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模板9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模板9篇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透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

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的聯繫,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繫。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

包括以下幾部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樣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對待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變化所需的能量來源、科技與未來世界的緊密關係。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透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爲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的假設,透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檔案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檔案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

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檔案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2

一、實驗目的

1、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能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和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共分5單元19課,第一單元是生命的奧祕,有1個實驗。第二單元是地球和地表的變化,介紹了地球的形狀表面內部及相關知識,有3個實驗(實驗6、7、9)。第三單元變化的能量,有4個實驗實驗10至13。第四單元探索宇宙,有2個實驗,實驗14、15。第五單元科技與未來,有1個實驗實驗17。

三、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做簡單的探究實驗,制定實驗計劃,填寫實驗報告,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3、加強觀察和實驗,充分利用儀器和器材,讓學生參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鍛鍊能力。

4、師生共同開闢科學教學園地,自己蒐集資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

四、主要實驗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五、實驗進度表(見學校進度表)

單元



課次



實驗名稱



周次



節次



1



3



觀察不同生物體的細胞



2



24



2



6



研究火山和地震



4



42



7



研究礦物



5



24



9



做卵石



6



24



3



10



擺的祕密



6



42



11



鑽木取火



7



24



12



通電的線圈



7



42



13



無處不在的能量



8



24



4



14



太陽家族



18



24



15



研究四季變化



19



42



5



17



生物的啓示



20



24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民族優秀思想爲主導,以構建社以構建社會主義及新時期公民核心價值觀爲工作方向會主義,與時俱進,以深受當代小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爲手段深受,全心全意做好本科目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工作。

二、教學目標:

1、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懂得勤勞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學做集體小主人,愛護集體榮譽培。人人爭做我是小小主人翁。

2、瞭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學生。

3、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國恥,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能夠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樹立敢於向困難挑戰的信心,遇到失敗和挫折不灰心、不氣餒。

4、自尊自愛,不驕傲自滿,心胸開闊,不計較小事,不爲小事生氣。

5、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6、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7、透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三、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皇帝,是全家人的核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的依賴性很強。他們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但缺少社會經歷。教學時要注重對他們進行學做集體小主人,愛護集體榮譽、熱愛祖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勤勞、節儉、文明、禮貌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較強的有用人才。

四、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五、教學措施:

1。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2。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透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透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六。課時安排

一週2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踏青、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這學期繼續接任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養成了一定良好學習習慣,能讀懂短篇故事,五(4)班學生兩極分化較嚴重,必須要對學生進行鍼對性調整,因材施教,共同取得進步。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下冊學生用書Let’s learn部分的詞彙仍然是圍繞話題歸類出現的。這樣有利於學生記憶和開展話題的討論。與五年級上冊相同,本冊Let’s learn中的大部分詞彙要求學生做到聽、說、讀、寫四會掌握(即加粗的單詞)。用來鞏固複習詞彙的活動主要是結對和小組活動,以及Let’s find ut等啓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活動。

五年級下冊學生用書的Let’s tr也是一項brainstr式的活動,這一點與五年級上冊相同。另外,在這一部分基本上都安排了一個任務型活動,需要學生透過問答、思考或討論來完成。

Let’s tal部分依舊是一個濃縮了的情景會話,目標句型突出。爲給學生提供靈活運用語言的機會,這一部分提供了可供替換的內容。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勞動技術課教學,分別爲五{1}、五{2}、五{3}、五{4}四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爲40人左右。由於上學期我給五{1}、五{2}、五{3}、五{4}班上過勞動技術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二、教材分析概況: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爲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針法組合3、小錢包4、植樹5、可樂瓶6、可愛的小淘童7、哈哈照相機8、常春藤插育苗法9、校服上的小標記10、養雞11、肉餅蒸蛋12、休閒躺椅模型製作13、點亮金箍棒14、噴水動力型製作15、獨輪手腿型製作16、洗衣機的使用17、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資訊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教學措施:

以素質教育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作爲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技術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爲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爲終極目的。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項目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學習資訊技術,摸索資訊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透過運用資訊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覈,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五、課時按排

第一週:茶杯套1課時

第二週:奇妙的針法組合1課時

第三週:小錢包1課時

第四周:植樹1課時

第五週:可樂瓶1課時

第六週:可愛的小淘童1課時

第七週:哈哈照相機1課時

第八週:常春藤插育苗法1課時

第九周:校服上的小標記1課時

第十週:養雞1課時

第十一週:肉餅蒸蛋1課時

第十二、十三週:休閒躺椅模型製作2課時(期中考)

第十四周:點亮金箍棒1課時

第十五週:噴水動力型製作1課時

第十六週:獨輪手腿型製作1課時

第十七週:洗衣機的使用1課時

第十八週: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1課時

第十九周:期末考

六、後20%的培養方法

針對“差生”的種種原因,讓我覺得“後進生”的轉化一直是我們最費心思的工作,作爲老師,我們必須對“後進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後進生”的“差”是暫時的,正因爲他們現在的學習成績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師的幫助。我發現轉化“後進生”是有竅門的,只要“後進生”願意學好,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訓練,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內轉化的。具體的方法如下:

(一)教師方面

1、正確看待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班內出現部分差生純屬必然,我們要正確看待這一點。如果我們能深入實際調查他們差的原因,根據他們的特點,因人因材施教,他們也能進步,可能成爲優生的。

2、以身作則

有些“差生”是由於品德壞引起的,他們之所以變成“差生”,老師和家長們要負一部分責任的。他們有時不明白,爲什麼男老師可以在學校抽菸,女老師可以濃妝豔抹,他們卻不能;爲什麼大人們在街上吵鬧,打架,他們在學校裏卻不可以。如果我們都能以身作則,他們想變壞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對吧?

3、關心、平等對待

如果我們能夠愛護他們,關心他們,學生親其師,就會信其道,才能效其行。他們也知道,自己在許多教師眼中是眼中釘、肉中刺,是絆腳石,所以他們遇到的總是老師的冷麪孔。於是他們對老師敬而遠之,對老師的教育認爲可望而不可及,在同學面前差生總是擡不起頭來,他們總是很自卑。真的希望我們象關心優生一樣關心他們,對他們和其他學生一律平等。如果他們不小心闖了禍,請不要輕易下結論,如果能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信任,他們就有可能沿着老師們的期望發展的,請相信他們。

4、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他們也有喜歡的老師,如果我們授課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讓他們喜歡聽、樂於學。那麼所有的上課、組織“一幫一、手拉手”活動,他們都樂意參加。

5、多表揚、少批評

他們有時會犯一些老毛病,如果老師們的批評把握分寸,言語不要太刻薄就好了。老師們的循循善誘,有時反而讓他們很感動。請不要將他們一棍子打死,在平時密切注意他們的言行,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表揚,有時一兩句讚揚之詞勝過一頓嚴厲的說教,會讓他們記憶終生。

6、提供表現機會

如果課堂上對他們降低難度提問,讓他們幫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擔任課代表等,這樣都能使他們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在各方面都進步的願望。

(二)實踐能力方面

以學生爲主,以發展爲本,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教師應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先應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係。以學生爲主,以老師爲輔,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中有些做法卻和這種想法存

在着一定的距離,所以教學中往往存在着這樣兩種現象:一種現象體現的是虛假的主體性或膚淺的主體性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主體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自主、合作、主動、互動。

1、讓其學會討論

做一樣東西也需要大家的頭鬧也許會做的更好,討論就是爲了達到這個效果~討論就是以學生爲主體,透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化。討論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智能,使思維迅速的發散和集中,擴大資訊交流和思維容量。目前在討論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組討論”。這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密切關係,雖然在課堂中廣泛應用,但效果不盡人意。

2、小組的安排要合理。小組成員一般以四人或六人爲宜,編組時教師要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把不同類型、具有不同潛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以便於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影響。同時分工要明確,組長要發揮自身優勢和示範作用,同時“組長”要實行輪換制,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小組內的成員都能文明、和諧、平等、自由的得到發展。做出各種有趣的東

(三)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的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項目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

1、在活動的主題、項目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區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項目。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爲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教師要注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爲學生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要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四)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透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後進生着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最後,我覺得後進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不能急噪,不可操之過及。後進生的潛力和進步空間也是很大的,我們要多瞭解他們,多和他們溝通,多鼓勵他們,相信他們是能學好這門學科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繼續探索教學的`新路子,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擔任五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經過半年的引導,感覺孩子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學習習慣也有好轉,學習自覺性提高了,期末筆試優秀率達100%,特別是已經比較深入地接觸了一個又一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加深了他們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了較好的行爲習慣,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觀。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孩子們的行爲、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本期和學生共同制定的目標是筆試平均分達90分,將書本學到的知識更好地落實到自己的行爲當中去。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爲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爲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爲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爲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啓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製作、蒐集整理資訊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

空白框:啓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爲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有困難,遇到困難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2、學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衝突和挫折,學習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第二單元

1、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從對古代文化的探究與古今的對比中,知道歷史是如何記賬下來的,如何去了解歷史。讓學生學習用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其過去和未來。

3、瞭解和探索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感受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第三單元

1、瞭解一些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比較大的歷史人物,瞭解他們的思想,學習他們的精神。

2、瞭解我國主要的文化遺產,藉助文化遺產,進一步認識我國的歷史與文化。引導學生關注我國文物古蹟保護狀況,激發學生對文物古蹟受損的憂患意識和保護文物古蹟的責任意識。

第四單元

1、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大小、地球上的區域劃分、人種分佈等常識。

2、瞭解世界上的主要國家,瞭解人種和語言、文化差異及與居住環境、氣候的關係。懂得對差異持尊重和理解的態度。

3、知道人們在認識地球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探索,並對這種探索精神產生崇敬之情,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祕的興趣及爲此做出貢獻的願望。

4、學會使用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並能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原來的學科教學模式,突破各學科教學之間的界限,在主題中整合多學科的知識,使學生進入多學科背景的人文學習領域,進行體驗和探究性學習。

2、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多渠道的蒐集知識的資訊,不侷限在課本。讓學生懂得可以透過查閱書籍、上網查詢等途徑找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從而學會學習,使教學加強與學生和社會的聯繫,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3、必須注重學生的實踐。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律。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爲人所掌握的。

4、注重學生的自我反省,讓導行落到實處,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評價方式

1、在評價方法上進行嘗試和研究。力求使評價過程化、多樣化,評價的方法適合學生。

2、採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激勵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

3、根據“課後練習與評價”冊,資訊收集、社會實踐、期末考查、學生課堂常規,發言情況、學習態度等進行多元評價。

六、課時安排:32課時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7

一、學生基本情況:

班上的學生能聽從教師的教導,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聽從老師教誨。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能積極完成學校交給的各種任務;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與同學友好相處。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責任心尚未形成,對待學業得過且過。總之,引導本班同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爲習慣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

二、教學內容

1、成長的快樂與煩惱;2、追根尋源;3、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4、我們生活的地球。

三、教材特點: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透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透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爲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爲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透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透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在教學中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加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時要注重與其它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5、儘可能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課程資源。

五、教學進度表

周別 教學內容和課時

1 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

1 生活中的快樂(3課時)

2 擁有好心情(3課時)

3 嚐嚐苦滋味(2課時)

4 第二單元追根尋源

5 吃穿住話古今(一)(2課時)

6 吃穿住話古今(二)(2課時)

7 火焰中的文化:陶與青銅(3課時)

8 漢字和書的故事(4課時)

9 第三單元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

10 偉大的先人(2課時)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爲本,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

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定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爲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評價指標設計細緻明確,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定的,並不意味着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

2.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問題,學會關愛生命。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撰寫考察報告”的能力及認真細緻、勤于思考、樂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四、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爲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五、時間安排

六、教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七、教學方法

《課標》中提到“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說明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每一項科學活動中,都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探究過程,即教師要參與探究。針對高年級教學特點和科學課的學科特點,主要讓學生透過各種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數據

數據的分析研究等。

八、業務自修

1、深入學習有關科學課的資料;

2、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3、進一步瞭解科學教材;

4、認真學習有關的雜誌,如:《小學自然》、《科學課程標準》、《山東教育》、《小學科學》、《教育科研資訊》、《小學科技》這部分書籍的內容,此外還要經常到各網站學習新的教學理念。

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該年級學生經歷了五個學期的科學課學習,從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科學素養的養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準。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神奇的機械,形狀與結構,它們是怎樣延續後代的,岩石與礦物,人體的“司令部”,交流與質疑等。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係、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關於“簡單機械”和“形狀與結構”的內容,重點體現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突出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蒐集證據和資訊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並有一些設計與製作的活動。

三、教學基本目標

1、科學探究: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並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關注時間的變化,對運動和力的關係充滿探索的慾望,並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學知識:獲得有關“運動和力”、“生物與環境”、“時間”和“地球運動”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四、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本學期撰寫3篇實錄與案例分析。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在相關章節內容中滲透法制教育。