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體育教學設計(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1

課題:急行跳遠

教學任務:

1.初步學習挺身式跳遠技術。

2.進一步發展下肢和腰腹肌肉力量,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3.培養果敢、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目標:初步掌握急行跳遠基本技術動作

教學重點:助跑與單腳踏跳技術結合

教學難點:騰空步

授課類型:室外課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集合,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佈本課的內容和要求

4.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二 預熱活動

1.沿田徑場跑道慢跑兩圈

2.徒手操

頭部運動

伸展運動

體側運動

負背運動

3.弓步壓腿 僕步壓腿 活動關節

基本部分:

動作要領:

助跑起跳後,擺動腿大腿積極下放後襬,與起跳腿靠近,同時兩臂向側後方揮擺後振,形成空中挺身姿勢,落地前,兩臂經前向後方擺動,收腹舉腿,小腿前伸落地。

1、在跑道上連續做助跑三步起跳練習。

2、原地做挺身式模仿練習

3、從70--80釐米的高臺上向前跳下,空中成挺身姿勢。

4、短程助跑,在起跳板上起跳,擺動腿踏在正前方高約60-80釐米的跳箱上 要求:集合快、靜、齊,精神飽滿。以列爲單位 要求:隊伍整齊 按體操隊形散開,原地運動 要求:動作到位,充分活動開 教師講解示範,讓學生了解整個完整動作。 教師講解示範,學生以列爲單位依次 練習,老師檢查,糾正 要求:學生動作準確到位。 教師講解示範,學生以列爲單位依次 練習,老師檢查,糾正

並迅速蹬伸成挺身姿勢後落入沙坑。 要求:學生身體全新平衡,動作準確5、短、中程助跑挺身式跳遠到位,落地時注意屈膝緩衝。

結束部分:

1.放鬆練習

2.課堂小結

3.下課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2

一、教材內容:

高中體育課(足球選項)

1、簡介足球運動的發展概況及鍛鍊價值。

2、學習腳內側踢、停球技術。

3、教學比賽。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趣味性與競技性強,體能技能與團隊意識要求高的集體性運動項目,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足球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思想品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足球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選修教材。足球運動由於技術動作多樣,攻防頻繁,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高中學生喜愛。透過足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項目。本課教學內容是足球運動中的學習腳內側踢、停球技術。腳內側踢、停球技術是足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高中足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因此,本課着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爲高一六班學生,共52人。學生來自全市各個初中,體育的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善於學習,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啓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腳內側踢、停球技術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腳內側踢、停球--準確的腳型及觸球的部位、力量。

難點: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協調配合和腳對球的控制掌握能力。停球時伸腳提前量和及時後撤的掌握。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啓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爲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2’)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準備部分(8’)

1、繞操場慢跑(3’)

學生成兩路縱隊繞操場慢跑兩圈,慢跑時速度均勻精神飽滿,隊列步調一致。

2、熟悉球性(5’)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後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爲散點。

學生透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腳對球的控制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爲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基本部分(30’)

一、學習腳內側踢地滾球技術

動作要求:直線助跑,腳尖正對出球方向,支撐腳踏在球的側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腳底與地面平行,腳尖微翹,踝關節緊張,用腳內側擊球的後中部,同推送或敲擊的方法將球擊出。

重點:支撐腳站位。

難點:腳型固定。

組織:全班兩人一組,每組一球,同時進行練習。

教法:

1、講解腳內側正面傳地滾球。

2、給學生做正確示範動作。

3、學生練習時,巡迴輔導,糾正錯誤動作。

要求:認真聽講解,仔細觀察教師示範,明確支撐腳站位。

(1)踢固定球,做腳內側踢球支撐腿戰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練習。

(2)兩人一球,一人用腳底擋球,另一人做腳內側擺腿練習。

爲了進一步建立運球的動作概念,使學生能正確掌握踢球動作,採用了學生散點看教師示範模仿練習,同時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是身體的姿勢、腳型、腳法要正確。着重解決腳對球接觸力量、方向、掌握和眼視前方,同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於體育與健康教學之中爲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高一年級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發展技能的同時,並在歡快的氣氛中娛樂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發展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材內容:

高一年級籃球教學是建立在初中籃球教學基礎上的,所以,高一年級教學要與初中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教學時,一方面要注重瞭解學生初中階段籃球教學的情況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複習初中已學的基本動作和基本配合,以達到高、初中的.自然過渡。因此確定爲:《碰籃板練習、三人行進間傳接球、半場擂臺賽》。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行進間的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這一內容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着重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籃球興趣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體驗籃球運動樂趣,理解技戰術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

2、技能目標:學生能自主運用各種傳球的方式,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在比賽中能有意識的加以運用。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練習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樂意表達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善學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範性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啓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爲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創設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場地器材:

籃球場二塊、籃球8只、錄單機一臺。

八、安全知識

練習時有安全保護意識,自我保護。

九、預計“運動負荷”:

本次課練習密度約40%左右,平均心率爲125±5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