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魏巍中山陵課件

教學目標:

魏巍中山陵課件

1、瞭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瞭解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學習他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從中山陵的建築中體會華夏文化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學習他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抓住特徵,按空間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以及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教學目標:

一、瞭解中山陵的建築特徵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學習抓住特徵、按照空間順序、有重點的說明事物的方法。

三、體會準確、簡明、生動的說明語言。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在我們中國,有這樣一個人,他既不是我們的開國領袖,也不是“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他甚至不是一位共產黨員,可是他被每一箇中國人深情緬懷,被尊爲“國父”,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是他帶領國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他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

前一段臺灣來了幾位政界要員——連戰和宋楚瑜等,到大陸後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南京的——中山陵!現在讓我們一起跟隨着一位名叫劉敘傑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緬懷這位偉大的人物。(板書課題)

二、解題並明確教學重點

我一直很喜歡品味文章的題目,只有兩個詞,“中山陵”是交待了本文要說明的對象,那“巍巍”二字道出的是什麼資訊?

解釋:巍巍:形容高大

這是一個形容詞,閱讀說明文的第一要著是抓住事物的特徵,而建築物的特徵多是由這樣看似空洞的形容詞來表現的。此文在文題中就告訴了我們“中山陵”的特徵了——巍巍!

“中山陵”巍巍在何處?在那一重重的巍巍之中所要展現的到底是先生怎樣巍巍的品格?都將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三、瀏覽全文(默讀課文),尋找巍巍!

山勢巍巍;建築巍巍;先生的品格巍巍!

前兩條是透過數字來完成的,後一條需要從文中字裏行間對先生品格的讚美去體會。

另外,地點的選擇、方案的篩選、工程的實施都顯示了重視,也是“巍巍”的一種表現。

四、(跳讀課文)踏訪先生的足跡,感受陵園的肅穆

這個不朽的建築是爲孫中山先生建造的陵墓,我們從哪些地方能找到先生的痕跡?又從哪些地方讀出陵園的莊重?

明確:

(一)先生的痕跡:

1、入口處一座石牌坊上,懸掛着先生手書的“博愛”橫匾;

2、正中拱門楣上鐫刻着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爲公”幾個金光大字;

3、碑亭內石碑上刻:“中國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4、祭堂面明間的又檐處刻有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

5、三個圓券門上方分別刻闃“民族”、“民權”、“民生”六字;

6、祭堂內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全文;

7、祭堂中央置有偉大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像,端坐平視,神態安祥,栩栩如生。

8、看書後附的平面圖,宛如一個“鍾”字平鋪,象徵了中山先生領導中國七老八十的意義和貢獻,同時又與所在地鐘山相吻合。

(二)莊重的氣氛

1、第4段:採用了中軸對稱、民族形式的建築外觀、淳樸的色調、簡潔的裝修和大面積綠化等手法,基本上達到了表現陵園莊嚴氣氛和孫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實用上也取得滿意的效果。

2、第5段:由中山門開始的寬闊陵園大道,至陵前長六公里,兩旁栽種着許多法國梧桐,這些行道樹在長成後,枝繁葉茂,丫杈交錯,形成了一條濃翠蔽日的林陰大道。道外的丘崗坡陀上,密植着衆多的落葉樹和常綠樹,林叢復疊,莽蒼深邃,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以前,就已逐步進入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3、第12段:解放以來,黨和國家一直對陵園十分關注,除了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以外,還對整個陵區進行了維修和整修,使得這位偉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終保持着整齊、寧靜、肅穆的'景象。

五、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本文屬於典型的空間順序,在上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關於地點的資訊,這些東西初讀會覺得零亂,現在請同學們對照課文,將這些地名標註在課後的平面上。

而後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自選一位導遊,對照着書後的平面圖,用簡煉的語言將中山陵給大家介紹一下,要求:以中軸爲線,清晰條理地說明即可!

六、(品味文章語言的魅力)從山勢到建築本身,到處透着“巍巍”氣勢,我們從哪些字裏行間,讀出了“巍巍”的氣勢?

本文的巍巍氣勢還從大氣而生動的描繪中得以展現:

例如:“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峯石突兀,十分險峻,但山腰以下漸趨平緩,松柏森鬱,草莽綿連。在蒼翠的林海與山巔紫紅色的頁岩相互襯映的藍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圖畫。

又如:

……這裏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樑渡口和橋樑。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彷彿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濛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峯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着大幅的潑墨山水……

分析:這些生動大氣的描寫,或與說明交織在一起,或安排在一段說明之後和說明緊密結合,無不生動地突出了陵園的特徵,增強了說明的效果,同時也增添了文采,使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說明文原來也可以如此美麗。

七、感受先生的精神魅力!這些“巍巍”之筆與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的精神有什麼關係?陵園裏肅穆的氣氛,寄託了人們對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你還知道哪些懷念先生的方式?

“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中山阮的巍巍氣勢襯托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說它是孫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徵。陵園裏肅穆的氣氛及作者筆下肅穆而美麗的描繪,都寄託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無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孫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時值今日,對於先生的紀念從未停止過: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年之際,兩岸學者舉行紀念活動,中山市也專門舉行了紀念先生的有獎競賽活動。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山”二字,在中國出現的非常多:中山市;中山大學;有太多的城鎮都有一條“中山街”;中山裝也在很長時間裏風行中國……

紀念先生,不僅僅是形式,更重要是學習他的精神,他的思想……

八、插敘說明。爲什麼會用如此大的篇幅來介紹方案的篩選過程?這是我非常奇怪的地方。請大家再讀原文,思考爲什麼會如此詳細地介紹這個過程?

因爲呂彥直的設計方案,較好地考慮了陵園與地形的結合,吸收了我國古代建築中若干優秀的傳統經驗,彩了中軸對稱、民族形式的建築外觀、淳樸的色調、乘法的時候和大面積綠化等兵役法,基本上達到了表現阮園莊嚴氣氛和孫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衫上,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九、小結:

這是一篇介紹陵園建築的說明文。課文有條不紊地介紹了中山陵園的方位、人文環境、設計特色、修建過程和規劃特點,準確而生動地說明了中山陵園的建築特徵,表現了它的巍巍氣勢和孫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十、遷移訓練:咱們安陽,也葬着一位與孫中山同時代的著名人物:袁世凱!雖然跨越歷史的長河之後公平地來看:這個人物實在不怎麼樣,但當年,他的墓實在是民國耗費了巨資修建的,畢竟也曾經是我們國民政府的“大總統”。“袁林”,也已經成爲我們安陽的一個象徵,以前去時不以爲然,懂得多了,才知道袁林建築的總體設計,有其獨特之處,在我國陵墓建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特點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特色。

請大家再一次走進它,用你的慧眼去發現這個建築的特點,去發現它的美,想一想,用哪個形容詞來概括它的特徵,用怎樣的順序去說明這個建築羣,用你的優美的語言表現出這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