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爸爸和媽媽撫育我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爸爸和媽媽撫育我的教學設計

1. 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懂得個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長呵護的結果。

2. 學習透過觀察、體驗、思考,發現和理解生活中蘊涵的道理。

3. 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發對長輩的感激。尊敬和孝敬父母之情。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材料,準備課上發言。材料內容爲:爸爸、媽媽疼愛我,令我難忘的一件事。

 教學活動及過程

一、 創設主題活動的情景

1、觀看鳥和人類撫育子女的圖片和錄像片斷

2、生談感受

3、師小結:“我們已經回顧了各自的成長曆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爸爸、媽媽給我們生命,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爸爸、媽媽撫育了我們,使我們能夠茁壯成長。”板書課題:爸爸、媽媽撫育我。

(設計意圖:小鳥的成長圖片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特別是自己的成長過程喚醒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環節也是一種遷移,從小鳥的成長遷移到學生自己的成長。)

二、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書上7-10頁內容

2、師:看完了書上的內容,你知道了什麼?同桌交流。

3、指名談感受

(設計意圖:教師啓發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交流探討,談感受,再讓家長現身說法。使學生在真情實感中加深體會,提高認識,落實教學目標。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扶持。)

三、回憶體現父愛的生活小事--故事

1、師:爸爸、媽媽給了我們生命,還辛勤地撫育我們成長。每個同學的成長過程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和心血,同學們不僅要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且應當銘記在心。

2、指名講一講爸爸、媽媽疼愛自己的故事,或者一件令自己難忘的父母撫育自己成長的事情。

3、請家長現身說法

(設計意圖:透過調查、體驗,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在生動的表達中瞭解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發對長輩的感激。)

四、總結:“爸爸、媽媽給我們以生命,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在已經過去的3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們終日操勞,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撫育我們健康成長。他們不僅教我們怎樣做事情,還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應該記住父母的養育之恩。”

五、主題探究的行爲落實討論:我能爲父母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上一環節講述生活中的實例,家長的現身說法,調動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生思考採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讓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在生活實踐中落實和昇華。)

六、課後延伸:結合母親節、三八婦女節、父親節、重陽節等開展系列活動:(1)製作賀卡(2)開展班隊主題活動:如學唱感恩歌曲(3)開展實踐活動:《我爲媽媽做件事》、《我當生雞蛋一天的爸爸媽媽》(4)習作展示……

(設計意圖,注重與語文、綜合實踐等學科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透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所受到的教育和啓發貫穿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拓寬到生活社會實踐中,並注重學科整合,注重與生活、社會相聯繫。讓孩子在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的充滿愛心的大環境中,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七、教學反思

1、課前生動的情境創設,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透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再回憶體現父愛的生活小事,家長的現身說法及他們生動地講述,把課堂推向了高潮,使學生在真情實感中加深體會,提高認識,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扶持。更引發學生思考採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讓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在生活實踐中落實和昇華,又能使課後延伸工作更具實效性。

2、課後延伸結合各節日開展系列活動,充分挖掘節日內涵,有目的有選擇地把德育教育融入到節日活動中,並注重學科整合,注重與生活、社會相聯繫。讓孩子在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的充滿愛心的大環境中,從“受愛”到“施愛”,從知恩到報恩,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爲知恩圖報,心存博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