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設計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設計1

課題

多民族的大家庭(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

教學目標

l 知道我國民族的構成情況,正確區分民族和少數民族的差異,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l 瞭解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l 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樹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觀點。

l 讀圖並總結我國民族的分佈特點。

精要分析

l 讀圖分析民族的分佈特點。

l 收集資料瞭解部分少數民族的特色。

教學設備與資源

l 用authorware製作的課件。

l 民族服裝和樂器。

師生活動

活動立意

課前氣氛渲染:視頻極具民族風光和音樂特色的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

匯入新課:

同學們,關於剛纔大家欣賞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麼名字嗎?你知道它是描述的是什麼地方哪個民族的風光和音樂的嗎?(雲南傣族葫蘆絲)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有着衆多成員的大家庭(展示圖片10-8:祖國大家庭),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祖國大家庭。

(圖片10-8)

進入新課:

一、 我國民族構成

播放視頻:《我國民族構成》放完停留在最後的畫面:

關於視頻和上圖提問:我國人口最多的是哪個民族?

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哪個?

我國人口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還有哪些?(9個,除5個自治區的主要民族外,還有4個:苗彝滿土家)

二、我國民族的分佈:

播放視頻:《我國民族的分佈特徵》停留在民族分佈圖(圖10-10),關於視頻和圖片提問: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讀圖回答我國漢族的分佈有何特徵?(東部和中部)

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有何特徵?(西南、西北和東北邊疆地區)

少數民族最多的是哪個地區哪個省?(西南地區雲南省)

三、我國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字

播放視頻〈我國的語言和文字〉

提問:我國有多少種語言?(56種)我國有多少種文字?(30多種)

(答案來自一句話: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30多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四、我國的民族政策:

播放視頻:(略)

(過渡)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這是我們的民族瑰寶!課前很多同學按老師的要求收集了一些關於民族文化的資料,今天就請他們來做一介紹。

五、民族文化風情探究

(一)走進民族村: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集中的地方,4000多萬人口中有1200萬是少數民族,這裏共生活着26個民族,其中15個爲雲南所獨有。其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藝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和專家。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個“民族村”,去擷取其中幾朵……

顯示下列互動畫面(圖10-11),可以隨機選取。

1.白族:金庸的《天龍八部》主人公段譽,是雲南哪個政權的儲君,你知道嗎?他的親身母親刀白鳳是個擺夷女子,這裏的擺夷是指什麼民族你知道嗎?這個民族最著名的又是什麼呢?(大理、白族)展示大理火車站(圖10-12)

(學生介紹白族“三月三”歌節和三道茶以及白族頭飾(風花雪月)的說法)

l 三道茶就如其名,分三杯逐杯上。第一杯苦澀,比喻少年捱苦;第二杯香甜,喻意中年過幸福生活;第三杯百味交集,又甜又苦,代表老年細味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就是三道茶的人生哲理

l 三月三:屆時,四面八方的壯族男女老少聚集於約定俗成的地點,暢懷對歌。來唱歌和看熱鬧的年輕人,往往以村屯爲單位,打扮得齊齊整整,特別女青年,同一個村屯的便同一打扮,梳同樣的髮辮,髮辮上系同樣的頭繩、花結,同樣的劉海髮式,包同樣的花頭巾,同樣色彩、樣式的上農、長褲和花鞋。衆人進入歌場,先遊逛一週物色對象,然後入棚對歌。你問我答,通宵達旦,連唱三天。有的女坐一排,男坐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距離。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對歌。也有些地方日間在野外對歌,夜間轉到村寨對歌。在三月三歌節中,倘若男、女雙方越唱越有情,往往雙方互贈禮品,互約今後相會之期,姑娘所贈多爲自制布鞋。

l 白族少女的頭飾叫“包頭”,據說象徵大理的四大特色:白色的,垂在脖子上的流蘇由365根絨線組成,象徵大理下關的風;包頭最上沿的白色絨線象徵蒼山的雪;下面的花自然象徵大理上關的花,整個包頭呈半圓形,象徵洱海的月。所以大理的四大特色就是“下關的風,上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簡稱“風花雪月”。

2.傣族:傣族少女楊麗萍將傣族舞蹈帶進北京,享譽全國,名聞世界,傣族著名節日是──潑水節,關於潑水節的來源,版本有很多,估計很多同學都有耳聞,大家也來說一說!

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西雙版納傣族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他殺死。後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裏打聽到他的致命弱點,即用魔王的頭髮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將他置於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時,拔下他的頭髮一勒脖子,魔王的頭就滾了下來。可是頭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頭,大火也就熄滅。爲了避免大火燃燒,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住魔王的頭,一年一換。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潑水,衝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勞,爲新的一年能消災除難而祈禱。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傣族少女和潑水節場面圖10-15)

傣族舞蹈聞名全國,請同學着傣族服裝跳傣族舞(音樂伴奏)

3.瑤族:盤王節的故事(圖和故事見素材)

4.彝族:火把節(故事)和學生葫蘆絲吹唱表演

(二)調查報告:我班、我校的民族構成

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展示有關民族的圖片)

滿族 朝鮮族 回族 漢族端午節

(圖10-15)

延伸:想辦法去了解或調查:我們所在小區、所在地區、所在省的民族構成。

(三)交流:你所知道的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徵(課件製作成交互式,根據時間調整學生交流量,可能的話,可以增加時間)。

六、習題:(略)

七、小結

今天,我們初步瞭解了我們祖國大家庭的構成、分佈等基本特徵,同時,我們還詳細瞭解了一些兄弟姐妹的具體情況,讓我們團結起來,相親相愛,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flash:《愛我中華》大家起立,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

未曾上課先進入角色,也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別的民族別的表現形式。

透過設問點明影片要說明的問題並引入教學。

介紹我國民族構成,使學生首先明確概況。

兩個問題,提醒學生要注意審題。

學習透過視頻獲得知識、讀圖得出結論以及快速記憶的方法。

這些問題視頻有介紹,圖上也能夠看出,用在視頻後,根據地圖提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資訊獲取意識和能力。

這裏考查學生獲取並辨別資訊形成結論的意識。

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並展示資料的能力(接下來的內容就各具特色了)。

利用學生查找的資料,老師做成課件展示,並組織解說和表演。

從學生熟知的'傳媒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展示和解說中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探究意識。

充分展現學生藝術才華,也起到活躍氣氛的目的。

即興講故事,考查也是展現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

聯繫實際,瞭解班級、身邊的民族構成情況。

前後呼應,用歌聲表達民族團結、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

點評:

1.充分利用媒體的強大功能輔助教學;民族知識借用視頻解說,形式新穎,學生接受也較快,同時,也利用視頻畫面引導學生充分讀圖分析得出結論,用口訣的形式記憶人口多的民族,巧妙地解決了記憶難點。民族風情利用圖片和視頻,形象而且直觀。

2.學生活動充分,既有課前的收集資料過程,也有課上的表達、表演內容。學生的舞蹈、樂器表演,既加深了其他學生的印象,也活躍了氣氛,使課堂顯得活潑。學生講故事,鍛鍊了學生的口才,也讓其他學生受到感染、增加了知識的同時,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3.教學語言貼近學生生活。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包括我國的民族構成、分佈狀況,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民族平等的政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瞭解我國的民族狀況,樹立民族平等的觀念,實現各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自然環境對文化和風俗有較大的影響,透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和諧,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二、設計思路

本節民俗風情部分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可透過電視、網絡等媒體,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有所瞭解,產生興趣。教學設計以此爲抓手,課前安排學生了解有關民族風情(服飾、舞蹈、音樂、民俗活動、民間故事)的資料,課堂分小組競賽回答問題。

製作多媒體課件,使用聲音、圖像、視頻等媒體語言,形象展示我國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安排案例討論,幫助學生摒棄錯誤觀念,學會尊重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差異,樹立民族平等的觀念。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我國的民族構成與分佈狀況,瞭解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理解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

過程與方法:透過課前查閱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圖文資料,培養收集與整理資訊的能力;透過讀圖分析我國的民族分佈狀況,培養地理圖表的閱讀能力;透過小組合作的競賽式學習,培養合作的能力、競爭的意識;養成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樹立民族平等、各民族和諧相處的意識;認識人與自然的和諧,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課程標準要求“運用民族分佈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分佈特徵”,少數民族的分佈特徵是本節重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從全國範圍來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邊疆地區;第二,從地區分佈來看,各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第三,從具體分佈來看,各民族分佈是“大雜居、小聚居”。前兩個特徵和第三個特徵中的“小聚居”,在我國民族分佈圖上可直接讀出來;“大雜居”的特徵需要輔助文字說明,如沒有一個縣或市的居民是由單一的民族構成。

難點:認識我國民族構成狀況;瞭解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五、教學過程(見表1)

專家點評:本節課教學形式活潑多樣,探究活動、小組競賽、案例辨析等教學環節的設計相互穿插,環環相扣,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愉快地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案例辨析從學生日常生活中一件普通小事切入,貼近生活,處理好這類問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體現出“民族和諧相處”已從意識落實到行動。學生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少數民族故事,比被動地聽講解或閱讀文字材料更有吸引力,也爲展示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供平臺。探究少數民族的分佈,能充分利用地圖這一重要的地理學習工具,突出地理特色,與其它學科學習民族內容形成鮮明的對比。本課還有一個特點:學習過程完整。課堂學習只是學習活動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有效的學習應該向課前和課後延伸,課前預習有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課後鞏固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爲目的,強調學以致用。相信這一堂課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有對地理學習的熱情。(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