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精選3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能背誦課文重點語句。

4、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能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着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着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難點:

體會讚頌花生頑強生命力的語句。

教學準備: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楊禮讚》《松樹的風格》《梅花魂》等文章;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一、類比匯入,揭示主題

梅花、竹子歷來被中國人所喜愛,他們的清高、淡雅和堅貞往往被用來比喻有氣節、有骨氣、有靈魂的人。比如詩人鄭燮在《竹石》中描寫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以此抒發自己不畏磨難的錚錚鐵骨。比如陳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說: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腰。他們就像梅花一樣!這些詩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似狀物,實則是寫人,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許地山是如何透過寫落花生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1、學生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檢查朗讀,提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與結構,如茅、榨、榴等。(要求會書寫,會組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註。)

1、你對課文哪一部分最感興趣?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課文的學習。

2、集體讀第一段,瞭解種花生、收花生。重點體會居然一詞。

(1)讀出花生收穫後一家人的意外、驚喜。聯繫生活,會用居然造句。

(2)種了就是想收的,爲什麼收了卻又說沒想到?沒想到什麼?爲什麼沒想到?感悟、體會花生頑強的生命力。

四、品讀課文,研析重點

1、花生頑強的生命力令我們驚喜、讚歎,同樣也讓母親高興。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話表現了母親的高興,誰能幫我們找出來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過渡:(是啊,一次沒想到的收穫,也要過個節來慶祝,可見這一家人對生活是多麼的熱愛。這收穫的哪裏是花生,分明收穫的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啊!)

2、讀一讀415段,看看這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一家人是如何邊吃邊議論花生的?

讀吃花生、議花生的內容。

過渡: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視的特點,而這容易被人忽視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貴的好處。

3、默讀父親的話。(出示演示文稿父親的一段話:花生的好處很多,)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畝、吩”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便”,會寫“畝、播”等8個字,會寫“播種、澆水”等6個詞語。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3、理解父親借花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透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字詞的理解,瞭解花生的特點和圍繞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弄清課文的主次。

2、難點是想緊扣爸爸說的一段話展開朗讀體會,讓學生認識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及其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常識的資料。

2、教師準備落花生和其他果實的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和生字卡片。

3、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說一說你對課文中哪些詞語還不理解 。

2、文章中有哪些句子你還不理解?

3、整體把握文章:

齊讀課題,請同學說一說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4、匯入新課:

透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別。這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感受花生的特點及爸爸借花生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精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1、默讀課文,你認爲哪一部分是詳寫?哪一部分是略寫?(議花生是詳寫。)

思考:收穫花生後,全家人的心情怎樣?(抓住“居然”讀出一家人收穫花生的意外、欣喜。)

2、小組討論:花生的特點是什麼?

(1)文中寫了花生的哪些用處。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學生根據收集的課外資料補充花生的好處。)

PPT出示第10自然段,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

PPT出示圖表(在同學自由讀之後填表)

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

1、花生 桃子、石榴、蘋果。

2、位置埋在地裏 高高地掛在枝頭。

3、外表矮矮的 鮮紅嫩綠。

4、有無果實挖起來才知道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2)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圖片,同桌對比着讀。一個讀桃子、石榴、蘋果,一個讀花生。思考:作者爲什麼要寫桃子、石榴、蘋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3)再次讀,看看你對花生又有什麼新的認識?(引導學生體會出: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實用,默默地爲人類奉獻。)

(4)PPT出示下面兩句話,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體會父親對孩子的希望。

“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兩句話意思不一樣,“只”是單單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體面,更希望我們做一個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計名利,像花生一樣的對別人有用的人。)

(5)出示父親的話,啓發思考:父親借落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個什麼樣的人?引導感悟借物喻人的寫法。(齊讀父親的話,感悟借物喻人的寫法。)

(6)像本文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你在哪些課文中還學到過?請同學來說一說。

三、回顧課文,開展活動 。

1、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小練筆:像“花生”那樣,默默無聞地作着貢獻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你發現了嗎?請用一段話寫寫你身邊這樣的人。

3、學完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穫呢?請同學說一說。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1、探究學習。強調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探究,自己體驗,在探究中獲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學習。重視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重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發揮羣體中每個成員的作用,透過合作學習,加深理解,加深體驗。透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重點問題。

3、情感體驗。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參與和情緒體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體會到探究和發現的快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的詞句段,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明確文章的中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及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一、匯入。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新課文──《落花生》。教師板書課題。

“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花生。花生爲什麼又叫“落花生”呢?你們查資料了嗎?生簡要回答。

教師出示花生成長的圖片,邊出示邊簡單講解。現在你知道花生爲什麼叫“落花生”了吧。

【評析:對於城市的孩子而言,單靠講解很難講清楚花生的成長過程,教師藉助在網上查到的圖片使學生一目瞭然。尊重了學生的實際需要,把握了兒童的心理特點。】

二、看音像資料,整體感知課文。

師:我們知道了花生爲什麼叫“落花生”。下面我們來看課文的音像資料。看了以後,你來說說和預習時相比,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師:音像資料看完了,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評析:形象的整體感知,使學生獲得了感性認識。強調新感受,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

三、學習課文,解決問題,指導朗讀。

1、讀自然段,激勵發現問題。

師:我們看了音像資料,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要想對課文有深入瞭解,光看音像資料還不夠,我們還要自己讀書。

教師出示學習建議: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每個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瞭解讀書情況。

師:下面誰來說說你讀懂了哪個自然段?讀懂哪一個就說哪一個。

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

師:大家讀書的時候發現問題了嗎?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透過自己讀書讀懂了不少自然段,還有了自己的感受。更主要的是,還發現了不少問題。同學們很會讀書!不過,我們發現問題還只是完成了學習的一半,我們還要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怎樣解決呢?

師:我覺得同學們應該相信自己,我們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解決?好不好?

2、讀句子、詞語、標點符號,自己解決問題。

師:既然大家都同意,我們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

教師出示學習建議: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透過讀懂每個句子、每個詞語、每個標點符號,看能不能自己解決不懂的問題。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觀察讀書情況。

師:透過自己讀書,解決了什麼問題?學生簡單彙報讀書所得。

師:看來我們是應該相信自己的!

師: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是什麼問題?有沒有同學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大家透過讀書解決了不少問題,讀書更加深入了,可是還有問題沒有解決,我們怎麼辦?

【評析:從整篇課文到自然段,再到詞、句、點,遵循了從整體到部分的規律,把學生的理解不斷引向深入,體現了學生不斷的探究過程,並且使學生感悟到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