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課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課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讀懂科普文章,瞭解一些自然知識,理解視而不見、準是等詞,會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2、利用課文進行朗讀訓練、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朗讀能力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想象和說話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

重點:

指導學生學會讀懂科普文章。

難點:

目標3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教時

學習內容:審題,自學生字詞,學習第2—6節,瞭解各種大自然的語言,朗讀、背誦、想象、說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看到課題,你怎麼想?你還想知道什麼?

3、回顧第五單元提示,複習科普文章的學習方法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劃出來。

2、交流討論,學生板書:白雲、螞蟻、蝌蚪、大雁、年輪。

三、學習2—6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知識?理解準是。

(2)朗讀練習:應用什麼語氣來讀?(高興,因爲天氣好)

(3)想象與說話練習:如果白雲會說話,它會怎麼說?

(4)背誦第2自然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1)螞蟻搬家告訴我們什麼知識?哪個詞說明馬上要下雨了?

(2)朗讀練習:要下雨了,應用怎麼樣的語氣讀?(着急)

(3)想象與說話練習:如果螞蟻會說話,它會怎麼說?

3、第2、3自然段對比互練

(1)分組對比朗讀。

(2)調換句式練習:

白雲飄得高高,出門_________。

螞蟻忙着搬家,老天準要_______。

4、學習第4、5自然段

(1)學習幾個生字:泳、逗、編、雁

(2)第4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知識?

第5自然段又告訴我們什麼知識?

(3)這兩個自然段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兩個第1句都是什麼句子?

練習:把兩個反問句分別改成陳述句。

理解這兩句用比喻方法寫的好處。

(4)訓練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各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爲什麼?(抓住春天與秋天的不同來指導)

(5)學生自己選擇第4或第5自然段進行背誦。

5、學習第6自然段

(1)自由讀第6自然段,讓學生說說學到什麼本領?

(2)理解年輪:什麼叫年輪?

教師畫幾個樹樁,讓學生來說說每棵樹各有幾年了。

教師說樹的年齡,學生來畫樹的年輪。(注意由內向外畫)

四、課堂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1、5兩題

第2教時

學習內容:

學習開頭與結尾,語言訓練,舉實例,仿寫練習,總結全文,思想滲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課文寫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2、背誦練習:學生自找一個自然段進行背誦。

二、學習文章開頭與結尾

1、讀第1自然段,練習:

(1)我本以爲______,現在才知道______。

(2)只要我們_______,就能發現大自然的語言。

2、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練習:

(1)只有_______,才能讀懂大自然的語言。

(2)如果不認真觀察,那就_________。

如果觀察了,但不動腦筋思考,那也會______。

3、理解視而不見,學習多音字假。

4、讀、背開頭與結尾兩個自然段。

三、拓展提高,讀寫結合

1、舉例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剛纔說的大自然的語言。

四、小結

1、這兩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與本領?

2、質疑:你還有什麼不懂的?

五、課堂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2、3、4、6題。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怎樣才能發現、看懂大自然的語言。

2、引導學生認識“雁、廬、鑑”3個生字。

教學重點:

從詩歌中瞭解大自然然的語言,認識“雁、廬、鑑”3個生字。

教學難點:

懂得怎樣才能發現、看懂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準備:

師:一份閱讀檢測題;一份閱讀材料——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

生:觀察大自然中的現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大自然手中的畫筆色彩斑斕,大自然獨有的語言更是魅力無限。今天,我們就來自主閱讀戴巴棣的詩歌《大自然的語言》。

二、初次自學詩歌。

1、認讀生字詞,並把詩歌讀通讀順。

2、爲詩歌標上小節號,思考:

詩歌講了哪幾部分內容?

3、小組內交流、訂正。

三、再次深入閱讀詩歌,獨立完成下面的檢查題。

(一)字詞練習

1、選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個()子窩,裏面新增的幾隻小雛兒,可愛極了。

(2)秋風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隊伍向南飛了。

2、查一查

“鑑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詩歌內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中的現象現象傳遞的資訊大自然中的現象現象傳遞的資訊

(三)選擇填空,並寫出理由。

別以爲人才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

這語言到處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豎起耳睜開眼)(聽見看見)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時候,

學會了鑑別皇冠。

可別人也都洗澡,

爲什麼不會__________

(計算浮力。把浮力計算?)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從“詞語採集”中任選一詞,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組學習

1、小組內交流檢測題的答案,意見不統一時,詢問老師。

2、自主評價檢測題的完成情況。

按錯1—2處爲a級

錯3—5處爲b級

錯5處以上爲c級

3、交流、討論問題

(1)怎樣才能發現、看懂大自然的語言?你從課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蘭克林身上受到了什麼啓發?用自己的說一說。

(2)你還從生活中發現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五、朗讀課文

1、以小組爲單位,分小節朗讀課文,評選出最好的,參加全班的賽讀。

2、各組代表在全班進行賽讀。

六、仿照2—9小節自創詩歌一節。

如:

嘩啦,嘩啦,風兒颳起,

小河裏的冰悄悄融化,葉片飄落。

大自然的語言在小河中流淌,風與葉共同奏出,

帶給我們一個春天的童話。秋天的樂章。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解本文從具體生動的現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事物的特點。(重點)

2、學習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方法。學習準確、生動、簡潔的語言。(重點難點)

3、瞭解物候現象,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物候知識。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預習:

①閱讀課文,疏通文意。

②掃除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簡介作者

竺可楨,我國現代卓越的科學家。他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都很高,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我國現代物候學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

二、預習檢測,讀準下面的字音:

萌發翩然風雪載途銷聲匿跡簌簌農諺孕育連翹草長鶯飛緯度;

衰草連天——鬢毛衰;連翹——翹尾巴;差異——差遣——差勁——參差;觀測——道觀;

播種——耕種;落葉——丟三落四——落枕

三、整體感知,歸納課文提綱:

第一部分(第1——3段):說明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第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第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四、分析課文:

(一)研讀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寫四季時抓住了各季節哪些特點?試說一說。

明確: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發”,繁花“次第開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實”;

秋天——“果實成熟”,“葉子漸漸變黃”,“簌簌落下”;

冬天——昆蟲“銷聲匿跡”,到處“衰草連天”,“風雪載途”。

2、我們學過的詩句,都有明顯季節特徵,請寫出描寫這四個季節的一兩句詩句。

參考:春天——幾處早鶯爭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秋天——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其中“早鶯爭曖樹”、“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資訊,大自然就是這樣,以它獨特的語言和我們交流,只要認真傾聽,你就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

3、你覺得哪些詞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季節特點?

參考:(1)“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態;

(2)“次第”貼切地表現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

(3)“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

(4)“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肅殺;

(5)“載”,即充滿,恰當地描寫了風雪飄落的程度;

4、本段主要描寫了什麼?

本段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寫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

5、本段是按什麼順序來說明的?標出有關詞句。

本段是接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來寫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立春過後——再過兩個月——不久——於是轉入——到了秋天——準備迎接,條理十分清楚。

提問: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象運用了哪些詞語?仔細揣摩、品味。

答:開筆用“沉睡”“甦醒”等詞將“大地”擬人化,給人以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想。大地甦醒的物候現象,概說三種:“冰雪融化,草木前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勾勒出一片生機勃發的春色,顯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詞寫出春花競相怒放的熱鬧景象,用“融化”“萌發”“開放”三個動詞具體描繪出大地甦醒的生動畫面。寫燕子歸來用“翩然”來修飾,寫出燕子輕巧的身體、輕盈的飛舞姿態,十分形象貼切,讓人想到“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的景象。寫秋風落葉,用“簇簇”一詞寫出秋天的肅殺景象,用“漸漸變黃”寫落葉,寫出了落葉顏色逐漸淡化、枯萎的過程,寫得有聲有色,景觀生動,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此外,“北雁南飛”、“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詞語,簡練而富有表現力,作者把大自然寫得似乎有了靈性,說“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既然有靈性,也就能說話了,這樣下一段用擬人手法將物候現象說成是“大自然的語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說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既準確又形象,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

(二)研讀第二自然段。

1、課文中寫道:“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句話:也可以改作:“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趕快割麥插禾。”請學同們看看這兩句話有什麼區別,你認爲哪句好,爲什麼?

(1)區別:第一句只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第二句採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方法。

(2)認爲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變化,活潑。第二句子整齊美。

2、第二自然段:舉例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三)研讀第3段

1、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物候——“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人民稱它爲物候。”

物候學——“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爲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2、我們這篇課文,介紹的就是物候學知識,爲什麼不用“簡介物候學”,“物候學與農業生產”作標題,而用“大自然的語言”爲題呢?

明確:以“大自然的語言”爲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而另兩顯得呆板乏味。

3、第三自然段:說明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

(1)是按什麼順序說明的呢?

回答: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①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爲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②物候觀測應用在農事活動上,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它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③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第二是經度,第三是高下的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④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爲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有利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第二課時

一、研讀探究

①既然“大自然的語言”指的就是物候現象,那作者爲什麼還要用這一比喻引出,這有什麼作用?

②朗讀1~2段,說說這兩個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有何表達效果?

③課文在說明各個知識的時候,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④說說本文舉例說明的作用。

⑤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討論明確:

①以“大自然的語言”爲題,生動形象,能吸引讀者,同時將抽象的科學概念通俗化。

大自然的物候現象,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物候現象就是傳遞資訊的“大自然的語言”。

②生動、優美,給我們展示了四季美麗的景色,還讓我們瞭解到大自然的這些現象與氣候的關係……這樣既生動形象地說明花草鳥蟲的變化規律和氣候的密切關係,也出色地勾畫了大自然景色的迷人色彩;既以多姿多彩的畫面激起閱讀的興趣,也爲下文講解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③都是先概括地提出各個知識,然後舉例說明。

④例如,在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舉了兩個例子,這是因爲近海地區的氣溫,一般人籠統的以爲比內地暖和,事實上近海地區春天反而比內陸寒冷。

⑤四個因素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另外,緯度和經度,高下的差異都是空間因素,最後一個則是時間因素。按邏輯順序安排,使文章條理清晰。

二、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

三、聯繫課後練習三(2)小題,引導學生談談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

四、課外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和大家一同交流。

作業,找出相應的說明方法的句子,說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