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鄉愁》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鄉愁》以獨特的想象,嚴謹的結構,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教學設想】

課前引導學生藉助課外閱讀材料瞭解作者及作品,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主題。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由淺入深,重閱讀,善啓發,巧設高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初步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創設情境,透過多媒體手段,喚醒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在形式上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1. 透過誦讀品悟,讓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2. 培養學生有感情誦讀詩歌的能力。

3. 透過情感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對詩中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特殊意象的體會把握。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過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的經歷嗎?當時的感覺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談談嗎?(請兩個寄宿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發言,教師適當啓發)

對於思鄉之情,離別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詩作表達這種愁思了。你們能舉出一些抒寫“鄉愁”的古詩句嗎?(請兩個學生舉例)

老師也收集了幾句,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1、馬致遠的曲《天淨沙. 秋思》: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3、李白的《靜夜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人透過這些詩句表達各自濃郁的思鄉之情。下面我們隨着詩人余光中一起走進他的鄉愁設計。

(二)作者簡介

首先請同學們藉助課文P100註釋對詩人先作一定的瞭解。把註釋畫下來。 生補充簡介:

余光中,臺灣學者。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於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和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余光中一首《鄉愁》詩抒發了強烈濃厚的思鄉之情,表達出大多數臺灣人民的心聲。

(二) 初讀感知

1、 請同學們一起欣賞《鄉愁》配樂詩朗誦,在音畫中感受詩人的情感。聽完

後說說他讀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裏?(播放錄音——使用語文版配備的錄音帶)

2、 透過聽錄音朗讀,同學們一定也融入到了詩人的情感世界裏了,下面請同

學們一起模仿錄音朗讀。

3、 哪一個同學來說一說錄音朗讀讀得好在哪裏?(指導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讀準重音、讀出感情)

(1)結合課後思考練習三,劃分詩歌的節奏。(板書:①節奏)劃完的同學可以

再小聲地把這首詩多朗讀幾遍。(出示幻燈片)

(2)除了要注意朗讀節奏,還要注意什麼?誰可以說一說?

——重讀(板書:②重音)

(3)誰知道要把詩歌讀得好,還應該注意什麼?

——感情(板書:③感情)

請同學們根據以上指導大聲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明確:激憤、昂揚和略帶哀傷。

5.全班同學一起來有感情郎讀全詩。

(四)研讀詩歌,品味意象。

1.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裏,鄉愁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呢?(板書: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啊 而現在)

2.四個時間詞語代表了哪四個人生階段?

(板書: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將思鄉的愁思寄寓在“明月”當中。讀了余光中的這首詩,你覺得詩人在這幾個人生階段是透過什麼具體可感的東西來表達鄉愁的?(板書: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4.我們以第一節爲例,具體感知意象的創設效果。讀一讀,想一想,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

(1)請一位同學示範讀第一節

教師指導:朗讀詩歌要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重讀,而將一首詩讀出感情,離不開對詩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須重讀才能凸現其豐富的內涵。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2)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學生朗讀體會)

郵票讓人聯想到通信。詩人少年在外求學,思念母親,點點滴滴的眷戀之情,凝聚在這小小的郵票上。郵票雖小,卻蘊涵着詩人的鄉愁。(板書:思念母親) 師:爲什麼選擇郵票呢?如果把郵票改成信紙可以嗎?

師:爲什麼詩人用小小來形容郵票?(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暢所欲言。) 師幫助理解釋疑:

小小不僅用來形容郵票的大小,也用來形容情感的程度。這時的思鄉之情是比較淡的,如輕煙似的,一縷,兩縷。

(3)誦讀第一節。

5.根據第一節的學習方法,分別說說“船票”、“墳墓”、“海峽”是如何表現鄉愁的?(組織形式:以前後桌爲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派代表發言。)(教師適當引導)

(1)郵票是書信來往,而船票則是兩地奔走的結果,凝結着詩人對新婚妻子的不盡相思,比郵票有着更濃的鄉愁;(板書:夫妻分離)

(2)墳墓將母親和“我”生死隔絕,愁思更是濃的化不開,(板書:母子死別)這些都是詩人的“家愁”。

(3)而海峽則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國愁”。(板書:故鄉之思→家國之情)一灣淺淺海峽,將臺灣和大陸分隔多年,卻割不斷臺灣人民對祖國大陸綿綿的思念。(板書:遊子與大陸分離)

6.請同學們跟着伴奏一起誦讀全詩。

(五)課文小結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看起來似乎沒有關連,但卻是詩人對鄉愁的種種感覺: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這些詞都是客觀事物,它們有形狀有顏色,具備某種形象。當詩人將它們寫入作品中,並融入自己的情感——鄉愁時,它們就成爲詩歌的意象。我們學習詩歌要從意象處入手。因爲詩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緒隱藏在意象的背後,透過意象將它們暗示出來。理解詩歌的意象,能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詩歌的主題。

【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模仿。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鄉愁是

友誼是

母愛是

【板書設計】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童年 郵票 家愁

(母子分離)

長大後青年 船票

(夫妻分離)

後來啊中年 墳墓

(母子死別)

而現在老年 海峽 國愁

(遊子與大陸分離)

《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進而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

教學難點:

透過品味語言來鑑賞詩歌。

教學過程:

一、匯入回憶

背誦寫“鄉愁”的古詩詞匯入。

二、朗讀全詩

1,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

2、朗讀指導。語調深沉;語速舒緩;感情真摯

3、分四小組朗讀余光中的《鄉愁》,學生評點。

4、指名讀席幕容的《鄉愁》,師生共同評點。

5、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三、品味課文

1、找出第一首詩中相同位置的字、詞、句,進行歸類、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這一句式把品析的.結果說出來。

可能的以下說法:

“枚、張、方、灣”這些量詞美,美在它們富於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示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

“”這些疊詞美,美在它們增加發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鄉愁是……”這一句式美,美在它營造出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

文章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的小節美,美在整齊,美在對應,美在情感的層進。

2、師隨機點撥,小結。

從語言上來說,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是選擇的意象美,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以及“鄉愁是……”這一句式體現了音樂美,而“小時候、長大後、後來、而現在”又充滿變化美。

3、品味詞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鄉愁》

4、遷移

綜觀這兩首詩,都不自覺地用了“鄉愁是……”這一句式,每一首詩中鄉愁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第二首詩中鄉愁是一支清遠的笛,是沒有年輪的樹。

(請學生依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也來寫一寫鄉愁,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多句。)如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

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

鄉愁是故鄉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

鄉愁是遠走時父親久久的佇望

《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鄉愁作爲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爲他抒寫的不是一般遊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於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 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 透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 透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鑑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慾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 聽一聽: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纔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遊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於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 、 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 教師示範朗讀。 (多媒體配樂)

⒉ 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 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 母子別 新婚別 生死別 故園別

⒌ 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鑑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

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麼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透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藉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託於 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並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 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爲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佈置作業。

1. 背誦這首詩。

2. 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母子別 郵票

新婚別 船票

生死別 墳墓

故園別 海峽

《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人把鄉愁化爲“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

3、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意象,體會感情。

【難點】

理解意象,感悟情感,激發感情。

【教學步驟】

一、匯入課文

回憶王致遠的《秋思》由古代的鄉愁引入現代詩人的鄉愁。

二、播放錄音

聽讀感悟,說出作者的情感基調。(憂鬱深沉)

三、自由朗讀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初步感受作者的濃濃鄉愁。

四、品位詩句

1、作者在文中以多少幅畫表達鄉愁?(四幅具體生活畫面)

讓學生理解“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

2、學生口述四個畫面:

⑴ 幼年求學,母子分離。

⑵ 成年後,告別妻子,背井離鄉。

⑶ 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

⑷ 同胞難得相間見,國家不能同意。

五、情感深化,領悟主旨

六、拓展

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

《鄉愁》優秀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

2、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3、體味作者所表達的鄉愁,同化愛家愛鄉愛國的意識。

教學重點

和難點

重點: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難點:體味作者所表達的鄉愁,同化愛家愛鄉愛國的意識。

集 體 備 課

二次備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用深情的語言引導:鄉愁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就是抒寫這一主題的,同學們還記得嗎?請一起背誦:“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同學們還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現鄉愁的詩句嗎?(參考:“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其實,現當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寫鄉愁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

二、作者簡介。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1928年出生於南京,1950年去臺灣。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於海外,遊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

三、熟習課文、指導朗誦。

1.請學生自己先默看本詩,熟悉詩歌內容。

2.再請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並試着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學生指導:體會是隻可意會的,並非要求每個學生做到,有部分達到即可,而且很難檢查,主要是落實節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筆標出。教師下去指導顧問)

3.提問: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昂揚激越還是憂鬱深沉?

採用自由提問式,讓學生無拘束回答,學生應該容易明白。

教師補充: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而優美的戀歌。

4.設問(不用馬上答):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在語速和節奏處理上應注意什麼?

先請二人(舉手)試讀並講解:語速要放緩慢一點;要多停頓,不直讀長句。

5.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思鄉曲》朗讀。詩的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人/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四、分析、解讀本詩。

1、三個問題:

(1)鄉愁原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詩要講究形象性,這首詩是怎樣把抽象的鄉愁形象化的?

(2)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麼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麼特徵?在詩中有什麼表達效果?

(3)詩中分別表達了怎樣的鄉愁呢?

2、解決方式: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後開展全班性的討論,教師也適時參與其中。

第一題結合前面學習過的〈靜夜〉中有關形象化的手法應該不難理解,學生比較容易找出是用比喻的方式,把鄉愁投射於“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具體可感的對象上,採用了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技巧:託物寄情。

第二題前一個問題容易找到,共同的特點教師應給恰當的提示,便表達效果可抽查優生回答,對於中下生可掌握可不掌握。教師再講解。

(“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第三題應該容易想到,如果不行,教師作一些啓發,提問後再總結。

(小時候母子分離對母親的思念,長大後夫妻分離對妻子的思念;後來母子死別再也無法溝通的思念;現在遊子與大陸分離對故土的思念。這四節詩層層推進,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五、朗讀、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按要求)並當堂背誦該詩,並同時再次感受作者的這種鄉愁之愁(如何感受是一種靈性,無法指導)

六、作業佈置:完成自設作業。

標籤:精選 教學 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