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

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透過回憶和交流,挖掘觸動心靈的往事。

2、選擇並解說作文題目,醞釀寫作構思。

3、重溫寫作小常識,擬寫習作。

學習重點:

1、透過回憶和交流,挖掘觸動心靈的往事。

2、選擇並解說作文題目,醞釀寫作構思。

學習方法

交流、構思、寫作

【交流】

一、說一說:在小組內回憶自己寫過的作文,說說你最滿意的一篇,推薦一人在全班講述。

二、想一想:作家談有感而發

我寫東西時是有感情的,沒有感情時,我就不寫。 巴金

沒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藝術。 歌德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點不真實,讀者一下子就會念得出來。所以,要對讀者真實,首先要對自己真實,要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寫出來。 冰心

一句話總結:

三、看一看:

1、老師作文

我的父親(二) 任兆餘

父親是個好人。

早晨碰到了郭大伯,本來是我向他問好的,可他提起了我的父親母親。

郭大伯說,要是我母親健在的話,今年應該80歲整了;那麼我的父親就該82歲了;我父親教過他的書;我父親是個好人。“好人啦!”郭大伯臨走的時候似乎是嘆着氣這樣說的。

父親是個好人!這使我想起了往日和父親的日日夜夜。

農村的雙搶是城裏人無法體驗得到的對身體極限的挑戰,也是現在的農村人所無法想象的事情。我們這有句農諺:不插八一秧。說的就是每年的七月十五以後,農家就要忙着搶收搶種,打仗一樣的收穫一季稻並且趕着種下二季稻,這就是“雙搶”。所以,雙搶的日子裏,家家起早貪黑,不分男女老幼,着着實實的要忙上十幾天,很多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弄點米粉子帶到田間地頭沖泡着填肚子。能在家做頓飯是很難得的,至於弄菜下飯那是奢侈至極。

父親退休在家,我們家沒有多少田地可種,也就基本沒有雙搶了,日子過的倒是清閒些。村裏人都羨慕我們家,說還是吃商品糧的命好。

不記得從哪年起,一到雙搶時節父親就帶着我忙起來了。每天很早——反正天沒亮,父親就催我起來,和他一起出門,爺倆扛着搬箏和魚栲走三裏的山路摸到虎山村的水庫那去下魚,我每天都是睡眼惺忪的跟在父親的身後提空桶,我們家的大花狗前前後後的跟着。而且每次到了水庫邊上,我第一句話總是“爸,我要阿尿!”然後我在就旁邊的茶樹根灑每天的第一泡尿,父親則卸下肩頭的兩種漁具慢慢的侍弄起來,這時候大花狗一般都附近巡邏去了。

父親告訴我,天沒亮之前,蝦是醒着的,喜歡在淺水的地方找食,這時候用搬箏下蝦效率最高;太陽出來後,菜籽魚開始活躍,不過都在較深的水裏,這時候用魚栲最適宜。

下好了搬箏,我總是端着麥麩和麪粉調成的魚食跟在父親後面按順序沿着水庫岸起箏,看見父親總是很用力的從水裏撬起搬箏,水漸漸的褪去,慢慢的我就能看見亮着紅紅眼睛的蝦米在越來越少的水裏亂蹦,每次的蝦都不少,父親一隻手把着撬手,另一隻手從搬箏地下捋起帳子布包住這下小蝦,再側過身把它們全都抖進水桶裏,我就趕緊用手指掠點魚食甩到搬箏中間,再由父親慢慢放到水裏,等下一批小蝦。水桶裏的水留的不多,剛夠小蝦們活命,等到蝦多一些了,我再往裏頭舀點水,來維持它們的呼吸。

這樣來來回回的一個多鐘頭,太陽就要出來了,搬箏裏能撬起的蝦越來越少了,偶有菜籽魚摻雜在裏面。父親說,再起一趟我們就換魚栲,這時候桶裏的下,也該差不多兩三斤了。

魚栲是俗語,實際上就是用竹篾做的小籮筐,上面蒙一張帳子布,中間挖一個不足拳頭大小的窟窿,底下繫上一根長長的繩子。下魚的時候在裏面放些魚食,再把它甩到較深的水中,就等着小魚蝦鑽進去。

父親說,小魚蝦腦子笨,鑽進去找吃的,吃完了前後左右四處亂竄,就是不知道向上面從進來的洞裏逃出去,死腦筋一個。父親還說,菜籽魚性子急,跑不出去很快會急死。難怪每次收起魚栲解開帳子布總髮現有幾條已經死去的小魚,原來是急死的。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每次收穫的菜籽魚都很多,出水時它們都擠在一起亂蹦,這時候我的心裏有莫名的高興,小小心兒也彷彿跟着一起跳動。

大概九點鐘的樣子,魚栲裏收起的菜籽魚慢慢變少了,這時候我手上的魚食也差不多見底了。父親便逐個的收起漁具,爺倆高高興興的帶着四五斤的小魚蝦返回,一路上稻草的香氣充滿田野,我體驗到的是收穫的快樂!

回到家,父親趕着要做的就是生火焙魚了,把沒死的要死的死了的小魚蝦用清水淘洗一次,倒進鍋裏烘焙,等到小魚翹起頭尾小蝦穿上紅衣,再小心的把他們翻個個繼續烘焙,直到魚蝦紅青兩色分明,水分去了大半,香氣飄滿了屋子才盛出來倒在簸箕裏,我們爺倆再做最後一道工序——把小魚和小蝦分揀開來。

父親說,小蝦用點辣椒乾煸最下飯,蝦皮含磷、鈣高,最能補充勞動後丟失的營養;小魚用來煮麪,湯又香又甜。

父親退休後身體健朗的差不多十年的時間裏,雙搶時壪裏一直吃我們家分發的魚蝦下飯。

2、作家作品:課本P58的寫法借鑑。

【構思】

一、議一議:從下面的作文題目中選擇一個,並說說選擇的理由。

1、我的爸爸/媽媽

2、我的奶奶/爺爺

3、一件小事

4、難忘今宵

5、男兒有淚不輕彈(下句是:只是未到傷心處)

6、幸福的淚

我選擇的題目是:

二、學一學:寫作小常識

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人物描寫: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和心理描寫。

環境描寫:自然環境(小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大環境)。

【寫作】

按照自己選擇的題目,寫一篇作文,字數控制的800字左右。

,《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導學案

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觀察生活,精心選材,寫一篇記敘文。

2、運用細節描寫,讓動人的瞬間定格。

3、體味人間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1、2。

教學難點

2。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親情是一盞燈,能在晦暗的時光裏照亮自己;親情是一個樹,在你倦極而歸時給你憑依。紀伯倫曾說: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裏懷着愛而播種,含着感謝而收穫,從中得到糧食、柴草──親情、友情是人類生活中最崇高溫馨的部分。

十五、六歲的年紀,正是生命中獨立意識成長的旺盛期──生活獨立、精神獨立,所以更需親情友情的滋養與慰藉。有愛澆灌的樹木纔會茁壯,有愛護衛的生命才能健康。年輕的朋友,你應該正沐浴在親情友愛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記錄下來,以回報家人友人對你的愛。

二、閱讀文章,討論交流,營造氛圍

人的一生中,許多往事隨着時間的流逝已忘卻,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細節卻依然那樣清晰、那樣動人。在長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裏,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許多花開的細節,那樣璀璨,那樣芬芳,讓我們一起回味……

1、閱讀文章,解讀評析:

細節

鬱建民

黃昏,一對老年夫婦坐在陽臺的搖椅上,面對滿天晚霞,回憶起他們的年輕時代。

“你還記得單位組織的那次春遊嗎?大家一起正說笑着,你忽然在我身邊蹲下來。我一看,原來你在爲我係鬆開的鞋帶。那時,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卻選擇了你。因爲你是第一個想到爲我係鞋帶的男孩。”

“沒想到這一系便繫了一輩子。”老頭接過話頭,臉上帶着幾分當年的“陰謀得逞”的笑意。

“還記得那次吃水餃嗎?你坐在我對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還要我慢慢吃,別燙着。等我吃完水餃,你才告訴我你要去出差了。這時,離火車進站只有半個小時了,而你還要趕很長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幹嘛不早說!我多吃幾個水餃對你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

老頭不搭話,只是微笑着,一如當年看着那個吃水餃的女孩。

“記得那次吵架嗎?那是我們婚後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氣,開啟箱子收拾衣服。我動作很慢,希望你能說幾句好話留住我。可你卻背對着我,一聲也不吭。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門。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覺得,在這個城市裏,只要走出家門,便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接納我,收留我。於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來卻發現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爲你會往東邊走,東邊人多,安全。誰知你往西邊走了。”

“西邊人少。我想,你要是來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見我。”

“我沒找到你,差點急瘋了。我回家看見你,衝你大發脾氣。我規定你以後吵架只准往東邊走,而且不許超過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麼等你來找。我們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過家家。”

倆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着,忽然都吃了一驚:我們想起來的怎麼竟全是細節。

是啊,兩位老人攜手走過了大半生的風雨坎坷,其間,也經歷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後,留在他們記憶深處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細微末節。

評析:這濃濃的愛,深深的情,縈繞在我們心間,環繞在我們周圍。怎樣把這些動人的瞬間形諸於筆,讓它們形象可感呢?這得藉助於細節描寫。文章透過細節,把平常生活還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濃透過細節表現出來。

2、討論交流,營造氛圍:

生命中花開的細節,也許就是那一個眼神,也許就是那件最浪漫的事,,讓我們開啟記憶的閘門,搜尋這一個個動人的瞬間。能言善辯者用一兩句話傾訴,來個真情告白;不善言辭者可用圖畫繪出感人的瞬間;別出心裁者可展示照片、物品,來個觸景生情。

學生討論,小組發言,個人發言。

3、以讀促寫,指導寫作:

怎樣寫好細節:

⑴ 細節描寫要真實,要使得描寫生動形象,在觀察事物過程中,我們要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對事物作非常細緻的觀察。

⑵ 細節描寫要能抓住典型細節,這樣才更具有廣泛性,有利於突出文章中心,從而給人留下更爲深刻的印象。

⑶ 細節描寫要個性化,精心錘鍊詞語。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

⑷ 巧妙運用修辭。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格,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爲具體,使無形變爲有形。

例文:

前年除夕的夜,媽媽沒有和我們一起吃團圓飯,而是去附近的廟裏幫忙,一直幫到初一晚上。那天媽媽一進門,爸爸那緊繃的面孔,如被火棍灼了一下,被憤怒激得通紅,氣得嘴脣發紫,聲音發顫。他對媽媽咆哮道:“你還回來幹嗎?滾!”媽媽不走,爸爸打了媽媽一耳光,頓時鮮血從媽媽的嘴裏流出來。媽媽哭着、罵着,我們護着媽媽求爸爸別打了,可是棍子還是一下下落下來,媽媽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這一架,使爸媽關係徹底惡化。我和姐弟再也沒有看到他們和好。

──《讀寫月報》03年7~8期P73

母親顫顫地伸出了手,卻在剎那之間想到了什麼似的又縮了回去,一改剛纔激動的情緒變得冷漠而又生疏。“你怎麼回來了呢!快回去,現在就回去……”母親聲音嚴厲得彷彿從冰窖傳來。她感到十分愕然,有些不知所措,她拼命地搖着頭,眼淚落得更兇。她怯怯叫了聲:“媽……我……”然後跪在牀前。

“啪”一聲清脆的響聲劃破了靜謐的夜空。東子茫然地撫着紅腫的臉。她怎麼也不能把那個溫柔的母親和今日神情冷漠的夫人聯繫在一起。“媽,我……我……”“你給我滾,滾,現在就回去!”母親氣得從牀上坐了起來不停地喘着氣,“我還沒死呢,我雖沒念過什麼書,但我知道貧窮的人是不要哭泣……”

──《讀寫月報》03年7-8期P72

四、激情發揮,傾訴真情

生命中許多花開的細節,那樣璀璨,那樣芬芳。讓我們提起筆來,把這一個個動人的瞬間定格,讓它們成爲生命中的永恆。

請以“牽掛”爲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寫作要求:

1、仿照“牽掛是思念,猶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繩線;牽掛是親人的思念,牽掛是友人的情懷。”寫一題記。

2、擬一個煽情的標題。

3、運用細節描寫,把動人瞬間定格。

4、不少於800字

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3

訓練目標:

1、明確“觸動心靈”的含義,寫出真情實感;

2、學習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的方法:抓住細節,提煉素材。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親情是一盞燈,能在晦暗的時光裏照亮自己;親情是一棵樹,在你倦極而歸時給你憑依。親情、友情是人類生活中最崇高溫馨的部分。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在你的生活當中,有哪些人和事在你的心靈深處劃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時時觸動着你的心靈?板書課題。

二、話題探討

1、引入

其實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大家作文時卻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沒有什麼東西可寫。這是什麼原因呢?

2、學生閱讀教材57頁,作出回答

A、沒有東西可寫是因爲缺少對生活的敏感。

我們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是我們對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見慣了,正如書中說的一樣“面對一個生活場景,一句真情的話,一個善意的微笑……只要我們的心靈不麻木,就會激起漣漪。”當我們懷着感激之心面對生活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麗。

B、沒有東西可寫是因爲缺少觀察與思考。

三、知識講授

(一)、觸動心靈

1、內心深處引發很多感想,包括情感和理性的認識。

內心深處產生的情感:喜怒哀樂愛恨悲歡等。

產生理性認識:受到教育啓發,有領悟覺醒。

概括起來:情的體驗與理的認知。

2、短文賞析:

細節

鬱建民

黃昏,一對老年夫婦坐在陽臺的搖椅上,面對滿天晚霞,回憶起他們的年輕時代。

“你還記得單位組織的那次春遊嗎?大家一起正說笑着,你忽然在我身邊蹲下來。我一看,原來你在爲我係鬆開的鞋帶。那時,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卻選擇了你。因爲你是第一個想到爲我係鞋帶的男孩。”

“沒想到這一系便繫了一輩子。”老頭接過話頭,臉上帶着幾分當年的“陰謀得逞”的笑意。

“還記得那次吃水餃嗎?你坐在我對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還要我慢慢吃,別燙着。等我吃完水餃,你才告訴我你要去出差了。這時,離火車進站只有半個小時了,而你還要趕很長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幹嘛不早說!我多吃幾個水餃對你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

老頭不搭話,只是微笑着,一如當年看着那個吃水餃的女孩。

“記得那次吵架嗎?那是我們婚後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氣,開啟箱子收拾衣服。我動作很慢,希望你能說幾句好話留住我。可你卻背對着我,一聲也不吭。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門。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覺得,在這個城市裏,只要走出家門,便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接納我,收留我。於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來卻發現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爲你會往東邊走,東邊人多,安全。誰知你往西邊走了。”

“西邊人少。我想,你要是來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見我。”

“我沒找到你,差點急瘋了。我回家看見你,衝你大發脾氣。我規定你以後吵架只准往東邊走,而且不許超過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麼等你來找。我們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過家家。”

倆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着,忽然都吃了一驚:我們想起來的怎麼竟全是細節。

是啊,兩位老人攜手走過了大半生的風雨坎坷,其間,也經歷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後,留在他們記憶深處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細微末節。

評析:這濃濃的愛,深深的情,縈繞在我們心間,環繞在我們周圍。怎樣把這些動人的瞬間形諸於筆,讓它們形象可感呢?這得藉助於細節描寫。文章透過細節,把平常生活還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濃透過細節表現出來。

釘子

有一個男孩有着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的,他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因爲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亂髮脾氣了。這時父親告訴他,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男孩告訴父親,他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拉着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恢復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說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爲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的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幫別人開啓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賞析:題材“小”,但並非是主題淺,而是管中窺豹,寫出自己在這件小事上的深刻感悟,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反映出深刻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哲理,給人以啓迪。

(二)、如何寫出“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1、發掘感動點--抓住細節。

要特別留意,是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地方曾使你的心靈受到了觸動,要把它發掘出來。在發掘感動點時,要注意抓住細節,把它形象地再現(敘述描寫)出來。

如屠格列夫的《麻雀》:

爲了救護自己的小麻雀,這隻老麻雀表現出驚人的犧牲精神,它不顧力量的懸殊,“勢如飛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來”,它瞭解狗是多麼龐大的怪物,雖然“驚恐萬狀,倒豎了全身的羽毛,發出了絕望而哀求的叫聲”,但它還是“兩次投向那齒牙發光的張大的口邊”。這隻老麻雀,多麼令人同情,又多麼令人尊敬!

2、提煉素材。這個過程,是發掘主題、深化意蘊的過程。要善於從觸動你心靈的人和事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它爲什麼觸動你?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一定要把這些感悟(情與理)寫出來。

看下面一則故事:這個故事可以提煉出什麼主題?具體說說。

1999年10月3日10時20分左右,在貴州麻嶺風景區,200多名遊客在馬嶺河峽谷谷底唯一的纜車乘坐點,等待乘坐纜車去山頂吃中飯。11時10分,一陣難以想象的擁擠後,面積僅有五六平方米的纜車車廂,竟滿載了35名乘客,又一次緩慢上升,10多分鐘後到山頂平臺停了下來。工作人員走過來開啟了纜車的小門,準備讓車廂裏的人走出來。就在這一瞬間,纜車不可思議地慢慢往下滑去。纜車緩慢滑行了30米後,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墜去,一聲巨響後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斷裂的纜繩在山間四處飛舞……

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間,車廂內來自南寧市的潘天麒、賀豔文夫婦,不約而同地使勁將年僅兩歲半的兒子高高舉起。結果,這個名叫潘子灝的.孩子只是嘴脣受了點輕傷,而他的雙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在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並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父母的愛!人世間對我們付出最多的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無怨無悔地爲我們付出,並不奢求我們的回報,父母的愛能給我們一種溫暖,一種力量。

(三)、總結板書

觸動心靈:情的體驗與理的認知

寫作出來:發掘感動點--抓住細節

提煉素材--顯現與深化

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4

過程與方法

本內容分兩課時,第一課時,結合印發的典型例文講寫作知識——怎樣才能抓到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及如何提煉素材。第二課時分析鑑賞典型例文來明確講如何寫。

教學重點

怎樣才能抓到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如何提煉素材?

教學難點

怎樣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寫好細節?

教具準備

印發典型例文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明確怎樣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讓學生閱讀原文,弄清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從哪幾方面入手,然後老師結合例文講具體的寫法:抓住細節,巧妙構思。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堂課

用審美的眼光審視生活,那麼生活處處充滿哲理。

閱讀文學作品,讀者總希望能與作品產生情感的共鳴,真正的文學作品都是來源於生活的,真正的哲學思辨也都是來自於生活的,對於自然中的一人一事,都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用詩意的觀點看待生活,那麼生活處處洋溢着詩情。

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的。”我們若用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萬事萬物皆可爲詩。山野的鮮花,雨後的彩虹,清晨的薄霧,無不讓人心曠神怡;看世俗價值,坦然面對責難,微笑承受負重,無不讓人心胸豁達樂觀;超越庸俗的生活,擁有博大的情懷,揮灑激盪的熱情,無不讓人激情澎湃。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用善感的心靈去感悟生活,那麼生活處處流淌着感動。

歐陽修說:“人爲動物,唯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播其情。”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纔會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作品。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我們的思想去思考社會,用我們的心靈去感悟社會。同學們,當你們具有了這樣的修養的時候,怎麼可能還會感覺到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無情可抒呢

當我們有了素材,我們又將如何去選擇它們呢?

二、怎麼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1、閱讀龍應臺的《目送》思考幾個問題。

本文在選材上有什麼特點?

1、選材貼近生活,真實感人。本文描寫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長,目送父親的遠去。事件是生活中十分平凡的小事情,孩子成長路上幾次目送孩子上學的情景,聯想到父親送自己上學,及自己最後送父親離開。

(着眼於“小”)

《目送》一文紅遍東南亞,在美國影響也很大,你覺得它流行的原因是什麼?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請學生讀出文中打動人的幾句話)

1、文章選材精當,感情真摯

網評上有這樣一段文字:“於是,我讀到了那段驚心動魄的話。一下子,眼淚就像決堤了一樣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讀着這段話,那“不必追”三個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燦爛的未來,而那個背影要去的地方卻是無盡的黑暗。我知道,花開總有花落的時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卻沒有了最親的人,庭前花開卻失去了駐足欣賞的人,你的喜悅再也無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你額前的傷疤出自何時來自何處,你,可以這樣想象嗎?感謝龍應臺的《目送》,讓我們下定決心再對父母好一點,再好一點。窮盡我所有,愛他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