋友們好,我是藍貓)

師:原來是藍貓呀,小朋友你們喜歡藍貓嗎?好問的藍貓今天不僅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禮物,而且也帶來了許多問題。當然嘍,聰明能幹的`小朋友會得到藍貓的獎品!(老師出示藍貓小標貼)

師: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藍貓帶來的禮物吧,不過,可要認真看,認真聽,才能回答出藍貓提出的問題吆!

(1)、藍貓出現:既然烏龜和兔子之間發生了這樣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傾聽。

當你聽出兔子跑的音樂時可拍手錶示,聽到烏龜行走的音樂時可跺腳表示(初聽全曲,邊聽邊動)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呀,很快就完成了藍貓的第一個問題。讓我們繼續吧!

(2)、藍貓出現:小朋友們順利地透過了第一關,聰明的小朋友,故事聽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爲什麼輸給了慢吞吞的老烏龜嗎?如果你是兔子的朋友,你會怎麼幫助它?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懂得了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

老師總結:對呀,驕傲使人落後,小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不能學驕傲自大。

(3)、藍貓出現:試想一下,下次比賽時會是什麼結果?(生講述各種可能)請你回去後編個新的《龜兔賽跑》的故事。

3、情景表演《龜兔賽跑》

(1)出示小動物的頭飾:誰想來表演"龜兔賽跑"?

(2)請三個小朋友分別做小兔子、烏龜、小猴子,其餘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動物,到音樂結束時,老師帶領下面小朋友戴上頭飾和小兔子、烏龜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 。

過渡:小朋友表演得真棒。呀,時間過得真快,發生在動物王國的事情也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我們也該回家休息一下了。

在這裏,我要佈置一個任務:請小朋友們回去將這個發生在動物王國的故事用彩筆畫出來,下次讓我們來比一比誰畫得最好!好,讓我們一起和小動物們和藍貓說再見!

(三)、結束活動。

學生隨音樂出教室。

教學反思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爲我們教師開啓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透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鑑賞、表演、創造、評價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完成審美教育。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3

目的:

1、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和訓練。

3、感知不同的音樂節奏,並自己用手拍出來。

準備:龜兔賽的音樂磁帶,鈴鼓、串鈴、烏龜和兔子的手偶

過程:

一、教師引出: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故事。

1、放音樂,老師根據音樂的情境操作烏龜和兔子的手偶,看完之後提問:你們知道剛纔老師講的是什麼故事嗎?(龜兔賽跑)

2、哪一段音樂是烏龜,哪一段音樂是兔子來了,最後誰贏了。(放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哪一段是誰)

3、請小朋友將其節奏拍出來,什麼樣的節奏適合烏龜,什麼樣的節奏適合兔子。

4、請一部分小朋友當烏龜、一部分當兔子,聽音樂表演。

二、引出小樂器(不光是我們小朋友喜歡錶演,還有人想來參加,你們猜一猜是誰呀?)

1、請小朋友來判定一下,哪一種作烏龜,哪一種作兔子,較適合。

2、如:烏龜適合用鈴鼓,那請你們用手把烏龜的節奏拍出來;兔子也一樣,也請小朋友用手拍出來。

3、請小朋友自選樂器: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能讓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

4、聽音樂用自己的樂器伴奏,看着老師的手偶:烏龜來了就用鈴鼓敲,兔子來了就用串鈴。

5、交換樂器,飾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請幾個小朋友來分別飾演小烏龜和兔子,其餘的人來爲他們伴奏。最後交換。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4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透過肢體的動作、樂器的演奏來感應快慢。

2、透過接力遊戲的形式,讓幼兒感應節奏的快慢。

3、透過遊戲,讓幼兒獲得勝利的喜悅和自豪感。

二、活動準備:

1、鈴鼓、三角鐵。

2、烏龜、兔子的胸貼,龜兔賽跑圖。

3、兩支記號筆。

三、活動過程:

(一)透過肢體的動作,感受快慢。

1、聽曲子“龜兔賽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動物世界裏有兩個小動物在比賽,誰在走路時特別慢?誰在走路時特別快?

3、烏龜和兔子在比賽,聽音樂學做烏龜、兔子的動作。

(二)透過樂器的伴奏感受快慢。

1、讓幼兒仔細聽音樂中還有什麼聲音?

2、用三角鐵、鈴鼓分別爲烏龜、兔子伴奏。

(三)透過接力遊戲“龜兔賽跑”,感應節奏的快慢。

1、介紹遊戲的玩法:烏龜音樂用短線表示,兔子音樂用點來表示

2、分組分成烏龜組和兔子組,排成兩路縱隊進行接力

3、遊戲開始,幼兒開始聽音樂進行接力畫,是誰的音樂就誰畫,直到音樂結束。誰先到終點誰勝利。

4、給勝利者頒獎。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龜兔賽跑》,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烏龜和兔子),並理解這首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透過創作表演,培養幼兒的表現力、想象力。

3、透過音樂故事使幼兒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烏龜、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頭飾,免子、烏龜圖片、“音樂動畫城“字樣掛在黑板正中間。

經驗準備:《龜兔賽跑》課件、《龜兔賽跑》動畫。

教學過程:

一、活動開始

1、在活潑歡快和慢而有力的音樂伴奏下,幼兒分別做兔跳(青蛙……)、烏龜(大象……)的動作進活動室。

2、、做《小金魚》律動入座。

二、新課教授

1、引導幼兒欣賞《龜兔賽跑》的主題音樂。

(1)嘿!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音樂動畫城”我是燕子姐姐,你們就叫我“燕子姐姐”好了。

師:我知道小朋友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是嗎?(是)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爲小朋友帶來了什麼樣的動畫片呢!小朋友們要仔細看,今天的動畫片和以前你看過的動畫片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播放無聲動畫片)

師:這個動畫片和以往的動畫片有什麼不一樣呢?能告訴我嗎?(聲音)

師:動畫片裏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做什麼?小兔子和小烏龜在做什麼?

師:小朋友們看得真仔細呀!沒有聲音的動畫片,你們覺得好看嗎?(不好看)好,下面就請聰明的小朋友來給小兔子和烏龜配上好聽的音樂吧!

(2)師:燕子姐姐這裏有兩段音樂,我不知道應該把這兩段聲音送給誰,你們來幫幫我好嗎?(好……)謝謝!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欣賞第一段音樂。

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是什麼感覺?應該送給哪隻小動物?爲什麼?小朋友不要急,燕子姐姐這還有一段音樂,聽過之後我們再來爲他們選擇。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這一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和上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音樂響起)應該把這段音樂送給誰呢?爲什麼?

3、分段欣賞兩段音樂。

老師總結:第一段音樂輕快、跳躍、活潑,很適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們就把這段音樂送給小兔子吧!(兔子音樂響起)第二段音樂低沉、平穩,我們就把它送給慢吞吞爬行的烏龜吧!(烏龜音樂響起)

師:小兔子和烏龜知道小朋友爲它們送上了好聽的音樂,可高興了!我們來欣賞一下有聲音、有音樂的動畫片吧!

三、欣賞有聲動畫片,進行思想教育。

1、幼兒欣賞動畫片。

2、師:動畫片裏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師:爲什麼跑的快的兔子卻輸給慢吞吞的烏龜?

(因爲兔子自以爲了不起,驕傲自滿。)

4、師:爲什麼慢吞吞的烏龜卻得了第一?

(烏龜卻不怕辛苦不怕累,一直努力的去追趕、拼搏……)

5、我們應該向誰學習呢?(烏龜)學習烏龜什麼?

師總結:最後小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做錯事不要緊,關鍵要知錯就改,就是一個好孩子。

四、配樂故事表演。

師:下面我有一個提議:想請幾名小朋友帶上頭飾,扮演動畫片裏的小動物,來表演龜兔賽跑怎麼樣?誰願意來?

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兔子、烏龜、小猴子,其餘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動物,到音樂結束時,老師帶領下面小朋友戴上頭飾和小兔子、烏龜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 。讓我們一齊爲他們高興、祝賀吧!

五、結束部分。

師:時間過得真快啊,這期的音樂動畫城節目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和小動物們說再見吧!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教材第四冊第十四課。烏龜和兔子這兩個音樂片段選自史真榮創作的交響童話《龜兔賽跑》。這是一個兒童自小就十分熟悉和喜愛的童話故事。表現兔子的音樂用單簧管演奏,音區較高,音色較明亮,節奏歡快,表現了兔子敏捷的動作和驕傲的神態。表現烏龜的音樂用大管演奏,音區較低,音色較暗,節奏較穩健,表現了烏龜動作緩慢、謙遜和藹、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品格。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及不同樂器的音樂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能夠運用豎笛吹奏主題音樂,並理解這首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能力目標:透過創作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及音樂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在學習中,注意用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克服緊張的心理,樹立自信心。透過音樂故事使學生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會音色、速度節奏在音樂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播放音樂,學生隨着歡快的音樂扮演各種小動物蹦蹦跳跳地走進教室,然後師生問好。

(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及表現力。)

二、新課教學

1.匯入。提出問題:同學們《龜兔賽跑》的故事你們都聽過了吧,誰能把這個故事描述一遍?

(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透過講述故事,引出課題。)

2.作品介紹。聽同學講作品簡介,檢查課前查找資料的情況。

(學生課前查找資料,進行作品簡介,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欣賞全曲。先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邊聽邊分析作品特點?作品使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再播放動畫片。

(學生認真欣賞交響童話《龜兔賽跑》。先提出問題,使學生有目的地欣賞樂曲,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思想能力以及音樂想象能力等全面的音樂素質。)

4.分析作品,學習主題音樂。

①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彙報。

②提出問題,引出主奏樂器大管和單簧管。播放主題音樂。

(學生分小組討論,積極回答問題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感受。向學生介紹兩件木管樂器,根據它們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表現不同形象的小動物。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並適時地做思想情感上的教育。理解音樂,提高音樂思維能力。)

5.樂器進課堂。自由吹奏豎笛,出示兩段主題音樂,引導學生分小組練習後,再統一練習。

(小組互相討論學習。體現探究式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分組表演。引導學生用別的方式表演《龜兔賽跑》。

(學生自己組織,分繪畫小組、表演小組來自由表現,培養學生相互合作表演的能力。利用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利用他們認識音樂的規律有機地學習音樂,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質。)

三、小結

希望同學們都能學習烏龜踏踏實實的,做事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學習。

(學生在表演結束時隨音樂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