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人琴俱亡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琴俱亡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琴俱亡教學設計

人琴俱亡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積累部分常見的文言詞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誼

3、體會文中簡潔的語言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趣

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其中王子猷與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華最突出,這倆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講的就是他們痛人心扉的故事板書:人琴俱亡(劉義慶)

介紹:作品作者

此書主要記載魏晉名士的言談軼事最大特點是記述人物的片言隻語或者微小舉動,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劉義慶:南宋文學家

二.讀通讀順,讀懂課文

第一:獨立閱讀課文,藉助課下註解,手頭的工具書給自己不懂的生字詞注音,並結合語境判斷確定它們在文中的意義

第二:使用自己習慣的符號標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1.紅字注音

全班齊讀一遍

2.字詞解釋,翻譯文段

3.出示譯文

全班試背

過渡語:我們對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們會翻譯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了呢?請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字

1. 子猷在子敬死後“月餘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確:一 是子猷本身當時病勢嚴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極度悲傷

2. 課文描寫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後又寫他“慟絕良久”,他前後的表現是否矛盾?爲什麼?

明確: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較低層次的悲傷,子猷內心悲痛至極,反而在表面上什麼都不能表現出來)子猷與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兩人都患了重病子猷聽不到子敬的病況,心裏非常難過,“了不悲” “都不哭”是強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結果,而並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傷心情,悲痛之情噴薄而出, 因此“慟絕良久”所以子猷前後的表現不矛盾

過渡語:兄弟間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詩》)(曹丕做了皇帝以後,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其中說到,讀《七步詩》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爲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曹丕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過渡語:兄弟間手足情深的也有

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3. 請回顧課文:你覺得最讓你揮之不去的細節是什麼,爲什麼?(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話)

明確:“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

“了不悲,都不哭”,“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徑入坐靈牀上,取子敬琴彈”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結歸納,積累背誦

課文語言十分簡潔全文僅84字,就刻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隻言片語或細微的舉動,即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才使得人物這樣鮮活

板書:手足情深

語言簡潔

過渡語:請同學們看關鍵詞,齊背全文,這次讀時,注意人物語言與敘事語言的不同感情

過渡語: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隨人亡,這更渲染出當時悲涼的氣氛下面再來看看現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平分生命》

請同學瀏覽文章

師:表達什麼情感、主題

讓學生談感悟

結束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給予每個人的只有一次”可是,這個十歲的小男孩爲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給妹妹,讓妹妹和他平分生命他對妹妹的愛真是比水晶還要純潔,比黃金還要寶貴……

人琴俱亡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基本的文言文字詞。

2、體會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誼。

3、朗讀成誦。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說到親情,我們總說它血濃於水,並常用緊密相連的身體器官作爲比喻,如母子連心、骨肉相連、手足情深等等,親情是割不斷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間最寶貴最真摯的情感。雖然我們也曾聽聞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還是見證了血肉相連的深厚,一如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簡介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侄兒,世襲臨川王。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志人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個門類,較爲集中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選自《世說新語傷逝》。

三、初讀(讀準句讀、字音)

透過朗讀初步檢查預習

四、學習文言文字詞

全班分AB兩組,A組針對文章第一段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B組回答;B組針對第二段中出現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A組回答。教師補充指導。第一段

【實詞】篤:du(病)重左右:近旁的人,近侍/左邊和右邊

索:要輿:車轎何以:即“以何”,爲什麼

【虛詞】俱:(副詞)都、全而:承接連詞了liao:完全都:總、竟

第二段

【實詞】素:本義是“白色的生絹”,這裏是一向、向來。徑: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後通稱死亡。帝王“崩”、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費一兵一卒○3副詞,終於,“卒用其人”。cu倉卒,急速

(因)慟絕良久:於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

(於是,就)慟,痛哭、極度悲傷;良,很;絕,氣息中止,死亡。

【虛詞】既:已經

翻譯:

五、再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1、子敬亡故後,子猷的感情有哪些變化?結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慟絕良久

——月餘亦卒

2、爲什麼子猷在聽聞子敬亡故的消息時了不悲,去奔喪一路也沒哭,

而彈子敬琴後竟慟絕良久?

——解1:早知將不久人世,他日必將見面,故不悲,後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慟絕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強自抑制。

A、知人論世:(爲什麼要強自抑制?這須從《世說新語》說起)

《人琴俱亡》是《世說新語傷逝》第十六篇,結合其餘十八篇來看,《人琴俱亡》作爲其中一篇還是較爲集中的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種思想性格特點及其文化特徵——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個性表達的同時,還故作曠達追求一種超脫的風度,魏晉風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體現了魏晉時代士人獨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們注重真性情,追求個性的自由飛揚,同時又力求能擺脫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榮辱譭譽,尋求一種超然的風度。爲此,儘管子敬很悲痛,卻還是要強自抑制。

3、那麼是什麼觸發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調

4、琴不調說明了什麼?——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無人彈奏,弦鬆。原因二:子猷心中極爲悲傷,無論如何總無法調正音弦。而這種極爲沉厚的悲情一旦觸景傷懷,便無法再抑制,噴發而出,慟絕良久,月餘亦卒。由此更好地體現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書:——抑制——噴發:手足情深)

B、審美:這種手足情深的悲絕,在作者看來是一種真摯的美好的情感,劉義慶完全是將這當作一種美好的事物記入《世說新語》中的,體現了魏晉時代的一種審美觀:(把人的種種情感當成一種美來欣賞)人的種種喜怒哀樂的情感都是美的。

C、寫作技巧:由了不悲、都不哭—慟絕良久—月餘亦卒,這種兄弟情誼表達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對比西方文學直接對人物進行大段的心理描寫的寫作手法,中國古典文學這種透過環境或人物的言行舉止側面刻畫人物內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現更加豐富深厚。(補充)

六、誦讀(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敘事語言和人物語言的區分)

1、個讀2、全班讀3、教師範讀

七、背誦

八、作業佈置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故事短小、語言簡潔,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許多故事成爲典故經久流傳,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一往情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等,同學們回去閱讀《世說新語》,每個人講一個小故事。

九、板書設計

人琴俱亡

了不悲

人亡抑制手

都不哭足

琴亡——慟絕良久——噴發深

人琴俱亡教學設計3

一、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人琴俱亡》這篇課文被安排在親情單元,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已經學了兩篇分別表現父子情深和母子情深的文章了。(〈背影〉和〈甜甜的泥土〉),這篇文章是以文言文的形式來表現手足之情。

教學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感受作品的真情。八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文言知識,因此通譯全文時可以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進行自學,找出不會之處,合作解決。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探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因此定下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的

1、疏通文意,明確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和個性特點,感受兄弟親情。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和鮮明的個性特點,感受手足之情。

二、教學步驟

(一)、導語

以解釋成語“情同手足”入手,匯出這篇歌頌手足之情的文言文——〈人琴俱亡〉。

(二)、整體感悟課文

1、讀: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情感。

聽教師範讀,邊聽邊悟,然後有感情的朗讀。

2、說:疏通文意,明確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思。

要求學生找出重點字詞,和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和對文章有疑問的地方。

(三)反饋交流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共抽了5個學生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子敬,子敬,人琴俱亡。”這句時都能以沉重悲痛的音調去朗讀。

2、學生互動學習,小組討論找出重點字詞,經過大家的努力找出了以下重點的字詞。

文言實詞:

篤:(dǔ)(病)重

索:要

奔:從外地回來料理長輩親屬的喪事

徑:一直、直往

素:一向、向來

慟:痛哭,極度悲哀

絕:氣息中止

卒:死了

文言虛詞:

而子敬先亡不譯

語時了不悲完全

弦既不調已經

人琴俱亡都

3、通譯課文

由於本課篇幅短小,意思淺顯,所以學生能很快理解字句表面的意思,通譯全文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如果文言文教學僅僅教會學生表面的字詞句的翻譯,而不深入對課文內涵的挖掘,我個人認爲這樣的文言文教學是不合格的,沒有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當疏通了文意之後,我便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了研讀賞析,即教學的第二個目標:感受文章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和個性特點,體悟手足情深。在這研讀賞析中出現了本堂課的高潮,即精彩片段。

三、精彩片段

師:我們對本文的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們會翻譯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內涵了呢?同學們對本文中所描寫的細節有哪些疑問呢?請提出來我們共同研討。

生1:在第一段中爲什麼子猷久不聞子敬的消息就認爲子敬已經亡了呢?

學生思考片刻,便有同學回答:

生2:我認爲是因爲他們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學生回答時將此字讀得很重)不聞消息,當然能判斷出他已經先走了。

生3:我想子猷不聞消息,是因爲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傷而向他隱瞞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生1自己也笑了。

生4:子猷聽見自己的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這似乎有點有悖常理啊,怎麼還說他們兄弟情深呢?

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一陣討論聲。

生5:因爲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去見自己的兄弟最後一面,怕悲傷過度,所以他強忍悲痛。

師:也就是說他爲了儲存體力,是吧?

學生中有人在點頭。

生6:我覺得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較低層次的悲傷,子猷內心悲痛至極,反而在表面上什麼都不能表現出來。

生7(很興奮地):這叫“此時無聲勝有聲……”

他的話還未說完學生們便接了過去:“道是無情卻有情。”

師:黃俊同學的回答老師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精彩絕倫。

教室裏響起一陣掌聲。

師:大家看看子猷又是用什麼方式來悼念他的弟弟的呢?

生8:彈琴,但“弦不調”。老師,爲什麼“弦既不調”呢?

課室裏瀰漫着思考的氣息。

生9:因爲子猷前面情鬱於中,現在睹物思人,悲痛至極,所以他無法將琴彈協調。

生10:古文中有一句:樹猶如此,情何以堪。我想這裏可以這樣說:琴猶如此,人何以堪。

師:這兩個同學的回答都很好,都能做到活學活用,而且老師還看出了他們平時學習時是非常注意積累的。

生11:一件事物跟隨主人久了,它也有靈氣了,我想琴和子敬也有心靈相通的地方,除了子敬沒有人能彈出協調的琴聲。這更渲染出子猷內心的悲傷。

師:是啊,逝者已去,睹物思人,而琴隨人亡,這更渲染出當時悲涼的氣氛。剛纔同學的回答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還有其他疑問嗎?

沉默了一會,沒有發言。

師:那老師有一個問題,誰能幫我解答一下(學生興奮地看着老師)子猷用彈琴來悼念他的弟弟,體現了他怎樣的個性?

生4:就是啊,我就覺得子猷這人的個性太過獨特了。

師:好吧,就是體現他獨特的個性。哪個同學把它說得更深刻一點。

生12:老師,在學這篇文章之前我看過有關子猷——王徽之的資料。有兩個故事給我印象很深刻。“寄居種竹”和“夜訪戴逵”的故事,這兩個故事也可看出王子猷本身就是一個個性獨特、與衆不同的人。

師:對,王子猷他是一個個性獨特、行爲處世都與衆不同的人。楊嬌同學善於查找資料這一點很好。我們要充分深刻的理解一篇文章,就是要學會查找資料,希望以後大家能多查資料。大家下課後去查查這兩個故事的內容,要不請楊嬌同學下課講給你們聽聽。

師:現在同學們根據課文的內容和你的合理想象,掩卷講述子猷悼子敬的故事。

四、教學反思

一堂課首先要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自主學習並不等於就不要老師了,我們老師的作用就在於怎樣組織教學,怎樣點撥學生,怎樣將學生的思想深化。所以在設計一堂課時我們首先要確定哪些是由學生自學的,哪些是要教師點撥提升的,這樣才能做到在課堂上游刃有餘。

還有就是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該擯棄那種死摳翻譯而不顧文章內涵的教法,我們應該多引導學生去體悟文章的情感以及各種人文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將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注入我們的下一代的血液裏的目的,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堂中所出現的精彩片段,我預先沒有想到,學生的思想會如此活躍,而且閃耀着智慧的火花。這裏就給我提出一個更深的問題:教師應該怎樣激活學生的思想,怎樣撞擊出他們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