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瞭解課文重點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從具體內容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查閱、蒐集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和圖片。

2、教師準備:製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匯入,簡介背景

1、檢查預習,交流學生蒐集到的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同學們,你們知道抗美援朝戰爭嗎?

2、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課件放映圖片:1950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把戰火引向中國邊境。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主席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爲國”的號召,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三年,打敗了美帝國主義。

3、板書:

抗美援朝時間1951年~1953年。

4、課件出示預習要求:

1958年,最後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離開朝鮮,中朝兩國軍民在火車站依依惜別。中國人民志願軍對朝鮮人民說:“再見了,親人!”朝鮮人民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說:“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

5、板書課題,質疑:

⑴ 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

⑵ 預習時,你遇到了哪些問題?

6、認定目標,分步課件出示,一共五關。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

第一關:讀懂課文內容:

⑴ 放映多媒體課件:情景範讀

⑵ 快速瀏覽課文,找找課文主要寫中國人民志願軍跟哪些朝鮮人民依依惜別?

⑶ 交流討論。(大娘、小金花、大嫂)

2、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關:說說朝鮮人民爲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⑴ 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 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志願軍向誰道別?她爲志願軍做了哪些事?(邊讀邊在書上勾畫。)

② 小組內交流討論。

③ 彙報討論的結果。(補洗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④ 想一想:

朝鮮大娘是不是隻做了這幾件事?你從哪裏看出還做了好多事?說明了什麼?

⑤ 有感情地練習朗讀。(對大娘,如對長輩慈母,應懷者敬重的情感讀。)

⑥ 歸納學習這段的方法: 默讀、勾畫、體會、感情讀。

⑵ 請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分小組學習第二、三自然段。小金花、大嫂各爲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① 分小組學習:

(一、二組學習第二自然段;三、四組學習第三自然段。)

② 彙報學習情況。

③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二、三自然段。(分別用親切、關切的情感去讀)

⑶ 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三關: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的開頭與結尾,以及4~6自然段,體會作者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① 課件出示這些句子

② 讓學生把這幾句話改寫成陳述句進行朗讀比較)

③ 朗讀課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④ 透過對以上課文的學習,你覺得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再見了,親人”是對誰說的?是不是僅僅指課文中寫到的這三個人?爲什麼稱爲“親人”和“親愛的土地”?(討論)

(用鮮血凝成的比天高、比海深的情意,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⑤ 有感情地練習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四、擴展訓練

這篇課文是從志願軍的角度來寫的,因爲他們在臨別時候想起了朝鮮人民的深情厚意。

但是,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肯定也有千言萬語要表達,因爲志願軍也爲朝鮮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介紹抗美援朝英烈的事蹟)

第四關:想一想朝鮮人民會說些什麼?(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語句來說。如:當志願軍請大娘“快回家休息”時,大娘會說些什麼,問小金花“你怎樣落淚了呢?”時,小金花會說些什麼……)

五、達標測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五關: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六、佈置作業

查閱、蒐集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和圖片、故事等。

〖板書設計〗

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953年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開朝鮮。

洗補衣服 幾夜沒閤眼

大娘 送打糕 雪中送炭

救傷員 失去小孫孫 鮮血凝成

再見了,親人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媽媽 深情厚誼

大嫂:挖野菜,失去雙腿

依依惜別……(抒發感情)

第二課時

〖前提測評〗感情地朗讀課文。

〖認定目標〗

1、領悟寫法。

2、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3、開故事會。

〖導學達標〗

一、領悟寫法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用了哪些寫作的方法。

2、交流討論,領悟寫法:

⑴ 選取典型,以點帶面: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朝鮮人民中的老年、中年和兒童。)

⑵ 抒情敘事,相互交織:

(特別是情感線索,一脈相連。如前三個自然段的開頭與這三段的最後一句話。)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

1、聽寫。

2、訂正,改錯。

三、延伸擴展,開故事會

1、請學生將課外蒐集到的關於志願軍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2、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2

(一)教學要求: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歸於盡、代價、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等詞語。

2、透過重點問句的理解,體會文章中心及作者思想感情。

3、訓練有感情地朗讀。

(二)教學過程:

一、導言:

這節課我們學習17課,再見了,親人,志願軍爲什麼稱朝鮮人民是親人呢?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這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學習時,我們要透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領會文章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其餘同學思考,這段主要寫什麼內容:

2、分幾層寫的?

3、請打出這段課文裏的兩個重點來出示小黑板

你是根據什麼來找的?(根據課後提示來找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說明你很會學習。

好,讓我們先看第一個句子。

4、理解第一句:

①這是一個什麼句?(感嘆句)要表達怎樣一種感情呢?看句子。

②有兩句話,第一句說什麼?(送打糕)——板書、送打糕

第二句說什麼?(這真是雪中送炭)

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麼?(在隆冬風雪嚴寒中,有人送來熾熱的炭火)

b.在一般情況下比喻什麼?(在別人急需時,給予幫助)

c.在課文裏是什麼意思呢?

(1)還有更深的意思嗎?

在戰場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會怎樣想?

當時敵機封鎖,可能嗎?(不可能)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來了打糕,這打糕,是怎樣送來的?(冒着生命危險送來的)

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是什麼?

(2)不僅僅是打糕,而且是朝鮮媽媽慈母般的溫暖,送來的是打勝那次阻擊戰的精神武器,送來了朝鮮人民偉大的愛。

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願軍心裏充滿了對大娘的什麼?(感激)

⑤指名朗讀這句,然後齊讀。

5、理解第二句。

①這是一個什麼句?(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②這兒也有兩句,第一句說什麼(大娘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板書失去孫子

“唯一”是什麼意思?(獨一無二)

大娘獨一無二的親人是誰?(小孫孫)

爲什麼小孫孫是大娘唯一的親人(其它人都被敵人殺了)

這唯一的親人又是怎樣失去的(救傷員)——板書、救傷員

大娘家有兩人需要照顧,一個是——……一個是——……,他們都要救,在關鍵時刻,時間就是生命,大娘丟下了誰?搶救了誰?

她不愛自己的小孫孫嗎?哪兒可以看出?

我們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對炸平的房屋,怎樣呼喊着自己唯一的關人?

大娘多麼愛自己的小孫孫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給了志願軍,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的小孫孫,你體會到了什麼?

這樣的感情用陳述表達怎麼樣?(不強烈了)

③指名讀,然後齊讀。

6、這段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感激、崇敬)

指名朗讀,讀到重點時,大家齊讀。

7、我們是怎樣學這段的?

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學習後面的課文。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自學。

①主要寫了什麼?

②分幾層:

③找出的重點句是哪句?

2、引導體會重點句?

①是什麼句?(轉折關係)

②看三個小句子:

讀第一句:幹什麼回來?(救老王)板書——

讀第二句:爲什麼焦急?(小金花和老王回來了,媽媽還沒回來)

讀第三句:等來的是什麼?(噩耗)“噩耗”的意思是(親人死亡的消息)

等來的是什麼樣的噩耗?( )

“同歸於盡”是什麼意思?( )媽媽爲什麼跟敵人“同歸於盡”。

③比較、朗讀。等來的是噩耗

讀起來我們爲什麼不同的感情?(悲痛、仇恨)

④指導朗讀,然後齊讀。

3、同志們都傷心地痛哭起來了,小金花胸中充滿了悲痛和仇恨?

這兩種感情中哪種最強烈?(仇恨),從哪看出(但是你把腳一跺……)

同志們都傷心地哭了,小金花也應沒哭啊!因爲哪是自己的媽媽呀!她想哭嗎?(想)但是她哭沒有?(沒有)她想哭卻沒有哭,從哪兒看出(嘴角抽動兩下),她悲痛哪兒去了?(她悲痛爲對敵人的仇恨),化悲痛爲力量悲痛越大,對敵人的仇恨就越深。

用這種感情朗讀——

小金花多麼剛強呀,今天刀子卻落淚了,爲什麼?

體會到什麼?(小金花對志願軍真是比親人還要親)

小結:看到剛強的小金花落淚了,志願軍叔叔也是心溼也不好愛啊,誰來朗讀本段。

4、指句朗讀,讀到重點時,齊讀。四、學習第三段:

1、自學習本段,檢查。

(1)寫了什麼?(志願軍同大嫂告別聽情景)——板書,大嫂

(2)分層怎樣?

(3)重點句是哪句。

2、體會重點句:

(1)這句是什麼句?(反問,改陳述)

(2)兩個小句,讀

第一句:“代價”是什麼意思?( )

這裏指達到什麼目的?(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爲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大嫂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呢?(雙腿受傷致傷)

雙腿是怎樣受傷致殘的呢?(……)——板書:挖野菜

從“血泊”你想到了什麼?( )

爲什麼用省略號?(那情景太殘忍了,說不下去)

大嫂付出的代價高不高?

體會到什麼?(比親人還親)大嫂架着雙柺走了幾十裏來送行志願軍是怎樣說的呢?

3、指名讀,讀到重點句處大家齊讀。

五學習第五段:

1、汽笛長鳴,列車緩緩地開動了,從此我們就要和朝鮮的親人分別了,讓我們再向相處八年的親人說聲再見喲,誰來讀?

①爲什麼志願軍稱朝鮮人民爲親人?

②爲什麼說親愛的土地?——板書:土地,灑過鮮血。

③朗讀。

2、志願軍叔叔還有許多話要講啊,可是無情的列車飛快地向前奔,誰來讀?

“再看一眼”怎樣講?“再停留片刻”怎樣講?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

2、能力目標:

以讀作爲突破口,以讀悟情,培養語感,有感情朗讀。

3、情感目標:

學習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志願軍戰歌》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

同學們,剛纔你們聽到的是志願軍戰歌,當年志願軍戰士就是高唱着這首歌踏上了朝鮮的土地,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即將離開朝鮮回到自己的祖國,面對着許許多多送別的人們,每位志願軍戰士都從心理默默的說着一句話,那就是“再見了,親人!”

二、複習舊知,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一遍課文,想一想志願軍戰士把誰稱作親人?他們爲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學習,交流,體會情感

1、師:在這些事例中,哪位親人的事例給你的感受最深,就學習哪件事。怎麼學呢,老師爲同學提供了一個自學提示,誰來讀一讀。

課件:默讀,思考志願軍回憶了和這位親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把這句話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請你用朗讀的形式,讀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小組交流:

誰對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學習相同段落的同學就近兩三人結合小組,進行交流。

3、彙報自學,讀中悟情(大娘):

師:誰對這件事感受深,讀出你的感受。誰也找的`這句話讀出你的理解?同學們注意聽看他們哪讀的不一樣。

師:她是透過抓重點詞語弄懂句子的含義的,大家要向她學習這種好的方法。

老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重點指導。

課件: 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點撥:結合課文想一想雪指的什麼,炭指的什麼。大娘冒着生命危險給戰士們送來的僅僅是打糕嗎,對,你們體會的真好,是他們的精神感動了志願軍,鼓舞了志願軍使他們的鬥志倍增,頑強拚搏取得了阻擊戰的勝利。願意再讀讀嗎,把大娘關心志願軍的情感以及志願軍拚搏的精神讀出來。誰來讀讀。

課件:我們還記得…您爲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師:在這部分中還有哪件事給你感受深。

點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搶救的是誰,是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志願軍,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唯一的親人,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朗讀:面對這位可親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願意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導朗讀)我也想讀,聽聽有沒有和她讀的不一樣的地方。爲什麼這樣讀。

師: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進入情境感情就出來了。

4、彙報:小金花:誰對這件事感受深。

課件:同志們傷心的…你怎麼落淚了呢?

點撥:學生朗讀,失去媽媽小金花沒有哭,可是與志願軍就要分別的時候,小金花卻落淚了你還體會到了什麼

5、師:還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你來讀讀。

問: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什麼代價?

6、小結:

學習了他們的事例後,你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選擇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讀,讀出朝鮮人民與志願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四、換位感悟

1、師:聽着這樣的話看着這樣的戰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會對志願軍說什麼,任選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說。

2、彙報:誰來說,你以誰的身份說。(還誰想說)

3、小結:聽了同學的介紹,感到志願軍爲朝鮮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再讀讀課題你對課題有沒有新的理解。

4、師:那麼今天就是親人送親人了,讓我們共同抒發一下對親人的依戀之情吧!

五、運用悟情

1、師:既然是親人送親人,你能不能將這段話改爲朝鮮人民對志願軍說。自己先練一練,也可以互相說說。

2、彙報:

改爲:再看一眼志願軍戰士,讓他們再停留片刻。

3、師:志願軍不願走,朝鮮人民不願他們走,因爲在這片土地上灑過他們的鮮血,大娘小金花的媽媽、大嫂還有更多更多的親人爲志願軍灑過鮮血;羅盛教、邱少雲、黃繼光、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等14萬志願軍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他們的鮮血和朝鮮人民的鮮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昇華

1、師:你們說,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什麼凝成的?可稱之爲偉大的友誼。

2、火車慢慢的啓動了,讓我們再讀讀最後三段,再次感受一下兩國人民那依依不捨的深情吧!

3、師:火車越去越遠,可是兩國人民的心卻是越來越近。

兩國人民共同說着一句話:“再見了,親人!”

4、師:多麼感人的場面,咱們來寫首詩吧,永遠記住當時的場面。出示詩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無言默默淚。

(你我一家人“惜別知情深“有緣再相見“只見車影遠”“天涯若比鄰”“彼此常牽掛”。)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大娘

小金花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志願軍

大嫂

【課後反思】

教學中體現較突出的幾點:

1、匯入中的情景創設把學生帶入到了課文中,爲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兩分鐘預備透過錄音機爲學生放了《志願軍戰歌》,伴隨着雄壯的樂曲聲,學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進入到情境當中。

2、從對語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設計的三個層次,即第一層次用讀讀出大娘是怎麼把打糕送來的;第二個層次體會大娘不顧自己的生命爲戰士們送來打糕,讀出感受。第三個層次讓學生理解雪指什麼炭指什麼,透過情境的創設體會出大娘對戰士們的深情、對戰士們的愛,以及戰士們把大娘對他們的愛化作一種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戰士們打勝了仗。課堂教學中,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對大娘與志願軍戰士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爲什麼大娘把戰士稱作親人的情感體會的很到位,學生情感也被調動。因此學生對這一段的朗讀,讀的有感情,學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視了學生的朗讀及教師對學生讀的指導:

在學習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時,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例如:學生在朗讀描寫小金花的剛強的語句時,學生對小金花爲媽媽報仇的決心讀的還不夠堅決,因此委婉的指出學生讀的不足及建議,透過比讀的方式激勵學生再讀。

不足:

1、對重點段的體會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讀自悟,而是透過教師的導語引着學生體會出來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主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教學結構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時間是指導學生學習大娘爲志願軍戰士送打糕和救助傷員的事情,對小金花和大嫂的學習只是以讀帶講,沒有給學生朗讀感悟的時間。學生對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情感是一點一點的積聚起來的,不是隻透過對一個段落的學習,感情就能體會出來的。因此對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也要讓學生充分的學習體會。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繼續學習作者是怎樣透過內容表達思想的。

【教學難點】

透過事情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甘嶺》、《英雄兒女》等電影,回憶英雄邱少雲在奪取391高地的戰鬥中爲了不暴露目標,烈火燒身一動不動,英勇犧牲。黃繼光爲了戰鬥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英雄事蹟,發生在什麼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爲了打擊美帝侵略者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當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出朝鮮回國時朝鮮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別,難捨難分的情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板書課題:9、再見了,親人)

2、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師生共同交流查閱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3、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4、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是什麼?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2、組詞練習

鎖( )暫( )糕( )阻( )組( )

瑣( )斬( )羔( )租( )祖( )

誼( )搗( )謠( )搖( )混( )

宜( )島( )遙( )瑤( )棍( )

耗( )嫂( )艘( )餿( )

犛( )搜( )嗖( )颼( )

3、由4名同學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⑴ 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願軍)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着什麼?(板書:朝鮮人民)

4、理清課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爲第一部分,後三個自然段爲第二部分,地點發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後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1、配樂誦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願軍話別?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爲志願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3、學生思考後回答:

(三件事,一是幾夜沒閤眼給志願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着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爲救志願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麼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援和幫助。大娘是在志願軍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說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說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來,您爲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這句話可看出什麼?(看出大娘爲志願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願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5、反覆讀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⑴ 志願軍是怎樣讚揚大娘對志願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海深)

⑵ 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

五、指導朗讀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5

課文分析:

《再見了,親人》選自隨軍記者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課文敘述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讚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作者在衆多告別場面中,選取三個最有代表性的鏡頭,集中表現中朝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情感濃郁。既是一篇出色的語言文字訓練教材,同時又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進行情感陶冶和心靈淨化的優秀教材。

達成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2、理解最能表達真情實感的句子,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和中心,並體會文章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誦。

設計特色:

1、巧用情境教學法,渲染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這篇文章所敘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個世紀,與學生生活實際有較大的距離。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本設計充分創設情境,使學生與作者、文字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2、運用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讀中悟義: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濃郁。宜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在讀中理解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偉大友誼;在讀中感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3、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課文前面的三個自然段結構層次相同,因此可採取舉一反三的方法,透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總結學法,再遷移學法,指導自學第二、三自然段,培養自學能力。

4、發揮學生想象能力:

在學習完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後,讓學生思考:在分別時,大娘、小金花、大嫂可能會對志願軍戰士說些什麼?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5、切實注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

《語文課程標(實驗稿)》中提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作爲語文教學重要內容之一的作業佈置,不能侷限於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於課本知識中,更不能把書面作業作爲唯一的形式,作業佈置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滿足學生渴望自主,渴望知識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的需求。佈置的三道實踐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一道完成,這也正體現了小學語文作業的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

設計流程:

一、音樂渲染,引入情境

1、出示紀錄片: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赴朝鮮的情境。簡介時代背景。(播《志願軍戰歌》)

2、檢查預習:

⑴ 交流蒐集的資料,增強對抗美援朝戰爭、中朝兩國人民友誼的瞭解,爲學文做好鋪墊。

⑵ 透過預習,你對課文有了那些瞭解?

二、運用圖畫,再現情境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實物投影課文插圖):

⑴ 引讀:

是呀,在分別的時刻有許多朝鮮親人趕來爲志願軍送行,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趕來了一位頭髮花白的大娘,志願軍趕緊迎上去,緊緊握住大娘的手,動情地說──(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 自由輕聲讀這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詞句。結合背景資料和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

⑶ 個別讀重點詞句:

理解朝鮮大娘愛護志願軍戰士勝過愛自己的唯一的親人,體會這是一種怎樣的情誼。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⑴ 默讀二、三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⑵ 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理解詞語“噩耗”、“同歸於盡”。領悟句子“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⑶ 啓發想象:

在分別時,大娘、小金花、大嫂可能會說些什麼?

三、語言描繪,創設情境

引領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師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作爲“引語”

,誘發學生的感情,並讓學生懷着這樣的感情接讀課文。播放火車啓動聲的錄音,配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分別的畫面,頓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朗讀起來聲情並茂。)

在火車站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真有道不完的離別話,訴不完的離別情。然而就在志願軍和大娘她們揮淚惜別之際,火車“嗚”地啓動了,千言萬語涌上心頭,都並作一聲呼喚──(學生接讀課文)。

火車徐徐開出,那隆隆的車行聲牽動着志願軍的心。今朝分別不知何時再見,此時,他們心中唯有希望──(學生接讀課文)。

戰士們依戀朝鮮的山,朝鮮的水,更依戀朝鮮的親人們!然而,無情的火車風馳電掣向前駛去,此時此刻,淚水模糊了雙眼,要想再說上幾句惜別的話,相距已遠,只能在心頭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學生接讀課文)。

四、小結延伸,體驗情境

1、再見了,親人!這不僅僅是志願軍戰士的心聲,還是朝鮮人民的心聲。在朝鮮這片土地上,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同生死,共患難,用鮮血凝成爲大的友誼。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使中朝人民心心相連,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讓我們深情地道出他們的心聲“再見了,親人!”

2、佈置作業:從以下語文實踐活動中任選一項:

⑴ 班裏一位同學轉學走了。請你模仿第一自然段,代他以《再見了,母校》爲題,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片斷作文

⑵ 誦詩:

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鬥爭中,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作。請找一首有感情地朗讀。

⑶ 推薦描寫抗美援朝的書:《誰是最可愛的人》、《三千里江山》、《凱歌聲中話友誼》。

教學反思

《再見了,親人》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散文,文中採用典型事例和典型場面突出中心思想,多種句式交替使用的方法,使文章情感波瀾起伏,是一篇進行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課文。由於時空距離大,學生對抗美援朝時代景景缺乏認識,加上句式複雜,因而對理解課文內含的豐富感情,難分難捨的送別情景,中朝人民鮮血凝成的友誼,難於引起情感共鳴。因此,運用一般的講讀法,效果不好。我根據敘事抒情的散文的特點,採用“以讀激情、想象悟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讀、劃劃、想想、議議。在交流時,我抓住大娘爲志願軍所做的三件事這一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在理解詞、句、段的基礎上,多讀、善讀、帶着感情讀,反覆體會語句的意義和情味,做到“披文以入情”。我還讓學生想象大娘怎樣爲志願軍日以繼夜地洗補衣服,不顧生命危險地送打糕,背誦《遊子吟》中的詩句,最後,我讓學生想象寫大娘會怎樣會跟志願話別,將課文內容改成志願軍與大娘的對話,這樣以情激情,誘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課堂效果非常好。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討論,理解課內容,體會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能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3、深刻領會並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4、結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義,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分別場面圖)、磁帶(二胡曲《還鄉行》)、火車汽笛聲錄音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提示訓練點。

1、學生讀書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板書:中朝友誼

鮮血凝成)

2、快讀全文思考:作者圍繞這個中心選擇了哪些材料?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學生討論,作者爲什麼只選擇了這幾個材料來寫?

(板書:圍繞

選擇典型材料)

二、研讀課文,體會訓練點。

1、引導學第一段,體會學習方法。

指讀課文,出示思考題(投影)

聽讀要求:

A、用簡潔的話,說這段寫了幾件事?

B、認真思考,作者爲什麼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寫?

C、邊聽邊劃,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出來。

學生聽讀後討論,教師啓發生回答問題。

(板書:洗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結合思考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娘與志願軍戰士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擇材料的用意)

齊讀本段的最後一句(這比山還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懷?)進行句式的變換(變成陳述句)體會反問句的表達作用。

結合句子讓學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練習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問難。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配樂範讀----學生練讀----個別讀文)

2、結合學第一段的思考題,遵循學習第一段的思路,分組自學第二、第三段。

讓學生透過自學討論,體會出小金花和大嫂與志願軍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材上的特點。

(板書:救老王挖野菜)

抓住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師在前三段學習的基礎上,運用激情語言,放錄音,投影,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齊讀第四段。透過感情誦讀,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4、針對全文進行置疑問難。

三、概括學習過程,深悟訓練點。

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認識這一寫作方法的好處。(板書:突出中心)

四、課外延伸,指導背誦。片段練習,運用訓練點。

1、向學生介紹《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書,選讀精彩段落,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讓學生自由選擇背誦。

2、結合課後的練筆內容,讓學生進行構思。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7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裏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寫了xx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後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真摯情誼,讚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領悟文章表達方法是本課乃至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

對於抗美援朝這段歷史,學生於上學期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時已有了解,同時,在此課學習時也拓展瞭解了邱少雲、黃繼光等多位烈士的英雄事蹟,學生對於志願軍爲朝鮮人民所作的犧牲已有所感悟。所以本課應引導學生回顧這些課文及資料,把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遷移到新課的學習中來,以便更好地感悟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情誼。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這學期是學生進入高年段的第二個學期。透過幾年的學習,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在閱讀中,他們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能抓住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於本篇課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事,與學生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他們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他們感悟文章表達方法的能力仍不強,需教師適時指導。隨着經驗的累積,他們也懂得如何蒐集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其實,這些方面的能力學生在上學期已初步形成,在這學期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代價”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合理想象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繼續訓練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目標: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進而進行國際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志願軍與大娘之間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入情入境地朗讀;領悟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

五、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品讀感悟法。

六、課前準備

(一)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課前預習並蒐集相關資料。

七、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志願軍與大娘之間的深情厚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教學過程預設】

一、憶舊知,引起共鳴

(一)揭題。

(二)課件演示圖片並配樂,教師憑藉學生對上學期《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的感悟作過渡,用深情的語言帶領學生進入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場面。再次讀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上學期學過的課文,收到了溫故知新的效果,也體現了教材之間的有機整合;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儘快進入角色,爲下文的學習打下了感情基礎,達到了“課伊始,情亦濃”的境界。】

二、初讀文,感知情緣

(一)課件出示要求:大聲、快速地讀讀課文,把句子讀準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檢查生字。(認讀生字,檢查音準,識記字形,如有不理解的詞語相機解決。)

(三)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脈絡,爲學生下一步的理解與感悟打下基礎。】

三、品詞句,體會深情

(一)指導理解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相機出示句子: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二)課件出示自學要求:快速默讀第一自然段,想:大娘爲志願軍做了哪幾件事?在你感動的地方寫上感受?

【設計意圖:以“情誼”爲切入口,使學習思路更爲清晰。讓學生概括幾件事,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動筆寫感受,既尊重了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又能提高學生閱讀感悟能力,真正落實了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

(三)學生彙報,教師引導品讀以下句子。

1、“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快回家休息吧!”

引導學生用“請求”“懇求”“哀求”的語氣來讀,層層深入地感悟志願軍對大娘的關愛之情。

2、“我們空着肚子,……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抓住“頂”“冒”“穿”等詞語,想象當時的畫面並透過讀體會當時戰場的危險。

理解“雪中送炭”,體會大娘爲救志願軍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情誼。帶着感受讀句子。

3、“您爲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能忘懷?”

理解“唯一”,區別此句的“親人”與題目中的“親人”之不同,用讀來突出小孫孫的重要。

創設情境,代入角色練說:假如你就是被救出的傷員,你會對大娘說什麼?順勢導讀,體會他們之間的情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四)迴歸文字,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熟讀成誦。

【設計意圖:透過多媒體幫助學生想象畫面,入情入境地讀,能讓學生更好體會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突破本文的難點;透過抓重點詞句來感悟,能使語文學習回到實處,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點主題,昇華情感

(一)配樂,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讀“再見了,親人”。

(二)佈置作業。

【設計意圖:此處迴歸課題,加強了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知,強化了主題,使學生在文中體會到的情感得到昇華。最後佈置的課外作業也爲下一課時體會情感埋下伏筆。】

第二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一、理解“噩耗”“代價”等詞語,入情入境地朗讀。

二、繼續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三、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四、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一、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並能入情入境地朗讀。

二、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教學過程預設】

一、複習匯入

回顧上節課所體會到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藉助課件再次把學

生帶進分別的情景。

二、研讀課文,領悟寫法

繼續學習志願軍與小金花、大嫂話別的場面,領悟前三自然段在表達上的特

點以及文章在選材上的特點。

三、藉助資料,加深體會

(一)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互相爲對方做的事還有哪些?教師順勢出示相關資料。

(二)小練筆。

(三)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出生入死,爲的是什麼?

四、昇華情感,積累語言

(一)這是由愛國而迸發出來的情誼,是跨越了國界的情誼,這是偉大的情誼。如今心願已成,分離之際,他們彼此可能還會說些什麼呢?(學生想象說)教師用動情的語言並配上音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二)練習背誦讓你感動的句段。

五、課外拓展

談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不是親人但又仿如親人甚至勝似親人的事例,如:捐贈器官的、收養孤兒的、義工、志願者、今年雪災出現的熱心人士等,從而感受人間的真情。

引申出:自己該如何對待親人與他人。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並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五、六、自然段。

2、重點學習第一段,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覆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多媒體。

【教學流程】

一、轉弦定曲

1、看到了這段圖片,你想到了什麼?(指名說)

2、教師小結。

3、出示課題 並讀題:再見了,親人。

二、彈撥抒情

1、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檢查交流生字詞:

⑴ 指名讀,男、女生分讀,齊讀。

⑵ 知道這兩個多音字嗎?

2、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地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⑴ 交流:現在你把自己讀懂地概括地介紹給大家。指名說。

⑵ 教師小結。

3、過渡語:現在就要分別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指名說。(傷心 悲痛 捨不得。)

三、含咀悟情

1、請大家細細地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讀出了什麼?

指名說。

2、你又是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讀出深情的?(用你習慣的朗讀方法讀一讀。)

⑴ 先同桌交流體會。

⑵ 全班交流。

四、品味語言,撞擊情感

1、送打糕,昏倒路旁:

⑴ 抓重點詞體會大娘的深情:

交流: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造成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呀!當時有很多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在您的幫助下,我們打勝了那次阻擊戰。可是您在回去的途中,就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板書:

頂着 冒着 穿過 送到

⑵ 激qing朗讀──出示句子:“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會忘記?”

2、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⑴ 抓重點詞體會(大娘愛志願軍勝過愛自己的小孫孫。)學生板書:

丟下 背進

⑵ 感情朗讀:

出示句子: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

板書:

丟下 背進

⑶ 情境想象寫話:

當志願軍戰士得知自己的生命是大娘用小孫孫的生命換來的時候,他們說些什麼?請您把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交流,指名說。

⑷ 激qing引讀──這是多麼厚重的情誼哪!

出示句子:“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齊讀。

五、反覆吟讀,抒發情感

1、想象再現如泣如訴的分別場面,指名說。

2、感情朗讀和大娘告別的話,指名讀。

3、齊讀告別語段。

標籤:親人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