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幼兒園學前班課件資料

篇一:幼兒園學前班課件

一、 教學目標:

幼兒園學前班課件資料

1. 認知目標:引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紙上粘貼細沙或大米、小米、 芝麻等點狀材料

2.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 鼓勵幼兒遇到困難敢於求助,並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

二、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2.難點:讓幼兒製作學具。

三 、教學準備

膠水、毛筆、盤子、洗淨的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溼抹布。 材料可以由教師和幼兒共同準備。

四、 教學方法:講解法、講述法、觀擦法、練習法。

五 、教學過程:

1. 開始部分:

教師提問,引起幼兒興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 來到學前班,請你告訴大家,你來到學前班的路是怎樣的?你還走過什麼樣的路?

2. 基礎部分: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粘貼材料,提出活動內容:今天,老師請 小朋友用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來修一條上學前班的路。

學習製作方法:

引導幼兒探索怎樣用膠水、細沙等材料粘貼出上幼兒園的路。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1頁,說出上學前班的路在哪裏。

(2)激發幼兒已有經驗,互相討論粘貼步驟。(先在"路"上塗膠水,撒上細沙。)

(3)交代粘貼要求:粘貼前先用毛筆將膠水均勻地塗在"路"上,但不能塗到"路"的外面。再把細沙或其它粘貼材料均勻地撒在塗有膠水的"路"上,用手掌輕輕壓幾下,稍等一會,把幼兒用書豎起來,輕輕地把多餘的細沙抖落在準備好的盤子裏,再修補一下沒有細沙的地方,上學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正確地塗膠水,遇到困難主動找老師或者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解決。做好後,壓和抖落多餘的細沙時,動作要輕,便於收拾。

3. 結束部分:

欣賞評價作品

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輪流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六、 教學延伸

讓幼兒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製作出一幅更加形象、完整的畫面。

七 、教學評價

本節課小朋友們都能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課堂氣氛較活躍,讓教師比較滿意希望繼續努力。

篇二:幼兒園學前班課件

活動目的: 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紅色、綠色的'小長??

活動目的:

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紅色、綠色的小長方體積木、圓柱體積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個,套管、盤子各一個。(盤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釘)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1.誰拍到了氣球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着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爲什麼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

2.與同伴比高矮

幼兒兩兩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師比),講出誰高、誰矮或兩個人一樣高。自由交換夥伴再比,可多次進行。(教師: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熱水瓶高,杯子矮;組合櫃高,小椅子矮??

4.比積木

教師出示紅色、綠色長方體大積木各一塊,變換擺放方法,讓幼兒觀察比較:兩塊積木平放——一樣高;紅積木豎起來,綠積木平放——紅高綠矮;紅積木平放,綠積木豎起來——紅矮綠高。教師拿掉紅積木,問:綠積木是高還是矮?(幼兒無法比)由此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分組操作:

幼兒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1.讓幼兒用同樣方法將相同數量的小長方體積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師問:你們誰搭得高,誰搭得矮?幼兒:一樣高)

2.讓幼兒將相同數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釘盤上,相互比高矮。(教師:看看誰插得高,誰插得矮?幼兒:一樣高)

3.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隻量杯比高矮。(教師問:哪隻高,哪隻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

4.請幼兒把6塊紅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再把5塊綠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然後比一比。(教師:哪個高,哪個矮?幼兒: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高。教師:用什麼方法能讓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矮呢?幼兒:拿走兩塊紅圓柱體積木,或加上兩塊綠圓柱體積木就行了)

演示遊戲:

教師出示小雞、小鴨的圖片(遮住下半部分)玩遊戲。(教師用小雞的口吻說我小雞高,你

小鴨矮。教師然後又用小鴨的口吻說:不,我小鴨高,你小雞矮)

教師請幼兒判斷一下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幼兒可能回答一樣高,因爲它們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從頭部看是一樣高的)

教師揭去遮蓋的布,幼兒看到小雞站在小椅子上,小鴨站在地上。再請他們想一想,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教師可邊說邊把小雞從椅子上取下來與小鴨比,使幼兒懂得比高矮必須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動:

教師讓幼兒到操場上去找任何一種物體與自己比高矮。如,讓幼兒比過後說,我和大樹比,樹高我矮;我和欄杆比,我高欄杆矮。教師提醒幼兒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較。

教師請幼兒回家後和爸爸、媽媽分別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比高矮,該怎樣比?把比的方法告訴大家。

活動評析:

1.設計中將高與矮比較中的相應性、相對性、可變性巧妙地滲透在集體活動和分組操作中。在演示遊戲和延伸活動中,還進一步揭示了不同的物體比高矮時,必須在同一平面上。這樣,有利於幼兒仔細觀察、多做比較。

2.設計中的各環節注意動靜交替,既有拍氣球時的向上跳躍等活動性比高矮設計,又有桌面組合、擺弄操作材料等安靜性比高矮設計。幼兒不僅人人有親身投入比較活動中去的機會,同時還有思考、判斷、應用和再創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